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导电岛系统的敏感元件制造方法研究
1
作者 丁海涛 杨强 +1 位作者 司糈昊 刘潇锋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本文基于特征角度为60°的导电岛微电极系统,探究低频条件下交流介电泳驱动金纳米粒子形成。首先,利用剥离(lift-off)方法制作了特征角度为60°的导电岛微电极系统,并基于该系统进行了纳米粒子介电组装实验,发现纳米粒子在低频... 本文基于特征角度为60°的导电岛微电极系统,探究低频条件下交流介电泳驱动金纳米粒子形成。首先,利用剥离(lift-off)方法制作了特征角度为60°的导电岛微电极系统,并基于该系统进行了纳米粒子介电组装实验,发现纳米粒子在低频范围内会形成纳米粒子短链或短簇结构;然后,基于电双层理论,分析了低频时交流电渗流(ACEO)对介电流动的影响,发现低频时电双层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流体中的电场和介电流动;最后,针对驱动频率为100 kHz的粒子轨迹分析发现该情况更易产生纳米粒子簇,较好地符合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岛微电极系统 特征角度60° 介电组装行为 交流电渗流
下载PDF
交流电渗驱动机理及流速计算 被引量:7
2
作者 姜洪源 闫宝森 +1 位作者 杨胡坤 Ramos Antonio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672-1675,共4页
在阐述电极极化机制的基础上说明了交流电渗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建立非对称电极等效电路和理论模型,获得了交流电渗流微泵的流速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解释了对称电极虽然能产生局部电渗流但不能形成流速的现象。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和研... 在阐述电极极化机制的基础上说明了交流电渗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建立非对称电极等效电路和理论模型,获得了交流电渗流微泵的流速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解释了对称电极虽然能产生局部电渗流但不能形成流速的现象。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交流电渗流微泵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渗 微泵 等效电路 平均流速
下载PDF
交流电渗微泵理论模型与数值仿真 被引量:5
3
作者 姜洪源 杨胡坤 +1 位作者 闫辉 RAMOS Antonio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67-1370,共4页
通过交流电渗流的产生机制及对非对称电极交流电渗微泵驱动原理的分析,建立了交流电渗微泵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根据微通道内电势分布满足Laplace方程,确定了交流电渗微泵微通道内电势及电场分布.并且利用设定的微通道内流场的边界条件... 通过交流电渗流的产生机制及对非对称电极交流电渗微泵驱动原理的分析,建立了交流电渗微泵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根据微通道内电势分布满足Laplace方程,确定了交流电渗微泵微通道内电势及电场分布.并且利用设定的微通道内流场的边界条件,对Navier-Storks方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获得了微通道内电渗流流场,分析表明其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交流电渗微泵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非对称电极交流电渗微泵提供了理论工具和仿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渗 微泵 非对称电极 数字仿真
下载PDF
交流电渗微泵流速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姜洪源 杨胡坤 王扬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89-1092,共4页
影响交流电渗微泵流速的因素很多,如电极参数、驱动信号参数、溶液的导电率等。通过分析非对称电极交流电渗驱动理论,揭示了交流电渗微泵非对称电极表面流速的计算方法。在分析电极表面流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以上参数对交流电渗... 影响交流电渗微泵流速的因素很多,如电极参数、驱动信号参数、溶液的导电率等。通过分析非对称电极交流电渗驱动理论,揭示了交流电渗微泵非对称电极表面流速的计算方法。在分析电极表面流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以上参数对交流电渗微泵流速的影响规律,这对设计非对称电极交流电渗微泵、驱动信号参数的选择及溶液性质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渗 非对称电极 流速计算
下载PDF
微通道交流电渗粒子收集位置的确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敖宏瑞 姜洪源 杨胡坤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3,114,共6页
为了研究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样品中的微观粒子被收集到电极表面固定区域的作用机理,通过聚苯乙烯粒子在微通道内的收集实验,得到了粒子及流体的运动规律;基于交流电场作用机理,对电极表面的电势、通道内的电压、电场分布及流体在通道内... 为了研究在交变电场作用下,样品中的微观粒子被收集到电极表面固定区域的作用机理,通过聚苯乙烯粒子在微通道内的收集实验,得到了粒子及流体的运动规律;基于交流电场作用机理,对电极表面的电势、通道内的电压、电场分布及流体在通道内的流动过程进行了计算,并用仿真分析进行验证。计算及仿真结果表明,粒子在微电极上的收集位置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即粒子收集的位置为电极上的固定位置。研究结果为交流电渗粒子收集微通道的设计及相关的粒子收集检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渗 粒子收集 微通道 数值仿真 极化
下载PDF
非对称电极交流电渗微泵流体驱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波 晁侃 吴健康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通过非对称电极等效电路的理论模型获得了交流电渗流微泵的流速计算公式;分析结果和数值仿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等效电路的理论模型为非对称电极交流电渗流微泵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分析方法。
关键词 交流电渗流 微泵 非对称电极 等效电路
下载PDF
交流电渗粒子收集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洪源 任玉坤 +2 位作者 杨胡坤 闫辉 RAMOS A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9-563,共5页
针对低浓度微纳粒子快速准确收集这一MEMS领域瓶颈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在对称电极芯片上施加低压低频交流电信号,样品中的微纳粒子收集到电极表面固定区域.以交流电场机制为基础,建立了交流电渗对称电极的二维模型及等效电... 针对低浓度微纳粒子快速准确收集这一MEMS领域瓶颈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发现,在对称电极芯片上施加低压低频交流电信号,样品中的微纳粒子收集到电极表面固定区域.以交流电场机制为基础,建立了交流电渗对称电极的二维模型及等效电路,推导了交流电渗作用下的微流体流动速度公式,对比研究了介电泳、重力以及浮力作用下微纳粒子的运动速度.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交流电渗作用下微纳粒子在对称电极上的收集位置,研究了介电泳力对于微纳粒子收集的影响,并对仿真与实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交流电场机制中低压低频条件下,交流电渗起主导作用,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微纳粒子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渗 粒子收集 介电泳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叉指型微电极交流电渗泵的阻抗谱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军 洪芳军 郑平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9期521-526,共6页
阻抗谱的研究对于优化交流电渗泵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交流电渗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出双电层的电容特性和电解质溶液的电阻特性,建立了用来研究交流电渗泵阻抗谱的RC等效电路。在最佳电极结构参数设置下,得到了不同频率下的... 阻抗谱的研究对于优化交流电渗泵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交流电渗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出双电层的电容特性和电解质溶液的电阻特性,建立了用来研究交流电渗泵阻抗谱的RC等效电路。在最佳电极结构参数设置下,得到了不同频率下的阻抗谱,分析了电极周期长度以及通道高度改变对交流电渗泵阻抗模以及幅角的影响,并对电解质溶液浓度对阻抗谱的影响做了估计。结果表明,工作频率的增加总体上会造成阻抗模的增大和阻抗角的减小,而同一频率下不同因素对阻抗谱的影响又有所不同。该结论对交流电渗泵的设计和功耗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渗泵 阻抗分析 阻抗模 阻抗角 RC电路
下载PDF
交流电场作用下微电极表面电渗流流速的计算
9
作者 杨胡坤 敖宏瑞 +1 位作者 王扬 姜洪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32-1735,共4页
为解决微流体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电极表面电渗流的流速计算方法,在电极极化产生双电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交流电渗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双电层容抗和溶液电阻的计算,得出了微电极表面交流电渗流流速的计算公式,并对各点交流电渗流速与频率的... 为解决微流体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电极表面电渗流的流速计算方法,在电极极化产生双电层的基础上,建立了交流电渗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双电层容抗和溶液电阻的计算,得出了微电极表面交流电渗流流速的计算公式,并对各点交流电渗流速与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极参数为宽80μm,长2 mm,电极间距20μm的对称电极交流电渗,在电极表面上的各点电渗流流速与输入信号频率对数呈正态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交流电渗驱动微流体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 直流电渗 电极极化 交流电渗
下载PDF
基于三电层模型的交流电渗流速分析
10
作者 李姗姗 敖宏瑞 +1 位作者 侯珍秀 姜洪源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35-140,共6页
微通道内交流电渗微泵的流速与电极表面双电层的结构与电荷分布密切相关,根据传统双电层理论和交流电渗速度公式可以预测交流电渗流速分布和速度峰值处的转折频率。试验发现,由此得出的交流电渗流速峰值比试验值大数倍。考虑紧密层和中... 微通道内交流电渗微泵的流速与电极表面双电层的结构与电荷分布密切相关,根据传统双电层理论和交流电渗速度公式可以预测交流电渗流速分布和速度峰值处的转折频率。试验发现,由此得出的交流电渗流速峰值比试验值大数倍。考虑紧密层和中间层厚度对交流电渗流的影响,提出三电层模型,给出三电层等效厚度和等效相对介电常数的求解方法,对传统的交流电渗速度公式进行修正,得出修正后的时间平均流速、位置平均流速和转折频率表达式。以宽度和间距均为20?m的平行电极阵列为试验对象,对其施加相位差90°的四相行波电场,用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记录流场中荧光粒子的轨迹并用micro-PIV方法计算流场速度。设置不同的电层厚度参数对试验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紧密层厚度为几个溶剂分子大小(0.5 nm),而且中间层厚度为电极表面微观起伏高度(5 nm)时,仿真和试验结果非常接近,这表明三电层模型和修正后流速公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渗 三电层 流速公式修正 电极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交流电沉积实现微纳器件定向连接研究
11
作者 冀健龙 桑胜波 +3 位作者 李朋伟 张文栋 周兆英 杨兴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11,共4页
使用交流电化学方法定向制备了预制微电极之间的电连接。通过调节交流电压与偏置直流电压幅值可以控制电连接的生长方向。如果施加的交流电压幅值高于生成电连接的电压阈值,并且该值恒定时,频率越小,浓度越大,电连接晶体越粗壮;而当电... 使用交流电化学方法定向制备了预制微电极之间的电连接。通过调节交流电压与偏置直流电压幅值可以控制电连接的生长方向。如果施加的交流电压幅值高于生成电连接的电压阈值,并且该值恒定时,频率越小,浓度越大,电连接晶体越粗壮;而当电解液浓度与频率恒定时,电压幅值变化对形貌影响较小。有限元仿真模拟进一步说明:当施加的交流电压高于阈值时,电极处于交流电渗流上游。电极扩散层厚度增加将诱导电极之间电连接晶体的生长。在交流电压上叠加直流偏置电压时,电连接晶体从偏置电压相对较负的一端向另一端生长。伏安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连接具有优异的接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枝晶 电连接 接触电阻 交流电渗
下载PDF
非线性及粒子空间效应对交流电渗流泵的影响
12
作者 陈波 晁侃 吴健康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48-654,共7页
在交流电渗流(ACEO)泵的研究中,一般采用Debye-Huckel(D-H)线性近似法。但该方法只在电压很小时才成立,这和实际情况不符;此外,交流电渗流泵在大电压、高频率下的反向流现象也不能由D-H近似法给出正确的预测。当电压较大时,一般采用非... 在交流电渗流(ACEO)泵的研究中,一般采用Debye-Huckel(D-H)线性近似法。但该方法只在电压很小时才成立,这和实际情况不符;此外,交流电渗流泵在大电压、高频率下的反向流现象也不能由D-H近似法给出正确的预测。当电压较大时,一般采用非线性的Poisson-Boltzmann(P-B)模型。但是,P-B模型也无法对交流电渗流泵在大电压、高频率下的反向流现象进行预测。在P-B模型中,溶液粒子被当作一个空间点,忽略了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粒子本身的空间体积效应。实际的粒子都有一定的空间体积,当电压较大、溶液浓度较高时,粒子的空间体积不应被忽略。由于粒子的空间体积,通过引入粒子空间效应对P-B模型进行修正后,给出了交流电渗流泵在较大电压下的数值模型,并对交流电渗流泵在较大电压下的高频率反向流现象进行了成功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渗流泵 非对称电极 等效电路 粒子空间效应 Poisson-Boltzmann(P—B)模型
下载PDF
一种隔板式电渗微混合器的设计
13
作者 周腾 王瀚林 +2 位作者 葛鉴 史留勇 张燕 《热带农业工程》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基于交流电场下的电渗效应,研究了一种新型交流电场驱动微混合器,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混合器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待混合流体附加交流电场时的混合效率。定性地阐述了混合机理,并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发现,经过外加电场的流... 基于交流电场下的电渗效应,研究了一种新型交流电场驱动微混合器,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混合器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待混合流体附加交流电场时的混合效率。定性地阐述了混合机理,并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发现,经过外加电场的流体混合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良好的混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混合器 有限元 交流电场 流体动力学 电渗
下载PDF
主动式交变电场电渗微混合通道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磊 刘莹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85-790,共6页
为了获得快速、充分的流体混合效果,提出了一种主动式增强微通道内流体混合的方法。利用交变电场电渗,在微通道内诱发混沌流,以提高流体混合效率。基于有限元方法采用COMSOL软件对流体混合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相邻电极极性相同和相... 为了获得快速、充分的流体混合效果,提出了一种主动式增强微通道内流体混合的方法。利用交变电场电渗,在微通道内诱发混沌流,以提高流体混合效率。基于有限元方法采用COMSOL软件对流体混合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相邻电极极性相同和相反时的混合效率及电场强度、电场频率对混合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微通道内流体的混合效率。选择适当的电场强度和电场频率对提高混合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当相邻电极极性相反时,可获得更好的混合效果。定量地评价了该微混合通道的混合效果,即微通道出口处混合效率在0.5 s后较稳定地保持在99%,与无交变电场的电渗相比,混合效率提高了约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电场 电渗 微混合 混合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混合动力车动力系统关键部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庞小兰 李瑶瑶 《热带农业工程》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混合动力车与传统燃油车型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节能环保,原因是其能根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用不同方式的驱动力提供动力源。以某传统燃油车辆动力系统为基础进行动力源总功率和各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初步确定发动机功率、电动机功率和蓄... 混合动力车与传统燃油车型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节能环保,原因是其能根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用不同方式的驱动力提供动力源。以某传统燃油车辆动力系统为基础进行动力源总功率和各性能指标的分析计算,初步确定发动机功率、电动机功率和蓄电池功率;进而应用Advisor的仿真计算建立该车的混合动力系统整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根据Simulink进行仿真模型测试,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优化分析计算,从而确定最优的动力匹配,使得该车比原车更加节能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车 动力系统 建模 advisor仿真
下载PDF
Effect of Curvature of Tip and Convexity of Electrode on Localization of Particles
16
作者 Sudarshan Ghonge D. Nagendra Prasad +4 位作者 Swarnim Narayan Hains Francis Astha Sethi Subimal Deb Souri Banerjee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5年第4期295-301,共7页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urvature of the tip and the convexity of an electrode on the localiz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dielectrophoresis and AC electroosmosis through simulations u...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urvature of the tip and the convexity of an electrode on the localiz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dielectrophoresis and AC electroosmosis through simulations using COMSOL Multiphysic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parameters defining the convexity of the electrode—the radius of the tip and the apex angle shows that suspended particles can be trapped closely to the electrode edges for comparatively larger tip radii and apex angles. This in turn should favour the trapping of polarizable molecules between the electrodes only if the fluid velocities at the vortices are not very str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Transport Dynamics ac electroosmosis Dielectrophoresis VORTEX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electrohydrodynamics and Joule heating effects in microfluidic chips:A review 被引量:2
17
作者 CAO Jun CHENG Ping HONG FangJ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3477-3490,共14页
This review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hydrodynamics and Joule heating effects in microfluidic chips.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icrofluidic chips and a classification of electrohydrodynami... This review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hydrodynamics and Joule heating effects in microfluidic chips.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icrofluidic chips and a classification of electrohydrodynamic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s in microfluidic devices are first given.Then basic theories and governing equations of classical electromagnetics are summarized and electroviscous effects in pressure driven flows in a microchannel are presented.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DC electrokinetics,including DC electroosmotic flow,DC electrophoresis,as well as principles of AC electrokinetics,including AC electroosmotic flow and dielectrophoresis are also reviewed.Finally,Joule heating effects in both DC and AC electrokinetics,especially the newly discovered electrothermal flow,are summar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HYDRODYNAMICS MICROFLUIDICS electrokinetics Joule HEATING effect ac electroosmosis dielectrophoresis ELECTROTHERMAL flo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