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存活、发育和繁殖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周慧欣 王锦秀 +2 位作者 王馨 徐子钧 颜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抑食金球藻(Aureococus anophagefferens)可以形成褐潮,并对贝类、浮游动物等多种生物均能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抑食金球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本文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实验生物,研究抑食金球藻对日本虎斑猛水... 抑食金球藻(Aureococus anophagefferens)可以形成褐潮,并对贝类、浮游动物等多种生物均能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抑食金球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本文以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实验生物,研究抑食金球藻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存活、生长发育以及繁殖的影响。日本虎斑猛水蚤具有易于在实验室培养、生长周期短、雌雄异体等优点,是海洋毒性污染物检测的模式生物。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日本虎斑猛水蚤体内色素中检测到了抑食金球藻的特征色素19’-丁酰氧基岩藻黄素(But-fuco),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能够摄食抑食金球藻。当微藻生物量(相对碳含量)分别同为0.7μg/mL和7.2μg/mL时,在抑食金球藻中无节幼体发育至桡足幼体及成体的存活率均高于以青岛大扁藻为饵料的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并且在前者中无节幼体的发育时间显著低于后者,12 d内雌体的产卵次数与产卵量显著高于后者。结果表明,日本虎斑猛水蚤在抑食金球藻中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且是首次报导的一种能够在抑食金球藻中正常摄食、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浮游动物。因此,当褐潮发生时,由于贝类幼体等生物会受到显著的不利影响,日本虎斑猛水蚤等抗性较强的生物可能会成为优势种,从而会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进而可能会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褐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虎斑猛水蚤 抑食金球藻 摄食 存活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改性黏土对褐潮生物种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雅琪 俞志明 +2 位作者 宋秀贤 曹西华 刘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7-203,共7页
褐潮是一种由微微型藻引发的藻华,已连续4年在渤海海域暴发,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褐潮尚不能有效预防、预控情况下,如何控制和减少其对生态环境和沿海经济带来的危害,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改性黏土消除藻华是一种... 褐潮是一种由微微型藻引发的藻华,已连续4年在渤海海域暴发,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褐潮尚不能有效预防、预控情况下,如何控制和减少其对生态环境和沿海经济带来的危害,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利用改性黏土消除藻华是一种快速有效、并得以多次现场成功应用的方法。考察比较了多种不同产地、不同类型的黏土及其改性后对褐潮生物种Aureococcusanophagefferens(抑食金球藻)的去除效果,选取5种典型的黏土作为主要的实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条件下黏土及其改性后对A.anophagefferens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实验发现,因A.anophagefferens个体微小、藻华时密度大,相同用量的黏土或改性黏土对其去除效率低于常见的硅藻、甲藻生物;不同类型黏土对其去除效率有影响,高岭土的去除效率高于蒙脱土;而黏土改性后对A.anophagefferens的去除效率提高3倍以上。在此基础上,还考察分析了黏土粒径、分散介质等因素对A.anophagefferens去除效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发安全、高效的褐潮应急消除材料做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黏土 褐潮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去除效率
下载PDF
褐潮致灾种抑食金球藻在辽东湾的分布 被引量:17
3
作者 宋伦 吴景 +2 位作者 宋永刚 刘卫东 杨国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7-544,共8页
抑食金球藻可产生一种抑制双壳类动物摄食的胞外多糖,导致贝类大量死亡.由于抑食金球藻个体微小、形态学鉴定困难,故在辽东湾海域鲜见其分布报道,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的鉴定研究.以18S rDNA V4区作... 抑食金球藻可产生一种抑制双壳类动物摄食的胞外多糖,导致贝类大量死亡.由于抑食金球藻个体微小、形态学鉴定困难,故在辽东湾海域鲜见其分布报道,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的鉴定研究.以18S rDNA V4区作为目标基因,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设计了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鉴定引物V4(F/R),并对辽东湾2014年四季海水中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辽东湾抑食金球藻春季密度(7.743×10~3L^(-1))最高,夏季(2.094×10~3L^(-1))、秋季(0.392×10~3L^(-1))、冬季(0.053×10~3L^(-1))密度逐渐下降,水温是影响该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也验证了渤海褐潮多暴发在春季的原因.抑食金球藻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与河北秦皇岛交界的绥中海域,该地区与实际暴发褐潮海域相邻,验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春季抑食金球藻在西南海域优势度(平均40%)最高,其密度最高达78.128×10~3L^(-1),虽未达到警戒标准,但分布扩散较广,致灾风险较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褐潮 微微型浮游植物 高通量测序 辽东湾
下载PDF
三角褐指藻与抑食金球藻的竞争及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达娟 张兴华 +3 位作者 唐学玺 毕相东 宋伦 张树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94,共11页
为探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是否具有化感作用,本研究以三角褐指藻和抑食金球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抑食金球藻在单培养和共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三角褐指藻培养滤液对其生... 为探明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是否具有化感作用,本研究以三角褐指藻和抑食金球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抑食金球藻在单培养和共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及三角褐指藻培养滤液对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对抑食金球藻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在单培养体系中,抑食金球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环境容量(K)逐渐减小,而抑食金球藻的种群瞬间增长率(r)、进入拐点时间及稳定期细胞密度均较为接近;当三角褐指藻与抑食金球藻以不同起始密度比共同培养时,抑食金球藻的生长均受到了显著地抑制(P<0.05),但其抑制作用并未与三角褐指藻的密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滤液培养实验发现,10mL和15mL三角褐指藻培养滤液的加入可对抑食金球藻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没有影响(P>0.05),25mL和35mL三角褐指藻培养滤液的加入可对抑食金球藻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ΦPSⅡ、alpha的值降低,Ik的值增加,PSⅡ受到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抑食金球藻 褐潮 化感作用
下载PDF
秦皇岛扇贝养殖区褐潮暴发期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特点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古彬 甄毓 米铁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72,共9页
从2009年开始秦皇岛附近海域连年暴发大规模褐潮,对当地的扇贝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破坏。本研究用构建克隆文库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2012年6月褐潮暴发期内秦皇岛附近海域扇贝养殖区微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微藻种群结构在... 从2009年开始秦皇岛附近海域连年暴发大规模褐潮,对当地的扇贝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破坏。本研究用构建克隆文库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2012年6月褐潮暴发期内秦皇岛附近海域扇贝养殖区微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微藻种群结构在空间上的变化以及褐潮暴发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确为该种褐潮的原因种;不同站点群落组成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多变量冗余分析(Multivariate 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硝酸盐浓度降低、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以及该海域水产养殖活动的增加可能是造成该海域微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潮 抑食金球藻 18S RDNA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小球藻与褐潮原因种--抑食金球藻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毕相东 张兴华 +3 位作者 宋伦 胡顺鑫 唐学玺 闫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4-603,共10页
近年来渤海海域频繁暴发以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为主的褐潮对海水贝类养殖造成巨大的危害。筛选出既能强烈抑制抑食金球藻生长又可为养殖微环境中贝类提供饵料的微藻,并将其浓缩液缓释于贝类养殖的微环境中,将对降... 近年来渤海海域频繁暴发以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为主的褐潮对海水贝类养殖造成巨大的危害。筛选出既能强烈抑制抑食金球藻生长又可为养殖微环境中贝类提供饵料的微藻,并将其浓缩液缓释于贝类养殖的微环境中,将对降低褐潮的危害,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实验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抑食金球藻为实验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监测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研究了抑食金球藻在单培养体系中的生长情况、与小球藻共培养时两种微藻生长情况的变化以及小球藻培养滤液对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培养体系中,抑食金球藻的生长曲线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拟合,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环境容量(K)逐渐减小;而抑食金球藻的种群瞬间增长率(r)、进入拐点时间及稳定期细胞密度均较为接近;(2)当小球藻与抑食金球藻以不同起始密度比共同培养时,抑食金球藻的生长均受到了显著地抑制(P<0.05),且随着小球藻比例的升高抑制作用加强;(3)滤液培养实验发现,≥10m L小球藻培养滤液的加入可对抑食金球藻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生长速度减缓或滞长,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alpha的值降低,Ik的值增加,PSⅡ受到损害,随着滤液加入量的增加,损害程度加深,并且不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褐潮 小球藻 贝类养殖 相互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尖刺拟菱形藻和抑食金球藻碱性磷酸酶生理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覃仙玲 欧林坚 吕颂辉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比较研究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两种海洋微藻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的生理学特性,分析细胞内、外磷含量的变化对AP表达的调控。结果表明... 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比较研究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两种海洋微藻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的生理学特性,分析细胞内、外磷含量的变化对AP表达的调控。结果表明,尖刺拟菱形藻和抑食金球藻的AP均为诱导酶,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AP activity,APA)表达受到外部溶解态无机磷酸盐(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ate,DIP)与细胞内颗粒磷含量(Particulate phosphorus,PP)的共同调控。尖刺拟菱形藻APA对磷胁迫的灵敏度较高,在DIP尚高(1.80μmol·L–1)且PP充分(222.19 fmol·cell–1)的条件下,尖刺拟菱形藻就开始大量表达APA。而抑食金球藻则是在内外磷源都即将耗尽(DIP和细胞PP分别为0.26μmol·L–1和4.49fmol·cell–1)的条件下才开始大量表达APA。尖刺拟菱形藻的AP基本是结合在细胞上的,而抑食金球藻会释放一定量(6.1%—20.9%)的AP于水体中。抑食金球藻单位体积的最大APA约为尖刺拟菱形藻的73倍。尖刺拟菱形藻与抑食金球藻依靠AP水解溶解态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的能力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磷 碱性磷酸酶 尖刺拟菱形藻 抑食金球藻
下载PDF
抑食金球藻对卤虫和鼠的急性毒性及对兔皮肤和眼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霓 徐晓娇 +2 位作者 江天久 江涛 吕颂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3-448,共6页
2011年夏季,我国秦皇岛沿岸海域再次暴发了大面积的微微型浮游植物抑食金球藻褐潮。为了弄清该藻的毒性以及评估其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卤虫作为受试生物,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该褐潮水体对卤虫的急性毒性及卤虫对该藻的摄食作用... 2011年夏季,我国秦皇岛沿岸海域再次暴发了大面积的微微型浮游植物抑食金球藻褐潮。为了弄清该藻的毒性以及评估其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卤虫作为受试生物,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该褐潮水体对卤虫的急性毒性及卤虫对该藻的摄食作用,并以室内纯种培养的抑食金球藻对小白兔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实验,对小白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抑食金球藻褐潮水体对卤虫无急性毒性,卤虫能以抑食金球藻为食,摄食率随着摄食藻密度的升高而上升。抑食金球藻藻液对实验兔的皮肤和眼睛无明显刺激作用,对小白鼠无急性毒性作用。该藻暴发褐潮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急性毒性 卤虫 摄食率
下载PDF
锰、铜、锌和铁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石伟杰 李欣阳 +5 位作者 张勇 王全颖 张永丰 李莉 杜雨蒙 杨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7-354,共8页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和铁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5μg/L、0~5μg/L和0~12 500μg/L时,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相对...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锰离子、铜离子、锌离子和铁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5μg/L、0~5μg/L和0~12 500μg/L时,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3种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的继续升高,抑食金球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质量浓度锌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选取锰离子、铜离子和铁离子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其综合效应。试验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程度为铁>铜>锰。对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影响最大的组合为62 500μg/L铁离子、1μg/L铜离子和5μg/L锰离子,但铜离子和锰离子所对应的细胞密度的■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相对生长率和叶绿素含量与3种重金属离子吸收量的相关性得出,铁离子与上述参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577和0.870;铜离子和锰离子吸收量与上述3个参数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因此,铁离子是影响抑食金球藻生长最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褐潮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0
作者 宋广军 宋伦 +3 位作者 王年斌 刘桂英 宋永刚 王超 《河北渔业》 2014年第9期61-66,共6页
继甲藻赤潮、浒苔绿潮的暴发后,2011年中国又一种新的海洋灾害——褐潮(brown tide)被首次确认,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南非之后第三个出现褐潮的国家。褐潮对我国沿海养殖业、渔业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的危害和威胁,严重影... 继甲藻赤潮、浒苔绿潮的暴发后,2011年中国又一种新的海洋灾害——褐潮(brown tide)被首次确认,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南非之后第三个出现褐潮的国家。褐潮对我国沿海养殖业、渔业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的危害和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因此加强与褐潮相关的生态学与海洋学研究,探索褐潮的发生机制,并建立监测网络,进行褐潮预警预报,对减少褐潮的危害,保障我国沿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潮 抑食金球藻 微微型藻类 藻华 海洋灾害
下载PDF
秦皇岛海域褐潮暴发区中溶解氨基酸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
11
作者 乔玲 米铁柱 +3 位作者 甄毓 古彬 王国善 于志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103,共9页
通过现场调查,对秦皇岛海域抑食金球藻褐潮暴发区的溶解氨基酸的含量、水平分布、季节变化、组成特征以及与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含有较高浓度的溶解结合态氨基酸(DCAA),平均浓度为3.02μmol/L,是总溶解氨基... 通过现场调查,对秦皇岛海域抑食金球藻褐潮暴发区的溶解氨基酸的含量、水平分布、季节变化、组成特征以及与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含有较高浓度的溶解结合态氨基酸(DCAA),平均浓度为3.02μmol/L,是总溶解氨基酸(DTAA)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DTAA含量的85%;而溶解游离态氨基酸(DFAA)的含量较低,平均浓度为0.52μmol/L。DCAA和DFAA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3—6月有所升高,7月份明显下降,12月又有所回升。对氨基酸和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知,海水中溶解氨基酸与尿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海水中DFAA的个体氨基酸组成以及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含量的相对大小存在季节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来源、保存以及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对其利用能力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褐潮 抑食金球藻 溶解氨基酸
下载PDF
秦皇岛近海褐潮高发区浮游植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晓红 覃仙玲 +2 位作者 蔡阳扬 欧林坚 吕颂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5-100,共6页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是浮游植物在磷胁迫状态下表达的一种水解有机磷源的胞外酶,可用于指示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状态。本研究于2013年7月,对秦皇岛近海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褐潮发生期间浮游植物...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是浮游植物在磷胁迫状态下表达的一种水解有机磷源的胞外酶,可用于指示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状态。本研究于2013年7月,对秦皇岛近海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褐潮发生期间浮游植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AP activity,APA)进行研究,结合其他理化参数,分析藻华发生时浮游植物的磷营养状态及其对海水中磷源的水解与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褐潮发生时,抑食金球藻细胞密度高达108个/L,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成为浮游植物生长利用的主要磷源。抑食金球藻的细胞密度受到海水中NO3–、DOP、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浓度等的显著影响。浮游植物大量表达AP水解DOP,平均APA高达217.72 nmol/(μg·h)±90.86 nmol/(μg·h)(350.44 nmol/(L·h)±130.57 nmol/(L·h)),且APA随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大而显著增加。该结果表明抑食金球藻褐潮发生时,海区遭受严峻的磷胁迫甚至限制。磷源,尤其是有机磷源的可利用性可能在秦皇岛海区抑食金球藻褐潮的发生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抑食金球藻 溶解有机磷 秦皇岛 磷胁迫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的荣成扇贝养殖区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乔玲 于杰 +4 位作者 李迎 甄毓 米铁柱 张玲玲 包振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4-72,共9页
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1年7月荣成八河扇贝养殖区和楮岛扇贝养殖区中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上,2个样品中共检测到22个纲,其中海金藻、硅藻、绿藻、甲藻和隐藻是主要类群,多形微眼藻... 运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1年7月荣成八河扇贝养殖区和楮岛扇贝养殖区中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组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上,2个样品中共检测到22个纲,其中海金藻、硅藻、绿藻、甲藻和隐藻是主要类群,多形微眼藻和抑食金球藻的18SrDNA相对丰度较高;在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上,2个样品中共检测到16个门,在八河扇贝养殖区18SrDNA相对丰度较高的浮游动物是软体动物、有孔虫和纤毛虫,而在楮岛扇贝养殖区则是环节动物的18SrDNA相对丰度较高。结果表明,荣成扇贝养殖区有暴发褐潮的可能,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多形微眼藻 18SrDNA基因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抑食金球藻对翡翠贻贝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磊 徐晓娇 江天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6-853,共8页
本研究以单种抑食金球藻及其与亚心形四爿藻的混合藻为实验组,以亚心形四爿藻为对照,探究抑食金球藻对翡翠贻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抑食金球藻显著影响翡翠贻贝的SOD活性、MDA和... 本研究以单种抑食金球藻及其与亚心形四爿藻的混合藻为实验组,以亚心形四爿藻为对照,探究抑食金球藻对翡翠贻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抑食金球藻显著影响翡翠贻贝的SOD活性、MDA和GSH含量,各实验组均表现出诱导升高与抑制降低交替出现的规律。单种高、中浓度的抑食金球藻在短期(3 h)内即可对翡翠贻贝的SOD活性产生影响,混合藻组中的SOD活性上升较慢,说明亚心形四爿藻可以延滞氧化还原系统的反应时间。各实验组翡翠贻贝GSH含量在2 d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混合藻组与单种抑食金球藻组相差不大,提示亚心形四爿藻对抗氧化还原损伤并未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翡翠贻贝 亚心形四爿藻 抗氧化酶系统 褐潮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抑食金球藻、中肋骨条藻和海洋卡盾藻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承志 左丽明 +5 位作者 马旺 朱琴 王火火 吕颂辉 陈亨 黄凯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4-131,共8页
本文选取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三种藻在20℃和25℃下进行单种、两种或三种藻间的培养实验,探究在不同温度下藻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优势。单种... 本文选取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三种藻在20℃和25℃下进行单种、两种或三种藻间的培养实验,探究在不同温度下藻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优势。单种培养结果显示抑食金球藻和中肋骨条藻对温度25℃敏感,其环境容量(K)被显著降低;而海洋卡盾藻的内禀增长率(r)在25℃下显著升高,但K保持不变。在共培养中,海洋卡盾藻在20℃下因抑食金球藻添加致死,但在25℃处理下其K值上升120%。虽然中肋骨条藻的r在两个温度下均受海洋卡盾藻添加的促进,但其K值从20℃下的上升43%转变为25℃下的降低48%。温度变化对于抑食金球藻和中肋骨条藻共培养的结果无明显影响,中肋骨条藻的K均上升40%,而抑食金球藻的K值均下降60%~70%。结果说明,种间竞争除了共培养藻固有的相互作用关系因素外,也受到微藻间温度适应性差异的影响。在20℃条件下三种藻混合,抑食金球藻K的抑制率达到最高为79%,而中肋骨条藻K的促进率达到最高为108%,这可能表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中肋骨条藻 海洋卡盾藻 藻华 种间竞争 温度
下载PDF
Grazing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pepod Pseudodiaptomus poplesia on a Chinese strain of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被引量:1
16
作者 HE Xuejia HAN Didi +1 位作者 HAN Liuyu LU Songhu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9-76,共8页
Brown tides have recurred in estuary areas globally,but troph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ausative species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and planktonic copepod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per... Brown tides have recurred in estuary areas globally,but troph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ausative species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and planktonic copepod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performance(ingestion,growth,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planktonic copepod,Pseudodiaptomus poplesia,offered either mono-algal or mixed-algal diets containing a Chinese strain of A.anophagefferens.A typical Michaelis-Menten pattern existed between ingestion rate and food level when copepod fed on the monoalgal diet of this species.Nauplii exhibited the highest maximum ingestion rate(Imax) than copepodids and adult females.In addition,Imax value was higher in nauplii feeding on A.anophagefferens than on Skeletonema costatum.When fed mixtures of A.anophagefferens and S.costatum,P.poplesia selected against A.anophagefferens cells,but less strongly at the naupliar stage.Nauplii did not undergo metamorphosis and died at late naupliar stages feeding on A.anophagefferens alone,similar to those under starvation.Furthermore,the presence of A.anophagefferens greatly reduced the reproduction rate of females in mixtures but did not influence the growth rate of copepodid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poplesia nauplii may exert grazing pressure on A.anophagefferens population during a brown tide,which,however,may not be persistent because of copepod population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anophagefferens copepod GRAZING GROWTH DEVELOPMENT REPRODUCTION
下载PDF
Amplicon-Based Illumina Sequencing and Quantitative PCR Reveals Nanoplankton Diversity and Biomass in Surface Water of Qinhuangdao Coastal Area, China 被引量:2
17
作者 QIAO Ling YU Jie +6 位作者 LI Ying GUO Haobing ZHEN Yu ZHANG Lingling MI Tiezhu BAO Zhenmin XU Xiaoch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62-976,共15页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caused brown tides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from 2009 to 2011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China, with numerous, widespread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act on ecosystems. To unde...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caused brown tides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from 2009 to 2011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China, with numerous, widespread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act on ecosystems. To understand the population dy- namics of nanoplankton during the brown tides, sequences of the V9 region of the 18S rDNA gene, used as a marker, were analyzed by Illumina sequencing to assess nanoplankton biomass, and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spa- tial variation in the 18S rDNA copy concentrations of nanoplankton off the Qinhuangdao coast in July, 20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anophagefferens and Minutocellus polymorphus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local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during the brown tide in July 2011. The highest 18S rDNA copy concentrations of A. anophagefferens and M. polymorphus were detected at stations SHG and FN, respectively. The central area most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brown tide migrated southward from 2011 to 2013. Redundancy analysis (RDA) showed that the decreasing NOx concentration might provide suitable nutrient conditions for the A. anophagefferens outbreak. During the brown tide caused by A. anophagefferens, other phytoplankton, such as diatoms, cryptophytes, chlorophytes, dinoflagellates and other flagellates, could co-occur with it. For zooplankton, due to less selective feeding behavior, Amoebozoa was the most abundant zooplankton at station SHG, while Ciliophora was the most abundant zooplankton at other sta- tions for its more selective f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Minutocellus polymorphus 18S rDNA gene ILLUMINA sequencing BROWN TIDE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 for the enumeration of brown tide algae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in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被引量:1
18
作者 GUO Hao LIU Yongjian +3 位作者 ZHANG Qi YUAN Xiutang ZHANG Weiwei ZHANG Zhife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a small pelagophyte algae, has caused brown tide blooms in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in recent years, presenting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shellfish mariculture industry. Und...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a small pelagophyte algae, has caused brown tide blooms in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in recent years, presenting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shellfish mariculture industry. Under standard light microscopy, it is visu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other small algae in field samples due to its extremely small size. In this study,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 based on 18 S r DNA sequences was developed and used to detect and enumerate A. anophagefferens. A linear regression(R2 = 0.91) was generated based on cycle thresholds value(Ct) versus known concentrations of A. anophagefferens. Twenty-two field samples collected in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were subjected to DNA extraction and then analyzed using q PCR. Results showed that A. anophagefferens had a wide distribution in coastal waters along Qinhuangdao. Elevated A. anophagefferens abundance, category 3 brown tide blooms(〉200 000 cells/m L) occurred at Dongshan Beach and Tiger-stone Beach in August in 2013. In shellfish mariculture areas along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4 stations had category 3 blooms, and 6 stations had category 2 blooms(35 000–200 000 cells/m L) in August and all stations had category 1 blooms(〉0 to ≤35 000 cells/m L) in October. Quantitative PCR allows for detection of A. anophagefferens cells at low levels in filed samples, which is essential to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prediction of brown tide blo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 field samples
下载PDF
秦皇岛近岸爆发褐潮重金属分布研究
19
作者 曾思宁 张勇 +2 位作者 李欣阳 石伟杰 陈燕 《河北渔业》 2021年第3期14-18,32,共6页
2009年以来秦皇岛海域爆发褐潮,赤潮种是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2017年8月对秦皇岛北戴河海域进行了海域调查,探讨和分析了秦皇岛海域抑食金球藻赤潮爆发期间的海水环境因子,主要分析海水重金属分布特征,并对环境因... 2009年以来秦皇岛海域爆发褐潮,赤潮种是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2017年8月对秦皇岛北戴河海域进行了海域调查,探讨和分析了秦皇岛海域抑食金球藻赤潮爆发期间的海水环境因子,主要分析海水重金属分布特征,并对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影响分析。赤潮期间整个调查海域大部分区域重金属含量符合海水一类水质标准。褐潮爆发区域海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较其他海域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重金属 秦皇岛
下载PDF
秦皇岛海域褐潮生消过程中营养盐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建乐 王全颖 +2 位作者 张永丰 张万磊 李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2-292,共11页
2009-2015年在秦皇岛海域发生的褐潮给当地海水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造成巨大损失,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营养盐是藻类生长的重要生源要素,研究其在褐潮生消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对于揭示褐潮发生的营养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 2009-2015年在秦皇岛海域发生的褐潮给当地海水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造成巨大损失,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营养盐是藻类生长的重要生源要素,研究其在褐潮生消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对于揭示褐潮发生的营养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4-6月在秦皇岛褐潮多发海域30个站位的调查数据,对褐潮发生前后营养盐特征及其与抑食金球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5、6月溶解态氮(DN)浓度分别为265.65、355.36和323.71μg·L^-1,其中,溶解态有机氮(DON)浓度分别为196.98、242.88和177.69μg·L^-1,在DN中的占比分别为74.2%、68.3%和54.9%;4、5、6月溶解态磷(DP)浓度分别为15.95、11.39和11.14μg·L^-1,4、5月PO4^3--P在DP中占比较大,分别为74.8%和80.9%,6月溶解态有机磷(DOP)占比升至66.2%,PO4^3--P占比降至33.8%;4、5、6月SiO3^2--Si浓度分别为70.95、181.13和120.68μg·L^-1。除DON和5月无机氮(DIN)外,其他营养盐浓度的平面分布均整体呈近岸高、离岸低的趋势,高值区多出现在河口。通过R型-因子分析和营养盐结构分析发现,4月,褐潮处于发展阶段,DOP可能是抑食金球藻生长的主要控制因子;5月,褐潮处于维持阶段,水温成为主要控制因子,水温大于12℃即可发生褐潮;6月,褐潮开始消亡,PO43--P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更大的影响力。DON为诱发褐潮爆发的关键水质因子,其阈值浓度为150μg·L^-1,且DON/DIN值应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食金球藻 营养盐 叶绿素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