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扁桃酸对小鼠急性弓形虫病肝脏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司开卫 程彦斌 +3 位作者 李哲 李小其 杨君华 李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8-110,96,共4页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扁桃酸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病肝脏的病变,探讨扁桃酸对病变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扁桃酸200mg/kg,2次/d,口服和静脉注射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同时设立乙胺嘧啶及扁桃酸药物对照组,治疗不同时间后取肝脏组织,常... 目的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扁桃酸治疗小鼠急性弓形虫病肝脏的病变,探讨扁桃酸对病变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扁桃酸200mg/kg,2次/d,口服和静脉注射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同时设立乙胺嘧啶及扁桃酸药物对照组,治疗不同时间后取肝脏组织,常规制作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常规染色。结果阳性对照组可见大量肝细胞坏死区,其内可见形态典型的弓形虫速殖子,扁桃酸治疗组仅见少量散在的黄染肝细胞,乙胺嘧啶对照组小鼠肝组织内也仅见少量散在的黄染肝细胞,但肝细胞受到明显的毒性损害。因而扁桃酸能有效地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入侵肝细胞,减轻弓形虫速殖子对肝细胞的破坏程度,且扁桃酸对肝细胞的毒副作用极少。结论扁桃酸对弓形虫感染小鼠的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abc 弓形虫速殖子 弓形虫病 扁桃酸
下载PDF
变色树蜥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淑兰 赵文艳 +1 位作者 冷超 赵文阁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6-441,共6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应用 5 -羟色胺 (5 HT)特异性抗血清 ,对变色树蜥 (Calotesversicolor)消化道内含有 5 HT的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5 HT细胞在变色树蜥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 ,分...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应用 5 -羟色胺 (5 HT)特异性抗血清 ,对变色树蜥 (Calotesversicolor)消化道内含有 5 HT的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 ,5 HT细胞在变色树蜥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 ,分布密度近似呈“M”形 ,其中以空肠分布密度最高 ,胃体次之 ,食管最低。5 HT细胞的形态多样 ,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长锥体形等 ,其中胃、幽门和直肠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 ,小肠则以长锥体形为主 ,其细长突起指向肠腔或固有膜 ;细胞分布于上皮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或固有膜内 ;多数细胞以内分泌功能为主 ,少数细胞具有外分泌功能。比较分析表明 ,5 HT细胞分布型可能与动物的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上皮细胞 5-HT细胞 5-羟色胺(5-HT) 免疫组织化学abc 胃体 细胞分布 体形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腺泡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NIH裸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3
作者 金朝杭 毛庆波 +3 位作者 党锡连 梁玉玲 陈现彬 金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83-285,共3页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HemorrhagicFevervirus,EHFV)感染NIH裸鼠后,濒死状态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检测各组织中的特异性病毒抗原。结果表明,NIH裸鼠对EHFV感染敏...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HemorrhagicFevervirus,EHFV)感染NIH裸鼠后,濒死状态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检测各组织中的特异性病毒抗原。结果表明,NIH裸鼠对EHFV感染敏感,感染后其脑、肺、肝、肾和心脏组织实质细胞浆内均可检出特异性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abc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MGMT,hMLH_1和hMSH_2的表达意义
4
作者 杨竹林 邓星辉 +2 位作者 李永国 钟德玝 苗雄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669-672,共4页
目的:研究MGMT,hMLH1和hMSH2在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胰腺癌(n=51)和慢性胰腺炎(m=10)手术切除标本经40 g/L中性甲醛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MGMT, hMLH1和hMSH2表达均采用常规ABC免疫组化法. 结... 目的:研究MGMT,hMLH1和hMSH2在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胰腺癌(n=51)和慢性胰腺炎(m=10)手术切除标本经40 g/L中性甲醛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MGMT, hMLH1和hMSH2表达均采用常规ABC免疫组化法. 结果:胰腺癌MGMT,hMLH1和hMSH2表达阳性率(39.2%, 45.1%和50.9%)及其评分(1.8±1.4,1.7±1.6和1.9±1.7) 明显低于慢性胰腺炎阳性率(100.0%,100.0%和90.0%)及其评分(3.8±0.8,3.8±1.0和3.5±0.9),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转移病例三者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较明显低于未转移病例,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者表达与胰腺癌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 结论:MGMT,hMLH1或hMSH2表达与胰腺癌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均具有抑制胰腺癌发生及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组织 MGMT HMLH1 HMSH2 临床意义 abc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预后
下载PDF
良、恶性前列腺病变组织P_(53)、C-erbB-2和EGF-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曙 马彬 +4 位作者 阿力木 阿里木 杨建昆 木拉提 盛新福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探讨P_(53)、C-erbB-2和EGF-R在良、恶性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对3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9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P_(53)、C-erbB-2和EGF-R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在29例Pca中P... 目的 探讨P_(53)、C-erbB-2和EGF-R在良、恶性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对3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9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P_(53)、C-erbB-2和EGF-R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在29例Pca中P^(53)阳性染色5例,阳性率为17%(5/29),而在良性前列腺组织中则无一例阳性染色(P<0.05)。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征中C-erbB-2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6/34)和88%(30/34);而在前列腺癌中C-crbB-2和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21%(6/29)和17%(5/29),前列腺癌分期和分级与P_(53)、C-erbB-2和EGF-R的表达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O.05)。结论 尽管P_(53)、EGF-R在良性,恶性前列腺病变之间表达有差异(P<0.05),但是他们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等预后因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C-ERBB-2 EGF-R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Pca 免疫组织化学abc
下载PDF
家鸡消化道的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淑兰 冷超 赵文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研究家鸡消化道的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家鸡食管、嗉囊和肌胃未发现5-HT免疫反应细胞,其他部位5-HT免疫反应细胞分布密度呈字母“N”型。直肠部5-HT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 目的:研究家鸡消化道的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果:家鸡食管、嗉囊和肌胃未发现5-HT免疫反应细胞,其他部位5-HT免疫反应细胞分布密度呈字母“N”型。直肠部5-HT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密度最大,空肠和十二指肠分布密度次之,回肠和盲肠的分布密度居中,而腺胃分布密度最低。5-HT免疫反应细胞形态,主要有锥体形、圆形和椭圆形,多数分布在腺泡上皮细胞之间。结论:家鸡消化道5-HT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有自身特点;根据其形态推测,家鸡消化道5-HT免疫细胞有内、外2种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消化道 5-HT免疫反应细胞 家鸡 免疫组织化学abc 分布密度 十二指肠 细胞形态 上皮细胞 免疫细胞 分泌功能 未发现 直肠部 椭圆形
下载PDF
珍珠梅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7
作者 张学武 朴龙 张良和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3年第6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 -P)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略改良的Solt-Farber氏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 ,用草苁蓉提取物饲养大鼠6w后处死 ,取肝脏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GST... 目的 :探讨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 -P)表达的影响。方法 :按略改良的Solt-Farber氏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癌前病变模型 ,用草苁蓉提取物饲养大鼠6w后处死 ,取肝脏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GST -P ;同步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组织学改变。结果 :GST-P在珍珠梅给药组的表达率显著低于癌前病变模型组。结论 :珍珠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大鼠肝脏化学致癌初期对G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梅提取物 大鼠 肝癌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免疫组织化学abc 电子显微镜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豚鼠胆囊CGRP和SP免疫反应特点及电镜观察
8
作者 苏红星 韩仲明 +1 位作者 滨崎正雄 猪口哲夫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胆囊 CGRP 豚鼠 免疫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abc 突触小泡 神经纤维 SP 机制 依据
下载PDF
甲状腺癌CD44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思务 孙卫红 +5 位作者 刘雨 姚晋林 王世民 阎军 芦芳 郭光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05-306,共2页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分子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CD 44无表达 ,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CD4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 0 % ,30 % ;40例原发性甲状腺癌组织中 ,CD 44阳性表达率 8...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分子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CD 44无表达 ,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CD4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 0 % ,30 % ;40例原发性甲状腺癌组织中 ,CD 44阳性表达率 85 .0 % ,明显高于前两者 (均P <0 .0 1) ,且CD44阳性率随着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 ;伴有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的CD44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 (P <0 .0 1)。结论 CD 44可能是反映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阳性表达者可能其恶性度高和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CD44 甲状腺肿瘤 abc免疫组织化学 上皮细胞黏附素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人脑胶质母细胞瘤在不同周期时相中P16和P21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岩 杨立庄 +1 位作者 杨春晓 叶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MG在不同周期时相中P16和P21的表达。方法 采用高同步率、高收获率的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把U-251MG细胞同步在不同的时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不同周期时相中P16、P21的表达。结果 P16在所...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U-251MG在不同周期时相中P16和P21的表达。方法 采用高同步率、高收获率的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把U-251MG细胞同步在不同的时期,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不同周期时相中P16、P21的表达。结果 P16在所有周期时相均有表达,而且在G_1期表达最强烈;P21在除S期以外其它周期时相均有表达,同样在G_1期表达最强烈。结论 U—251MG的细胞增殖受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P16和P21的影响,但它们有各不相同的作用时相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细胞周期 P16 P21 负性负控因子 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原发和转移性肝癌中Smad4、TGF-β_1及TGF-βR_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红 杨竹林 李永国 《肿瘤防治杂志》 2001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和转移性肝癌Smad4、TGF β1和TGF βR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切片行Smad4原位杂交染色和TGF β1、TGF βR1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8例原发性肝癌(PHC)中Smad4、TGF β1及TGF βR1阳性率分别为 4 2 %... 目的 :研究原发和转移性肝癌Smad4、TGF β1和TGF βR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 ,切片行Smad4原位杂交染色和TGF β1、TGF βR1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8例原发性肝癌(PHC)中Smad4、TGF β1及TGF βR1阳性率分别为 4 2 %、63%和 53% ,10例转移性肝癌 (MHC)中阳性率分别为 4 0 %、4 0 %和 50 % ,PHC与MHC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高分化、肿块最大径 <5cm和不伴癌栓的PHC病例 ,Smad4、TGF β1、TGF βR1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肿块最大径≥ 5cm和伴癌栓病例 ;MHC中表达分布情况与PHC相似。Smad4、TGF β1和TGF βR1在PHC在表达存在相互密切关系。结论 :Smad4、TGF β1、TGF βR1表达与提示肝癌预后的主要临床指标相关 ,可能预示它们与肝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转化生长因子-β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受体 原位杂交技术 abc免疫组织化学 肝癌
下载PDF
nm^(2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卵巢癌中表达的意义
12
作者 刘德顺 黎培毅 王清华 《现代临床医学》 1998年第4期205-207,共3页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23例卵巢癌组织的石蜡标本,进行nm<sup>23</sup>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rtigen,PCNA)表达的检测,目的在于探讨两者与卵巢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探讨P... 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23例卵巢癌组织的石蜡标本,进行nm<sup>23</sup>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rtigen,PCNA)表达的检测,目的在于探讨两者与卵巢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探讨PCNA表达与nm<sup>23</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淋巴结转移 增殖细胞 核抗原 PCNA表达 组织学分级 PCNA染色 阳性表达率 abc免疫组织化学 分化程度
全文增补中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HCY-2在大鼠体内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英 吕丹瑜 +2 位作者 毕振伍 陈光慧 刘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 (homocysteineinducedgene,HCY 2 )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及分布 ,为进一步探讨该新基因的功能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 ,对成年Wistar大鼠心、肝、脾、肺、肾、大脑、小脑及脊髓等器...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 (homocysteineinducedgene,HCY 2 )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及分布 ,为进一步探讨该新基因的功能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 ,对成年Wistar大鼠心、肝、脾、肺、肾、大脑、小脑及脊髓等器官中HCY 2基因的表达与分布状况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半定量分析。结果 :发现心脏中HCY 2阳性反应物质主要在心肌纤维、Pukinje纤维、大动脉中膜平滑肌和外膜营养血管平滑肌中 ;肾中HCY 2表达强烈 ,分布较广泛 ;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和中央管室管膜细胞、肺内小支气管至肺泡管上皮及肺泡Ⅱ型细胞HCY 2均高表达 ;肝、大脑、小脑中表达很弱 ;胰腺和脾几乎没有表达。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但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强弱不甚相同 ,同一器官内H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HCY-2 大鼠 体内分析 心血管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abc
下载PDF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TGF-β1和calponin h1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慧 蒋涛 +3 位作者 杨静 赵仲华 张秀荣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 h1)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肾炎模型,提取其肾组织的总蛋白和总RNA。应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Western blot、RT...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 h1)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肾炎模型,提取其肾组织的总蛋白和总RNA。应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分别从蛋白和核酸水平检测TGF-β1和calponin h1在肾 炎模型1、3、5、7、14、21、28 d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相互关系。结果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中TGF-β1 的蛋白表达从7天组起明显随时间延长增强,至21 d组达高峰后回落,核酸表达差异不明显;calponin h1的少量 表达见于正常对照组,1、3、5 d组起表达明显增强,7 d组达到最高峰后开始回落,核酸表达的变化趋势则与 TGF-β1的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组织中calponin h1表达增强,并在肾 炎病变早期呈增强趋势,后者与TGF-β1在肾炎早期的增强表达趋势相似。calponin h1可能在肾炎早期发挥抗 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炎 蛋白表达 TGF-β1 大鼠 早期 核酸 免疫组织化学abc 调宁蛋白 增强表达 总RNA
下载PDF
挤压伤后脊髓神经元NGF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明 王廷华 +2 位作者 李兴国 路华 朱兴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6,共4页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探讨脊髓挤压伤后 NG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结果显示 :NG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 ;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在损伤后 2 1d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 ,而...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探讨脊髓挤压伤后 NG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结果显示 :NG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 ;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在损伤后 2 1d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 ,而背角的阳性神经元在损伤后 2 4h、7d及 2 1d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阳性灰度值在挤压伤后各组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P<0 .0 1)。提示 ,内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伤 脊髓 神经元 NGF 表达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abc 灰度值测定 脊髓灰质神经元 损伤修复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肿瘤抑制因子PTEN蛋白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中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志强 张沛云 +2 位作者 王晓冬 徐邦生 衣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7-589,共3页
目的 观察肿瘤抑制因子PTEN蛋白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中的表达和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PTEN阳性免疫反应产物。 结果 背根节神经元及穿越背根节神经纤维轴突有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存在 ;PTE... 目的 观察肿瘤抑制因子PTEN蛋白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中的表达和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PTEN阳性免疫反应产物。 结果 背根节神经元及穿越背根节神经纤维轴突有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存在 ;PTEN阳性免疫反应产物在脊髓主要位于灰质神经元。 结论 PTEN在成年大鼠腰段脊髓和背根节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轴突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因子 PTEN 腰段脊髓 蛋白表达 成年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abc 背根节
下载PDF
Smo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娟 刘淑红 +4 位作者 范文红 沈岩 范志朋 范明 王松灵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3-15,20,共4页
目的:探讨Smoothened(Smo)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Smo基因在小鼠胚胎11.5、13.5及17.5d颌面部的表达情况。结果:Smo基因在胚胎11.5、13.5及17.5d的颌面上下颌突均有表达... 目的:探讨Smoothened(Smo)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Smo基因在小鼠胚胎11.5、13.5及17.5d颌面部的表达情况。结果:Smo基因在胚胎11.5、13.5及17.5d的颌面上下颌突均有表达,且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上下颌突之间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上皮和结缔组织之间表达基本无差异。结论: Smo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有明显表达,提示Smo基因可能参与颌面部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表达 基因 下颌突 小鼠胚胎 免疫组织化学abc 对照组 发育 上皮 图像分析系统
下载PDF
Sonic hedgehog在小鼠胚胎颌面部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娟 刘淑红 +4 位作者 范文红 沈岩 范志朋 范明 王松灵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Sonichedgehog(Shh)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Shh在小鼠胚11.5d,13.5d及17.5d颌面部的表达情况。结果 Shh在胚胎11.5d, 13.5d及17.5d的颌面上下颌突均有表达,... 目的 探讨Sonichedgehog(Shh)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图像分析系统研究Shh在小鼠胚11.5d,13.5d及17.5d颌面部的表达情况。结果 Shh在胚胎11.5d, 13.5d及17.5d的颌面上下颌突均有表达,且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但在上下颌突之间表达没有差异,在上 皮和结缔组织之间表达基本无差异。结论 Shh在小鼠胚胎颌面部正常发育有明显表达,提示Shh可能参与颌面 部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表达 下颌突 正常 免疫组织化学abc 小鼠胚胎 对照组 发育 上皮 图像分析系统
下载PDF
卵巢癌HER-2/neu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林 李学汤 刘丽影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评价卵巢癌HER-2/neu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近期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9例卵巢癌HER-2/neu的表达。结果:1.卵巢癌HER-2/neu表达的阳性率为75.5%,表达阳性者的近期化疗有效率为24.3%,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的近... 目的:评价卵巢癌HER-2/neu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近期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9例卵巢癌HER-2/neu的表达。结果:1.卵巢癌HER-2/neu表达的阳性率为75.5%,表达阳性者的近期化疗有效率为24.3%,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的近期化疗有效率75.0%(P<0.005)。2.HER-2/neu的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P<0.005)。3.HER-2/neu过表达的肿瘤具有远位转移的更大风险。结论:卵巢癌HER-2/neu的过表达明显影响近期化疗效果,并可能是其预后不良的肿瘤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过表达 HER-2/NEU基因 近期 临床意义 化疗效果 有效率 肿瘤标志 免疫组织化学abc 预后不良
下载PDF
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与白细胞介素5表达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罗 韩德民 +1 位作者 周兵 张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态,以及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的表达水平,揭示二者的关系,探索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调节的机制。方法对30例鼻息肉组织,分别采用chromotrope2R法标记鼻息肉组织中的... 目的通过观察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态,以及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的表达水平,揭示二者的关系,探索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调节的机制。方法对30例鼻息肉组织,分别采用chromotrope2R法标记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状态和IL-5的表达水平,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chromotrope 2R染色可特异性地将嗜酸粒细胞的胞浆染成粉红色,活化嗜酸性粒细胞(EG2阳性细胞)和IL-5阳性细胞胞浆中可见棕褐色颗粒。30例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密度为50.7±16.1/0.25mm2,活化嗜酸性粒细胞的密度为20.7±14.3/0.25mm2,IL-5阳性细胞密度为15.9±5.7/0.25mm2,上述三项指标在变应性患者和非变应性患者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②鼻息肉中IL-5阳性细胞密度与chromotrope2R阳性细胞密度密切相关(y=14.723+2.012x,r=0.642,P<0.01),与EG2阳性细胞密度也存在相关关系(y=11.817+1.092x,r=0.602,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是鼻息肉组织中IL-5的来源之一,IL-5的表达水平是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的调节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白细胞介素5 免疫组织化学abc 鼻息肉组织 IL-5 细胞密度 活化状态 相关性分析 嗜酸粒细胞 显著性差异 细胞胞浆 阳性细胞 相关关系 调节因素 变应性 水平 粉红色 特异性 EG2 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