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P1、MLKL蛋白在未分化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姜燕 郭越 +2 位作者 王芳 张学 牛彦斌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在未分化甲状腺癌(A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AT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手术标本组织中RIP1、MLKL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随访,统计分析RIP1、MLKL...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在未分化甲状腺癌(A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AT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手术标本组织中RIP1、MLKL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随访,统计分析RIP1、MLKL在AT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模式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培养人未分化型甲状腺癌THJ-11T、THJ-16T、THJ-21T、ASH-3、BHT101细胞系、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CAL-62、PDTC-1、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Nthy-ori 3-1、HTORI-3,利用Western blot法及RT-PCR检测细胞系中RIP1、MLKL的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及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相比,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中RIP1、MLKL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更高。(2)48例ATC患者中,14例起源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34例起源于滤泡状甲状腺癌(FTC)。肿瘤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多形性。形态学特征包括梭形细胞为主的肉瘤样及鳞状细胞样。(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RIP1表达主要定位于ATC细胞膜。48例ATCs中有24例(50.0%)RIP1染色阳性。组织中含有混合岛状或低分化癌成分。MLKL阳性细胞核表达清晰,48例ATC患者中有29例(60.4%)患者MLKL染色阳性。(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IP1和MLKL过度表达会缩短AT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P<0.05),但对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无明显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RIP1高表达、MLKL高表达、N分期、M分期均是影响ATC患者DF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RIP1、MLKL高表达与ATC的发生及DFS密切相关,或可作为ATC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预测的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分化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 混合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
下载PDF
泰索帝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
作者 付言涛 孙辉 +1 位作者 郑海波 赵吉生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71-1476,共6页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从整体上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甲状腺肿瘤细胞经化疗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的变化,在蛋白水平进一步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及寻找新药靶点有重要的意义。泰索帝是一种紫杉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提示它能够改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从整体上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甲状腺肿瘤细胞经化疗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的变化,在蛋白水平进一步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及寻找新药靶点有重要的意义。泰索帝是一种紫杉类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提示它能够改善甲状腺未分化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分化 蛋白质组学技术 泰索帝 癌细胞 药物作用 蛋白质分子 抗肿瘤药物 肿瘤细胞
下载PDF
体轴抑制因子1敲除及过表达对ACT-1人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文丹 胥正敏 +1 位作者 林师宇 黄蓉 《医学信息》 2023年第22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体轴抑制因子1(AXIN1)的敲除及过表达对ACT-1人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ACT-1人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与Nthy-ori-3-1人正常甲状腺细胞中AXIN1 mRNA水平... 目的探讨体轴抑制因子1(AXIN1)的敲除及过表达对ACT-1人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2(Bcl-2)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ACT-1人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与Nthy-ori-3-1人正常甲状腺细胞中AXIN1 mRNA水平表达差异。采用体外分子克隆技术及过表达技术构建AXIN1基因过表达ACT-1细胞系,RT-q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分别检测其AXIN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前期构建成功的AXIN1敲除的ACT-1单克隆细胞基础上,结合本实验构建的过表达细胞系,采用RT-qPCR及WB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T-1中AXIN1表达降低,过表达组AX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过表达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敲除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结论敲除及过表达AXIN1基因可能通过改变Bcl-2的表达来影响ATC肿瘤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轴抑制因子1 act-1人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 B细胞淋巴瘤-2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甲状腺癌细胞摄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一帆 李彪 +1 位作者 赵龙 朱承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甲状腺癌细胞系的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表达及其碘摄取。方法 通过ATRA诱导甲状腺癌细胞系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株(FTC 133)、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W3)及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株( 85 0 5C)后,经逆转录 聚...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甲状腺癌细胞系的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表达及其碘摄取。方法 通过ATRA诱导甲状腺癌细胞系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株(FTC 133)、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W3)及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株( 85 0 5C)后,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及Westernblot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系的NIS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并测定甲状腺癌细胞系诱导后的摄碘变化。结果 ATRA诱导甲状腺癌细胞系4 8h后,FTC 133和W3的NISmRNA及蛋白质表达增高,85 0 5C未见变化;ATRA诱导甲状腺癌细胞系2周后,FTC 133和W3的摄碘增高。结论 ATRA能诱导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摄碘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 实验研究 癌细胞 Western 癌细胞 蛋白质表达 碘同向转运体 全反式维甲酸 RA诱导 聚合酶链反应 BLOT检测 诱导分化治疗 mRNA ATRA 甲状腺 NIS 碘摄取 表达及 滤泡状 分化 乳头状 逆转录 增高 分化
下载PDF
KAT5/miR-210/TET2通路在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放射抵抗中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尚 徐文静 +2 位作者 魏玺 徐波 田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究乙酰转移酶KAT5对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检测人ATC细胞及正常人甲状腺细胞中内源性KAT5表达水平,使用克隆形成实验探讨KAT5特异性抑制剂NU9056对人ATC细胞及正常甲状腺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借助... 目的探究乙酰转移酶KAT5对甲状腺未分化癌(AT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检测人ATC细胞及正常人甲状腺细胞中内源性KAT5表达水平,使用克隆形成实验探讨KAT5特异性抑制剂NU9056对人ATC细胞及正常甲状腺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借助蛋白质印迹、miRNA测序、qRT-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手段,并检索JASPAR、TCGA等数据库,探讨KAT5调控ATC放射敏感性的机制。结果人ATC细胞中内源性KAT5蛋白及基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甲状腺细胞,而NU9056能显著提高人ATC细胞8505C和CAL-62的放射敏感性,但对正常人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却无增敏作用。下调KAT5和NU9056均可降低ATC细胞中miR-210水平,而NU9056可降低细胞中转录因子c-Myc表达。miR-210启动子核心区域存在转录因子c-Myc的结合位点,而c-Myc可提高miR-210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miR-210高表达是甲状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上调miR-210能降低ATC细胞中TET2基因表达,而下调miR-210则起相反作用。结论过度激活的KAT5/miR-210/TET2通路可能造成ATC的放射抵抗,成为临床ATC放射增敏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转移酶5基因 甲状腺分化癌细胞 放射抵抗
原文传递
纳米粒子介导E1A基因体外转染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HTC/3
6
作者 何祥梁 何东华 +6 位作者 廖晓星 詹红 马中富 王西富 李菁 李欣 李玉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粒子介导E1A基因转染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HTC/3的可行性和效率,并检测转染细胞对X线的敏感性和X线诱导转染细胞凋亡。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乙烯醇包载E1A基因,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检测其包埋率、体外释放情... 目的探讨纳米粒子介导E1A基因转染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HTC/3的可行性和效率,并检测转染细胞对X线的敏感性和X线诱导转染细胞凋亡。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乙烯醇包载E1A基因,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检测其包埋率、体外释放情况及粒径大小。用制备的包裹DNA纳米粒子转染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HTC/3,并以阳离子脂质体为对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HTC/3-E1A)的E1A基因mRNA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TC/3-E1A细胞、对照细胞的体外生长率和不同剂量X射线对HTC/3-E1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HTC/3-E1A细胞经一定剂量X线(2 Gy)照射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DNA电泳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制备的纳米粒子直径为150-280 nm,包埋率为0.78%,体外释放约为18 d。在转染相等质量的DNA情况下,纳米组所得克隆数多于脂质体组(P<0.05)。RT-PCR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和脂质体转染细胞均有E1A基因mRNA表达。HTC/3-E1A细胞群体生长缓慢,倍增时间延长(是亲本细胞的1.44倍)。HTC/3-E1A细胞对X线敏感性较转染空载体细胞(HTC/3-Vect)和HTC/3细胞分别提高约2.9倍和2.8倍。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HTC/3-E1A细胞亚G0/G1期比例显著高于HTC/3-Vect和HTC/3细胞(P均<0.01),S期比例显著低于HTC/3-Vect细胞和HTC/3细胞(P均<0.01)。DNA电泳显示,HTC/3-E1A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梯度变化,而HTC/3-Vect和HTC/3细胞无此变化。结论纳米粒子可携带外源基因进行基因转染并获得表达,转E1A基因HTC/3细胞对X线敏感性明显提高,且X线诱导了转E1A基因HTC/3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载体 E1A基因 基因转染 甲状腺分化癌细胞HTC/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