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71与CA16双价灭活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轩 高帆 +7 位作者 毛群颖 王一平 王超 邵杰 游松 安文琪 徐苗 梁争论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评价EV71和CA16双价灭活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分别应用EV71和CA16双价疫苗、EV71和CA16单价疫苗按单针、两针(0,14 d)的程序免疫小鼠,采用细胞病变法检测血清第1针免疫后21 d时中和抗体效价,应用LUMINEX... 目的评价EV71和CA16双价灭活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分别应用EV71和CA16双价疫苗、EV71和CA16单价疫苗按单针、两针(0,14 d)的程序免疫小鼠,采用细胞病变法检测血清第1针免疫后21 d时中和抗体效价,应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小鼠脾单个核细胞体外经抗原刺激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双价疫苗与EV71单价疫苗单针、两针免疫相比,EV71中和抗体几何平均值相近(118.8∶84.0;159.5∶156.8,P>0.05)。双价疫苗与CA16单价疫苗单针免疫诱导的CA16中和抗体均为阴性;两针免疫CA16中和抗体几何平均值一致(30.0∶26.9,P>0.05)。加强免疫7 d后,小鼠脾MNC经EV71抗原刺激,双价疫苗较EV71单价疫苗诱导Th2类细胞因子IL-4、5、6、10和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20,P=0.027,P=0.038,P=0.019,P=0.026);MNC经CA16抗原刺激,双价疫苗与CA16单价疫苗相比诱导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价疫苗可诱导与单价疫苗相似的中和抗体应答水平,并可提高Th2类细胞因子应答,研究为EV71和CA16双价灭活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 疫苗 中和抗体
下载PDF
干扰素膜蛋白Tet-on系统稳定细胞系的建立及对CA16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磊 钟理 +1 位作者 张玮 武智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9-495,共7页
通过Tet-on调控系统,构建受多西环素诱导表达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s 1/2/3,IFITM1/2/3)基因的HeLa细胞系,并初步探索了IFITM蛋白对柯萨奇病毒A16(CA16)的抑制作用.首先将调控质粒pTet-on转染... 通过Tet-on调控系统,构建受多西环素诱导表达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s 1/2/3,IFITM1/2/3)基因的HeLa细胞系,并初步探索了IFITM蛋白对柯萨奇病毒A16(CA16)的抑制作用.首先将调控质粒pTet-on转染进入HeLa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系,在此细胞系基础上共同转染反应质粒pTRE2-IFITM1/2/3和伴侣质粒pTK-Hyg,通过潮霉素筛选出单克隆细胞系,加入多西环素后利用Western印迹筛选出可诱导表达IFITM1/2/3蛋白的单克隆细胞系.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发现,多西环素诱导表达的IFITM蛋白对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的CA16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IFITM 3对CA16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Tet调控IFITM1/2/3基因表达HeLa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IFITM基因的功能及其抗病毒机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膜蛋白 细胞系 柯萨奇病毒a16
下载PDF
2009年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血清型分析及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 被引量:29
3
作者 马超锋 郑海潮 +6 位作者 邓惠玲 杜全丽 李一为 杨扬 龚建人 李江博 陈志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2009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血清型;评价IgM抗体检测在肠道病毒71(EV71)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分析西安地区EV71 VP1基因特征。方法分别在西安市城区医院和郊县医院采集的标本共185份,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核酸;采集E...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2009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血清型;评价IgM抗体检测在肠道病毒71(EV71)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分析西安地区EV71 VP1基因特征。方法分别在西安市城区医院和郊县医院采集的标本共185份,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核酸;采集EV71核酸阳性的急性期病例血液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M抗体;细胞培养分离EV71,扩增其VP1区,测序并与EV71各血清型代表株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在185份标本中,156份检出肠道病毒核酸(84.32%),其中72.4%为EV71,17.3%为柯萨奇A16(CA16);63份EV71核酸阳性的急性期病例血清标本中,45份EV71 IgM抗体阳性(71.43%);分离到的12株EV71均为C4亚型。结论 2009年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为主,且主要是C4亚型;ELISA方法可用于EV71感染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血清型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a16(ca16) 进化分析
下载PDF
手足口病CA16型VP1亚单位疫苗的构建制备及免疫原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晓楠 罗德炎 +3 位作者 赵忠鹏 段越强 李培锋 王希良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制备CA16型VP1蛋白疫苗并进行免疫原性初步分析,为手足VI病CA16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利用RT—PCR技术获得CA16VP1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HTA,与BacmidDNA重组,转染Si9昆虫细胞,重组CA16VP1蛋白与AI(OH),佐剂混合... 目的制备CA16型VP1蛋白疫苗并进行免疫原性初步分析,为手足VI病CA16疫苗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利用RT—PCR技术获得CA16VP1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HTA,与BacmidDNA重组,转染Si9昆虫细胞,重组CA16VP1蛋白与AI(OH),佐剂混合制备重组CA16VP1蛋白疫苗,腹腔免疫BALB/c小鼠,2次免疫后进行免疫效果初步评价。结果用间接免疫荧光、SDS—PAGE和Westernblot法,证明重组CA16VP1蛋白在昆虫细胞St9中得到表达,用ELISA和微量中和法检测到免疫小鼠血清有特异IgG和中和抗体产生,最佳免疫抗原剂量为20μg,其特异IgG效价为1:1600,中和抗体效价为1:250;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细胞因子测定,证明诱导T细胞应答,诱发Th1/Th2型免疫应答。结论CA16VP1基因克隆成功,并在Sf9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构建的重组CA16VP1亚单位疫苗具有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为今后研制手足口病CA16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6病毒 Bac—to—Bac表达系统 重组VP1蛋白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2011-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谱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树萍 何菡 +1 位作者 王文静 娄金丽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2011-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体变化趋势。方法采集4064例在我院就诊的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3年... 目的:探讨2011-2013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体变化趋势。方法采集4064例在我院就诊的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3年间6岁以上患儿占96.0%;发病以5~7月份为主,占73.5%。2011-2013年HFMD 患者 EV71、CA16和未分型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依次为42.6%、35.3%、18.5%,16.1%、22.6%、11.5%,41.3%、42.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3.3,P<0.05)。2013年EV71、CA16检出率明显低于2011、2012年,未分型病毒检出率明显增高(P均<0.017)。613例重症HFMD患儿中,EV71感染占59.2%、CA16感染占11.1%,未分型病毒感染占29.7%,且均以肺炎合并脑干脑炎为主。结论2011-2013年HFMD病原谱发生了变化,未分型肠道病毒增多,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肠道病毒未分型
下载PDF
2010年西安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血清型分析及隐性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邓慧玲 米宝 +3 位作者 吴瑞 龚建人 王戬 马超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2010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肠道病毒血清型和调查HFMD高发的6月、7月健康儿童携带肠道病毒核酸情况,为HFM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4至9月,在西安市所属13个区县,每月采集临床诊断HFMD患儿的肛拭子标本,同时,...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2010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肠道病毒血清型和调查HFMD高发的6月、7月健康儿童携带肠道病毒核酸情况,为HFM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4至9月,在西安市所属13个区县,每月采集临床诊断HFMD患儿的肛拭子标本,同时,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采集临床诊断为重症、危重症HFMD病例标本,以及采集高发的6月和7月健康儿童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分析,研究西安地区2010年HFMD病原构成和健康儿童病原携带情况。结果2010年西安地区共报告HFMD23439例,病原EV71占24.81%、CA16占55.04%、非EV71和非CA16的其它肠道病毒占20.16%;EV717、8月所占比例增高;EV71占重症病例病原的75.71%;农村、城市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9.68%和3.51%。结论2010年西安地区HFMD病例数较2009年增加,病原以CAl6为主,重症病例主要由EV71引起,农村健康儿童携带肠道病毒与城市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血清型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a16(ca16) 隐性感染
下载PDF
菏泽市2013~2017年手足口病病毒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雅娟 刘启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菏泽市2013~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毒类型,为菏泽市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和实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7年菏泽市各县区手足口病定点医疗单位收集的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 目的探讨菏泽市2013~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毒类型,为菏泽市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和实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7年菏泽市各县区手足口病定点医疗单位收集的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病毒的核酸检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3~2017年共收集样本2751份,其中阳性样本2294份,阳性率为83.39%;EV71阳性样本1111份,阳性率为40.39%;CA16阳性样本387份,阳性率为14.0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样本796分,阳性率为28.93%。2013年、2015年优势株为EV71;2014年优势株为CA16;2016、2017年以其他肠道病毒型为优势株。不同年龄组、性别、季节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年手足口病毒型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7年菏泽市手足口病流行病毒类型从高到低分别是EV71、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在高发季节前,应加强托幼机构及散居儿童的卫生健康教育和防控力度,提前做好低幼儿童的疫苗宣传及接种工作;强化手足口病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 核酸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一平 毛群颖 梁争论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2年第3期62-66,共5页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病原体,与肠道病毒71型(EV71)交替或共同流行;特别是近年在西太平洋地区呈现流行强度高、重症和死亡人数多的特点,已成为该地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HFMD流...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主要病原体,与肠道病毒71型(EV71)交替或共同流行;特别是近年在西太平洋地区呈现流行强度高、重症和死亡人数多的特点,已成为该地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HFMD流行的有效手段。由于EV71所致疾病在重症和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高,对其疫苗研发得到了广泛关注,全病毒灭活疫苗已进入III期临床,有望即将应用于婴幼儿HFMD的防控。EV71疫苗的顺利研发随之也增加了对CA16疫苗研发的迫切性。近年来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逐渐开始关注CA16相关的研究,我国也有多家企业开展CA16疫苗的研发。本文就CA16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 疫苗
下载PDF
以主要流行EV71 VP1基因高度保守区为靶点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晓星 彭杰 +3 位作者 冯悦 刘丽 张阿梅 夏雪山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89-195,共7页
在我国,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C4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基因型。为建立EV71C4型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C4型EV71VP1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合成引物和TaqMan探针,将包含此目的区段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 在我国,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C4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基因型。为建立EV71C4型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C4型EV71VP1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合成引物和TaqMan探针,将包含此目的区段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通过体外转录获得标准品,并以梯度稀释的标准品为模板建立工作曲线,进而在优化反应条件的基础上建立TaqMan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实验中,所设计引物、探针的高度保守性保证了C4型EV71的高效扩增。经反应条件优化,引物和探针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300 nmol/L和200 nmol/L,在1×10~301×10~3拷贝数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1),灵敏度可达到10~2 copies/μL。通过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发现,批间和组间重复实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5%,且该方法对柯萨奇A16(coxsackievirus A16,CA16)柯萨奇B1(coxsackievirus B1,CB1)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均无交叉反应,对6份EV71阳性样本检出率为100%。以上数据表明,文中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为我国主要流行C4型EV71感染的快速诊断及疾病监控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VP1基因 高保守区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检测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16型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的建立
10
作者 郝晓甜 李曼郁 +1 位作者 李克坚 周诚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9-422,428,共5页
目的 建立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收集并筛选CA16核酸阳性和阴性样本,分装、冻干后,建立CA16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采用不同企业的试剂对参考品进行协作标定,根据... 目的 建立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收集并筛选CA16核酸阳性和阴性样本,分装、冻干后,建立CA16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采用不同企业的试剂对参考品进行协作标定,根据协作标定结果确定参考品的质量标准,并考察其均匀性和稳定性。结果 CA16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由9份阳性参考品,8份阴性参考品,1份检测限参考品和1份精密度参考品组成。其质量标准为:阳性参考品符合率≥8/9;阴性参考品符合率为8/8;最低检测限为稀释度不低于1∶103;精密度参考品稀释100倍后重复检测10次,结果均为阳性,且Ct值的CV≤5%。该参考品均匀性符合要求,室温(25℃)放置1 d、反复冻融3次均未影响参考品的稳定性。结论 建立了首批CA16核酸检测试剂国家参考品,并制定了质量标准,为相关试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6 核酸检测试剂 参考品 质量标准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16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骁(综述) 李琦涵(审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7-361,共5页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type A 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发HFMD流行和暴发的主要病原菌。HFMD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可引起口腔疼...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type A 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引发HFMD流行和暴发的主要病原菌。HFMD在5岁以下的儿童中可引起口腔疼痛、厌食、低热及手、脚和口腔溃疡,大部分儿童约1周痊愈,少数儿童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疫苗接种是预防HFMD的主要途径,目前,EV71灭活疫苗已上市,但CA16疫苗研究进展仍较缓慢。因此,本文对CA16的全病毒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a16 疫苗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linical strain of Coxsackievirus A16 and an eGFP infectious clone 被引量:7
12
作者 Chenglin Deng Xiaodan Li +4 位作者 Siqing Liu Linlin Xu Hanqing Ye Cheng-Feng Qin Bo Zh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69-276,共8页
Coxsackievirus A16(CA16)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 worldwide, which is a common illness that affects children.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HFMD outbreaks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 Coxsackievirus A16(CA16)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 worldwide, which is a common illness that affects children.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HFMD outbreaks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Asia.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and replication of CA16. In this study, a stable infectious c DNA clone of an epidemic strain of Coxsackievirus A16(CA16) was assembled, and subsequently a reporter virus(e GFP-CA16) was constructed by inserting the e GFP gene between the 5'-UTR and the N-terminus of VP4, with the addition of a 2A protease cleavage site(ITTLG) at its C-terminus. This was transfected into Vero cells to generate infectious recombinant viruses.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plaque morphology, in vitro, in mammalian cells were found to be indistinguishable between the parental and recombinant viruses. Although the e GFP-CA16 showed smaller plaque size as compared to recombinant CA16, both were found to exhibit similar growth trends and EC50 of NITD008. In summary, this stable infectious c DNA clone should provide a valuable experimental system to study CA16 infection and host response. The e GFP-CA16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powerful tool to monitor e GFP expression in infected cells and to evaluate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potential antiviral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A16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sackievirus a16(ca16) INFECTIOUS CDNA CLONE REP
原文传递
无锡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49
13
作者 石平 钱燕华 +2 位作者 缪小兰 何恩奇 邵洁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39-1541,共3页
目的对江苏省无锡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分析。方法对2009年398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及50例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采样,采集患儿的肛拭子、咽肛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无锡市2009年共... 目的对江苏省无锡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分析。方法对2009年398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及50例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采样,采集患儿的肛拭子、咽肛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无锡市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8 416例,发病率为122.33/10万,发病年龄以〈6岁儿童(96.49%)多见,其中1~3岁占61.76%,发病最高;重症病例≤2岁占60.00%;发病高峰为4-6月及11-12月;398例普通病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臀及口腔疱疹,30.60%伴发热,98.50%有手足皮疹,81.90%有口腔溃疡或疱疹;重症病例均发热,就诊前平均体温38.95℃,平均发热3.75 d,均有皮疹,80.00%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病原学监测发现全年病原构成以EV71(62.11%)及CoxA16(37.89%)为主,重症病例EV71占88.00%;聚集性病例中由EV71引起感染占42.19%,Cox A16引起感染占51.56%,EV71/Cox A16混合感染占6.25%。结论 2009年无锡市手足口病流行存在2个高峰,病原构成仍以EV71和CoxA16感染为主,2种病毒引起的临床特征表现无明显差异,EV71感染更易表现为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基因型
原文传递
2011年武汉及周边城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殷继东 伍仕敏 +5 位作者 项杰 周虹 吴志强 李虹泽 刘为勇 吴建国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及周边城市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核酸。结... 目的了解武汉市及周边城市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核酸。结果 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共收集手足口病咽拭子标本1844例,其中EV71阳性372例,阳性率为20.2%;CA16阳性460例,阳性率为24.9%;EV71和CA16双阳性38例,阳性率为2.1%。在病例收集期间,武汉及周边城市暴发的手足口病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为2011年5~7月春末夏初季节,EV71亚型为主要病原体;第2个高峰期为2011年9~12月秋末冬初季节,CA16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发病患者集中于1~3岁儿童,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散居儿童人数明显多于幼托儿童;EV71亚型患者发热、中枢神经系统(呕吐、肢颤、嗜睡和惊厥)症状所占比例要显著高于CA16亚型。结论 2011年武汉市及周边城市2个手足口病高峰期的主要病原体分别是由EV71和CA16亚型引起的,及早了解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学 流行病学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
原文传递
生物反应器-微载体技术培养Vero细胞制备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志成 卿琰 +3 位作者 岳凤先 井敏敏 黄芬 井申荣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利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技术培养Vero细胞制备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方法应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法进行Vero细胞培养,待细胞长成致密单层时,接种CA16,于37℃培养,每隔24 h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并检测病... 目的利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技术培养Vero细胞制备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方法应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法进行Vero细胞培养,待细胞长成致密单层时,接种CA16,于37℃培养,每隔24 h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Vero细胞在微载体上吸附140 h后,绝大部分细胞在微载体上长成致密单层,细胞密度约为12.3×10~5个/ml;接种CA16后72 h,Vero细胞完全病变,几乎全部从微载体上脱落,病毒滴度达最高,约7.75 TCID_(50)/ml。结论成功采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技术培养Vero细胞制备了CA16,且病毒滴度较高,为CA16灭活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 微载体 VERO细胞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原文传递
唐山市2009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丹 项东 +1 位作者 王建红 范玉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2-653,共2页
近年来,手足口病(HFMD)疫情不断上升,多数病例通常症状较轻,根据典型的皮疹或疱疹即可做出诊断,但对于重症病例、临床诊断不明以及聚集病例,进行实验室病原学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掌握河北省唐山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及其特点,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 聚合酶链反应(PCR)
原文传递
2008年深圳市手足口病基因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跃萍 邹新英 刘培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4419-4420,共2页
目的:对深圳市2008年3~6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原学调查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对2008年3~6月在该院就诊的430例手足ISI病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随机抽取83份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基因检测,鉴... 目的:对深圳市2008年3~6月儿童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病原学调查及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对2008年3~6月在该院就诊的430例手足ISI病病人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随机抽取83份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基因检测,鉴别其基因型。结果:43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1—6岁以下占78.6%,均有口腔黏膜疹和手足皮疹,发热135例(31.4%),以低热为主,并发支气管炎45例(10.5%),肺炎23例(5.3%)。83例抽检病例中,EV71阳性72例,CAV16阳性7例,两者均阴性4例。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EV71,发病人群大部分为1—6岁儿童,并发症以支气管炎和肺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基因型
原文传递
2011-2012年深圳市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洪 姚相杰 +3 位作者 张海龙 陈龙 冼慧霞 何雅青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共4页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1-201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及病原学特征,为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各起疫情采集的标本,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1-201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及病原学特征,为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各起疫情采集的标本,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 2011-2012年实验室共收到160起手足口病疫情的标本501份,其中EV71引起的疫情36起,占22.50%;由CA16引起的疫情52起,占32.50%;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疫情40起,占25%.各区均有疫情发生,其中南山区84起,占52.50%;罗湖区36起,占22.5%.除8月份以外,其他月份均有疫情发生,3-7月份为发病高峰,9-11月份出现第2个小高峰.男性阳性率72.3%,女性阳性率73.4%.结论 2011-2012年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有地区和月份差异;不同性别间的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病原体2011年以CA16为主,2012年则是非EV71、非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聚集性疫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
原文传递
2010年深圳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小柯 冼慧霞 +5 位作者 张倩 张海龙 姚相杰 何雅青 罗敏 杨洪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66-1868,共3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0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情况,为手足口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的病毒核酸,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核酸。结果:2010年共检测1... 目的:了解深圳市2010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情况,为手足口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提取标本中的病毒核酸,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核酸。结果:2010年共检测1238例手足口病例,其中重症病例122例。所有病例中,EV71阳性率为43.29%,CA16阳性率为11.14%;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率75.4%,CA16阳性率仅1.63%;死亡病例均为EV71阳性。5月份病例数最多;城乡结合部为重症病例高发区。3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重症高发年龄段。结论:EV71和CA16是引起深圳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其中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的最主要原因,必须加强对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监测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学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
原文传递
2017-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及重症监测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夏瑜 徐俊 +6 位作者 董泽丰 沈强 刘成 杭慧 雅雪蓉 王临池 张钧 《医学动物防制》 2020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对苏州市2017-2018年手足口病相关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分析,为苏州市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州市各区为单位,每月采集至少5份轻症病例标本,重症病例均采样,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结果信息进... 目的对苏州市2017-2018年手足口病相关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分析,为苏州市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州市各区为单位,每月采集至少5份轻症病例标本,重症病例均采样,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结果信息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苏州市2017-2018年共采集手足口病病例标本1 377份,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 085份(总阳性率78.79%),各年阳性率分别为79.38%和8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15)。EV 71和CA16是苏州市2017年手足口病主要病原,CA6是2018年手足口病主要病原;2017年重症病例主要与EV 71感染有关,EV 71占重症病例总数的67.05%,2018年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为EV 71和CA6,其病例分别占重症病例总数的22.72%和20.45%;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体由2017年的EV 71和CA16转变为2018年的CA6,CA16和其他肠道病原为辅,重症病例2018年比2017年显著减少。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明显减少可能与手足口病EV 71疫苗的普及有关。建议加强疫苗宣传,加强手足口病监测,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进一步减少重症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监测 柯萨奇病毒a16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6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