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CC效应抗旋毛虫感染免疫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军莉 胡云衢 阎玉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30期179-180,共2页
了解ADCC效应在免疫机制中的作用,从而得知在宿主中那些效应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以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防控治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adcc效应 旋毛虫 免疫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单核细胞ADCC效应变化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黄瑾 王秀丽 林树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94-394,477,共2页
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与人民健康紧密相关的疾病,许多变态反应参与的疾病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而病原微生物感染呼吸道后引起免疫功能发生变化较早的是单核/巨噬细胞,它除对病原体有非特异吞噬作用外,尚有特异性杀... 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与人民健康紧密相关的疾病,许多变态反应参与的疾病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而病原微生物感染呼吸道后引起免疫功能发生变化较早的是单核/巨噬细胞,它除对病原体有非特异吞噬作用外,尚有特异性杀伤功能,即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单核细胞 adcc效应
下载PDF
肥大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在抗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
3
作者 马军莉 胡云衢 +2 位作者 蒲志贤 付轩疑 闫玉文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1年第2期46-50,共5页
检测旋毛虫感染大鼠血清中的总IgE、特异性IgE和观察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并进一步探讨抗体依赖的(肥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采用雄性Wistar大鼠... 检测旋毛虫感染大鼠血清中的总IgE、特异性IgE和观察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并进一步探讨抗体依赖的(肥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试验时,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分别动态检测总IgE和特异性IgE;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采用直接法;然后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免疫血清对肥大细胞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的影响。在免疫血清存在时,无论感染鼠还是正常鼠的肥大细胞对旋毛虫幼虫均有杀伤作用,但以感染鼠的作用更强。肥大细胞在ADCC效应机制中对杀伤旋毛虫肌幼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IGE 肥大细胞 adcc效应 免疫机理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裸露DNA疫苗pCDSj32免疫小鼠血清抗体的动态及免疫血清介导巨噬细胞杀伤童虫ADCC效应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谢来平 石佑恩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52-54,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 p CDSj32诱发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免疫机制 ,分别用 10 0 μg和 30 0 μg p CDSj32质粒免疫小鼠 ,观察血清 Ig G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单剂量免疫后 4wk,血清 Ig G滴度可达 1∶ 32 0以上 ,以后血清抗体滴度... 为了进一步探讨 p CDSj32诱发小鼠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免疫机制 ,分别用 10 0 μg和 30 0 μg p CDSj32质粒免疫小鼠 ,观察血清 Ig G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单剂量免疫后 4wk,血清 Ig G滴度可达 1∶ 32 0以上 ,以后血清抗体滴度均维持在 1∶ 6 40~ 12 80 ,最少可持续 2 4wk。末次取血清后 ,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后 7d,测定血清抗体滴度可骤升至 1∶ 2 5 6 0以上。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表明 ,10 0 μg p CDSj32质粒免疫后 4wk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pCDSj32 抗体 动态观察 adcc效应
下载PDF
ADCC效应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海琳 何存兰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4期27-29,共3页
参与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的效应细胞主要有NK细胞、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抗体类型有IgG、IgE和血清型IgA。ADCC在抗感染、抗肿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ADCC效应被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关键词 adcc效应 FC受体 NK细胞 吞噬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下载PDF
血小板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军莉 陈会海 +2 位作者 胡云衢 蒲志贤 闫玉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2期912-914,917,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即分为7组,观察免疫血清(原血清、经56℃30 min灭活补体和56℃4 h同时灭活补体及IgE血清)存在时血小板介导的杀伤旋毛虫... 目的探讨血小板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大鼠随即分为7组,观察免疫血清(原血清、经56℃30 min灭活补体和56℃4 h同时灭活补体及IgE血清)存在时血小板介导的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结果 1)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总IgE为(132.53±12.45)mg/L。感染组大鼠感染旋毛虫后1周,血清总IgE水平开始升高,为(202.70±11.60)mg/L,第3周达高峰,为(275.93±14.44)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感染组大鼠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以第2周和3周为最高(均为88.89%),与对照组(11.1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3)感染鼠和正常鼠血小板均能介导对旋毛虫幼虫的杀伤作用,以48 h时的作用更强。结论血小板介导的ADCC参与了大鼠旋毛虫病早期的抗虫免疫;无论是感染鼠还是非感染鼠血小板介导的ADCC均有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但以感染鼠血小板介导的ADCC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旋毛虫病 IGE 血小板 adcc效应 免疫机理
原文传递
肥大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军莉 段效明 +2 位作者 陈会海 付轩疑 闫玉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80-282,28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总IgE、特异性IgE及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动态观察,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 目的通过对大鼠总IgE、特异性IgE及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动态观察,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动态检测总IgE、特异性IgE,以直接法进行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然后采用体外CO2培养法观察免疫血清存在下肥大细胞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结果在免疫血清存在时,感染鼠和正常鼠肥大细胞对旋毛虫幼虫均有杀伤作用,48 h时杀虫数分别为31.5和17.5条(χ2=13.146,P<0.01);χ2=28.543,P<0.01),以感染鼠肥大细胞杀伤作用更强。结论在IgE类抗体依赖肥大细胞介导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ADCC中,肥大细胞的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IgE肥大细胞 adcc效应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在旋毛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邢杰 董铮 +1 位作者 闫玉文 马萍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85-687,共3页
目的通过对小鼠总IgE、特异性IgE及依赖IgE的嗜酸性粒细胞(Eos)介导的ADCC效应的动态观察,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7、14、21、28、35、60d小鼠外周血中总IgE水... 目的通过对小鼠总IgE、特异性IgE及依赖IgE的嗜酸性粒细胞(Eos)介导的ADCC效应的动态观察,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旋毛虫病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感染旋毛虫后7、14、21、28、35、60d小鼠外周血中总IgE水平,用间接ELISA法测定特异性IgE水平;分别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板孔中加入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提取的嗜酸性粒细胞。感染鼠血清及感染鼠的旋毛虫肌幼虫与含10%灭活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37℃条件下培养,分别在12、24、48h显微镜下观察小鼠Eos对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总IgE水平增高,在感染后14、21d达到高峰(P<0.01),之后呈逐渐下降;特异性IgE阳性率在感染后14和21d为88.9%,对照组阳性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单纯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无杀伤作用,在免疫血清参与下,Eos对幼虫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灭活IgE和补体后,Eos的杀伤作用明显减弱,与单纯Eos组比较肌幼虫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杀伤的过程需要免疫血清的参与,免疫血清中介导上述效应的物质为IgE和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嗜酸性粒细胞 adcc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ICS技术的NK细胞ADCC效应评价方法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喆 李渊韬 +2 位作者 吕琳婷 马尔马尔·托乎塔尔别克 沈弢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的胞内染色(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技术是否可以评价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以及在HCV... 目的探究细胞因子的胞内染色(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技术是否可以评价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ntibody-dependent cellular cytotoxicity,ADCC)以及在HCV、HIV单独感染和HCV/HIV合并感染情况下ADCC效应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NK细胞的频数、表面受体的表达;ImageStreamX MarkⅡ流式成像技术鉴定CD56brightNK细胞和CD56dimNK细胞表面CD3/CD56/CD32/CD16的单细胞表达状态;通过P815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模型(P815+Ab)以及细胞内因子染色技术评价NK细胞的脱颗粒能力以及细胞因子释放能力;通过流式检测细胞内因子表达和靶细胞杀伤比较HIV、HCV、HIV/HCV慢性感染与健康对照者的NK细胞介导ADCC效应的差异。结果本研究证实,NK细胞介导ADCC,CD107a+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细胞频数与CD16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降低呈正相关;CD56dimNK细胞高表达CD16且CD107a+和IFN-γ+细胞比例较CD56brightNK高;利用ICS法检测NK细胞CD107a和IFN-γ的表达与快速荧光法检测靶细胞裂解率呈正相关;慢性HIV感染时,NK细胞介导ADCC效应受损。结论研究表明ICS技术可以评价NK细胞的ADCC效应。在HCV、HIV和HIV/HCV慢性感染时,NK细胞介导的ADCC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adcc效应 HIV HCV CD107a IFN-Γ
原文传递
改良TMB比色法替代^(51)Cr释放法检测抗体依赖细胞细胞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建平 余谨 +3 位作者 陆华新 陈禹潭 马威 赵云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无致癌性、无放射性、灵敏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检测ADCC实验中靶红细胞自然释放的微量Hb含量的改进方法。方法利用Hb类似过氧化物酶效应催化双氧水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使其发生显色反应,改进吸... 目的建立一种无致癌性、无放射性、灵敏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检测ADCC实验中靶红细胞自然释放的微量Hb含量的改进方法。方法利用Hb类似过氧化物酶效应催化双氧水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使其发生显色反应,改进吸光度在600 nm处的检测体系。采用Nycodenz密度渗透压介质分离单核细胞作为ADCC的效应细胞。比较2种情况的灵敏度,并与51Cr释放法进行方法学对照。在ADCC实验中,分别用51Cr释放法和改良TMB法测定Hb自然释放率。结果显色反应结束后加硫酸酸终止测定最大吸收波长移至450 nm,不加酸终止测定波长为600 nm。不加硫酸终止的TMB法检测Hb低检出限是0.0075 g/L,显色时间20min,TMB最优浓度是0.62 g/L,空白吸收始终稳定的维持在<0.003的较低值。而加酸终止的TMB法低检出限仅为0.5 g/L。显然不加酸终止的改良TMB法的灵敏度非常显著地高于加酸终止的TMB法。在测定ADCC靶红细胞自然释放率试验中,不加酸终止的改良TMB法仅需4 h孵育时间以及2.5×106 cell/ml红细胞浓度即可测定出释放Hb含量,而加酸后孵育时间要长达14 h并且需要更高浓度的红细胞才能测出自然释放Hb含量。用不加硫酸终止的TMB法检测ADCC活性与51Cr释放法相关性良好(r=0.999)。结论改良TMB比色法可以代替51Cr释放法检测ADCC的靶红细胞细胞毒效应。加酸终止、测定波长为450 nm的TMB比色法的灵敏度与51Cr释放法的灵敏度有显著差距,不适用低活性ADCC效应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游离Hb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TMB) 抗体依赖性细胞细胞毒效应(adcc)
下载PDF
B7-2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及体内外抗B淋巴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玉华 孙杰 +7 位作者 陈明心 郭静雅 胡玲玲 王艳茹 陈昌友 高增燕 朱晓燕 邱玉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构建B7-2人-鼠嵌合抗体基因表达质粒pIRES/ch3C8,经脂质体法转染真核表达细胞株CHO制备B7-2人-鼠嵌合抗体(命名为ch3C8)。该抗体能够识别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表面的B7-2分子并诱导其凋亡。ch3C8结构中来源于人Ig的Fc段可介导高效的A... 构建B7-2人-鼠嵌合抗体基因表达质粒pIRES/ch3C8,经脂质体法转染真核表达细胞株CHO制备B7-2人-鼠嵌合抗体(命名为ch3C8)。该抗体能够识别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表面的B7-2分子并诱导其凋亡。ch3C8结构中来源于人Ig的Fc段可介导高效的ADCC及CDC效应。经ch3C8结合的Raji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后的致瘤性消失。该抗体在B7-2相关肿瘤的生物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2 嵌合抗体 淋巴瘤 凋亡 adcc效应 CDC效应
下载PDF
抗人CD86嵌合抗体对B淋巴瘤细胞株Raji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玉华 孙杰 +7 位作者 胡玲玲 王艳茹 马鸿冰 程钢 徐耀瑜 杜阳阳 陈明心 邱玉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研究CD86嵌合抗体ch1D1对天然高表达CD86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增殖抑制及杀伤效应。方法: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h1D1对Raji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识别;经ch1D1(终浓度10μg/ml)处理Raji细胞,MTT法检测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 目的:研究CD86嵌合抗体ch1D1对天然高表达CD86分子的人恶性B淋巴瘤细胞株Raji增殖抑制及杀伤效应。方法: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h1D1对Raji细胞表面CD86分子的识别;经ch1D1(终浓度10μg/ml)处理Raji细胞,MTT法检测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ch1D1诱导Raji细胞表面FasL及Fas的表达;MTT法检测ch1D1介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对Raji为靶细胞的ADCC效应。结果:ch1D1可特异性识别Raji细胞表面CD86分子,阳性结合率为97.5%。ch1D1对Raji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27.1%,较鼠源性亲本抗体1D1组(抑制率为38.8%)略下降,但两者统计学比较无差异(P>0.05)。与CD80嵌合抗体ch4E5联合应用抑制率可达56.3%,明显高于ch1D1单独作用的抑制率(P<0.05)。ch1D1作用4小时后,Raji细胞表达FasL水平开始升高,处理72小时阳性表达率为6.8%,较亲本抗体1D1组(阳性表达率3.2%)升高,但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ch1D1作用24小时,Raji细胞Fas表达水平开始上调,阳性率为6.1%,较1D1组(阳性表达率4.8%)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h4E5联合应用均较ch1D1单独作用Fas及FasL的表达水平升高,但统计学比较仍无显著差异(P>0.05)。经ch1D1处理4、24、48、72小时,介导PBMC对Raji细胞杀伤率分别为25.0%、52.0%、71.3%、72.7%,与人IgG1及鼠源亲本抗体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人CD86嵌合抗体可抑制高表达CD86分子的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与嵌合抗体Fc段介导的ADCC效应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6 嵌合抗体 淋巴瘤 凋亡 adcc效应
下载PDF
IgG和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在旋毛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玉文 李鹏 +2 位作者 邢杰 马平 王增田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IgG和IgE依赖中性粒细胞(Neu)和单核细胞(Mon)介导的细胞毒效应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免疫机理。【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在动态检测不同感染时相大鼠血清中IgE、IgG的基础上,应用体外培养法观察... 【目的】探讨IgG和IgE依赖中性粒细胞(Neu)和单核细胞(Mon)介导的细胞毒效应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免疫机理。【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旋毛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在动态检测不同感染时相大鼠血清中IgE、IgG的基础上,应用体外培养法观察经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的免疫血清对大鼠血液中Neu和Mon杀伤旋毛虫肌幼虫作用的影响。【结果】大鼠在感染旋毛虫后2~3周,血清中的总IgE和特异性IgE达最高值;总IgG和特异性IgG在5周达高峰。体外培养48 h后,Neus和Mons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率分别为42.1%和23.2%。【结论】大鼠感染旋毛虫后,其血清中总IgE与特异性IgE及总IgG与特异性IgG同步增加。当免疫血清存在时,感染鼠和非感染鼠的Neu和Mon均具有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但感染鼠的作用更强。Neu和Mon在发挥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作用时,主要依赖的是I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 IgE NEU Mon adcc效应 旋毛虫病
下载PDF
旋毛虫感染小鼠IL-4、IL-5的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体外杀伤旋毛虫肌幼虫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铮 邢杰 +1 位作者 马萍 闫玉文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感染旋毛虫小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在体外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作用及脾细胞中IL-4和IL-5的表达。【方法】制作旋毛虫感染小鼠模型,采用体外培养法,按分组设计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板孔中加入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 【目的】探讨感染旋毛虫小鼠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在体外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伤作用及脾细胞中IL-4和IL-5的表达。【方法】制作旋毛虫感染小鼠模型,采用体外培养法,按分组设计在96孔细胞培养板的板孔中加入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提取的Eos、旋毛虫肌幼虫、血清(对照血清或经不同条件处理的血清)及含有10%灭活小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液,连续培养2d。显微镜下,在12、24、48h等时相观察小鼠Eos对旋毛虫肌幼虫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脾脏中IL-4、IL-5的mRNA含量,观察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单纯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无杀伤作用,在免疫血清参与下,Eos对幼虫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在灭活IgE前后,Eos的杀伤作用明显改变,在灭活补体和IgE后Eos的杀伤作用明显减弱,与单纯Eos的情况无差别。感染组小鼠脾脏中IL-4和IL-5mRN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os对旋毛虫肌幼虫杀伤的过程需要免疫血清的参与,且IgE是Eos发挥ADCC效应所依赖的重要免疫球蛋白,IgG可能在Eos发挥ADCC效应的过程中并没有明显作用。感染旋毛虫小鼠脾脏细胞IL-4和IL-5表达量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Eos adcc效应 IL-4 IL-5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有什么作用?
15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544-1544,共1页
答:NK细胞杀伤靶细胞既不需要抗体(IgC)参加,也不需要抗原预先致敏,故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除能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外,也可通过ADCC效应发挥杀伤作用。其生物学作用,主要包括4个方面:(1)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 答:NK细胞杀伤靶细胞既不需要抗体(IgC)参加,也不需要抗原预先致敏,故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除能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外,也可通过ADCC效应发挥杀伤作用。其生物学作用,主要包括4个方面:(1)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是机体免疫监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抗病毒感染;(3)参与抗骨髓移植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4)参与免疫调节,NK细胞本身能够产生γ-干扰素(γ-IFN)和细胞介素-2(IL-2)等淋巴因子,对机分配的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杀伤肿瘤细胞 抗病毒感染 adcc效应 杀伤靶细胞 生物学作用
下载PDF
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介导T淋巴细胞对KIF20A阳性胰腺癌PANC1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16
作者 贾原 张俊萍 +3 位作者 薛昭君 杨晓玲 冯慧晶 刘鹏敏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双特异性抗体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及其对KIF20A阳性表达的胰腺癌PANC1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经凝胶分子排阻Sephrose-G25层析纯化,制备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并浓缩。采集健康志愿者外... 目的探讨胰腺癌双特异性抗体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效应及其对KIF20A阳性表达的胰腺癌PANC1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化学交联的方法,经凝胶分子排阻Sephrose-G25层析纯化,制备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并浓缩。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核细胞,再分别培养为树突样细胞(DC)及T细胞,并联合培养为DC-T细胞,同时应用维生素C干预DC-T细胞(vcDC-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细胞亚群及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4、IL-12水平。将10、50、100、300 ng双抗装载的1×105个T细胞、DC-T细胞、vcDC-T细胞与PANC1细胞(20∶1)共培养2、6、10 h后,明确杀伤率最高的双抗装载剂量;将DC-T细胞及装载杀伤率最高的双抗剂量的DC-T细胞、vcDC-T细胞与PANC1细胞(20∶1)共培养2、4、6、8、10、12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聚集效应,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肿瘤细胞杀伤率。结果CD3/KIF20A双抗经SDS凝胶电泳鉴定,其分子质量为130000。与DC-T细胞比较,vcDC-T细胞的CD8+CD28+及CD40L亚群比例增加[(47.6±15.8)%比(38.2±7.6)%,(52.1±4.9)%比(44.7±3.2)%],负性调节细胞Treg比例降低[(4.3±0.8)%比(8.3±1.1)%],分泌的IL-2、IFN-γ、IL-12增加[(201.2±17.3)ng/L比(163.4±13.1)ng/L,(303.3±22.6)ng/L比(221.8±17.6)ng/L,(190.4±11.7)ng/L比(80.3±8.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微镜下可观察到100 ng CD3/KIF20A双抗装载T细胞对KIF20A+胰腺癌PANC1细胞有明显的靶向性,有最强的杀伤力。效靶细胞比20∶1、共培养4 h时,双抗vcDC-T细胞对PANC1细胞的杀伤率为(88.6±2.6)%,显著高于双抗DC-T组的(68.4±3.4)%及DC-T组的(39.2±2.1)%,杀伤率分别提高20%及45%以上。结论CD3/KIF20A双特异性抗体装载的DC-T细胞能显著提高对KIF20A阳性表达的胰腺癌PANC1细胞的杀伤率,维生素C干预后更进一步增强对双抗装载T细胞的细胞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驱动蛋白 抗体 双特异性 T淋巴细胞 adcc效应
原文传递
肿瘤微环境参与介导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耐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曹长青 郭新艳 +6 位作者 高源 张存 唐海利 樊东 杨小军 张松 赵华栋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调控HER2的表达与其下游信号功能、调控细胞周期、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减缓肿瘤血管生成和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曲妥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调控HER2的表达与其下游信号功能、调控细胞周期、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减缓肿瘤血管生成和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曲妥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药物贯穿术前新辅助治疗和术后靶向治疗,然而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成为女性第一高发肿瘤,曲妥珠单抗的耐药问题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在曲妥珠单抗的耐药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影响HER2阳性乳腺癌的发展及预后。这篇综述总结了近些年肿瘤微环境在曲妥珠单抗耐药机制方面的进展,重点强调了NK细胞的作用,并对克服耐药性,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曲妥珠单抗 耐药 肿瘤微环境 adcc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