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广辉 王玉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通过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为降低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穿支动脉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具(30侧)尸头,充分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区域穿支动脉的数量... 目的通过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为降低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穿支动脉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5具(30侧)尸头,充分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区域穿支动脉的数量、起始管径及分布区域等。将A1段按长度平均分为6区(A-F区),观察6区穿支动脉的分布特点,寻找最佳临时阻断区。选取动脉内红色乳胶灌注充盈良好的10具尸头,显微镜下观测A1段髓质支及Heubner回返动脉自皮质至髓质的深度及分布区域。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长度为(15.13±4.76)mm,其发出穿支动脉共244支,其中A区63支(25.82%),B区54支(22.13%),C区51支(20.90%),D区31支(12.70%),E区20支(8.20%),F区25支(10.25%)。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长度、穿支动脉数量及穿支动脉起始外径左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熟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解剖学特点是术中减少或避免穿支动脉损伤的关键。A1段E区常可作为最佳临时阻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 前交通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1 穿支动脉 显微解剖
下载PDF
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德刚 李真保 +5 位作者 赵心同 袁金龙 秦飞云 盛斌 张兵兵 方兴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_1段宽颈动脉瘤合...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_1段宽颈动脉瘤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瘤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瘤血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m RS评分0分11例,1分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的动脉瘤,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方法治疗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和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前动脉a1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