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ABCD法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淑莲 王艺娜 王思敏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8期2026-202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ABCD法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2例胃部疾病患者根据胃镜结果分为对照组(50例)和胃癌癌前病变组(102例)。根据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 目的探讨改良ABCD法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2例胃部疾病患者根据胃镜结果分为对照组(50例)和胃癌癌前病变组(102例)。根据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检测结果及改良ABCD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比较各组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病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PGⅠ、PGⅡ、PGR(PGⅠ/PGⅡ)、G-17、CA19-9、CA72-4、CEA、改良ABCD 8个指标单独及分别分组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癌前病变组和对照组CEA、G-1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患胃癌癌前病变的比例为43.90%,B组为93.75%,C组、D组均为100%。改良ABCD法联合血清CA19-9、CA72-4、CEA诊断胃癌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95%CI:0.791~0.920)。结论改良ABCD法联合血清CA19-9、CA72-4、CEA能更好地筛查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增加患者胃镜检查的依从性,进而降低胃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abcd法 胃癌 癌前病变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72-4 癌胚抗原
下载PDF
基于ABCD法的教学目标设计——以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徐训锋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 2013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一些数学教师制订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教育技术与学习理论的指导、缺乏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能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有导学、导教、导测...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一些数学教师制订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教育技术与学习理论的指导、缺乏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能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有导学、导教、导测和控制的功能。运用ABCD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步骤明确,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法 教学目标 设计
下载PDF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ABCD行为目标教学法例谈——以“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为例
3
作者 钱俊瑞 《中学生物学》 2024年第2期61-63,70,共4页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基于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和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从教学对象、教学行为、教学条件、教学程度4个方面厘定教学目标并针对性地施教,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的实效性,使核心素养真正落...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基于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和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从教学对象、教学行为、教学条件、教学程度4个方面厘定教学目标并针对性地施教,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的实效性,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 核心素养 行为目标 abcd法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基于ABCDE评估法的不同呼吸治疗模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云吉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4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ABCDE评估法的不同呼吸治疗模式[容量控制通气(VCV)及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基于ABCDE评估法的不同呼吸治疗模式[容量控制通气(VCV)及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VCV模式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PCV模式进行治疗。两组均使用ABCDE评估法进行辅助治疗,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氧合状态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合状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合状态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BCDE评估法辅助治疗下,与VCV模式比较,PCV模式对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改善氧合状态,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bcdE评估 容量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下载PDF
ABCD评分法联合躯干共济失调评分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亚兰 洪林云 王珏 《医疗装备》 2023年第9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ABCD评分法联合躯干共济失调评分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I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89例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最终检查结果(CT、磁共振检查)将其分为IS组(50例)与非IS组(39例),比较两组A... 目的 探讨ABCD评分法联合躯干共济失调评分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I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医院收治的89例头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最终检查结果(CT、磁共振检查)将其分为IS组(50例)与非IS组(39例),比较两组ABCD评分法及躯干共济失调评分,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BCD评分法、躯干共济失调评分及两者联合对头晕患者发生IS的预测价值。结果 IS组的ABCD评分法及躯干共济失调评分均高于非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ABCD评分法联合躯干共济失调评分预测头晕患者发生I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结论 ABCD评分法联合躯干共济失调评分可有效预测头晕患者是否发生IS,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缺血性卒中 abcd评分 躯干共济失调评分 预测效能
下载PDF
ABCD分类管理法提高中药饮片库存周转率的研究探究与讨论
6
作者 姚亚楠 王艳红 范伯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25-28,共4页
ABCD分类管理法提高中药饮片库存周转率的研究探究与讨论。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开展常规管理的中药饮片物资信息240份作为对照组,2021年2月-2022年2月经过ABCD分类管理后240份中药饮片物资作为观察组,同时对参与医护管理的23... ABCD分类管理法提高中药饮片库存周转率的研究探究与讨论。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开展常规管理的中药饮片物资信息240份作为对照组,2021年2月-2022年2月经过ABCD分类管理后240份中药饮片物资作为观察组,同时对参与医护管理的23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中药饮片的管理结果。结果 开展ABCD分类管理法后,观察组的医护人员工作良优率高,而且开展后出现的物资缺陷事件更少,库存成本和周转天数降低,周转率显著提升;以上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CD分类管理法可降低库存成本和周转天数,提升中药饮片库存的周转率,工作人员的良优率较好,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分类管理 中药饮片库存 周转率 研究
下载PDF
1例艾滋病病人应用ABCD法的护理
7
作者 徐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19期1874-1875,共2页
病人男性,54岁。主因视力下降2个多月、言语不利、反应迟钝半个月于2007年12月入院,入院后血清学检查:HIV抗体(+);北京市CDC复检HIV试验(+),T细胞亚群:CD4^+T细胞计数42~37/mm。,CD8^+T细胞比例增高且存在异常激活。头... 病人男性,54岁。主因视力下降2个多月、言语不利、反应迟钝半个月于2007年12月入院,入院后血清学检查:HIV抗体(+);北京市CDC复检HIV试验(+),T细胞亚群:CD4^+T细胞计数42~37/mm。,CD8^+T细胞比例增高且存在异常激活。头颅MRI结果提示:双侧脑室后角旁、胼胝体压部、左侧大脑脚、桥脑偏左、双侧脑室旁多发斑片状长他信号,考虑脱髓鞘病变可能大。医疗诊断为:AIDS、颅内多发脱髓鞘病变、HIV视网膜病变、CMV感染、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病。入院后,随着病人颅内病变的进展,病人处于痴呆状态,失语症状加重,下肢活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在病程中出现违拗状态、躁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abcd法 艾滋病
原文传递
ABCD、ABCD2和ABCD3评分法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振强 胡兰 +4 位作者 蔡美华 陈志斌 王淑荣 王埮 陈小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51-54,共4页
目的利用ABCD评分系统(ABCD、ABCD2和ABCD3评分法)对TIA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价3种评分法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3年来该院住院治疗的记录完整126例以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发病后24 h内住院)的临床资料,按照加ABC... 目的利用ABCD评分系统(ABCD、ABCD2和ABCD3评分法)对TIA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价3种评分法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3年来该院住院治疗的记录完整126例以TIA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发病后24 h内住院)的临床资料,按照加ABCD评分法、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法,分别对126例患者进行评分,观察7 d内、30 d内、90 d内脑梗死的发病率,并评价3种评分法对TIA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在该研究组中,TIA患者就诊后90 d内共25例(19.8%)发生脑梗死。其中,7 d内发生脑梗死18例(14.3%);30 d内发生脑梗死22例(17.5%);预测7 d内脑卒中风险时,ABCD评分、ABCD2评分和ABCD3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696和0.711;预测30 d内脑卒中风险时,3种评分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0.705和0.754;预测90 d内脑卒中风险时,3种评分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6、0.779和0.862。ABCD评分法、ABCD2评分法和ABCD3评分法的阳性预测值,7 d内分别为:28.5%、27.9%和28.5%;30 d内分别为:27.6%、30.8%和34.6%;90 d内分别为:25.7%、27.8%和50.9%。结论对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评估,ABCD、ABCD2和ABCD3评分法之间的预测价值无明显差异;对30 d和90 d内的风险评估价值,ABCD3>ABCD2>AB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评分 abcd2评分 abcd3评分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为强 任明山 杨毅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560-562,共3页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预测
下载PDF
应用ABCD2评分法预测首诊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进丁 万姗姗 万和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评估ABCD2评分法对首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诊TIA的住院患者106例,依据是否发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5例和非脑梗死组81例。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低危组(0~3... 目的评估ABCD2评分法对首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诊TIA的住院患者106例,依据是否发展为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25例和非脑梗死组81例。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分为低危组(0~3分,50例)、中危组(4~5分,50例)和高危组(6~7分,6例),观察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2.0%、40.0%和6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脑梗死组比较,脑梗死组入院时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出现肢体无力、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60min、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D2评分标准是目前临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预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BCD3-V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源 郝晨光 +2 位作者 马建华 雷晶 王海虹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ABCD3-V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IA患者212例,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3-V评分对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ABCD... 目的:探讨应用ABCD3-V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TIA患者212例,观察7 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BCD3-V评分对TIA后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ABCD3-V评分,所有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2例TIA患者7 d内发生脑梗死27例(12.7%)。ABCD2、ABCD3与ABCD3-V评分法预测TIA后7 d内脑梗死风险的AUC分别为0.671、0.729、0.808。高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大于低危组与中危组(P<0.01,P<0.05),中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大于低危组(P<0.01)。ABCD 3-V评分与7 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r=0.945,P<0.01)。结论:ABCD3-V评分法能有效地预测TIA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3-V评分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红 刘萍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9期22-24,共3页
为探讨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选择发病48小时内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12例进行ABCD2评定并分为0分、低危、中危、高危组并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高危组血管狭窄和软斑块程度较0分组、低危组、... 为探讨ABCD2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选择发病48小时内的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112例进行ABCD2评定并分为0分、低危、中危、高危组并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高危组血管狭窄和软斑块程度较0分组、低危组、中危组显著严重;7天时高危组较中危、低危组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30天、60天、90天、180天时高危组较低危组、0分组卒中发生率显著增高。提示ABCD2评分法对TIA后180天内脑卒中发生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转归
下载PDF
用ABCD^2评分法预测1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宗友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6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卒中风险上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11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d卒中风险上的价值。方法采用ABCD2评分标准对110例TIA患者进行评分,并观察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d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3%、31%和64%。结论ABCD2评分标准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评分
下载PDF
尊严和医学的本质:医疗护理中保持尊严的ABCD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Harvey Max Chochinov 郑嵘(译)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7年第6期367-371,共5页
Harvey Chochinov认为,在现代医务工作中,由于对时间性的强调使得诸如亲切、博爱和尊重这样的医学的核心价值常常被医务工作者忽视,通过在医疗服务中运用保持尊严的ABCD法。
关键词 abcd法 尊严 医疗护理 医学 医务工作者 医疗服务 价值
原文传递
联合应用ABCD^2评分法和踝臂指数预测TIA后短期卒中风险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立新 李景荣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2105-2106,共2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一部分患者要进展为脑梗死.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ABCD2 评分法来预测TIA后卒中风险[1-2].近年研究表明[3-4]踝肱...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一部分患者要进展为脑梗死.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转归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ABCD2 评分法来预测TIA后卒中风险[1-2].近年研究表明[3-4]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对脑梗死有预测价值,ABI小于0.90应高度警惕脑梗死的发生,并进行早期规范的干预治疗,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目前尚缺乏联合应用ABCD2评分法和ABI预测TIA卒中风险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对197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来探讨此方法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ABI评分
下载PDF
ABCDE评估法结合SBAR模式在EICU新入职护士床旁综合能力考核中的应用
16
作者 韩金丽 景娟 +1 位作者 田甜 徐凤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6期116-118,共3页
探讨ABCDE评估法结合SBAR模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新入职护士床旁综合能力考核中应用的效果,以帮助新入职护士快速适应EICU环境,提升其职业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提升EICU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abcdE评估 SBAR模式 急诊重症监护室 新入职护士 床旁综合能力考核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联合TCD或MRA对TIA近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厉青 倪健强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比较ABCD2评分法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TCD检查,3... 目的:比较ABCD2评分法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TCD检查,30例患者进行了MRA检查,TIA发病7d内进行头颅MRI检查,统计脑梗死发生率。结果:70例患者中ABCD2评分低危患者42例,脑梗死发生率4.76%,中危患者20例,脑梗死发生率45.00%,高危患者8例,脑梗死发生率62.50%,中危组和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中危组和高危组两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BCD2评分联合TCD或MRA对TIA患者近期脑梗死发生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和0.654,且两种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LDL≥2.6mo L/L、症状持续时间≥60min均与TIA后7d内脑梗死形成呈正相关。结论:ABCD2评分对TIA短期发生脑梗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TCD相比,结合MRA检查,可提高对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bcd2评分 经颅多普勒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在麻醉恢复室交接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芙蓉 肖志勇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4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在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1009例各种麻醉手术后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8月收治的1009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麻醉恢复室常规交接流程交接,观察组采用初级创...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在麻醉恢复室交接班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本科收治的1009例各种麻醉手术后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8月收治的1009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麻醉恢复室常规交接流程交接,观察组采用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交接。对比两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麻醉恢复室内各类交接隐患事件发生率为2.78%(28/1009),显著低于对照组21.51%(217/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交接班所需时间为(3.36±0.35)min短于对照组的(5.45±1.38)min;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麻醉医生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结论初级创伤评估ABCDE法的应用提高了交接效率与质量,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创伤评估abcdE 麻醉恢复室 交接班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海棠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5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ABCD2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根据CTA的检查结果将...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ABCD2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根据CTA的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对患者出现TIA后7 d之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进行观察。结果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明显高于血管狭窄低于50%组(P<0.01)。并且ABCD2评分处于低危组患者中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同样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1)。结论 ABCD2评分能够有效预测患者出现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再结合头颈部CTA检查能够进一步提升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头颈部CTA 短暂性脑缺血 脑梗死
下载PDF
TCD联合ABCD^3-I评分法预测老年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亚志 娄亮亮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第4期113-114,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ABCD3-I评分法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53例老年TI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CD、ABCD3-I评分法及二者联合方式评估患者1周内脑梗死的发...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ABCD3-I评分法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53例老年TI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CD、ABCD3-I评分法及二者联合方式评估患者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ABCD3-I评分法中低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0.05);TCD脑血管正常或轻度狭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中度和高度脉狭窄患者(P<0.05)。脑血管狭窄≥50%且ABCD3-I评分≥4分的TIA患者脑梗死率高于脑血管狭窄<50%者(P<0.05)。结论TCD联合ABCD3-I评分法能显著提高预测老年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 abcd3-I评分 T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