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ng the tourism image of mountain scenic spots in China through the lens of tourist percep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LI Feng-jiao LIAO Xia +3 位作者 LIU Jia-ming JIANG Li-li WANG Meng-di LIU Jin-f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8期2298-2314,共17页
A favorable tourism image of high-quality mountain scenic spots(HQMSS)is crucial for tourism prosperity and sustainability.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the tourism image based on cognitive-emot... A favorable tourism image of high-quality mountain scenic spots(HQMSS)is crucial for tourism prosperity and sustainability.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the tourism image based on cognitive-emotion theory and use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tools to clarify the cognition,emotion,and overall tourist image of the HQMS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 perception.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ulti-dimension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hina's overall image,including province,scenic spot scales,as well a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overall comprehensive tourism image.Strategies for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HQMSS's tourism image are also formul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cognitive image of Chinese HQMSS is categorized into core and marginal images,and the core images such as scenery and cable car are the expression of the uniqueness of mountainous scenic spots.Additionally,the cognitive image is classified into six dimensions:tourism environment,tourism supporting facilities,tourism experience,tourism price,tourism service,and tourism safety.(2)Positive emotions are the dominant mood type of HQMSS in China,followed by neutral emotions,with negative emotions being the least frequent.Emotional images vary across dimensions,with tourism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experience evoking relatively higher emotion.(3)The spatial pattern of HQMSS for each dimension at the national,provincial,and scenic scales is diversifying.This article provides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for investigating the tourism image of mountainous scenic spots,proposes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image of HQMSS in China,and can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tou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ntain scenic spot Tourism imag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Cognitive-emotion theory tourist perception
下载PD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Typological Structure,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ade Scenic Spots in China
2
作者 YANG Yuanyuan YAO Yao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5期1209-1218,共10页
Tourism scenic spots serve as direct attractions for tourists and crucial driver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ourism industry,so they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secto... Tourism scenic spots serve as direct attractions for tourists and crucial driver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ourism industry,so they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sector.The quantity and grades of A-grade scenic spots are the mainstay of competition in various tourism markets,and their spatial layou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Using 11970 A-grade scenic spots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sample,and methods such as the Nearest Neighbor Index Method,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and Grid Dimension Method,the spatial distribution,typological structure,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were analyzed to identify the main natural,economic,and soci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A-grade scenic spo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ina’s A-grade scenic spots exhibit cluster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The kernel density center shows a spatial pattern of“multiple cores,with secondary cores surrounding,and a gradual decrease”.The spatial structure is fractal and complex,with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a notable scale-free range.The types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and products exhibit distinct regional features,with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scenic spots in the regions in South China and East China,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favorable na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A-grade scenic spots are dense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the eastern regions such as Shanghai,Zhejiang,and Jiangsu provinces.Analyz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ade scenic spots in China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y of scenic spot layout and spatial connections,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 layou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in regions,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tourism industry,and promoting sustained and health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It is conducive to the strategic work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and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a-grade scenic spo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types of scenic spots scenic features rural revitalization
原文传递
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
3
作者 马丽君 唐盈 刘鑫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48-456,共9页
收集2021年有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景区空间分布形态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和类型,并揭示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从景区分布形态、吸引力强度和集... 收集2021年有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景区空间分布形态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和类型,并揭示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从景区分布形态、吸引力强度和集中程度三个维度综合分析60个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类型,可以将其分为5大类、32种,与基于平均最近邻判断的景区空间分布类型明显不同。②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发现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且对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的影响存在差异。③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各维度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方向、强度也存在差异。城市的景区分布越集中,越不利于旅游发展;单位面积内景区吸引力越强,越有利于旅游发展;而景区分布形态的影响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城市主要是低品级景区集中,且同一片区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景区间易发生恶性竞争,以及疫情背景下游客的风险感知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景区 空间结构 旅游发展 ArcGIS空间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SEM的低碳景区建设与评价——以海南省为例
4
作者 武亚楠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9,共10页
采用SEM模型,构建海南景区低碳旅游建设的六个评价指标,实证结果显示海南景区低碳建设中对游客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海南优良的自然环境;海南景区低碳发展的软环境比硬环境要好,海南景区低碳管理和低碳教育这两个方面的软环境建设对游客... 采用SEM模型,构建海南景区低碳旅游建设的六个评价指标,实证结果显示海南景区低碳建设中对游客满意度影响最大的是海南优良的自然环境;海南景区低碳发展的软环境比硬环境要好,海南景区低碳管理和低碳教育这两个方面的软环境建设对游客满意度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对海南景区在低碳交通、低碳食宿、低碳游购娱这样的硬环境建设方面的评价偏低,且这三个评价指标与游客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模型 低碳景区 低碳软环境 低碳硬环境 游客满意度
下载PDF
景区依附型安置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以广东云门山旅游度假区周边安置区为例
5
作者 龚晶晶 罗文聪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8期60-63,共4页
易地搬迁是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景区周边是搬迁安置区选址的重要考虑。该文以广东云门山旅游度假区周边的搬迁安置区为例,分析搬迁后农户生计资本的变化,以及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搬迁带来农户生计资... 易地搬迁是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景区周边是搬迁安置区选址的重要考虑。该文以广东云门山旅游度假区周边的搬迁安置区为例,分析搬迁后农户生计资本的变化,以及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搬迁带来农户生计资本的增加,表现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等方面;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的表现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旅游主营型、旅游兼业型和非旅游经营型;生计资本的变化影响农户生计策略,以自然资本的影响为最大。该文为评估景区依附型搬迁安置区农户的生计现状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搬迁安置区民生相关政策、促进旅游目的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依附型安置区 农户生计 生计资本 云门山旅游度假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记忆空间主客感知分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以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为例
6
作者 高平 靳诚 《旅游研究》 2024年第6期82-95,共14页
运河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记忆载体,国内外学者以历史文化、地方情感为依托的记忆空间研究,为后来的文化记忆空间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文章基于主客双方建立运河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模型,以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为例进行探究。结果表... 运河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记忆载体,国内外学者以历史文化、地方情感为依托的记忆空间研究,为后来的文化记忆空间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文章基于主客双方建立运河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模型,以扬州运河三湾景区为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空间维度上,运河文化记忆空间是重要的景观资源,产生了运河文化认同;在文化维度上,运河文化记忆空间能够传承文化遗产,提升文化氛围,优化旅游形象;在情感维度上,主客双方都产生了愉悦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基于此,从文化距离、旅游动机、景观原真性和旅游影响感知角度分析主客分异形成机理,为打造文旅融合旅游地、保护和活态传承运河文化遗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主客感知 运河文化记忆空间 扬州运河三湾景区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历史文化型景区游客体验研究——以山西省皇城相府为例
7
作者 张亚男 李金桓 袁箐 《对外经贸》 2024年第8期63-68,共6页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到来,游客对旅游体验要求也逐渐升高,历史文化型景区热度持续攀升,对历史文化型景区游客体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皇城相府景区为研究对象,使用百度指数大数据分析功能和ROST CM6词频分析软件,对皇城相府游...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到来,游客对旅游体验要求也逐渐升高,历史文化型景区热度持续攀升,对历史文化型景区游客体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皇城相府景区为研究对象,使用百度指数大数据分析功能和ROST CM6词频分析软件,对皇城相府游客网络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游客人群特点和行为偏好。研究发现:景区对山西及周边省市影响力较大,对景区最感兴趣且游客出游时间多受节假日影响,景区游客体验普遍良好。基于游客体验网络评价文本,对景区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体验 网络文本分析 历史文化型景区 百度指数 皇城相府
下载PDF
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景区文创IP设计研究——以肇庆星湖景区为例
8
作者 郑雪娇 张思芳 梁苑美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198-200,共3页
随着文旅融合深度发展,景区转型刻不容缓。本研究以肇庆星湖景区为例,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景区文创设计方法。通过对星湖景区用户的研究,IP形象设计、VIS视觉系统完善、线上智慧导览的创作实践,展现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区文创的设计研究... 随着文旅融合深度发展,景区转型刻不容缓。本研究以肇庆星湖景区为例,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景区文创设计方法。通过对星湖景区用户的研究,IP形象设计、VIS视觉系统完善、线上智慧导览的创作实践,展现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区文创的设计研究路径。提出了景区用户定位不清、内容同质、系统性缺失、营销手段单一等问题,得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区IP、系统性视觉系统、智慧导览APP设计,最终构建“互联网+景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景区+旅游+文化”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旅游景区 文创设计 设计路径 星湖景区
下载PDF
山地轨道交通应用研究
9
作者 杜晨阳 王兴仁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学术研究》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截止2019年12月底,在中国A级以上旅游景区中,山地旅游景区占比22.5%,而山地轨道交通(齿轨铁路)因其在列车转向架中部装有驱动齿轮,在坡道区域驱动齿轮与地面上的齿轨啮合提升爬坡能力,能有效的解决山地旅游景区交通问题。文章首先分析... 截止2019年12月底,在中国A级以上旅游景区中,山地旅游景区占比22.5%,而山地轨道交通(齿轨铁路)因其在列车转向架中部装有驱动齿轮,在坡道区域驱动齿轮与地面上的齿轨啮合提升爬坡能力,能有效的解决山地旅游景区交通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山地旅游景区发展现状,接着介绍了山地轨道交通的技术特征,最后以中国正在建设的首条山地轨道交通线路项目(都江堰至四姑娘山)为例,在分析该线路客流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列车编组方案。研究结果为山地轨道交通在山地旅游景区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轨铁路 爬坡能力 山地旅游景区 列车编组
下载PDF
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被引量:70
10
作者 许志晖 戴学军 +2 位作者 庄大昌 林岚 丁登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应用分形理论,以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为例,测算出其聚集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三种分形维数,对景区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市景区景点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系统... 应用分形理论,以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为例,测算出其聚集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三种分形维数,对景区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市景区景点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系统的有序度高,空间结构紧致,具有景点体系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南京市景区景点的空间分布集聚性很强,且是沿着某些方向上的集聚,自组织优化趋势受到无序因素的干扰而打断,空间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分形维数 旅游景区景点系统 空间结构 南京市
下载PDF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88
11
作者 王群 丁祖荣 +1 位作者 章锦河 杨兴柱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旅游环境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从环境感知、旅游期望、游览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和游客抱怨6大影响模块建立了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指数(TSI)测评模型,并...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旅游环境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从环境感知、旅游期望、游览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和游客抱怨6大影响模块建立了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指数(TSI)测评模型,并对黄山风景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黄山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为82.34。从6大影响模块来看,游览价值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β32=1.266),满意度又直接影响忠诚度(β53=0.972)。从6大模块的具体影响因素来看,社会服务环境感知是影响环境感知的关键因素(λ21=0.878),社会服务环境期望对总体旅游期望影响也最大(λ2=0.94),价格是游览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λ52=0.913)。文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对TSI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满意度 指数测评模型 旅游环境 黄山风景区
下载PDF
基于分形方法的旅游景区(点)系统等级结构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 被引量:42
12
作者 戴学军 林岚 +1 位作者 许志晖 丁登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4-250,共7页
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提出了对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可以把景区(点)系统中各景点的旅游吸引力评分值当作一个离散型集合,通过计算它们的信息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分布的变化性,计算出... 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提出了对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可以把景区(点)系统中各景点的旅游吸引力评分值当作一个离散型集合,通过计算它们的信息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分布的变化性,计算出Z ipf维数和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分布的模式。在旅游景区(点)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联系性把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分为三个景点体系,测算各景点体系信息维数值、Z ipf维数值,对各种分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南京市旅游景点体系等级结构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但具体到内部有一定的差异,并对景点体系等级结构的优化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旅游景区(点)系统 等级结构 南京市
下载PDF
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分形研究——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 被引量:71
13
作者 戴学军 丁登山 +1 位作者 许志晖 林岚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6-713,共8页
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随机聚集分形的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景区(点)系统的演化类似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得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机聚集... 根据旅游景区(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特征,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采用随机聚集分形的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景区(点)系统的演化类似于有限扩散集团凝聚模型,得出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是分形的,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机聚集分形结构,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上表现为不同的系统演化时段,空间结构上的向心性作用也有强弱之分,从系统的聚集中心向四周是景点密度衰减的。指出随机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是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自组织优化趋势的判据,同时提供了优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点)系统 空间结构 随机聚集 分形 南京市
下载PDF
旅游景区分布约束下的四川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发育特征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国良 张捷 +2 位作者 刘波 任宣羽 王瑞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23,共7页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国家级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扩张形态变化,结果显示该系统的空间扩张不是普通的均衡扩张,而是呈某种自相似特征的向外蔓延,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性质。基于此,提出借用分形理论研究旅游景区系统空间分布... 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国家级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扩张形态变化,结果显示该系统的空间扩张不是普通的均衡扩张,而是呈某种自相似特征的向外蔓延,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形性质。基于此,提出借用分形理论研究旅游景区系统空间分布结构的设想。受旅游景区的分布约束,利用与分形模型相关的齐夫(Zipf)定律研究旅游流的位序—规模结构,得到旅游流的地区规模分布服从齐夫(Zipf)法则,其演化发展经历了局部分形—单分形—退化为局部分形—双分形的过程,空间分布形态则由Pareto分布模式向对数正态分布模式转变。通过比较分析景区系统空间分形和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得到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说明旅游景区的分形演化对旅游流齐夫(Zipf)结构的形成及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两种结构的变化过程具有总体趋势的一致性,但在具体演化路径方面有不同步性,这主要源于除景区以外的其他要素干扰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旅游流 分形结构 齐夫(zipf)结构
下载PDF
旅游意象图: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景区规划新设想 被引量:29
15
作者 徐美 刘春腊 +1 位作者 陈建设 刘沛林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4期21-27,共7页
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念和图论学说,文章从游客感知出发,提出"旅游意象图"的旅游景区规划设想,认为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道路、旅游节点、旅游边界、旅游标识和旅游区域5个方面,旅游意象图的构建过程可分解... 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念和图论学说,文章从游客感知出发,提出"旅游意象图"的旅游景区规划设想,认为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道路、旅游节点、旅游边界、旅游标识和旅游区域5个方面,旅游意象图的构建过程可分解为旅游意象点→旅游意象线→旅游意象链→旅游意象面→旅游意象图5个基本步骤,指出可从资源类旅游意象、产品类旅游意象、市场类旅游意象3个层面确定具体的旅游意象,并分析了旅游意象调研的4大基本方法:传统问卷调查、绘制心智地图、旅游意象游戏法和旅游意象访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意象 游客感知 旅游景区规划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生态旅游景区游客忠诚形成机制研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58
16
作者 赵磊 吴文智 +1 位作者 李健 吴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135-7147,共13页
游客感知价值表征出游客对旅游景区整体价值的感知评价,被认为是旅游景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与此同时,生态旅游景区为了赢得长期的游客价值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探究游客忠诚的形成机制成为关切重点。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游客感知价值表征出游客对旅游景区整体价值的感知评价,被认为是旅游景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新来源。与此同时,生态旅游景区为了赢得长期的游客价值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探究游客忠诚的形成机制成为关切重点。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进行了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游客感知价值、游客满意和游客忠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包含8个因子结构;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不仅对游客忠诚具有积极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存在间接影响,说明游客满意在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客忠诚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间接效应要大于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价值 生态旅游景区 游客忠诚 结构方程模型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旅游生态足迹初探——以嵩山景区2005年“五一”黄金周为例 被引量:24
17
作者 鲁丰先 秦耀辰 +1 位作者 徐两省 孟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5,共5页
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运用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等4个方面计算了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嵩山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并与郑州市的生态足迹对比。结果表明:... 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运用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等4个方面计算了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嵩山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并与郑州市的生态足迹对比。结果表明:黄金周期间,嵩山景区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0.02264gha,是郑州市周人均生态足迹0.00436gha的5.19倍,旅游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高消耗的生活方式。指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特点,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减少旅游生态足迹的途径和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足迹 地理模型 嵩山景区
下载PDF
云南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时空演变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向阳 明庆忠 +2 位作者 穆学青 吴建丽 杨亚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8-95,共8页
基于云南省73家高等级旅游景区,运用最邻近系数法、地理集中度指数、区位熵等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综合分析了云南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高等级景区密度指数及数量演化分别分析了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动态演变特征、演变模式和驱动因... 基于云南省73家高等级旅游景区,运用最邻近系数法、地理集中度指数、区位熵等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综合分析了云南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高等级景区密度指数及数量演化分别分析了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动态演变特征、演变模式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省高等级旅游景区整体上呈现均匀且部分集聚分布的态势;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分布密度呈现阶段性递增,分布密度呈现空间不平衡,由低密度的"面状"向中、高密度的"片状""点状""放射状"演化;高等级旅游景区演变模式经历了"散点状"萌发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扩展模式;其驱动因素包括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旅游资源稟赋、政策红利、集聚与扩散效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空间结构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云南省
下载PDF
传统型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及游后倾向实证分析——以琅琊山景区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钦安 孙根年 汤云云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以琅琊山景区为例,利用文献研究、田野调研、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琅琊山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因子与表现、游客满意度和游后行为倾向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资源与环境、设施与条件、管理与服务三个维度14... 以琅琊山景区为例,利用文献研究、田野调研、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琅琊山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因子与表现、游客满意度和游后行为倾向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有资源与环境、设施与条件、管理与服务三个维度14项因子,满意度总体值为3.43,未达到满意水平,其中资源与环境的各因子较高,"管理与服务"的各因子较低;三个维度14项因子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显著;游客感知总体和各维度满意度与游后行为倾向相关,且对推荐意愿影响显著于重游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满意度 游后倾向 传统型景区 琅琊山景区
下载PDF
崂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郎咏梅 孙洪涛 +1 位作者 田家怡 慕金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4期99-102,共4页
通过对历年游客流量调查,分析了崂山风景区客流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景区9条步道游线,3条索道和7个人文景观区的日容量、月容量和年容量,并分析了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利用强度,发现2004年景区各条步道游线、各条索道和各个人文景... 通过对历年游客流量调查,分析了崂山风景区客流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景区9条步道游线,3条索道和7个人文景观区的日容量、月容量和年容量,并分析了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利用强度,发现2004年景区各条步道游线、各条索道和各个人文景观区的日、月、年容量利用强度均为适载,但第一、第二和第三高峰日已严重超载。最后,制定了游客流量宏观调控对策及微观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流量 旅游环境容量 风景名胜区 崂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