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市供水系统饮用水中有机物的毒性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刘俊玲 韩雪 +1 位作者 王艳 王怀记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1,共6页
为了解某市饮用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毒性及其影响因素,在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采集该市A、B两个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测定水样有机提取物对费式弧菌(Vibrio fischeri)发光的抑制作用,计算引起50%发光抑制的浓度(EC_(50)),并... 为了解某市饮用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毒性及其影响因素,在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采集该市A、B两个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测定水样有机提取物对费式弧菌(Vibrio fischeri)发光的抑制作用,计算引起50%发光抑制的浓度(EC_(50)),并分析其与水样在254 nm波长处的紫外吸光度值(UV_(254))、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的关联。结果表明:饮用水有机提取物EC_(50)值范围为0.23~98.97 REF(相对富集系数),中位数为3.37 REF。水文期、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管网输送过程及水源水UV_(254)和DOC浓度水平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毒性无明显影响。饮用水UV_(254)、DOC浓度与有机提取物EC_(50)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025(P=0.807)、-0.237(P=0.020),表明不能用UV_(254)、DOC浓度检测代替毒性测试来监测饮用水有机物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质监测 有机提取物 费式弧菌 生物毒性
下载PDF
高通量发光细菌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亚楠 张瑛 +1 位作者 杨婧 陈晓倩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6期54-59,86,共7页
通过改进传统的单管式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发光细菌悬液在高通量测试体系中的发光动力学数据和发光强度的校正因子,以评价发光细菌在高通量测试体系中的稳定性。采集了长三角示范区水乡客厅及周边区域12个采样点环境水样,并对... 通过改进传统的单管式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发光细菌悬液在高通量测试体系中的发光动力学数据和发光强度的校正因子,以评价发光细菌在高通量测试体系中的稳定性。采集了长三角示范区水乡客厅及周边区域12个采样点环境水样,并对该方法在评价环境水质中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75 min内,稀释10~100倍的发光细菌悬液的发光强度约为10^(5)~10^(6) RLU/s,各稀释梯度发光细菌悬液发光强度的校正因子平均值范围为0.78~1.10。各采样点环境水样的毒性单位范围为0.007~0.11,水质毒性分级均为I类,水质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高通量发光细菌法稳定可靠,适用性强,可快速高效地评价环境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弧菌 高通量 急性毒性 水质评价 发光细菌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葫芦七不同部位中7种倍半萜的含量
3
作者 李俊 崔蕾 +3 位作者 李晓杰 曹爱兰 张丽军 杜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87-191,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葫芦七不同部位(根、茎、叶)中7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柱温35℃;检测波长240 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7种被测成分在测定...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葫芦七不同部位(根、茎、叶)中7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柱温35℃;检测波长240 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7种被测成分在测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回收率在95.18%~97.61%,RSD在0.41%~1.60%;被检测的7种倍半萜类成分在葫芦七根、茎、叶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差异明显,根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相对较多,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葫芦七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七 HPLC法 不同部位 倍半萜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磺胺与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对发光菌的急性联合毒性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周虹 王大力 +2 位作者 葛鸿铭 林志芬 李时银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70,共6页
磺胺与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同作为抗菌剂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皆有危害。为探究其对细菌的毒性作用,测定了4种磺胺,包括磺胺氯哒嗪(SCP)、磺胺吡啶(SPY)、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磺胺嘧啶(SD),与3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纳米ZnO(n-ZnO)、纳米Cu... 磺胺与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同作为抗菌剂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皆有危害。为探究其对细菌的毒性作用,测定了4种磺胺,包括磺胺氯哒嗪(SCP)、磺胺吡啶(SPY)、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磺胺嘧啶(SD),与3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纳米ZnO(n-ZnO)、纳米CuO(n-CuO)、纳米Cr_2O_3(n-Cr_2O_3)对发光菌(Vibriofischeri)的单一毒性及二元急性联合毒性。结果表明,SCP对V.fischeri的单一毒性明显大于其他3种磺胺;n-ZnO的单一毒性远大于n-CuO和n-Cr_2O_3;磺胺与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二元急性联合毒性效应表现为拮抗、相加和协同,协同居多,说明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增加了磺胺的生物毒性,两者在环境中的共存带来了更大的环境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纳米颗粒 VIBRIO fischeri 急性联合毒性
下载PDF
爪鲵皮肤的显微结构和呼吸作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陆宇燕 王健 +5 位作者 刘新海 周正彦 陈孝政 王晓安 张萍 李丕鹏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3期178-182,i005,共6页
本文报道了爪鲵皮肤和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腺体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其表皮较薄 ,由 2~ 7层细胞构成 ,真皮厚度与腺体大小有关 ,致密层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稀少。爪鲵皮肤不仅具有粘液腺和颗粒腺 ,而且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类似脂... 本文报道了爪鲵皮肤和腺体的显微结构特点及腺体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其表皮较薄 ,由 2~ 7层细胞构成 ,真皮厚度与腺体大小有关 ,致密层在腹部较厚而在其他部位稀少。爪鲵皮肤不仅具有粘液腺和颗粒腺 ,而且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类似脂肪细胞构成的腺体 ,该腺体只分布于体背部与体腹部的交界处。颗粒腺集中在躯体和尾的背部 ,粘液腺主要集中分布于腹部。毛细血管在皮肤中极其丰富 ,背部分布密度明显大于腹部。毛细血管分布于表皮下 ,并常向表皮突起 ,突起处表皮细胞层数减少 ,形成皮肤的血气呼吸屏障 ,以保证皮肤有效的呼吸作用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鲵 皮肤 显微结构 呼吸作用 有尾类 毛细血管
下载PDF
蹄叶橐吾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美彩 焦威 +1 位作者 董玮玮 鲁润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76-778,836,共4页
从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的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2-hydrox-platyphyllide(1),liguhodgsonal(2),ligujapone(3),6′-亚油酰基-β-胡萝卜苷(4),Lupeol(5),6,7-二羟基香豆素(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 从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的根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等方法鉴定为2-hydrox-platyphyllide(1),liguhodgsonal(2),ligujapone(3),6′-亚油酰基-β-胡萝卜苷(4),Lupeol(5),6,7-二羟基香豆素(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2S,3S,4R,12E)-N-[2′-(R)-羟基二十二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二十碳-12-烯(9),单硬脂酸甘油酯(10),α-羟基二十四烷酸(11),1,3-二棕榈酸甘油酯(12),二十七烷醇(13)。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橐吾 倍半萜
下载PDF
河南蹄叶橐吾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俊平 王彩芳 +3 位作者 刘婷 张雁冰 刘延泽 张振中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14-1016,共3页
从蹄叶橐吾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7-羟基-色原酮(2)、咖啡酸(3)、阿魏酸(4)、1,5-二咖啡酰奎宁酸(5)、当归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蜂斗菜素(9)、异蜂斗菜素(10)及正三... 从蹄叶橐吾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种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7-羟基-色原酮(2)、咖啡酸(3)、阿魏酸(4)、1,5-二咖啡酰奎宁酸(5)、当归酸(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蜂斗菜素(9)、异蜂斗菜素(10)及正三十五烷(11)。其中酚类化合物1~5、倍半萜类化合物9~10及脂烃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 倍半萜 酚类成分 分离
下载PDF
爪鲵消化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艳艳 王丽文 +1 位作者 梁传成 张家祥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3,F0010,共5页
本文报道了爪鲵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特点。爪鲵口腔底部具有肌肉质的舌,食管很短,胃是呈纺锤形的长囊,胃壁较厚,粘膜厚,胃腺发达。消化管肌层皆为平滑肌,环肌明显多于纵肌。肝脏较大,分左、中、右三叶;有胆囊;胰腺长带状,胰管... 本文报道了爪鲵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特点。爪鲵口腔底部具有肌肉质的舌,食管很短,胃是呈纺锤形的长囊,胃壁较厚,粘膜厚,胃腺发达。消化管肌层皆为平滑肌,环肌明显多于纵肌。肝脏较大,分左、中、右三叶;有胆囊;胰腺长带状,胰管与胆管汇合后与小肠最前部的十二指肠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鲵 消化系统 解剖学 组织学
下载PDF
氯霉素对费氏弧菌0~24h的Hormesis效应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于岩 游瑞容 +1 位作者 姚志峰 林志芬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7-772,共6页
为了探究抗生素对发光菌的Hormesis效应,选择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V.fischeri)为受试生物,氯霉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24h下氯霉素对V.fischeri的发光强度(Hv)及生长量(OD_(600))的作用,探讨氯霉素对V.fischeri的低浓度促... 为了探究抗生素对发光菌的Hormesis效应,选择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V.fischeri)为受试生物,氯霉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24h下氯霉素对V.fischeri的发光强度(Hv)及生长量(OD_(600))的作用,探讨氯霉素对V.fischeri的低浓度促进效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氯霉素对V.fischeri的发光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仅出现在细菌生长的延滞期.根据V.fischeri的发光机制,结合Gaussian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即氯霉素的最正氢电荷为0.244,远大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最正氢电荷0.135,提出氯霉素通过提供质子促进荧光反应,进而产生Hormesis效应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MESIS VIBRIO fischeri 氯霉素 暴露时间
下载PDF
发光弧菌快速检测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国辉 赵吉 +2 位作者 邵玉琴 于景丽 刘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5-147,共3页
以发光的费氏弧菌为检测菌种,应用SKALAR TOXTRACER毒素分析仪测定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对费氏弧菌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发光强度的抑制率与三聚氰胺溶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3~0.99之间;发光强度的抑制率与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 以发光的费氏弧菌为检测菌种,应用SKALAR TOXTRACER毒素分析仪测定液态奶中三聚氰胺对费氏弧菌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发光强度的抑制率与三聚氰胺溶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3~0.99之间;发光强度的抑制率与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质量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79~0.94之间。发光菌对液态食品中三聚氰胺等毒性物质的检测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低廉的特点,发光菌的生物毒性检测法有望在食品安全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弧菌 三聚氰胺 液态奶
下载PDF
利用对斑马鱼的在线监测实现对水体重金属铬污染的预警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晓艳 刘丽君 +1 位作者 聂湘平 罗曼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3,共4页
以发光细菌和斑马鱼为试验对象,利用DeltaTox毒性检测仪和多物种净水监测仪(MFB)来监测水体中的重金属铬(Cr6+)。目的是通过与国际标准认证的方法—发光细菌方法(Del-taTox)进行比较,探讨使用MFB作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发光细... 以发光细菌和斑马鱼为试验对象,利用DeltaTox毒性检测仪和多物种净水监测仪(MFB)来监测水体中的重金属铬(Cr6+)。目的是通过与国际标准认证的方法—发光细菌方法(Del-taTox)进行比较,探讨使用MFB作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发光细菌发光强度有20%、50%变化时DeltaTox对Cr6+的检出限分别是35.2mg/L、60mg/L;斑马鱼行为强度有20%、50%变化时MFB对Cr6+的检出限分别是26.9mg/L、57.9mg/L。结果表明:MFB与DeltaTox对Cr6+监测的检出限很接近,使用MFB作为预警系统实现对重金属铬(Cr6+)的监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斑马鱼 发光细菌 生物监测 MFB DeltaTox
下载PDF
大黄鱼体表溃烂症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庆华 瞿小英 +2 位作者 郑岳夫 熊清明 杨先乐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33-237,共5页
从网箱养殖的患体表溃烂症的大黄鱼心、肝、肾、脾等组织分离到8株细菌,大黄鱼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分离菌株XS01为致病菌。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费氏弧菌(Vibriofischer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13... 从网箱养殖的患体表溃烂症的大黄鱼心、肝、肾、脾等组织分离到8株细菌,大黄鱼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分离菌株XS01为致病菌。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为费氏弧菌(Vibriofischer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13种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等8种药物不敏感。进行了该菌株对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试验,认为该菌有较广的温度和盐度适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体表溃烂症 费氏弧菌 温度 盐度 耐受性试验
下载PDF
两种长白山橐吾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董然 南敏伦 刘洪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8-230,共3页
以蹄叶橐吾和有毛蹄叶橐吾叶片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两种马蹄叶挥发油中均分离得到11个化学组分峰,共鉴定出13个化合物,其中蹄叶... 以蹄叶橐吾和有毛蹄叶橐吾叶片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两种马蹄叶挥发油中均分离得到11个化学组分峰,共鉴定出13个化合物,其中蹄叶橐吾鉴定出9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2.72%,主要成分为α-金合欢烯、石竹烯、A-法呢烯及3,7-二甲基-6-辛烯-1-醇甲酸酯,前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以60.23%的总相对含量占优势;有毛蹄叶橐吾鉴定出7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67.52%,主要成分为3,7,11-三甲基-2,6,10-十二烷三烯-1-醇乙酸酯(金合欢醇乙酸酯)、植物醇、石竹烯及石竹烯氧化物,后两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0.07%;已鉴定的化合物均首次从这两种橐吾叶片中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GC-MS)
下载PDF
壳聚糖精制蹄叶橐吾叶多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尤婷婷 姜燕 +2 位作者 于润美 张海悦 周玲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5-29,共5页
利用壳聚糖絮凝纯化作用精制蹄叶橐吾叶多糖,以多糖损失率,蛋白质去除率及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50 m L粗多糖溶液(浓度为20 mg/m L)中加入2%壳聚糖溶液1 m L,絮凝温度30℃下处理60 min,得到的精制蹄叶... 利用壳聚糖絮凝纯化作用精制蹄叶橐吾叶多糖,以多糖损失率,蛋白质去除率及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50 m L粗多糖溶液(浓度为20 mg/m L)中加入2%壳聚糖溶液1 m L,絮凝温度30℃下处理60 min,得到的精制蹄叶橐吾叶多糖(DPLF)多糖损失率为42.81%,蛋白质脱除率为85.03%,脱色率为81.74%。DPLF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DPLF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均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0.035 1、1.459 1 mg/m L和0.154 8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叶多糖 壳聚糖法 絮凝作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长白山区蹄叶橐吾及其嫩茎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艳红 李承范 +1 位作者 张小勇 朴英爱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4231-4232,共2页
[目的]研究长白山区野生蹄叶橐吾和种植蹄叶橐吾及其嫩茎中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野生蹄叶橐吾叶中VB1、VB2、VC、VPP、VE和叶酸及胡萝卜素... [目的]研究长白山区野生蹄叶橐吾和种植蹄叶橐吾及其嫩茎中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野生蹄叶橐吾叶中VB1、VB2、VC、VPP、VE和叶酸及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种植的,叶中又高于茎中的;野生蹄叶橐吾的叶和嫩茎中微量元素总量明显高于种植的元素的。[结论]野生和种植蹄叶橐吾在食品工业与医药领域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蹄叶橐吾 维生素 微量元素
下载PDF
蹄叶槖吾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单糖组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尤婷婷 姜燕 +2 位作者 张海悦 张鑫 李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41,共6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蹄叶槖吾叶粗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法优化该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蹄叶槖吾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提取3次,提取率为8.76%;通过红外光谱扫描检...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蹄叶槖吾叶粗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法优化该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蹄叶槖吾叶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提取3次,提取率为8.76%;通过红外光谱扫描检测其特征基团,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已脱除蛋白的多糖结构进行初步鉴定,得到其单糖组成为半乳糖醛酸∶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葡萄糖酸∶岩藻糖=43.5∶6.0∶23.6∶11.5∶6.3∶5.4∶1.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槖吾 多糖 Box-Benhnken法 单糖组成
下载PDF
蹄叶橐吾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婵璞 刘冬云 王卫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为了研究蹄叶橐吾种子的萌发特性,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以及进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NaCl、Na2SO4溶液浸种处理,对蹄叶橐吾种子进行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蹄叶橐吾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发芽情况最好;赤霉素对蹄叶橐吾种子有促... 为了研究蹄叶橐吾种子的萌发特性,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以及进行不同浓度的赤霉素、NaCl、Na2SO4溶液浸种处理,对蹄叶橐吾种子进行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蹄叶橐吾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发芽情况最好;赤霉素对蹄叶橐吾种子有促进作用,蹄叶橐吾种子在较低的赤霉素浓度(50-100mg/L)处理下发芽率最高且发芽最整齐;盐分对蹄叶橐吾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Na2SO4溶液的抑制作用强于NaCl溶液,当Na2SO4溶液和NaCl溶液的浓度分别达到150、175mmol/L后会导致种子不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 温度 赤霉素 种子萌发
下载PDF
成体和亚成体爪鲵端脑组织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欢欢 李丽妍 +1 位作者 王丽文 梁传成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6,共4页
为了探讨爪鲵端脑的发育特点,充实比较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资料,本文采用常规HE染色法,初步研究了成体和亚成体爪鲵端脑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爪鲵嗅球内细胞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6层结构,亚成体的细胞数量少于成体;成体爪鲵的侧脑室... 为了探讨爪鲵端脑的发育特点,充实比较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资料,本文采用常规HE染色法,初步研究了成体和亚成体爪鲵端脑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爪鲵嗅球内细胞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6层结构,亚成体的细胞数量少于成体;成体爪鲵的侧脑室所占空间较大,脉络丛更为丰富,原始大脑皮层和原始海马都比亚成体发达,后者大脑内原始梨状区较为发达;隔区位于原始海马的下方,成体和亚成体都没有外侧隔核和内侧隔核之分,也没有外侧界沟作为原始梨状区和纹状体的分界,而在亚成体的侧脑室壁有内侧界沟区分原始海马和隔区,成体则没有;此外,爪鲵的纹状体属于古纹状体,杏仁核是位于第三脑室两侧的两个细胞团,端脑内细胞形态和大小分化较为单一。这些都表明亚成体爪鲵的端脑已大致具备了成体所具有的结构,并且也说明了爪鲵在两栖纲动物中属于较原始的种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有关有尾两栖类神经系统资料以及神经发育资料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爪鲵 亚成体爪鲵 端脑 组织学
下载PDF
蹄叶橐吾中脂溶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朴香兰 秘效媛 +1 位作者 朴惠善 田燕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10-2411,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蹄叶橐吾中的脂溶性成分,为蹄叶橐吾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氯仿为溶剂超声提取蹄叶橐吾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得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脂溶性各组成成分的相...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蹄叶橐吾中的脂溶性成分,为蹄叶橐吾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氯仿为溶剂超声提取蹄叶橐吾的脂溶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提得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脂溶性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33个峰,鉴定了其中19个成分,占脂溶性总成分的71.58%。结论蹄叶橐吾的脂溶性成分主要为D-柠檬烯(2.98%)、(E)-3,7-二甲基-1,3,6-辛三烯(15.07%)、(E,Z)-2,6-二甲基-2,4,6-辛三烯(3.61%)、石竹烯(3.6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二环[3.1.1]庚-2-烯(6.20%)、α-法呢烯(4.09%)、反式角鲨烯(26.9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叶橐吾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浅层地下水生态毒性诊断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宋晓威 徐建 +2 位作者 张孝飞 赵欣 林玉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8,共7页
选择大型溞、斜生栅藻、发光菌为试验生物,对某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4个不同区域土壤剖面浅层地下水编号为CP01、CP02、CP03、CP04的4种水样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同时对水样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4种水样对大型溞的24h-EC50分别为0.29%... 选择大型溞、斜生栅藻、发光菌为试验生物,对某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4个不同区域土壤剖面浅层地下水编号为CP01、CP02、CP03、CP04的4种水样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同时对水样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4种水样对大型溞的24h-EC50分别为0.29%、5.12%、0.83%、1.99%;对斜生栅藻的96h-EC50分别为11.04%、50.44%、12.21%、41.66%;对费舍尔弧菌的发光抑制率分别为95%、66%、88%、75%。化学检测结果表明,CP01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与少量烷烃、烯烃类多种物质,CP02中的污染物质只有少量二氯甲烷与1,2-二氯乙烷两种物质,CP03、CP04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苯系物与烷烃多种物质。毒性试验结果与化学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3种试验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相一致。该研究方法简单快速,可以用于污染场地水样污染毒性诊断,快速筛选出敏感区域,同时提供污染物质的联合毒性基础数据,为场地进一步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大型溞 斜生栅藻 费舍尔弧菌 联合毒性 污染诊断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