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对疏叶骆驼刺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梦琦 高艳菊 +2 位作者 张志浩 黄彩变 曾凡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叶片和根系能通过形态、生理和生物量累积的变化响应干旱胁迫。以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优势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模拟3种水分条件(充分灌溉CK:土壤含水量占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75%;轻度胁... 叶片和根系能通过形态、生理和生物量累积的变化响应干旱胁迫。以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优势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模拟3种水分条件(充分灌溉CK:土壤含水量占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75%;轻度胁迫W1:田间持水量的50%~55%;重度胁迫W2:田间持水量的25%~30%),分析一年生骆驼刺幼苗叶片和根系生长、生理的变化特征,揭示骆驼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干旱显著抑制骆驼刺地上和地下各器官生长,主要表现为: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组织密度以及叶和根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减小(P<0.05);叶组织密度、叶干物质含量、比根长以及叶和根的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增大。(2)生长前期,各处理地上生物量均占比较大(CK、W_(1)、W_(2)下根冠比分别为0.43±0.14、0.59±0.1、0.83±0.83);而生长后期各处理地下生物量占比较大,其中重度胁迫下根冠比最大(3.12±0.32),表明骆驼刺在生长后期增强了地下部分的资源投入,且这种资源分配特征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更明显。(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骆驼刺叶形态与根生理相关的核心性状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P<0.05),同时叶与根在生理代谢上能够协同变化。初步说明,骆驼刺幼苗在干旱下表现出干物质储存和防御能力高、水分消耗低的适应特征,能够协调叶片和根系的资源分配关系,随胁迫时间的增加逐步形成缓慢投资、保守生长的策略。该结果为该区域荒漠植被恢复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干旱胁迫 形态性状 生物量 叶和根 适应策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2
作者 邹炙臻 邓喜玲 +10 位作者 王云来 张杰 董江涛 柳小玲 梁粟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吴芳 张万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24-3036,共13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绘制中药-疾病-靶点网络图。其次对网络图中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同时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接着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最后采用小鼠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筛选出骆驼刺活性成分30个,度值排名前5为(-)-儿茶素酸酯、金雀异黄酮、山奈酚、槲皮素、表没食子儿茶素,作用靶点196个;脓毒症疾病相关靶点2144个,骆驼刺-脓毒症交集靶点105个,核心靶点为TNF、IL-6、AKT1、VEGFA、CASP3、IL-1β等。涉及PI3K-Akt、TNF、HIF-1、AGE-RAGE、IL-17等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发挥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骆驼刺黄酮类化合物与各关键靶点结合性能均良好,其中结合能最低最稳定的构象为(-)-epigallocatechin gallate-IL-6和quercetin-IL-6,对两对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静电、范德华势能和氢键的共同作用,可以达到稳定结合的效果。动物实验证实骆驼刺可抑制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Caspase-3、VEGF蛋白表达,减少外周血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分泌,减轻组织及脏器炎性损伤。结论骆驼刺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生物过程、多靶点、多通路来实现的。本研究为骆驼刺的临床应用以及脓毒症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脓毒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盐胁迫对AMF介导下两种荒漠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海鸥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3 位作者 高文礼 陈晓楠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12-2721,共10页
本试验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分别为供、受体植物,探讨在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菌丝传递距离处理对其幼苗的影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盐浓度(0,... 本试验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分别为供、受体植物,探讨在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菌丝传递距离处理对其幼苗的影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盐浓度(0,0.4%和0.8%)及丛菌丝传递距离(15 cm和30 cm)处理下供、受体植物的AMF侵染率、株高基径、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受体植物中,AMF对S1水平下L1和L2处理的Fo, Fm和Fv/Fm值、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不同距离受体间差异不显著,但对S2水平L2处理下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无促进作用。综上所述,AMF在低盐胁迫长距离下能通过显著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缓解盐胁迫对受体植物的伤害;但高盐胁迫下,长距离不利于菌根定殖和植物生长,导致AMF无法对受体植物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丛枝菌根网络 疏叶骆驼刺 多枝柽柳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疏叶骆驼刺和多枝柽柳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4
作者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王海鸥 +2 位作者 陈晓楠 伊丽努尔·艾力 马晓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97-1909,共13页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与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种,也是重要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植物,二者常相伴而生且均受水分严重限制。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疏叶骆驼刺和多...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与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种,也是重要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植物,二者常相伴而生且均受水分严重限制。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疏叶骆驼刺和多枝柽柳幼苗为试验材料,设定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D0]、中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0±5)%,D1]和重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D2]3个水分梯度,设置接种(AMF+)和不接种(AMF-)2种处理,以及供体植物疏叶骆驼刺和受体植物多枝柽柳之间2种菌丝传递距离(长菌丝传递距离30 cm,L;短菌丝传递距离15 cm,S),探究了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传递距离对2种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体植物接种AMF后在供、受体间形成丛枝菌根菌丝网络(arbuscular mycorrhizal networks,AMNs),其中与正常水分(D0)处理下的侵染率相比,重度水分(D2)处理下长距离处理受体侵染率的降幅为73.22%。(2)在中度水分处理下,AMF对长、短距离处理受体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重度水分处理下对长距离处理受体株高、基径相对增长率和生物量无促进作用。(3)各水分处理下AMF对受体植物根系生长指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且S处理优于L处理,但在重度水分及长距离处理下的受体表现出显著较低的水平。(4)在中度水分处理下,AMF对长、短距离处理受体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有促进作用,且不同距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在重度水分处理下对长距离处理幼苗无促进作用。因此,在正常水分和中度水分处理下,接种AMF可显著促进长距离端受体植物的表观生长、生物量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受体植物的抗旱性,在重度水分胁迫下AMF对长距离端受体植物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AMF) 疏叶骆驼刺 多枝柽柳 生理变化
下载PDF
多枝柽柳和疏叶骆驼刺幼苗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43
5
作者 曾凡江 郭海峰 +3 位作者 刘波 曾杰 邢文娟 张晓蕾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上两种主要建群种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疏叶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a SHAP.)的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壕沟全根挖掘法,研究同一生境条件下两种植物幼苗在生物量分配、根冠...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上两种主要建群种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疏叶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a SHAP.)的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壕沟全根挖掘法,研究同一生境条件下两种植物幼苗在生物量分配、根冠比、根系分布特征对极端干旱环境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幼苗生物量分配策略明显不同。多枝柽柳幼苗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上,其根冠比为0.75;而疏叶骆驼刺幼苗把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其根冠比为1.73。(2)两种植物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属于典型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异速生长模型的相关系数都在0.83以上。(3)两种植物幼苗根系分布各异。多枝柽柳幼苗根系多由垂直的主根和水平扩展的侧根组成,根长在垂直剖面上近似"丰"字形分布;骆驼刺幼苗根系在土壤中呈网状分布,根长在垂直剖面上近"古"字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疏叶骆驼刺 生物量分配 根冠比 异速生长 根系分布
下载PDF
两种豆科荒漠植物的染色体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荃 孔红 +1 位作者 焦成瑾 马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3-44,共2页
对两种采自宁夏沙坡头的沙生植物骆驼刺和苦豆子进行了染色体观察。观察结果表明:骆驼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 16,其和型公式为 2n = 2x = 16 = 8sm + 8st。苦豆子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 36。
关键词 骆驼刺 苦豆子 体细胞 染色体 豆科 荒漠植物 宁夏 沙坡头 核型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下骆驼刺潜在分布格局变化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尹辉 田聪 +2 位作者 马倩倩 吕光辉 曾凡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7349-7361,共13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物种分布的最重要因素。骆驼刺是我国荒漠区的重要建群种,建群种的丧失将对荒漠生态系统产生严重损伤。因此预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骆驼刺适宜生境的变化特点对保护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物种分布的最重要因素。骆驼刺是我国荒漠区的重要建群种,建群种的丧失将对荒漠生态系统产生严重损伤。因此预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骆驼刺适宜生境的变化特点对保护我国荒漠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61个骆驼分布点数据,和21个环境因子数据,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骆驼刺当前在有、无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适宜生境分布,对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评估。并预测未来(2021—2040,2041—2060,2061—2080,2081—2100)四条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SSP370,SSP585)情景下,骆驼刺潜在分布区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骆驼刺适生区面积达132.29万km^(2),覆盖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大部分面积。年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平均气温日较差、年均温、温度季节性、降水的季节性和高程被确定为影响骆驼刺潜在分布区的最重要因素。而在加入人类活动强度因素之后,骆驼刺适生区面积显著下降至71.31万km^(2),且呈现出破碎化状态。此时,年降水量、人类活动强度和高程是影响骆驼刺分布的最重要原因。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骆驼刺的适生区将产生一定的扩张。尤其在中高强迫(SSP370)和高强迫(SSP585)情景下,骆驼刺的适生面积将随时间推移产生显著的增加,且这种扩张主要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发展。骆驼刺能保留大部分原有生境,仅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发生少量收缩。在气候变化条件下,骆驼刺能够在西北干旱区生存并扩张,故可将其作为防沙治沙的优良物种进行保护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潜在分布区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质心转移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下载PDF
初花期骆驼刺与苜蓿混贮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慧 应璐 +2 位作者 张秀萍 陈宏伟 马金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02-4003,4006,共3页
[目的]研究初花期骆驼刺与苜蓿混贮对降解效果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初花期骆驼刺、苜蓿为材料,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体外降解率、产气量及降解液pH值、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变化,研究初花期骆驼... [目的]研究初花期骆驼刺与苜蓿混贮对降解效果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初花期骆驼刺、苜蓿为材料,采用人工瘤胃技术,分析体外降解率、产气量及降解液pH值、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变化,研究初花期骆驼刺和苜蓿混合青贮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合适的骆驼刺与苜蓿混贮比例。[结果]与单一苜蓿相比,骆驼刺与苜蓿混合青贮后,显著降低了降解液中氨态氮含量,产气量有所下降,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增加;骆驼刺70%+苜蓿30%的氨态氮含量和产气量较低,降解率、丙酸、丁酸、乙酸含量及三者总量较高,所以降解效果较好。[结论]初花期骆驼刺与苜蓿混贮,能提高苜蓿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效率,骆驼刺70%+苜蓿30%的降解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苜蓿 混贮 降解效果
下载PDF
枯黄期骆驼刺与稻草混贮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9
作者 蒋慧 张玲 +3 位作者 马金萍 晋玉霞 万英 马春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6,共8页
采用枯黄期骆驼刺、稻草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通过鉴定感官指标,分析青贮料的pH值、CP、NDF、ADF、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及总酸的变化,研究骆驼刺与稻草不同比例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虽然是豆科牧草,... 采用枯黄期骆驼刺、稻草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通过鉴定感官指标,分析青贮料的pH值、CP、NDF、ADF、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及总酸的变化,研究骆驼刺与稻草不同比例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虽然是豆科牧草,却容易成功青贮,青贮发酵以乳酸发酵为主(乳酸/总酸大于50%);骆驼刺与稻草混贮,能显著提高稻草青贮原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降低pH值和NH3-N/TN的百分比(P<0.01),提高混贮料中乳酸,丙酸(P<0.01)和总酸(P<0.05)含量,骆驼刺占混贮料的40%以上时就能显著降低青贮料中丁酸(P<0.05)的含量,改善稻草的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稻草 青贮品质
下载PDF
不同比例枯黄期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慧 方雷 +2 位作者 张玲 晋玉霞 马春晖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7-1112,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枯黄期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7个处理(处理Ⅰ~Ⅶ)分别采用枯黄期骆驼刺、棉籽壳及其二者不同比例(3:7、4:6、5:5、6:4和7:3)混合料为青贮原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评价感官指标,并分析青贮料的pH...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枯黄期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7个处理(处理Ⅰ~Ⅶ)分别采用枯黄期骆驼刺、棉籽壳及其二者不同比例(3:7、4:6、5:5、6:4和7:3)混合料为青贮原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评价感官指标,并分析青贮料的pH、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及总酸的变化。结果表明:骆驼刺虽然是豆科牧草,却容易青贮成功,青贮发酵以单乳酸发酵为主。处理Ⅴ、Ⅵ和Ⅶ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处理Ⅱ(P<0.05),处理Ⅳ、Ⅴ、Ⅵ和Ⅶ的pH和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显著和极显著低于处理Ⅱ(P<0.05,P<0.01),处理Ⅳ、Ⅴ、Ⅵ和Ⅶ的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处理Ⅱ(P<0.01)。混合青贮饲料中乳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处理Ⅱ(P<0.01)。由此得出,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能改善棉籽壳青贮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棉籽壳 青贮品质
下载PDF
不同干扰方式对疏叶骆驼刺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欢欢 曾凡江 +3 位作者 鲁艳 刘镇 安桂香 刘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本实验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置春季刈割、春季火烧、秋季刈割、对照4个处理,研究干扰对其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秋季刈割叶片长宽比、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叶片进行能量交换、物质积累的... 本实验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置春季刈割、春季火烧、秋季刈割、对照4个处理,研究干扰对其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秋季刈割叶片长宽比、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叶片进行能量交换、物质积累的能力最强。2)不同干扰方式均降低了疏叶骆驼刺株高,不利于疏叶骆驼刺的恢复与再生,3种人为干扰方式比较秋季刈割骆驼刺再生能力最强。3)秋季刈割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3种干扰在生理上降低了疏叶骆驼刺受外界逆境的损害,秋季刈割抗逆性最强。因此,秋季适度刈割是疏叶骆驼刺最佳的保护性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干扰 生长特征 生理特征
下载PDF
绿洲与沙漠地带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光合生理特征的适应差异 被引量:12
12
作者 骆郴 谭勇 +3 位作者 刘彤 龚海涛 魏鹏 张艳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9,共7页
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生物量积累和形态变化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绿洲和沙漠生境下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光合生理特征的适应特点,发现两地Pn(净光合速率)特征值表现出清晨高,午后低的节律变化。沙漠生境下... 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生物量积累和形态变化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绿洲和沙漠生境下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光合生理特征的适应特点,发现两地Pn(净光合速率)特征值表现出清晨高,午后低的节律变化。沙漠生境下疏叶骆驼刺具有光饱合点高、蒸腾速率低和高水分利用率的特点,而绿洲生境下疏叶骆驼刺则通过较高的蒸腾速率来维持其高的光合速率,表现出高蒸腾、高光合的特点。二个样点Pn都与gs,WUE相关显著,而受Fv/Fm和水势变化的影响较小。认为疏叶骆驼刺对新疆沙漠和绿洲二种生境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并形成了不同的光合生理的适应特点;沙漠环境虽然不利于种群繁殖,但不影响疏叶骆驼刺的个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气体交换 FV/FM PN WUE 绿洲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骆驼刺幼苗叶片生理参数光响应特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晓蕾 曾凡江 +3 位作者 刘波 张慧 刘镇 安桂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9-235,共7页
为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2008年9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外围,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人工控制1,1.5,2.0,2.5 m地下水埋深下骆驼刺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 为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2008年9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外围,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人工控制1,1.5,2.0,2.5 m地下水埋深下骆驼刺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参数对有效光辐射(PAR)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一定光强(0~1 000μmol.m-2.s-1)范围内,不同地下水埋深的骆驼刺幼苗Pn均随着PAR的增强而迅速增加,之后随光强的进一步增加(1 000~2 500μmol.m-2.s-1),Pn基本维持不变,光抑制并不明显,Tr和WUE的变化趋势和Pn相似;(2)上述生理指标在不同地下水埋深间有明显差异,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骆驼刺幼苗叶片Tr增大,同时光补偿点(LCP)降低,光饱和点(LSP)升高,表观量子效率(AQY)升高,Pn也随之增大,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位,能显著提高骆驼刺幼苗的光合能力。1~2.5 m的地下水位变幅对骆驼刺幼苗的光合生理参数光响应特性有显著影响,这为研究骆驼刺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在塔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地下水埋深 光合作用 光响应
下载PDF
短期环割对骆驼刺气孔导度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钢梁 李向义 +2 位作者 林丽莎 李磊 鲁建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817-6827,共11页
为研究骆驼刺对不同环割的生理响应,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骆驼刺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对照(CK),韧皮部半割(PS),韧皮部全割(PF),木质部半割(XS)4种处理,研究了骆驼刺的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曲线... 为研究骆驼刺对不同环割的生理响应,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骆驼刺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对照(CK),韧皮部半割(PS),韧皮部全割(PF),木质部半割(XS)4种处理,研究了骆驼刺的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曲线在不同环割处理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短期韧皮部半割对骆驼刺各项生理指标影响不明显;韧皮部全割下,骆驼刺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木质部半割显著降低了骆驼刺气孔导度但光合色素含量和大部分荧光参数没有发生变化。处理后第5天和第10天各项参数相差不大,短期内环割对骆驼刺的伤害程度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总体来看,短期环割处理对骆驼刺伤害程度是PF>XS>PS>CK。在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骆驼刺的韧皮部被全部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叶绿素荧光 环割 光合色素 气孔导度
下载PDF
水分、盐分和埋深对铃铛刺和疏叶骆驼刺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占江 徐海量 +1 位作者 石书兵 李吉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692,共6页
在塔里木河下游通过不同水分、盐分和埋深对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和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水分显著影响铃铛刺种子的萌发(P<0.001),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种子的萌发... 在塔里木河下游通过不同水分、盐分和埋深对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和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水分显著影响铃铛刺种子的萌发(P<0.001),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种子的萌发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水分对疏叶骆驼刺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P>0.05)。(2)盐分极显著影响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P<0.05),铃铛刺种子萌发率随盐(NaCL)浓度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R^2=0.935 1);疏叶骆驼刺种子的萌发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R^2=0.845 8),即低盐浓度(0~0.2 mol/L)促进骆驼刺种子的萌发,盐浓度>0.3 mol/L,种子萌发开始受到抑制。(3)埋深明显影响豆科植物种子的萌发。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随埋深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埋深为0和2 cm时均不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特性 铃铛刺 疏叶骆驼刺 水分 盐分 埋深
下载PDF
新疆不同产地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石磊岭 魏鸿雁 +3 位作者 徐晓琴 夏提古丽.阿不利孜 贾晓光 张小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新疆不同产地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在510nm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8个不同产地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新疆地区鄯善县、莎车县、乌鲁木齐县3个产地骆驼刺... 目的比较新疆不同产地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在510nm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8个不同产地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新疆地区鄯善县、莎车县、乌鲁木齐县3个产地骆驼刺总黄酮的含量较高,含量分别为18.2、16.8、16.6mg/g,奇台县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为7.3mg/g。结论该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以用作骆驼刺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同时也为骆驼刺药材的优选及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总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骆驼刺根瘤菌的超微结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明福 韦革宏 +2 位作者 吕双庆 陈卫民 张执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2-936,共5页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骆驼刺根瘤中的根瘤菌。结果表明,在成熟的骆驼刺根瘤中,根瘤菌的大小、数量、形态、分布位置及精细结构随寄主细胞的发育程度不同而异。早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小,数量少,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位于细胞壁附近及靠近...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骆驼刺根瘤中的根瘤菌。结果表明,在成熟的骆驼刺根瘤中,根瘤菌的大小、数量、形态、分布位置及精细结构随寄主细胞的发育程度不同而异。早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小,数量少,一般呈球形或椭球形,位于细胞壁附近及靠近核区的地方,没有聚磷酸盐颗粒和聚羟基丁酸。成熟侵染细胞中,根瘤菌个体较大,数量较多,多呈棒状,少数为球形或椭球形,有很多根瘤菌还呈现明显的"T"形、"Y"形或"V"形,菌体占满了整个细胞,这时的根瘤菌大多数含有聚羟基丁酸和聚磷酸盐颗粒。而在衰老的侵染细胞中,根瘤菌细胞质收缩,电子密度增高,形状变得很不规则,有的根瘤菌解体,呈现膜泡状结构,菌体中含有数量不等的聚羟基丁酸和聚磷酸盐颗粒。球状根瘤菌从侵染初期到侵染细胞裂解的整个阶段中都存在,并且观察到的处于分裂状态的根瘤菌都是球状菌,因此可以推测骆驼刺根瘤中是以球状根瘤菌来进行增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根瘤 根瘤菌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塔干南缘骆驼刺植被水分关系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5 位作者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Frank M .THOMAS 李小明 Michael RUNGE 何兴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0期1219-1224,共6页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过渡带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Shap .)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 :骆驼刺在夏季保持了正的膨压 ,一直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说明植物水分恢复状况良好 ,植物得到了较好的水分供应 ;在 7月 ,干旱胁迫造成的水分亏...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过渡带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Shap .)水分关系的研究表明 :骆驼刺在夏季保持了正的膨压 ,一直较高较稳定的清晨水势说明植物水分恢复状况良好 ,植物得到了较好的水分供应 ;在 7月 ,干旱胁迫造成的水分亏缺并未影响植株正常的蒸腾作用 ,因而干旱引起的水分胁迫并未威胁到植被的存在。骆驼刺对干旱胁迫的水分生理适应主要体现在叶水平上 ,表现为饱和枝条的渗透势 (Πo)和膨压消失点的渗透势 (Πp)的差值 (ΔΠ)和相对含水量 (RWC)在膨压消失点间更大的变化、渗透调节的产生、较高较稳定的饱和枝条水分与干物质之比 (WCsat)和膨压消失点的相对含水量 (RWCp) ,以及较低的共质体水在总水分中的相对含量 (RWCsym)。但形态学上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深而发达的根系和蒸腾面积的减少 ,才是骆驼刺适应极端干旱环境的主要途径。非定期的夏季一次性灌溉对地下水位很低地区的骆驼刺植被水分状况的恢复没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骆驼刺 植被 水分关系 干旱胁迫 水势 PV参数 灌溉效果
下载PDF
添加初花期骆驼刺改善苜蓿青贮品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蒋慧 方雷 +1 位作者 周小玲 李胜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28-335,共8页
为改善苜蓿的发酵品质,软化初花期骆驼刺的刺状花梗,确定二者的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初花期骆驼刺、紫花苜蓿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青贮90 d后,通过分析青贮前、后的化学成分、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变化;鉴定青贮饲... 为改善苜蓿的发酵品质,软化初花期骆驼刺的刺状花梗,确定二者的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初花期骆驼刺、紫花苜蓿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青贮90 d后,通过分析青贮前、后的化学成分、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变化;鉴定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和发酵品质,研究骆驼刺与苜蓿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豆科牧草混合后,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乳酸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较苜蓿显著提高(P<0.05);青贮90 d后的所有青贮饲料,乳酸菌数量明显上升,酵母菌数量明显下降;混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总氮、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甲醇、乙醇、丙醇含量显著低于苜蓿青贮(P<0.05或P<0.01),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苜蓿青贮(P<0.01);混贮饲料的乙酸、丙酸含量显著高于骆驼刺(P<0.01),混贮饲料有氧稳定性好,感官品质优良。骆驼刺占混贮料的30%及以上时,均能改善苜蓿青贮品质。研究结果为骆驼刺资源开发利用,寻找无添加剂高水分苜蓿青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品质控制 试验 骆驼刺 紫花苜蓿 青贮品质
下载PDF
结实期骆驼刺与紫花苜蓿混贮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慧 方雷 +1 位作者 蒋涛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65-3771,共7页
本试验旨在确定结实期骆驼刺与紫花苜蓿混贮能否获得优良的青贮品质及其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单一苜蓿、单一骆驼刺及其二者不同重量百分比混合料(30%骆驼刺+70%苜蓿、50%骆驼刺+50%苜蓿、70%骆驼刺+30%苜蓿)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每个处... 本试验旨在确定结实期骆驼刺与紫花苜蓿混贮能否获得优良的青贮品质及其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单一苜蓿、单一骆驼刺及其二者不同重量百分比混合料(30%骆驼刺+70%苜蓿、50%骆驼刺+50%苜蓿、70%骆驼刺+30%苜蓿)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分析青贮前、后的化学成分,鉴定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2种牧草混合后,与单一苜蓿相比,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青贮原料的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或P<0.01);青贮90 d后,混贮料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单一骆驼刺青贮(P<0.05),单一骆驼刺青贮中未检测出丙酸含量;混贮料的氨态氮/总氮、p H、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异戊酸、甲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单一苜蓿青贮(P<0.05或P<0.01),其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单一苜蓿青贮(P<0.05或P<0.01)。因此,混贮达到了既能改善苜蓿的发酵品质,又能软化骆驼刺的刺状花梗的目的,感官品质优良;骆驼刺占混贮料的30%时,可改善苜蓿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苜蓿 混贮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