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4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曾桂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43-0146,共4页
探析在 ABO血型溶血症患儿输注之前应用微柱胶体和凝聚胺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0例ABO血型相关性溶血的新生儿均为本院2023年1-2024年收入,对其输注之前采用凝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检测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检验效果高(P<0.... 探析在 ABO血型溶血症患儿输注之前应用微柱胶体和凝聚胺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0例ABO血型相关性溶血的新生儿均为本院2023年1-2024年收入,对其输注之前采用凝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检测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检验效果高(P<0.05);结论 在ABO血型溶血症新生儿血液中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方式更具高灵敏度和准确度,使配血安全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 微柱凝胶技术 凝聚胺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晓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39-0142,共4页
对比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了解微柱凝胶技术对于ABO血型溶血的输血前检验效果。方法 将150例ABO血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以检验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采用MPT凝聚胺介质技术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观察组采用MGT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主侧交叉配血。结果 ... 对比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了解微柱凝胶技术对于ABO血型溶血的输血前检验效果。方法 将150例ABO血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以检验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采用MPT凝聚胺介质技术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观察组采用MGT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主侧交叉配血。结果 对照组(MPT ,manual polybrene test)直抗阳性、游离阳性、放散阳性分别占比13.33%(10/75)、46.67%(35/75)、90.67%(68/75),观察组(MGT ,micro-column gel test)直抗阳性、游离阳性、放散阳性分别占比21.33%(16/75)、84.00%(63/75)、100.00%(75/75);对照组(MPT ,manual polybrene test)诊断准确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2.67%、81.30%、88.89%,观察组(MGT ,micro-column gel test)诊断准确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5.33%、99.24%、64.71%。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的临床检验具有检验质量高、检测效率高的基础优势特点,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abo 新生儿 前检验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思佳 李益廷 邵碧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0-0043,共4页
分析在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90名ABO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凝聚胺技术,观察组微柱凝胶技术。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两种检验结果存在差异(... 分析在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90名ABO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凝聚胺技术,观察组微柱凝胶技术。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两种检验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有较好的效果和临床价值,可以进行深入价值方面的探讨,对于检验质量的提升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检验 微柱凝胶技术 abo新生儿 凝聚胺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价值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郑荣刚 《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输血前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技术(MGT)、凝聚胺技术(MPT)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40例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将所纳入患儿的血样分为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 目的探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输血前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技术(MGT)、凝聚胺技术(MPT)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40例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将所纳入患儿的血样分为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同时用MGT、MPT技术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对两种技术下所得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儿血清交叉配血次数为227次,在血清检测及放散液检测方面MPT技术不合格率显著低于MGT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试验中,两种检测技术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收治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进行输血治疗前用MGT技术检验,其灵敏度及准确度均令人满意,考虑到患儿本身的免疫学及生理特征,通过不同方式联合检查完成抗原抗体排查,全面提升检验的准确性及输血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微柱凝胶技术 凝聚胺技术 前检验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邵淑玲 李建伟 +3 位作者 姜丹丹 丁金钰 董秀梅 丁建娥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7期32-35,共4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预测ABO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管内皮损伤及其与溶血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黄岛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BOHDN患儿作为ABO-HDN组,另选取同期47例母婴血型匹配的健康新...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预测ABO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管内皮损伤及其与溶血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黄岛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BOHDN患儿作为ABO-HDN组,另选取同期47例母婴血型匹配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同期血红蛋白(Hb)、间接胆红素(IBIL)VEGF水平,分析VEGF与溶血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重回归分析ABO-HDN组VEGF水平与临床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ABO-HDN组Hb水平低于对照组,IBIL、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EGF水平与IBIL水平呈正相关(r>0,P<0.05),而与Hb水平呈负相关(r<0,P<0.05)。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O-HDN组VEGF水平与Hb、IBIL水平呈现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VEGF在ABO-HDN患儿中的水平升高可反映患儿的内皮损伤,并有助于评估可能发生的严重血管功能障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新生儿 管内皮生长因子 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研究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
6
作者 潘卉 白晓萌 吴桂玲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7期63-66,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采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诊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新生儿科疑似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2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试管检测法、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实施检测...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采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诊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3年1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新生儿科疑似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2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试管检测法、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实施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临床不完全抗体检测结果统计,确诊患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195例,未患病者18例,传统试管检测法灵敏度84.10%、特异度55.55%、准确度81.69%低于微柱凝胶检测技术灵敏度92.31%、特异度94.44%、准确度9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91、58.329、67.354,P<0.05)。结论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微柱凝胶检测技术的实施能够对存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做到准确检出,诊断精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检测技术 新生儿 abo 诊断 效果
下载PDF
MPT与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价值
7
作者 周玉航 江涛 黄玉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PT)与微柱凝胶技术(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PT与MGT对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前检验。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与母体血... 目的 探讨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PT)与微柱凝胶技术(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PT与MGT对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前检验。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与母体血型鉴定结果 ,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与直抗类型情况,放散液MPT和MGT配血结果 ,血清MPT和MGT配血结果。结果 母体血型检测结果均为O型血,共计27例患儿血型为A型、占比为54%,共计23例患儿血型为B型、占比为46%。50例患儿血清交叉配血252次,血清MGT检测阳性130次(51.59%),放散液MGT检测阳性92次(36.51%),血清MPT检测阳性26次(10.32%),放散液MPT检测阳性27次(10.71%)。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散液MPT检测结果为阳性时MGT均为阳性, 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MPT和MGT的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较差(K=0.201, P>0.05)。血清MPT检测结果为阳性时MGT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MPT和MGT的血清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较差(K=0.303, P>0.05)。结论 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利于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微孔板凝聚胺技术 微柱凝胶技术 前检验
下载PDF
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亲血清中IgG亚类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康琼英 秦小霞 马西霞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O、RhD(+)孕妇血清中IgG亚类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筛选血清IgG抗A(B)效价≥64的O型、RhD(+)孕妇112例,采用ELISA法对其中69例发生HDN的母亲(A组)及其ABO-HDN患儿(B组)、43例有HDN风险但未发生HDN孕妇(C组)及其... 目的探讨O、RhD(+)孕妇血清中IgG亚类水平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筛选血清IgG抗A(B)效价≥64的O型、RhD(+)孕妇112例,采用ELISA法对其中69例发生HDN的母亲(A组)及其ABO-HDN患儿(B组)、43例有HDN风险但未发生HDN孕妇(C组)及其分娩的健康新生儿(D组)血清的IgG亚类进行定量分析,并与50例IgG抗A(B)效价正常的O型、RhD(+)孕妇(E组)所测相应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A、C组不同IgG抗A(B)效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中IgG_1、IgG_3和IgG_4的含量显著高于E组(P<0.05),IgG_1和IgG_3的含量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E组比较IgG_1、IgG_2和IgG_3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中IgG_1和IgG_3的含量显著高于D组(P<0.05);患儿血清中IgG各亚类构成与母体不完全一致,但均以IgG_1为主,患儿体内IgG_1比例(62.3%)高于母体(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血型系统中,母体血清中IgG_1和IgG_3的含量,尤其是IgG_1的含量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夫妇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应定期检测IgG抗A(B)效价及IgG亚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IGG亚类 abo型系统
下载PDF
凝聚胺技术与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姬元忠 张玉春 邢银花 《内科》 2017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凝聚胺技术(MPT)与微柱凝胶技术(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出生的ABO-HDN患儿47例,采集患儿血样,采用MGT和MPT技术将其与5份ABO同型的红细胞制剂进行主... 目的探讨凝聚胺技术(MPT)与微柱凝胶技术(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本院出生的ABO-HDN患儿47例,采集患儿血样,采用MGT和MPT技术将其与5份ABO同型的红细胞制剂进行主侧交叉配血实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47例患儿均经三项试验诊断确证为ABO-HDN。血清和放散液MGT检验结果不合格次数分别为124次和98次,MPT检验结果不合格次数分别为26次和23次,MGT检验的不合格率显著高于MPT(P<0.05);MPT检测阳性的患儿MGT结果均为阳性;直抗阳性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格率显著高于直抗阴性患儿(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技术在血清及放散液交叉配血检验中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T法在ABO-HDN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敏感度高于MPT,结果稳定准确,可提高ABO-HDN的配血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abo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下载PDF
基层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小彦 左江涛 许大巍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26期3676-3677,共2页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常见于ABO及Rh血型系统[2],其中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在孕育的第一胎,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于母体的Ig G抗体包...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1],常见于ABO及Rh血型系统[2],其中ABO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在孕育的第一胎,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胎儿A型或B型,其他血型极少见。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于母体的Ig G抗体包被,使红细胞破坏,引起新生儿溶血病,轻则影响胎儿的脏器及智力发育,重则引起胎儿在子宫内死亡。因此,新生儿溶血病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3]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 新生儿 型系统 不规则抗体 抗人球蛋白 红细胞破坏 抗体滴度 新生儿 临床诊断 抗原抗体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念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9期156-157,共2页
目的: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分别应用两种检测技术,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均进行MGT、MPT检测,分析配血结果。结果:68例患者,交叉配血386次,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阴性患者的血清、放散液MPT、MGT... 目的: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分别应用两种检测技术,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均进行MGT、MPT检测,分析配血结果。结果:68例患者,交叉配血386次,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阴性患者的血清、放散液MPT、MGT检测不合格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进行MGT检验不合格率更低,有利于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新生儿
下载PDF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鹏 丁建娥 +3 位作者 姜丹丹 丁金钰 邵淑玲 董秀梅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能否预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管内皮损伤及其与溶血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1月我院收集的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ABO新生儿溶血病组)、47例母婴血型匹配的健康新生儿(...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能否预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管内皮损伤及其与溶血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1月我院收集的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ABO新生儿溶血病组)、47例母婴血型匹配的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观察收集两组新生儿同期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比率(Ret%)、间接胆红素(IBIL)、乳酸脱氢酶(LDH)的检测数据,并定量检测VE-Cad浓度。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及检测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Hb、Ret、IBIL、LDH及VE-Ca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E-Cad水平与Ret%、IBIL、LDH水平呈正相关,而与Hb水平呈负相关(P<0.05)。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BO新生儿溶血病组VE-Cad水平与Hb、Ret%、IBIL、LDH水平呈现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VE-Cad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的水平升高可用于反映患儿的内皮损伤,并有助于评估可能发生的血管功能障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新生儿 管内皮钙黏蛋白 管内皮损伤
下载PDF
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三项试验和就诊日龄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文莹 任新雯 +3 位作者 井忠翠 刘爱萍 刘耿君 王海燕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三项试验和就诊日龄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11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血... 目的探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三项试验和就诊日龄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11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同时回顾分析其就诊日龄等临床资料。结果411例患儿中,除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外,新生儿就诊日龄、直抗试验(DAT)阳性与否和溶血三项结果皆为阳性与否在TSB水平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龄≤1 d组、2~4 d组、≥5 d组,新生儿DAT阳性率分别为50%,46.6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胎龄小于35周和出生体重小于2500 g的病例后,患儿TSB水平与日龄相关系数为0.42(P<0.001)。日龄≤1 d组、2~4 d组、≥5 d组的中位TSB水平分别为176.37μmol/L、220.20μmol/L和271.10μmol/L,经Bonferroni校正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就诊时日龄越大,新生儿TSB水平越高,DAT阳性率越低。结论对疑有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及时进行溶血三项检测,早日诊断,及时干预,以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型不合 新生儿 高胆红素
下载PDF
484例疑似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清学实验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文雅 王明泉 高晶晶 《医疗装备》 2022年第24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送检的484例疑似ABO-HDN患儿的溶血三项检测结果及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母婴血型、送检日龄、患... 目的探讨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送检的484例疑似ABO-HDN患儿的溶血三项检测结果及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分析母婴血型、送检日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及产妇妊娠次数、年龄与ABO-HD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84例疑似ABO-HDN患儿,共确诊305例,确诊率为63.02%;溶血三项检测结果显示,抗体放散试验的灵敏度最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灵敏度最低;母亲血型为O型的患儿ABO-HDN阳性率高于母亲血型为非O型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婴血型为O-B的患儿ABO-HDN阳性率显著高于母婴血型为O-A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送检日龄的推迟,ABO-HDN检出率呈线性下降的趋势(P<0.05);妊娠次数≥2次(β=0.535,OR=1.707,P<0.05)、女患儿(β=0.704,OR=2.021,P<0.05)、出生体质量≥3000 g(β=0.532,OR=1.702,P<0.05)为ABO-H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O-HDN高发于O型产妇所分娩的非O型新生儿中,母亲妊娠次数≥2次、女婴及出生体质量≥3000 g为ABO-H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疑似ABO-HDN新生儿,应尽早进行溶血三项检测,以免因漏检而延误治疗;同时,应提倡采用脐带血进行溶血相关检测,以利于ABO-HDN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新生儿 母婴abo型不合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游离抗体试验 抗体放散试验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5
15
作者 张士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血液标本,并制作放散液标本,同时应用5份ABO同型的红细胞制剂展开交叉配血...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血液标本,并制作放散液标本,同时应用5份ABO同型的红细胞制剂展开交叉配血,分别给予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PT)与MG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40例患儿血清交叉配血227次后,血清MGT检测不合格113次(49.78%),放散液MGT检测不合格97次(42.73%),血清MPT检测不合格23次(10.13%),放散液MPT检测不合格19次(8.37%),两种方法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PT检测与放散液MPT检测结果为阳性的MGT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两种技术在血清及放散液交叉配血检验中结果一致性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T可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灵敏度与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abo 微柱凝胶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康利宝 霍彩虹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92-293,共2页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技术运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91例,收集血液标本,分别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凝聚胺技术实施主侧交叉配血实验,观察血清学三项检查结果,并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与血...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技术运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91例,收集血液标本,分别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凝聚胺技术实施主侧交叉配血实验,观察血清学三项检查结果,并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与血清交叉配血结果,最后对比两种检验技术的配血结果。结果患儿血清学三项检查均确认为ABO新生儿溶血病,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48例(52.75%),血清游离抗体实验阳性77例(84.62%),红细胞抗体释放实验阳性91例(100.00%)。微柱凝胶技术检查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凝聚胺技术检查(P<0.05);两种检验技术的血清、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运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检查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住凝胶技术 abo新生儿 凝聚胺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伟杰 初慧 王依彩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4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ABO新生儿溶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血液标本制作血清标本和放散液标本,采用同型的ABO红细胞制剂直接进行交叉配血,并使用微柱凝胶技术以及微孔板凝...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ABO新生儿溶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血液标本制作血清标本和放散液标本,采用同型的ABO红细胞制剂直接进行交叉配血,并使用微柱凝胶技术以及微孔板凝聚胺技术对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与直抗类型情况;比较放散液和血清的微柱凝胶技术和微孔板凝聚胺技术配血结果。结果80例患儿共进行454次血清交叉配血,其中,血清微柱凝胶技术检测226次不合格,放散液微柱凝胶技术检测194次不合格;血清微孔板凝聚胺技术检测30次不合格,放散液微孔板凝聚胺技术检测36次不合格;血清和放散液的微柱凝胶技术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9.78%(226/454)、42.73%(194/454),均高于微孔板凝聚胺技术的6.61%(30/454)、7.93%(36/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技术和微孔板凝聚胺技术的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技术和微孔板凝聚胺技术的血清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输血前检验的过程中,微柱凝胶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abo新生儿 微孔板凝聚胺技术 前检验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8
作者 钱姣 高秦盈 +2 位作者 程淑凤 邢笑 张继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4期130-131,134,共3页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血样,制备血清及放散液,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技术对患儿血清、放散液及5份同型红细胞制剂血样进...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血样,制备血清及放散液,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技术对患儿血清、放散液及5份同型红细胞制剂血样进行主侧交叉配血试验,比较两种技术的检测结果。结果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技术检测不合格率高于凝聚胺技术(P<0.0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不合格率高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患儿(P<0.05)。血清交叉配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结果具有较差一致性(K=0.204,P<0.05)。放散液叉配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结果具有一般一致性(K=0.258,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有助于提高ABO新生儿溶血患儿配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abo新生儿 凝聚胺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田晓妍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究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均接受输血治疗,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试管法进行检验,研究组则实施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 目的探究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均接受输血治疗,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试管法进行检验,研究组则实施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直接抗球蛋白、血清游离抗体以及抗体放散检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接受输血前,为其实施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可以将其校验的准确率提高,将漏检以及误检的几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新生儿 微柱凝胶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莉 田静 +2 位作者 武慧慧 杨泽 晋红梅 《大医生》 2021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运用微柱凝胶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4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均给予输血治疗,且在输血前分别接受试... 目的探讨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运用微柱凝胶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24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均给予输血治疗,且在输血前分别接受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技术检验血型,并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和聚凝胺法实施交叉配血。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校验指标检验阳性情况;比较患儿血型鉴定结果和交叉配血情况。结果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血清游离抗体和抗体放散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试管法检验(均P<0.05);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的正反定型符合率和不符合率与试管法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柱凝胶技术的交叉配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凝聚胺法(均P<0.05)。结论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应用微柱凝胶技术的准确率较高,可有效降低疾病漏检和误检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新生儿 微柱凝胶技术 试管法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