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细辛属植物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建宁 徐秋苹 +4 位作者 王风仁 吴金英 马立新 陈木天 杨春澍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8期470-472,共3页
本文报道了辽细辛、单叶细辛、小叶马蹄香等3种细辛挥发油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实验表明,3种细辛属植物的挥发油均可对动物产生相似的解热、降温、镇痛、抗惊厥作用,其中以辽细辛作用最强。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甲基... 本文报道了辽细辛、单叶细辛、小叶马蹄香等3种细辛挥发油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结果。实验表明,3种细辛属植物的挥发油均可对动物产生相似的解热、降温、镇痛、抗惊厥作用,其中以辽细辛作用最强。中枢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甲基丁香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挥发油 中枢作用
下载PDF
中药细辛商品药材的基源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少青 王璇 +4 位作者 朱姝 李君山 楼之岑 难波恒雄 小松かつ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712-717,共6页
从中国28省市收集到细辛商品药材158份,发现其中仅3/4来源于中国药典品种,其余1/4来源于非中国药典品种。11l份来源于北细辛,在26省市使用;25份来源于单叶细辛,在10省区使用;另22份来源于华细辛、杜衡等9种植物。
关键词 细辛 植物基源 北细辛 单叶细辛
下载PDF
三种细辛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蓓 胡苏莹 +2 位作者 李昆伟 崔浪军 杨建雄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86-1893,共8页
目的:分析比较同一产地华细辛、毛细辛和铜钱细辛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三种细辛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其组分与含量。结果:从华细辛、毛细辛和铜钱细辛中分别鉴定出59、99和85种挥发性成分,鉴定的... 目的:分析比较同一产地华细辛、毛细辛和铜钱细辛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三种细辛的挥发性成分并比较其组分与含量。结果:从华细辛、毛细辛和铜钱细辛中分别鉴定出59、99和85种挥发性成分,鉴定的总峰面积为82.75%~99.07%。三种细辛中检测到16种共有成分,且这些成分的含量不同。此外,三种细辛均含有独特的挥发性成分。结论:三种细辛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和含量上各有差异,为毛细辛和铜钱细辛能否替代华细辛入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细辛 毛细辛 铜钱细辛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单叶细辛的急性毒性观察及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世佐 明海霞 +1 位作者 刘家骏 李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了解单叶细辛的毒性程度。方法①观察单叶细辛(简称单辛)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实验动物分实验组(单辛)和对照组(北细辛,简称辽辛),每组又各分两组,分别腹腔注射两种细辛的水提液和挥发油,观察小鼠死亡数、死亡率和死亡时间;②观... 目的了解单叶细辛的毒性程度。方法①观察单叶细辛(简称单辛)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实验动物分实验组(单辛)和对照组(北细辛,简称辽辛),每组又各分两组,分别腹腔注射两种细辛的水提液和挥发油,观察小鼠死亡数、死亡率和死亡时间;②观察单辛挥发油和水提液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动物分单叶细辛挥发油组(简称单辛油组)、单叶细辛水提液组(简称单辛液组)和阴性对照组共3组。腹腔注射药物,观察小鼠死亡数、死亡时间及症状表现,求出死亡率,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其半数致死量。结果单辛组小鼠死亡数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死亡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初步表明单辛毒性小于辽辛;单辛半数致死量高于文献报道的辽辛半数致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细辛 急性毒性死亡率 半数致死量
下载PDF
毛细辛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全磊 苗芳 李春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5-290,共6页
通过毛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毛细辛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用50%的乙醇回流提取毛细辛的粉末,减压浓缩过滤得到乙醇浸膏,加蒸馏水制成悬浮液,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 通过毛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毛细辛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用50%的乙醇回流提取毛细辛的粉末,减压浓缩过滤得到乙醇浸膏,加蒸馏水制成悬浮液,依次用等体积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物。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分别采用DPPH法、Fenton法、NBT还原法和Fe2+螯合法测定4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毛细辛4种溶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活性与浓度成正相关。毛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的1,2-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活性(IC50值0.376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活性(IC50值0.297mg/mL)均最强。正丁醇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OH)清除活性(IC50值0.776mg/mL)为最强,水提物的金属离子螯合活性(IC50值0.026mg/mL)为最强,远超过对照BHT(0.373mg/mL)。实验表明,毛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可作为新的自由基清除剂;水提物可以作为新的金属离子螯合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辛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清除
下载PDF
毛细辛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增军 郑其萍 潘银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01-201,共1页
对毛细辛和北细辛分别进行了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的对比研究 ,确定了毛细辛的主要鉴别点 ,以药典方法测定其挥发油含量为 0 .81%。
关键词 毛细辛 生药性状 理化鉴别 挥发油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云南鸟舌兰属(兰科)一新变种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宏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9-260,共2页
报道了中国云南兰科鸟舌兰属植物一新变种,即红唇圆柱叶鸟舌兰Ascocentrum himalaicum(Deb.Sengupta et Malick)Christenson var.roseolum H.Jiang。它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唇瓣淡红色;花序轴长5~10cm,具花5~35朵;叶鞘具深紫... 报道了中国云南兰科鸟舌兰属植物一新变种,即红唇圆柱叶鸟舌兰Ascocentrum himalaicum(Deb.Sengupta et Malick)Christenson var.roseolum H.Jiang。它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唇瓣淡红色;花序轴长5~10cm,具花5~35朵;叶鞘具深紫色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舌兰属 红唇圆柱叶鸟舌兰 新变种 云南
下载PDF
宁夏毛细辛挥发油对实验性炎症大鼠血清肝脏中铜、锌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钱立群 钱大玮 +2 位作者 谢伟 洪翠英 闫玲 《宁夏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腹腔注射毛细辛挥发油,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使机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铜、锌分布发生改变。宁夏产毛细辛挥发油使大鼠血清锌浓度显著降低,血清铜显著升高,铜/锌比值升高,而肝组织的锌明显增大,肝铜下降,肝中铜/锌比值显著... 腹腔注射毛细辛挥发油,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使机体内的必需微量元素铜、锌分布发生改变。宁夏产毛细辛挥发油使大鼠血清锌浓度显著降低,血清铜显著升高,铜/锌比值升高,而肝组织的锌明显增大,肝铜下降,肝中铜/锌比值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细辛 毛细辛 挥发油 血清 中草药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分析单叶细辛超临界CO_2萃取物成分
9
作者 赵颖 王昌华 +1 位作者 胥秀英 胡少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44-47,74,共5页
分析了单叶细辛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单叶细辛在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 h条件下得到的萃取物组分进行GC-MS分析。共分离出64个组分,通过MS库检索并鉴定了其中60个组分。结果表明:双... 分析了单叶细辛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单叶细辛在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 h条件下得到的萃取物组分进行GC-MS分析。共分离出64个组分,通过MS库检索并鉴定了其中60个组分。结果表明:双叶细辛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α-亚麻酸、棕榈酸、亚麻酸甲酯、2,4,4-三甲基-3-(3-氧代丁基)-2-环己烯-1-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细辛 超临界CO2 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单叶细辛对家兔肾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明海霞 刘家骏 黄世佐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研究单叶细辛对家兔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单叶细辛组、辽细辛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 ,分别测定静脉注射药物前后的每分钟尿量、尿液pH值、尿蛋白、尿糖、尿潜血、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血栓素B2(TXB2 ... 目的 :研究单叶细辛对家兔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单叶细辛组、辽细辛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 ,分别测定静脉注射药物前后的每分钟尿量、尿液pH值、尿蛋白、尿糖、尿潜血、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血栓素B2(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TXB2 / 6 keto PGF1α的比值、内皮素 (ET)、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及酚红排泄率等指标。结果 :单叶细辛在一定剂量下可导致家兔急性肾衰竭 ,各项指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与辽细辛对照组比较 ,各项指标均较低 ,但除SCr外 ,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叶细辛对家兔肾功能有损害作用 ,但其肾毒性小于辽细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细辛 家兔 肾功能 辽细辛 生理盐水
下载PDF
毛细辛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11
作者 李文 张静 +5 位作者 海娟 胡芳弟 闫巧 贾旭森 王艳 杨平荣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建立甘肃省地方习用药材毛细辛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法建立毛细辛的定性鉴别方法;考虑到毛细辛药材中含有马兜铃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毛细辛中毒性成分马兜铃酸Ⅰ的限量测定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附... 目的建立甘肃省地方习用药材毛细辛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法建立毛细辛的定性鉴别方法;考虑到毛细辛药材中含有马兜铃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毛细辛中毒性成分马兜铃酸Ⅰ的限量测定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附录方法测定毛细辛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结果10批毛细辛药材的马兜铃酸Ⅰ在0.08~10.10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加样回收率为93.27%~104.56%,RSD=1.19%~3.44%;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马兜铃酸Ⅰ含量分别为8.28%~12.30%、12.77%~17.55%、1.52%~2.68%、18.14%~30.28%、16.63%~27.53%、0.001%~0.002%。结论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行,可用于毛细辛药材中的马兜铃酸Ⅰ的限量测定。显微鉴别方法为毛细辛定性鉴别提供依据,马兜铃酸Ⅰ的限量测定方法为毛细辛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作毛细辛药材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辛 马兜铃酸Ⅰ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下载PDF
细辛挥发油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与血清锌、铜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洪翠英 钱立群 +1 位作者 谢伟 阎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6-238,共3页
腹腔注射毛细辛、辽细辛挥发油,可以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此作用与血清锌含量降低有关。
关键词 毛细辛 辽细辛 挥发油 肉芽组织
下载PDF
宁夏毛细辛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扈成浩 薛敦渊 +2 位作者 李兆琳 严素云 陈耀祖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9-63,共5页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从毛细辛挥发油中鉴定出49个组分,占总油含量的85.2%,其中有28个化合物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道.
关键词 毛细辛 挥发油 细辛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单叶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晋仙 印成霞 《齐鲁药事》 2010年第10期593-595,共3页
目的 HPLC法测定单叶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方法采用Sunfire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醋酸(60∶36∶4);检测波长316nm。结果线性范围为6.60~39.60μg·mL^-1(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5.8%,RSD为0.8%... 目的 HPLC法测定单叶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方法采用Sunfire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醋酸(60∶36∶4);检测波长316nm。结果线性范围为6.60~39.60μg·mL^-1(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5.8%,RSD为0.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单叶细辛中马兜铃酸A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细辛 马兜铃酸A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喜马拉雅灰包菇──相传是“喜马拉雅雪人”的一种食物
15
作者 减穆 土居祥兑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30-32,共3页
喜马拉雅灰包菇SecotiumhimalaicumZangetDoi,由Dr.TeizoOgawa采于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带,据当地居民云:该菌为喜马拉雅雪人的一种食物。所谓雪人可能是高山雪线一带的动物。本文对该菌... 喜马拉雅灰包菇SecotiumhimalaicumZangetDoi,由Dr.TeizoOgawa采于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带,据当地居民云:该菌为喜马拉雅雪人的一种食物。所谓雪人可能是高山雪线一带的动物。本文对该菌的分类特征和雪人的有关讨论作了介绍。原模式存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灰包茹 喜马拉雅雪人 灰茹包属
下载PDF
西藏金丝桃化学成分及其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16
作者 周修腾 杨迎春 +5 位作者 程海涛 庞克坚 程蒙 宋萍 杨新洲 袁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960,共10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西藏金丝桃Hypericum himalaicum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NMR、MS、IR、UV)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对其抗炎的潜在...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西藏金丝桃Hypericum himalaicum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NMR、MS、IR、UV)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对其抗炎的潜在靶点和作用通路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从西藏金丝桃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为5,9,11-trihydroxy-3,3-dimethyl-3H,8H-benzo[6,7][1,4]dioxepino[2,3-f]chromen-8-one(1)、白桦脂酸(2)、demethyltorosaflavone C(3)、山柰酚(4)、槲皮素(5)、hyperwightin B(6)、toxyloxanthone B(7)、1,7-二羟基呫吨酮(8)、大黄素(9)、1,7-二羟基-4-甲氧基呫吨酮(1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网络药理学筛选出抗炎关键作用靶点60个,通过作用于TNF、AKT1、CASP3等关键靶点,作用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调控磷酸化、细胞迁移和运动、蛋白酪氨酸激酶等生物过程,达到抗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上述成分与核心靶点间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金丝桃 化学成分 缩酚酸环醚 黄酮 网络药理学 抗炎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study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tinociceptive effect and acute toxicity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three Asarum drugs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冰冰 齐文 +4 位作者 王莉莉 孔德强 鹿野美弘 李晶欣 袁丹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4年第7期480-489,共10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tinociceptive effect and acute toxicity of essential oils(EOs) of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Maxim.) Kitag.(AHM), A. sieboldii Miq. var...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tinociceptive effect and acute toxicity of essential oils(EOs) of 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mandshuricum(Maxim.) Kitag.(AHM), A.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ASS) and A. himalaicum Hook. f. et Thoms. ex Klotzsch.(AH) were comparatively evaluated. A total of 55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EOs of AHM, ASS and AH by GC-MS. Methyleugenol(20.16%–62.89%), safrole(2.67%–32.42%), 3,5-dimethoxytoluene(2.00%–18.59%) and eucarvone(1.52%–19.16%) wer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EO of AHM, and methyleugenol(48.35%–61.06%), eucarvone(11.13%–13.93%) and elemicin(4.79%–11.14%) were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EO of ASS. The EO of AH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HM and ASS, in which patchouli alcohol(27.42%–51.95%) and elemicin(13.11%–42.23%) were found in a greater amount. Moreover, the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f EOs of AHM(5.5, 11.0, 16.5 μL/kg) and AH(2.0, 4.0, 6.0 μL/kg) was comparatively assayed in acetic acid-induced writhing, hot plate and formalin tes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weak central, but potent peripheral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f EO of AHM, and more potent central and peripheral antinociceptive effect of EO of AH. The LD50 of the EOs of AHM and AH were 1.7 and 7.7 mL/kg,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Os of AHM and AH possess evident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 and are probably safe within the range of its clinical doses. However,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refore, AH can be clinically used as an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 with broad analgesic effects, but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AHM and ASS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arum heterotropoides var.mandshuricum A.sieboldii var.seoulens a.himalaicum Essential oil Antinociceptive effect Acute toxicity
原文传递
单叶细辛中一个新的马兜铃酸类化合物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百波 尚明英 +2 位作者 王璇 蔡少青 Kuo-hsiung LEE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为了研究单叶细辛(Asarum himalaicum)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从单叶细辛全草... 为了研究单叶细辛(Asarum himalaicum)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从单叶细辛全草中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ESI-MS等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4-去甲氧基马兜铃酸BII(4-demethoxyaristolochic acid BII,1)、马兜铃酸I(aristolochicacid I,2)、马兜铃酸Ia(aristolochic acid Ia,3)、7-羟基马兜铃酸I(7-hydroxyaristolochic acid I,4)、马兜铃酸IV(aristolochic acid IV,5)、马兜铃次酸II(aristolic acid II,6)、青木香酸(debilic acid,7)、马兜铃内酰胺I(aristololactam I,8)、9-羟基马兜铃内酰胺I(9-hydroxyaristololactam I,9)、7-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IV(7-methoxyaristololactam IV,10)、(2S)-柚皮素-5,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2S)-naringenin 5,7-di-O-β-D-pyranosylglucoside,11)、4-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12)、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13)、4-羟基肉桂酸(4-hydroxycinnamic acid,14)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1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6、9、12~14为首次从细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单叶细辛中分离得到。据文献报道,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具肾毒性,本研究提示单叶细辛药用的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细辛 4-去甲氧基马兜铃酸BII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原文传递
细辛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的分离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少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71,共5页
以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植物病原菌,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和活体盆栽试验法评价了细辛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了细辛的杀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细辛氯仿粗提取物在96和48 h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丝生... 以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植物病原菌,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和活体盆栽试验法评价了细辛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了细辛的杀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细辛氯仿粗提取物在96和48 h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69和0.41 mg/mL。细辛氯仿粗提取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石油醚、氯仿和甲醇组分中,石油醚组分对供试菌孢子萌发具有强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抑制率达到100%;但处理96 h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仅有40%。氯仿组分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别为72.27%和83.42%。对氯仿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高活性流分,在96 h对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在盆栽试验中,4 mg/mL细辛氯仿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达70%以上,与化学农药处理无显著差异。试验显示细辛对番茄早疫病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番茄早疫病菌 抑菌活性 活性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