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D^2评分结合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宏顺 王志红 +1 位作者 芮汉臣 夏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和30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住院的119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MRA检查结果。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进... 目的分析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和30d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08年12月-2009年10月住院的119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MRA检查结果。按Johnston提出的7分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随访TIA后7d和30d内脑梗死发生率。采用直线回归分析ABCD2评分与TIA后短期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ABCD2评分对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进行预测的准确度;采用2χ检验分析不同ABCD2评分、MRA表现与TIA后短期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TIA后50例(42.0%)患者在TIA后30d内发生脑梗死,其中29例(24.4%)发生于7d内。ABCD2评分与TIA后7d和30d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P<0.001)。ABCD2评分预测7d发生脑梗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0.839)高于30d(0.697)。低危(≤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分)TIA患者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后7d和30d颅内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与<50%的患者相比明显增加(P<0.05)。ABCD2评分<4分、颅内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7d脑梗死发生率23.7%,30d脑梗死发生率44.7%,ABCD2评分<4分、颅内动脉狭窄<50%的TIA患者分别为0%和17.6%,前者发生脑梗死风险明显增高(P<0.05)。结论 ABCD2评分法预测7d发生脑梗死风险的准确性较高,进一步结合MRA检查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ABCD^2评分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造影和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血管特征及介入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2
作者 吕璐璐 徐鹏 +1 位作者 胡春峰 韩曙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及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4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ABCD2评分及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分布及其与ABCD2评...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及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4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ABCD2评分及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分布及其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按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低和中高危组,中高危组中有22例患者行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64例患者中,头颈动脉狭窄52例(81.25%),累及动脉149段,其中颅内动脉81段(54.36%),颅外动脉68段(45.64%)。低危组患者动脉狭窄以轻、中度为主,中高危组患者以中、重度为主(χ2=10.126,P=0.018)。与血管支架成形术前的ABCD2评分(6.41±0.50)分相比,术后患者3、6和12个月评分明显降低,分别为(2.88±0.69)、(2.82±0.63)和(3.00±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657,P<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ABCD2评分能对TIA患者狭窄血管及介入疗效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ABCD^2评分 体层摄影术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超声对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评估 被引量:7
3
作者 顾言 陈建荣 成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52-2955,共4页
目的:评估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3例TIA患者的临床及颈动脉超声资料。根据ABCD^... 目的:评估ABCD^2评分联合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33例TIA患者的临床及颈动脉超声资料。根据ABCD^2评分及超声结果将所有病例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TIA后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133例TIA患者7 d内进展为脑梗死者35例,占26.3%。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高危组(6~7分)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7.1%、25.0%、40.0%,其中低危组与中危组及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组及颈动脉狭窄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9.5%、7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评分≥4分患者中,颈动脉超声异常组脑梗死发生率为38.4%,高于颈动脉超声正常组(15.6%)(P<0.05)。结论:ABCD^2评分是预测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简单、有效的工具,将ABCD^2评分联合劲动脉超声能提高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颈动脉超声 预测
下载PDF
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风险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涂艳阳 付建芳 +4 位作者 付菊芳 陈冬冬 王伯良 田小溪 曹义战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 回顾性探讨分析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的风险.方法 选择2003-06~2007-06我院门(急)诊和住院的TIA连续病例362例,于随访1个月末将TIA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分别分析TIA的类型、年龄、临床表现、... 目的 回顾性探讨分析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卒中的风险.方法 选择2003-06~2007-06我院门(急)诊和住院的TIA连续病例362例,于随访1个月末将TIA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分别分析TIA的类型、年龄、临床表现、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和相关病史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TIA的发病类型、年龄、临床表现、持续时间、血压、糖尿病、发作次数和脑卒中史均与脑梗死有关.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两个系统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60岁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大于年龄<60岁者(P<0.05);单侧肢体无力患者与言语不清但无肢体无力和其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A持续时间>10 min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与<10 min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A发作次数1次、2~3次、>3次三组之间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糖尿病、有脑卒中史的TIA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或P<0.05).按照ABCD2模型,分别在TIA后第2、7、30天评分6分以上的患者(高危组)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与6分以下的患者(中危组和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急)诊工作中可以根据ABCD^2评分系统对TIA患者进行早期病情评估,及时发现高危患者,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风险
下载PDF
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复发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方珉 李强 +1 位作者 钟时颖 刘学源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预测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的检查结果,按ABCD^2...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预测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的检查结果,按ABCD^2评分标准完成评分。随访TIA后7 d TIA、小卒中和大卒中的发生率,分析ABCD^2评分与TIA后短期再发事件的关系。ABCD^2评分对于TIA后短期再发事件的预测用ROC曲线(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表达。结果 106例TIA患者中,再发TIA 24例(22.6%),再发卒中20例(18.9%)。在TIA危险因素中,再发TIA与再发卒中两组间TIA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068)。ABCD^2评分对大卒中预测价值高(AUROC=0.863,95%CI:0.799~0.926,P<0.001),对小卒中和TIA预测价值低(AUROC=0.590,95%CI:0.499~0.681,P=0.057;AUROC=0.444,95%CI:0.373~0.515,P=0.172)。Cox风险分析发现,ABCD^2评分与TIA后7 d临床复发事件问具有相关性。ABCD^2评分<3与ABCD^2评分>3两组再发事件的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5.98;95%CI:6.03,42.31;P<0.001)。结论 ABCD^2评分对于再发大卒中的预测价值高,可以作为急诊预测TIA患者7 d再发大卒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再发事件 预后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脑血管狭窄相关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力锋 毕齐 宋哲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ABCD^2评分和脑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88例TIA患者ABCD2评分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资料,根据ABCD^2评分分为...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ABCD^2评分和脑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88例TIA患者ABCD2评分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资料,根据ABCD^2评分分为评分≥4分组和评分〈4分组,根据MRA评估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狭窄〈50%组,评价ABCD^2评分与脑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管狭窄≥50%组与狭窄〈50%组比较,ABCD^2评分≥4分的比率增高[74.4%vs44.9%,比值比(oddsratio,OR)3.559,95%可信区间(credibility interval,CI)1.428~8.868,P=0.005];既往有卒中病史的患者比率增高(33.3%vs10.2%,OR=4.400,95%CI1.408~4.869,P=0.01);脑血管狭窄≥50%组与狭窄〈50%组比较,前者TIA后2d内卒中发生率明显增高(10.3%vs0%,OR=0.417,95%CI0.324~0.537,P=0.04)。结论ABCD2评分≥4分MRA示颅内血管狭窄率高,既往有卒中病史的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率增高,颅内血管狭窄≥50%TIA后2d内发生卒中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ABCD^2评分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应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复发事件严重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玲 张锦丽 宋杨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7期533-538,共6页
目的评估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预测早期卒中复发严重程度的效度。方法前瞻性地连续纳入488例发病48小时内的TIA住院患者。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观察发病7天内患者的复发事件,包括TIA复... 目的评估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预测早期卒中复发严重程度的效度。方法前瞻性地连续纳入488例发病48小时内的TIA住院患者。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观察发病7天内患者的复发事件,包括TIA复发,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Health stroke scale,NIHSS)>3]和小卒中NIHSS≤3发生情况。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评估ABCD^2预测TIA患者复发和新发卒中事件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本研究收集488例发病48小时内的TIA住院患者中,在7天内49例(10.04%)患者复发TIA[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6.78%~1 6.12%],48例卒中,其中小卒中23例(4.71%;95%CI 1.96%~6.37%),大卒中25例(5.1 2%;95%CI 2.68%~8.08%)。ABCD^2评分预测大卒中发生效度高(AUC=0,76;95%CI 0.67~0.85,P<0.01),预测小卒中发生效度较低(AUC=0.57;95%C/0.42~0.70,P=0.18),ABCD^2评分高低与TIA复发风险呈反比(AUC=0.34,95%CI 0.22~0.59,P<0.01),3组间AU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CD^2评分能对TIA患者早期复发和新发卒中严重程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ABCD^2 评分 预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BCD^2评分对头晕患者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蔡艳丽 罗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age,blood pressure,clinicalfeatures,durationofsymptoms,diabetes)对神经内科住院头晕患者脑卒中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资料分析方法,对病程<72 h的403例头晕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诊断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ABCD2评分(age,blood pressure,clinicalfeatures,durationofsymptoms,diabetes)对神经内科住院头晕患者脑卒中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资料分析方法,对病程<72 h的403例头晕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诊断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评分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stic,ROC)曲线了解ABCD2评分法对神经内科住院头晕患者中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卒中组ABCD2评分明显高于非脑卒中组(P<0.001)。结论随着ABCD2评分增加,头晕患者诊断为脑卒中的风险亦有增加,ABCD2评分法有助于快速头晕患者中部分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ABCD^2评分 脑卒中 诊断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分析青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短期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脑卒中的一种,可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是脑梗死的前期征兆。有研究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展成为脑梗死与年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发作时间长段以及首发治疗次数有关...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脑卒中的一种,可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是脑梗死的前期征兆。有研究显示短暂性脑缺血发展成为脑梗死与年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发作时间长段以及首发治疗次数有关,且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相关因素。研究显示,脑梗死出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概率占8%~10.5%,大多数在1周内就能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脑血管病 青年 中老年
下载PDF
应用ABCD^2评分预测眩晕患者脑梗死风险
10
作者 任爱兵 解旭东 刘建辉 《医学综述》 2013年第21期3976-3977,共2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眩晕患者脑梗死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解放军第252医院收治的眩晕患者268例,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对患者行ABCD2评分,分析组间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和糖...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眩晕患者脑梗死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解放军第252医院收治的眩晕患者268例,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对患者行ABCD2评分,分析组间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和糖尿病史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结果脑梗死组就诊时血压≥140/90 mm Hg、肢体无力比例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ABCD2评分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P<0.05)。利用ROC曲线,以ABCD2评分来预测脑梗死情况,曲线下面积为0.90,P=0.000,95%CI为0.835~0.966,Cutoff值为4.5分。结论ABCD2评分可对眩晕后脑梗死风险进行预测,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眩晕 脑梗死 预测
下载PDF
不同ABCD^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降纤、抗凝治疗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艳坤 刘诗翔 +1 位作者 孔繁一 王泽祥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20-2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ABCD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降纤、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73例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分层。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降纤组93例、抗凝组80例。比较两组7 d内疗效、不同ABCD2评分分层下疗效及随访1年内结局。结果... 目的比较不同ABCD2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降纤、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73例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分层。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降纤组93例、抗凝组80例。比较两组7 d内疗效、不同ABCD2评分分层下疗效及随访1年内结局。结果降纤组治疗7 d总有效率为87.10%,抗凝组为70.00%,两组比较P<0.05。ABCD2评分4~5分的TIA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案治疗3~7 d,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两组结局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IA发作后3~7 d、ABCD2评分4~5分的患者使用降纤治疗较抗凝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ABCD2评分 降纤治疗 抗凝治疗
下载PDF
综合超声和ABCD^2评分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风险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江 赵大聪 +2 位作者 叶茜 朱楠 郑东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综合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成像、ABCD^2评分评价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进展为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方法连续纳入50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进行ABCD2评分并分组,在TIA发作后24h内进行颈部超声多普勒动脉成像。分别在TIA发作后... 目的综合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成像、ABCD^2评分评价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进展为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方法连续纳入50例TI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进行ABCD2评分并分组,在TIA发作后24h内进行颈部超声多普勒动脉成像。分别在TIA发作后1周、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梗死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例患者(30.0%)在随访中发生脑梗死,其中12例(80.0%)发生于3个月内。ABCD^2评分高危组更易发生脑梗死,同时脑梗死组颈动脉狭窄>50%者比例显著增高(p<0.05)。ABCD2评分和脑血管狭窄程度之间正相关(P=0.006)。结论综合彩色多普勒及ABCD^2评分能提高对TIA后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 超声多普勒 ABCD2评分 脑梗死
下载PDF
ABCD^2评分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头颈部CT血管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柴永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采用ABCD2评分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评分,分析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于TIA后7 d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 80例TIA患者行DWI和CTA检查,采用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进... 目的采用ABCD2评分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评分,分析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于TIA后7 d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 80例TIA患者行DWI和CTA检查,采用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进行评分及危险度分层,比较不同危险度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DWI阳性结果与ABCD2评分中危险因素的关系,并分析DWI与ABCD2分层模型对于TIA的预测能力,以及两者结合预测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能力。探讨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ABCD2分层高危组在TIA后7 d脑梗死发病率显著高于低危组(χ2=7.744,P<0.01)。DWI阳性患者具有ABCD2各危险因素的概率明显高于DWI阴性患者(P<0.01)。ABCD2分层对于TIA患者预测能力的OR值为3.638(95%CI 1.059~12.498,P<0.05);DWI分层对于TIA患者预测能力的OR值为4.609(95%CI 1.187~17.772,P<0.05)。ABCD2分层模型及ABCD2分层联合DWI对TIA的预测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TIA重度狭窄组7 d后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或轻度狭窄组(χ2=4.292,P<0.05)。结论 ABCD2评分结合DWI、CTA对于TIA后短期内脑梗死发生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弥散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ABCD^2评分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与卒中发生率及颅内血管狭窄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智慧 于海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28期3-5,共3页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卒中发生率及颅内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TIA患者ABCD^2评分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影像资料,根据ABCD^2评分分为评分≥4分组(中高危组)和<4分组(低危组);根据MRA...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卒中发生率及颅内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TIA患者ABCD^2评分和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影像资料,根据ABCD^2评分分为评分≥4分组(中高危组)和<4分组(低危组);根据MRA评估分为脑血管狭窄≥50%组和狭窄<50%组。评价ABCD^2评分与脑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管狭窄≥50%组与血管狭窄<50%组比较,ABCD2评分≥4分的比率增高;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比率增高;脑血管狭窄≥50%组与脑血管狭窄<50%组比较,前者TLA后2 d内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ABCD^2评分≥4分MRA显示颅内血管狭窄率高,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的TIA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率高,颅内血管狭窄≥50%组TIA后2 d内发生卒中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鹏辽 闫宏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10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ABCD2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分为高危组、中...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ABCD2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根据CTA的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对患者出现TIA后7天之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进行观察。结果 11例(18.3%)患者TIA后7天内出现脑梗死。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5)。并且低危组患者中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同样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能够有效地预测患者出现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再结合头颈部CTA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法 头颈部CTA 短暂性脑缺血 脑梗死
下载PDF
用ABCD^2评分法预测1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宗友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6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卒中风险上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11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卒中风险上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11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结论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评分法
下载PDF
ABCD评分和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穆雪侠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5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ABCD评分和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ABCD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评分,观察2 d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97例TIA患者2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9.6%;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0.9%。预测2 d卒中风险时,A... 目的探讨ABCD评分和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ABCD评分法和ABCD2评分法评分,观察2 d内、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97例TIA患者2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9.6%;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0.9%。预测2 d卒中风险时,ABCD评分法与ABCD2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1(0.47~0.75)和0.71(0.57~0.84);预测7 d卒中风险时,ABCD评分法与ABCD2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62(0.50~0.74)和0.74(0.62~0.85)。结论ABCD2评分法可能优于ABCD评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评分法 ABCD2评分法
下载PDF
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慧敏 杨亚峰 刘瑞敏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法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01例,根据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三组,观察2、7、14 d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ABCD^2评分≤...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法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01例,根据ABCD^2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三组,观察2、7、14 d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ABCD^2评分≤3分的TIA患者48例,2、7、14 d继发脑梗死的例数为1例(2.1%)、4例(8.3%)、4例(8.3%);评分为4~5分的患者34例,2、7、14 d继发脑梗死的例数为2例(5.9%)、7例(20.6%)、7例(20.6%);评分为≥6分的患者19例,2、7、14 d继发脑梗死的例数为5例(26.3%)、10例(52.6%)、11例(57.9%)。三组TIA患者同一观察时间段内其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大小与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成正比,在预测TIA患者短期继发为脑梗死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改良的ABCD^2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早期危险评估中的应用
19
作者 曾宪杰 孙光裕 +1 位作者 曾培灿 林玉芳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9期1176-1177,118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早期危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TIA住院患者,分别用ABCD2评分量表和改良的ABCD2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和危险分组,记录各个危险组发病7天内的脑梗死例数,对比两个量表中高危组的... 目的探讨改良的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早期危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60例TIA住院患者,分别用ABCD2评分量表和改良的ABCD2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和危险分组,记录各个危险组发病7天内的脑梗死例数,对比两个量表中高危组的脑梗死率。结果经过1周的住院治疗后,160例病人中进展为脑梗死的例数一共为17例。ABCD2评分量表筛选出高危组例数为72例,进展为脑梗死10例,脑梗死率13.89%,而改良的ABCD2评分量表筛选出高危组例数为49例,进展为脑梗死14例,脑梗死率28.57%,从两者的高危组脑梗死率比较,改良ABCD2评分量表显著高于ABCD2评分量表,P<0.05。结论改良的ABCD2评分量表在TIA进展为脑梗死的早期危险评估中,与ABCD2评分相比,提高了准确性,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评分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分析
20
作者 刘华青 王熠辰 +3 位作者 吴冠瑾 乔璐 赵洁 范瑞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5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ABCD^(2)评分评估。按...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结合ABCD^(2)评分对颈动脉系统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60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ABCD^(2)评分评估。按照发病后3个月有无进展至急性脑梗死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颈动脉超声指标、ABCD^(2)评分单独及联合对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260例患者中,2例因患者个人原因中途退出,最终纳入258例;36例(13.95%)纳入进展组,222例(86.05%)纳入未进展组。进展组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均高于未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脂血症(OR=1.545,95%CI:1.214~1.966)、合并心房颤动(OR=1.592,95%CI:1.170~2.166)、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OR=1.689,95%CI:1.095~2.60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761,95%CI:1.282~2.419)、IMT(OR=1.887,95%CI:1.393~2.557)、血管狭窄率(OR=1.998,95%CI:1.518~2.628)及ABCD^(2)评分(OR=1.772,95%CI:1.262~2.487)均为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联合预测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灵敏度高于单项,AUC也高于单项(P<0.05),特异度与单项基本一致。结论颈动脉系统型TIA近期病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颈动脉超声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升高;合并高脂血症、合并心房颤动、首次发作到治疗时间、hs-CRP、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均为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IMT、血管狭窄率及ABCD^(2)评分联合对颈动脉系统型TIA患者近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系统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超声 ABCD^(2)评分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