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辛涛 陈峰 +4 位作者 林军 高述礼 祝宏春 彭均 顾正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929-931,共3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 (DSA)三维重建 ( 3D)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二维血管造影 ( 2D) ,对 2 2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 3D分析 ,对比两组的影像结果、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结果 ...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 (DSA)三维重建 ( 3D)在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二维血管造影 ( 2D) ,对 2 2例前交通动脉瘤进行 3D分析 ,对比两组的影像结果、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结果  3D组可以更加简便、清晰地显示动脉瘤颈及动脉瘤与邻近动脉的关系。 3D组对比剂用量和X线照射剂量比 2D组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血管重建 前交通动脉瘤 介入治疗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低位额部锁孔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远征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低位额部锁孔经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沿发际前缘自然走行横行切开5cm,或取额部一较深的额纹,横行切开皮肤。在眉间上2.5cm处,铣一中线偏右侧的3cm×3.5cm游离小骨瓣。牵开右侧额叶和A2段,沿胼... 目的探讨采用“低位额部锁孔经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沿发际前缘自然走行横行切开5cm,或取额部一较深的额纹,横行切开皮肤。在眉间上2.5cm处,铣一中线偏右侧的3cm×3.5cm游离小骨瓣。牵开右侧额叶和A2段,沿胼胝体膝部前缘到达前交通动脉。分离动脉瘤颈后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结果18例病人中,术前Hunt分级Ⅰ级6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2例。术后恢复良好15例,迁延性昏迷1例,偏瘫1例,死亡1例。5例术后行DSA复查,无残留瘤颈。结论微创锁孔小骨窗行动脉瘤夹闭术是安全可行的,术者应对鞍上胼胝体区的显微解剖十分熟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额部锁孔纵裂入路 前交通动脉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脑前交通动脉瘤入流动脉管径比对瘤内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宇晨 梁夫友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5-272,共8页
脑前交通动脉瘤作为高发且易破裂的动脉瘤类型,位于脑Willis环前循环处,该处血管结构和血流状态复杂且临床实测难度大,其如何影响瘤内血流动力学特征尚不明确。该文以理想化脑前交通动脉瘤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实验重点研究左右... 脑前交通动脉瘤作为高发且易破裂的动脉瘤类型,位于脑Willis环前循环处,该处血管结构和血流状态复杂且临床实测难度大,其如何影响瘤内血流动力学特征尚不明确。该文以理想化脑前交通动脉瘤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实验重点研究左右侧脑前动脉A1段(ACA1)管径比对动脉瘤入流边界条件及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动脉瘤入流边界条件主要由左右ACA1的管径比决定,而受瘤体尺寸的影响较小。动脉瘤对侧ACA1的管径减小引起瘤内时均壁面剪应力(TAWSS)、最大瞬时WSS(MxWSS)升高和振荡剪切指标(OSI)降低;而动脉瘤同侧ACA1的管径减小则增强瘤内血流的紊乱度和不稳定性,表现为TAWSS降低和OSI升高。动脉瘤增大有降低TAWSS和升高OSI的基本趋势,但其变化程度受左右ACA1管径比的影响较大。上述发现表明,左右ACA1的管径差异不仅是脑前交通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建模计算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对脑前交通动脉瘤的生长或破裂风险评估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前交通动脉瘤 脑前动脉管径比 血流动力学 入流边界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