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子共同居住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吗?——基于CLHLS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37
1
作者 江克忠 陈友华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6,共10页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项目的数据,采用Maddala的处理效应模型,研究亲子居住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子共同居住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水平等因素都对其...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项目的数据,采用Maddala的处理效应模型,研究亲子居住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子共同居住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水平等因素都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影响;政府提供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也显著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传统上的"儿子偏好"和"多子多福"观念受到挑战。在中国家庭规模、结构和稳定性转变的背景下,要提高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的福利水平,政府在加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和力度的同时,还需采取措施延续和拓展家庭的保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心理健康 处理效应模型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多学科一体化治疗模式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连芹 荀凤阁 +7 位作者 李英毅 宁学军 郝进民 薛振生 王贵玲 路峰 李星亮 李国锋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ACVD多学科一体化治疗模式对ACVD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网络体系,共入选ACVD患者7202例,其中,将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住院的ACVD患者共4089例作为治疗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1... 目的研究ACVD多学科一体化治疗模式对ACVD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建立完善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的组织网络体系,共入选ACVD患者7202例,其中,将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住院的ACVD患者共4089例作为治疗组(多学科一体化治疗),1995年5月至2000年5月住院的ACVD患者共3113例作为对照组(以往常规治疗法)。观察指标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 HSS)、生活能力评分(BI)、牛津残障评价(OHS)、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合并症和出院后6个月残障评价。经SPSS Windows10.0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NI HSS-4.59±4.68、BI29.53±24.40、OHS-1.29±0.95对照组NI HSS-1.97±2.17、BI6.94±21.41、OHS-0.84±1.09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意义(P<0.001),临床治愈率提高31.92%,平均住院日缩短8.8天,病死率降低了12.27%,并发症降低了12.52%,致残率降低了31.92%。结论多学科一体化治疗模式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适合我国的ACVD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多学科一体化治疗模式 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最佳治疗模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宁学军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7期241-243,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最佳治疗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共入选发病在7天以内的住院患者7 202例,2000年6月-2005年6月的患者,4 089例为治疗组,1995年5月-2000年5月的患者,3 113例为对照组(以往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最佳治疗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共入选发病在7天以内的住院患者7 202例,2000年6月-2005年6月的患者,4 089例为治疗组,1995年5月-2000年5月的患者,3 113例为对照组(以往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急性脑卒中治疗模式,融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和神经介入科为一体的团队工作方式,对频繁发作TIA、进展型脑梗死、中、重型脑梗死、中大量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实施多学科密切协作的医疗流程,以最佳医疗资源服务于患者,注重监护与早期康复介入。观察指标是出院时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病死率、住院平均日、并发症和平均药费比,经统计分析该治疗模式的效果。结果: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病死率、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和平均药品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最佳治疗模式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回归社会的能力,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多学科一体化治疗模式 效果
下载PDF
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汪振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6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参照组接受传统诊疗模式,以药物治疗为主;研究组采用中医全科医学系... 目的:探讨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参照组接受传统诊疗模式,以药物治疗为主;研究组采用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并联合中药组方加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GHb)、餐后2 h血糖(2 hPG)及空腹血糖(GLU)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全科医学系统思维诊疗模式 社区 糖尿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蠕虫来源的LNFPⅢ对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和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5
作者 丁有权 任弘毅 +2 位作者 肖霞 李轩漾 齐建国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9-635,共7页
目的 探讨蠕虫来源的免疫调控性糖分子乳-N-岩藻五糖Ⅲ(lacto-N-fucopentaoseⅢ,LNFPⅢ)对成年大鼠胫神经永久性横断伤(即改良型备用性神经损伤,modified spared nerve injury,mSN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的影响,以及它对此时... 目的 探讨蠕虫来源的免疫调控性糖分子乳-N-岩藻五糖Ⅲ(lacto-N-fucopentaoseⅢ,LNFPⅢ)对成年大鼠胫神经永久性横断伤(即改良型备用性神经损伤,modified spared nerve injury,mSN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的影响,以及它对此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n=6)、mSNI手术组(n=6)、mSNI手术+牛血清白蛋白(BSA)组(n=12)和mSNI手术+LNFPⅢ组(n=12)。各组动物行右侧mSNI手术或者相应的假手术,根据实验分组腹腔注射BSA或LNFPⅢ与BSA的结合物。每组取6只大鼠进行足底试验、von Frey纤维试验、针刺试验和丙酮试验,测试手术前、后手术同侧和对侧大鼠后爪足底面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皮肤区域特异性的疼痛反应。制备mSNI手术+BSA组和mSNI手术+LNFPⅢ组手术后7d和14d(各组每个时间点3只动物)的第3~第4腰椎(L3~4)脊髓节段冰冻切片,进行小胶质/巨噬细胞标志物分化抗原簇分子11b(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molecule 11b,CD11b)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成年大鼠mSNI后,早期系统性给予LNFPⅢ可显著缓解手术后急性诱导期(4/5d)和慢性转化期(7/8d和14/15d)中手术侧后爪足底面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皮肤区域特异性的机械和温度刺激诱发的病理性疼痛。同时,早期系统性给予LNFPⅢ抑制mSNI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中术后7d小胶质/巨噬细胞以及术后7d和14d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结论 早期系统性给予LNFPⅢ能抑制成年大鼠mSN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包括急性诱发和慢性转化)以及该过程中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LNFPⅢ
原文传递
戊酸雌二醇预防围绝经期、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璐 许良智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戊酸雌二醇(E2V)预防围绝经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50年1月至2012年3月),EMbase(1974年1月至2012年3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资料库(2012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 目的系统评价戊酸雌二醇(E2V)预防围绝经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50年1月至2012年3月),EMbase(1974年1月至2012年3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资料库(2012年第1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9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1994年1月至2012年3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198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集有关E2V预防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OP的疗效的文献,并比较E2V+甲羟孕酮(MPA)或E2V+醋酸环丙孕酮(CPA)(纳入E2V+MPA组,E2V+CPA组)与安慰剂(纳入对照组)预防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O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结果。由2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4.2.1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相关预防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OP方案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系统分析共纳入4个E2V预防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OPRCTs,包括764例研究对象。其中,E2V+MPA组,E2V+CPA组与对照组各纳入受试者为370例,231例和1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合并分析时采用异质性分析,有异质性的采用随机效应模式E2V+MPA组或E2V+CPA组,增加妇女的腰椎(L2~L4)和股骨颈的骨密度(BMD)优于对照组。E2V+MPA组或E2V+CPA组的E2V剂量为1.5mg或2.0mg时,对于提高腰椎(L2~L4)及股骨颈BMD疗效有优于E2V剂量为1.0mg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9.80,95%CI:-21.66~2.06;P=0.11)。有2项研究提供了不良反应结果的报道,显示E2V预防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D=0.04,95%CI:-0.07~0.15,P=0.48)。结论采用E2V预防围绝经期、绝经后OP效肯定,能提高腰椎(L2~L4)及股骨颈的BMD,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酸雌二醇 骨质疏松症 围绝经期 绝经后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