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联合血清AnxA1、MMP-3对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魏晓 湛疆 +2 位作者 何定华 陈燕 蔡烈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联合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钙化特征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 目的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联合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钙化特征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鄂州市中心医院行PCI治疗的236例NSTE-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访1年内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n=24)和非狭窄组(n=21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患者血清AnxA1、MMP-3水平、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xA1、MMP-3水平联合钙化特征评分预测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价值。结果再狭窄组血清AnxA1、MMP-3水平及钙化病变比例、浅表型钙化比例、钙化弧度、钙化长度、钙化特征评分分别为(2.40±0.61)μg/L、(56.49±12.31)μg/L、66.67%、70.83%、(162.18±28.43)°、(25.91±4.56)mm、(5.02±1.28)分,高于非狭窄组[(1.78±0.40)μg/L、(42.78±10.07)μg/L、22.64%、29.72%、(78.41±20.39)°、(13.72±3.68)mm、(3.47±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xA1、MMP-3、钙化特征评分是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nxA1、MMP-3、钙化特征评分及3者联合预测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AUC分别为0.825、0.780、0.854、0.960。结论AnxA1、MMP-3、钙化特征评分是NSTE-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联合较单一指标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膜联蛋白a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再狭窄
下载PDF
血浆ApoB/ApoA1比值和D-二聚体水平的列线图模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心室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赵德轩 刘慧 贾蕾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8-234,270,共8页
[目的]分析血浆ApoB/ApoA1比值和D-二聚体(D-D)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血栓形成(LVT)的预测价值,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术后2... [目的]分析血浆ApoB/ApoA1比值和D-二聚体(D-D)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血栓形成(LVT)的预测价值,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术后28天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LVT组和非LVT组。对两组患者血浆ApoB/ApoA1比值和D-D水平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STEMI患者PCI术后L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列线图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血浆ApoB/ApoA1比值升高(OR=1.320,95%CI:1.057~1.648)、D-D水平增加(OR=1.031,95%CI:1.020~1.042)、术前TIMI为0级(OR=4.141,95%CI:1.018~16.849)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OR=0.906,95%CI:0.853~0.963)是PCI术后L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上述指标预测LVT形成的AUC分别为0.792、0.800、0.623和0.726。基于以上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表明,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926,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论]STEMI患者血浆ApoB/ApoA1比值升高和D-D水平增加与PCI术后LVT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LVT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对高危患者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 D-二聚体 左心室血栓形成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形态学特点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冯文峰 张龙 +5 位作者 李伟光 张国忠 何小艳 王刚 李明洲 漆松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0-715,共6页
目的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指向的关系,以提高开颅夹闭术的预见性和指导血管内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前交通动脉瘤及随机选取的同期296例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指向的关系,以提高开颅夹闭术的预见性和指导血管内栓塞术中微导管塑形。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前交通动脉瘤及随机选取的同期296例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A1段形态上可分为弧形(Ⅰa型:上弧形,Ⅰb型:下弧形),"S"形(Ⅱa型:反横"S"形,Ⅱb型:横"S"形),"近线"形(Ⅲ型)及不显影。动脉瘤依瘤体指向分为:前下型、前上型、后上型、后下型及复杂型。结果①双侧A1段形态:前交通动脉瘤组,Ⅰa型158侧,Ⅰb型11侧,Ⅱa型35侧,Ⅱb型87侧,Ⅲ型171侧,缺如66侧。其他脑血管病组,Ⅰa型195侧,Ⅰb型20侧,Ⅱa型47侧,Ⅱb型74侧,Ⅲ型217侧,缺如39侧。前交通动脉瘤组A1段不显影较其他脑血管病组多(掊2=11.482,P=0.001)。②前交通动脉瘤指向:前上型121例,前下型105例,复杂型16例,后下型12例,后上型10例。③优势显影侧A1段形态与动脉瘤指向的关系:A1段形态与动脉瘤指向之间关系密切(掊2=221.859,P<0.01;C=0.619,P<0.01)。当A1段为Ⅰa型或Ⅱa型,动脉瘤指向一般向下;A1段为Ⅰb型或Ⅱb型,动脉瘤指向一般朝上;当A1段为Ⅲ型时,动脉瘤指向可向上、向下及复杂形态。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有关。A1段形态以"近线"形、上弧形和横"S"形多见。前交通动脉瘤指向以前上型与前下型多见。认识A1段形态与前交通动脉瘤指向的关系对动脉瘤手术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a1 前交通动脉瘤 分型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辉 顾志恺 +1 位作者 施炜 李正益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1期49-51,54,共4页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分支及毗邻关系,为临床涉及这一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经红蓝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10例。双侧翼点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逐步分离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对其结构、穿支血管...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分支及毗邻关系,为临床涉及这一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经红蓝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10例。双侧翼点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逐步分离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对其结构、穿支血管、毗邻血管等进行观察、测量。结果:10例(20侧半球)共发现20支大脑前动脉A1段,双侧ACA-A1段长度和直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大脑前动脉A1段的形态、毗邻及穿支血管有变异;在A1段起始处3mm以内的血管下壁均有前穿动脉发出;回返动脉常紧贴A1段的远侧半伴行。结论:大脑前动脉的变异不仅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关,还为该部位手术提供难度。A1段均发出重要的穿支血管,手术时应仔细加以分辨、保护。熟悉大脑前动脉A1段的显微解剖关系可指导手术,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a1 翼点入路 解剖
下载PDF
应用MRA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与交通动脉开放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晓华 蔡昌平 +2 位作者 黄小华 谢兴国 朱剑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7例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脑血管病的检查者和体检者。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前交通动脉和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测量双侧大脑前动脉A1...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7例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脑血管病的检查者和体检者。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前交通动脉和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测量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的管径,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1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22.43%(24/107),缺如占0.93%(1/107),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16.82%(18/107),缺如占1.87%(2/107)。2前交通动脉开放占47.66%(51/107)。3单侧或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共有39例,其中双侧同时开放占21例,仅左侧开放占7例,仅右侧开放占11例。4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与交通动脉开放相关(r=0.654,P<0.01)。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可引起交通动脉代偿性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a1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汝觅禄 任海军 +2 位作者 高俊玮 巩麦林 王健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通过解剖及观察大脑前动脉(ACA)A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显微外科手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4具(28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解剖,观察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直径、走行和分布情况.... 目的:通过解剖及观察大脑前动脉(ACA)A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显微外科手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4具(28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解剖,观察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直径、走行和分布情况.结果:ACAA1段变异较多,双侧A1管径多不相等,且以左侧管径大于右侧多见;A1段的穿支大多由其上壁、内上壁发出向后走行,每一侧A1发出有2~15(平均8支)穿通动脉,分布于前穿质、基底节、视交叉、额叶和下丘脑等处.Heubner回返动脉出现恒定,均起源于同侧ACA,以前交通动脉远、近侧2mm内多见,回返动脉沿A1段上方、内上方为主,向后上方走行.在一侧A1段发育不良时,可与同侧回返动脉相混.结论:应用ACAA1段及其穿通支的解剖学基本特征指导前脑底部相关手术,从而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a1 穿通支 显微解剖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的MRA诊断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豪 赵江民 +2 位作者 吴利忠 钱海珊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9-523,共5页
目的:通过3D-TOF-MRA调查人群中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以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8013例患者行3.0T 3D-TOF-MRA检查并纳入研究,以容积重建(VR)及轴位原始图像作为诊断标准,对大脑前动脉A... 目的:通过3D-TOF-MRA调查人群中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以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8013例患者行3.0T 3D-TOF-MRA检查并纳入研究,以容积重建(VR)及轴位原始图像作为诊断标准,对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及发生部位进行统计。结果:共发现13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25例被诊断为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其中60例伴发前交通动脉瘤。在有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的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高达14.1%,明显高于无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的患者中的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1.0%)(P<0.001)。结论:3D-TOF-MRA可以清晰地显示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态细节,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伴随着较高的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a1段发育不良 前交通动脉瘤 发生率
下载PDF
A Case of A1 Wide-necked Aneurysm Embolization via the Front Communicating Artery
8
作者 Meng Sun Xinli Feng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1年第3期39-41,共3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graphy,especially digital subtraction cerebrovascular angiography,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graphy,especially digital subtraction cerebrovascular angiography,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minimal invasiveness,high efficiency,and rapid postoperative recovery.The choice of patients,often we have to formulate an unconventional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lan based on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each patient’s blood vessel.This case is a segment A1 aneurysm of the right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Due to its special location and wide diameter,in order to reduce the difficulty and risk of the oper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a bilater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complete the stent-assisted procedure and special treatment plan for aneurysm embo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 segment of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Wide aneurysm Stent assist Reunion embolization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广辉 王玉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为降低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穿支动脉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具(30侧)尸头,充分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区域穿支动脉的数量... 目的通过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为降低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穿支动脉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具(30侧)尸头,充分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区域穿支动脉的数量、起始管径及分布区域等。将A1段按长度平均分为6区(A-F区),观察6区穿支动脉的分布特点,寻找最佳临时阻断区。选取动脉内红色乳胶灌注充盈良好的10具尸头,显微镜下观测A1段髓质支及Heubner回返动脉自皮质至髓质的深度及分布区域。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长度为(15.13±4.76)mm,其发出穿支动脉共244支,其中A区63支(25.82%),B区54支(22.13%),C区51支(20.90%),D区31支(12.70%),E区20支(8.20%),F区25支(10.25%)。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长度、穿支动脉数量及穿支动脉起始外径左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熟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解剖学特点是术中减少或避免穿支动脉损伤的关键。A1段E区常可作为最佳临时阻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 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1 穿支动脉 显微解剖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与脑出血关系研究
10
作者 何钰 李永东 +2 位作者 陈力 张琪 王建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索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与脑出血的关系,为脑出血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48例诊断为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248例无脑出血的中医科住院患者按性别匹配作为对照组。A1段发育不... 目的探索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与脑出血的关系,为脑出血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48例诊断为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248例无脑出血的中医科住院患者按性别匹配作为对照组。A1段发育不全定义为一侧A1段明显增粗,对侧A1段未显影或直径小于优势侧1/2。采用SPSS软件25.0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1段发育不全与脑出血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出血侧和出血部位的关联。结果A1段发育不全发生率为15.7%(78/498)。其中脑出血组50例,对照组28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伴有A1段发育不全脑出血患者中出血好发于基底节和丘脑区(38例),部分发生于额顶叶(11例),极少发生于颞叶(1例);出血发生在A1段优势侧26例,发育不全侧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1段发育不全不论在单独分析(P=0.007,OR=1.984),还是与纳入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混杂分析(P=0.004,OR=2.215),均与脑出血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全作为一重要危险因素,与脑出血关系密切。但脑出血并不具有按优势A1段呈特征性分布,即与出血侧和出血部位无相关性。其潜在机制需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大脑前动脉 a1段发育不全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莉 施昭 +4 位作者 孔祥 杨柳 刘亚 罗松 张龙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 目的研究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和分叉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同时接受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或手术确诊的272例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ACoA)患者以及27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评估所有研究对象A1段发育情况,分为正常、发育不良和缺如,并分别测量大脑前动脉分叉角度,包括A1段与前交通动脉(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m)之间(A1/Acom)、A2段与Acom之间(A2/Acom)以及A1与A2段之间(A1/A2)的夹角。结果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4±11)岁,女性占55.15%。动脉瘤发生在前交通动脉左分叉部193例(70.96%),发生在右分叉部79例(29.04%)。252例(92.65%)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中位最大径为4.54(3.64,6.01)mm。动脉瘤组中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患者229例(84.19%),其中位于动脉瘤对侧的病例223例(81.99%),而患侧A1段发育不良的病例6例(2.21%)。对照组中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患者126例(46.32%)。动脉瘤组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的比例(84.19%)明显高于对照组(46.32%)(P<0.001)。动脉瘤组患侧A2/Acom角度[125.01(108.89,144.55)°]大于对照组[101.44(91.30,115.17)°],A1/A2角度(110.01±20.72)°小于对照组(130.28±18.30)°(P<0.001),A1/Acom角度[107.86(93.47,128.18)°]小于对照组[111.99(100.18,126.66)°](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的存在与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尤其对侧)、较大的A2/Acom分叉角、较小的A1/A2和A1/Acom分叉角相关,且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及A2/Acom分叉角是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a1段发育不良 分叉角 前交通动脉瘤
下载PDF
经皮与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 被引量:9
12
作者 韩明远 贺振年 +2 位作者 郭剑 史旭超 岑文冲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比较后路经皮微创与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1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B组(24例,采用经多裂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 目的比较后路经皮微创与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19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B组(24例,采用经多裂肌间隙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角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A组短(少)于B组(P<0.01),手术时间、透视次数A组长(多)于B组(P<0.001)。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角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后第1天、术后1周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与多裂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1型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均确切。经皮微创较经多裂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损伤更小、术后早期疼痛程度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手术 伤椎固定 短节段固定 a1
下载PDF
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1~A3型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校宇 张子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1~A3型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70例行A1~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1~A3型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70例行A1~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矢状面Cobb角明显减小,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明显升高,观察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术后感染、椎弓根螺钉退出以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单纯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1~A3型胸腰椎骨折,可明显降低伤椎后凸畸形风险,减少术后椎体丢失,增强患者腰椎功能,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后路短节段 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a1~A3型胸腰椎骨折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德刚 李真保 +5 位作者 赵心同 袁金龙 秦飞云 盛斌 张兵兵 方兴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_1段宽颈动脉瘤合...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_1段宽颈动脉瘤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瘤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瘤血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m RS评分0分11例,1分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的动脉瘤,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方法治疗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和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1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不同类型间大脑前动脉A_1优势征的差异
15
作者 谭延召 徐红卫 +1 位作者 夏燕娜 周丽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不同类型间前交通动脉瘤(ACoAA)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ACoAA患者的CTA图像资料,根据瘤形状、瘤长径及侧位像瘤体指向对动脉瘤进行分型,记录不同类型间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的差异。结果 共诊断35... 目的 探讨颅内不同类型间前交通动脉瘤(ACoAA)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ACoAA患者的CTA图像资料,根据瘤形状、瘤长径及侧位像瘤体指向对动脉瘤进行分型,记录不同类型间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的差异。结果 共诊断35个ACoAA、4个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大脑前A1优势征共23例,左侧多于右侧(P〈0.05)。存在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时瘤长径多为5~8mm,瘤体指向多为前上型(P〈0.05)。结论 CTA可以对ACoAA进行准确分型,对治疗方案及手术入路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类型ACoAA间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分型 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纵然 杨丽萍 邓克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ACOAA)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头颈部CTA资料,其中前交通动脉瘤组(50例),余下为正常对照组(50例),观察前交通动脉瘤组的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判定结果与手术或DSA结果... 目的探讨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ACOAA)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头颈部CTA资料,其中前交通动脉瘤组(50例),余下为正常对照组(50例),观察前交通动脉瘤组的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判定结果与手术或DSA结果进行对照;同时观察两组大脑前动脉A1段是否存在变异(发育不良或缺如)。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中显示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者达35例(7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的数目13例(26%)(P<0.05)。结论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 前交通动脉瘤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威威 王金显 +4 位作者 朱正红 胡波 凡娜 梁奕 范文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相关性。方法搜集8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及164名脑血管正常者CTA图像,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组按破裂与未...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相关性。方法搜集8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及164名脑血管正常者CTA图像,分析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角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组按破裂与未破裂又分成两组,比较两组间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A1-A2角、瘤侧A1-A2角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A1段血管构象以一侧优势型居多,正常对照组以均衡型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瘤破裂与未破裂组的A1段血管构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动脉瘤的A1-A2角小于正常对照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组A1-A2角及瘤侧A1-A2角均小于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构象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相关,以一侧优势型更易好发,但不是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A1-A2夹角可以预测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及破裂,较小的A1-A2夹角容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且更易破裂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破裂 a1-A2夹角 a1段血管构象 大脑前动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