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辐鳍鱼下纲干群一新种:尼尔森翼鳕(Pteronisculus nielseni sp.nov.)(英文)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光辉 沈辰辰 赵丽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380,共17页
翼鳕(Pteronisculus)是辐鳍鱼下纲干群中一个已绝灭的属,以泪骨构成口缘为典型特征。直到最近,该属仅发现于欧洲、马达加斯加和北美的早三叠世地层;可能的中三叠世化石记录发现于斯匹次卑尔根岛。根据最近采自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 翼鳕(Pteronisculus)是辐鳍鱼下纲干群中一个已绝灭的属,以泪骨构成口缘为典型特征。直到最近,该属仅发现于欧洲、马达加斯加和北美的早三叠世地层;可能的中三叠世化石记录发现于斯匹次卑尔根岛。根据最近采自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2-247 Ma)海相地层中保存良好的化石标本,命名了翼鳕属一新种,尼尔森翼鳕(Pteronisculus nielseni sp.nov.)。该种代表了翼鳕属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它的发现为支持三叠纪时期东、西特提斯洋之间存在生物交流的假说提供了新证据。另外,作为翼鳕属最晚的代表种之一,尼尔森翼鳕的发现表明翼鳕属在早三叠世末并没有灭绝,至少延续到中三叠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罗平生物群 中三叠世 辐鳍鱼亚纲 辐鳍鱼下纲
下载PDF
中国鱼类系统分类——Ⅱ.辐鳍鱼纲
2
作者 李明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73,共11页
辐鳍鱼纲分2亚纲14总目,36目278科,其中移入种2目9科,土著种34目269科.
关键词 鱼类 系统分类 辐鳍鱼纲 鳍鱼 中国
下载PDF
辐鳍鱼脑的发生、分化及生理功能研究综述
3
作者 温海深 王孝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共10页
辐鳍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其形态、种类和生活习性均表现出极高的多样性。脑是鱼体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中枢、感觉神经中枢和运动中枢,调控着鱼类各项复杂的生理功能和行为,研究鱼脑的结构分区可为鱼脑的功能区域化研究提供理论... 辐鳍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其形态、种类和生活习性均表现出极高的多样性。脑是鱼体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中枢、感觉神经中枢和运动中枢,调控着鱼类各项复杂的生理功能和行为,研究鱼脑的结构分区可为鱼脑的功能区域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辐鳍鱼脑沿袭了脊椎动物保守的发育模式:脑起源于神经管前端的3个突起,即前脑、中脑、后脑,进而分化为各脑区。在此过程中,神经管内不同的信号中心表达特定的形态因子诱导了脑区的定向分化,这些因子可作为鉴定脑区的重要分子学证据。但辐鳍鱼脑并非是四足动物脑的简单版本,在与四足动物祖先进化分离后数亿年的过程中,辐鳍鱼脑既保留了保守的发生方式和神经连接,也衍化出了独特的形态构造和多样化的生理功能。目前,辐鳍鱼类端脑和间脑脑区的同源性仍存争议,筛选和定位脑区标志性的形态因子仍然是研究辐鳍鱼脑分区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之上,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的技术手段,从多领域、多角度深化辐鳍鱼脑的研究,探索脑区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鳍鱼 比较神经学 脑区 分化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翼鳕属一新种及早期辐鳍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任艺 徐光辉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9-199,共31页
辐鳍鱼亚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包括腕鳍鱼次亚纲、辐鳍鱼次亚纲(包括软骨硬鳞类和新鳍鱼类)和亲缘关系密切的化石类群。已灭绝的翼鳕属(Pteronisculus)是隶属于辐鳍鱼亚纲的一个干群,包括产于马达加斯加、欧洲和北美下三叠统... 辐鳍鱼亚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包括腕鳍鱼次亚纲、辐鳍鱼次亚纲(包括软骨硬鳞类和新鳍鱼类)和亲缘关系密切的化石类群。已灭绝的翼鳕属(Pteronisculus)是隶属于辐鳍鱼亚纲的一个干群,包括产于马达加斯加、欧洲和北美下三叠统的11个种和中国中三叠统的一个种。根据滇东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中发现的5块保存完好的化石,命名翼鳕属一新种,张氏翼鳕(Pteronisculus changae sp.nov.)。这是翼鳕属在中三叠世的第二个确切种,最大体长达295 mm,代表了罗平生物群中已知体型最大的辐鳍鱼亚纲干群物种。新种具有翼鳕属的独特衍征,泪骨具有牙齿,但它又有明显区别于本属其他种的自近裔特征,如间颞骨中部有一个内突起,21根上神经骨,83列侧线鳞。分支分析结果为早期辐鳍鱼类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认为翼鳕属是Cyranorhis的姐妹群。根据体型和口缘牙齿等特征推测张氏翼鳕是一个快速游动的捕食者,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和体型较小的鱼类或鱼类幼体为食。作为翼鳕属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张氏翼鳕的发现进一步表明翼鳕的多样性比我们过去认识的要高,古特提斯洋东缘可能是该属在中三叠世早期的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罗平 中三叠世 翼鳕属 辐鳍鱼类 系统发育
下载PDF
A Middle Triassic stem-neopterygian fish from China shows remarkable 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3
5
作者 Guang-Hui Xu Li-Jun Zhao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38-344,共7页
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istics are features that appear at sexual maturity and distinguish the two sexes of a species. They are readily observed and studied in living animals, but the phenomenon is rather more diffi... 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istics are features that appear at sexual maturity and distinguish the two sexes of a species. They are readily observed and studied in living animals, but the phenomenon is rather more difficult to identify in fossil taxa. Here we report a new sexually dimorphic stem-neopterygian fish, Venusichthys comptus gen. et sp. nov., based on 30 exceptionally well-preserved specimens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Pelsonian, Anisian) Luoping Lagerst^itte of eastern Yunnan, China. The discovery represents the oldest known 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istics in Neopterygii.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pointed tubercles on cranial bones, scales and fins, and hook-like contact organ anterior to the anal fin, have three inferred primary functions: maintenance of body contact between the sexes during prespawning behavior or spawning; stimulation of the females during breeding; and defense of nests and territories. Lacking a specialized anal fin in the presumed males, Venusichthys would likely have a different reproductive strategy from peltopleurids and other potentially viviparous stem-neopterygians. Moreover, Venusichthys shows a unique character combination distinguished from any other stem-neopterygian families and consequently represents a new family of this clade. Assuch, the new finding provides an important addi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r, reproduction, and early diversification of Neopteryg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ual dimorphism Breeding tuberclesVenusichthyidae Neopterygii actinopterygi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