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F患者LAAO术前LAA开口参数与术中置入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及术后PDL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柴夏宁 王新文 +4 位作者 杨敏 赵继敏 王杰 丁金祥 高楠琳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封堵(LAAO)术前左心耳(LAA)开口参数与术中置入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及术后器械周围残余分流(PDL)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实施LAAO术的83例非瓣膜...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耳封堵(LAAO)术前左心耳(LAA)开口参数与术中置入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及术后器械周围残余分流(PDL)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实施LAAO术的83例非瓣膜性A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PDL发生情况将其分为PDL组(23例)和无PDL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LAA开口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无PDL组LAA开口参数与术中置入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PDL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PDL组年龄显著小于无PDL组(P<0.05),两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组LAA开口长径、短径、周长、面积大于无PD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无PDL组LAA开口长径、短径、周长、面积与置入封堵器尺寸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年龄是术后PDL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较大的LAA开口短径是术后PD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AA开口参数与封堵器尺寸呈正相关,其中LAA开口面积与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最好,可为临床上封堵器的选择提供指导作用。较大的年龄是LAAO术后PDL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较大的LAA开口短径是LAAO术后PD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CT成像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器械周围残余分流 左心耳开口
下载PDF
基于CCTA研究房颤患者行胸腔镜下LAAL术后左心耳形态与残余分流的相关性
2
作者 程相宜 黄成锋 +5 位作者 熊雨美 陆华 廖胜杰 张晓慎 王昊 沈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9,共8页
目的:基于术后心脏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分析房颤(AF)患者行胸腔镜下左心耳缝扎术(LAAL)后残余分流(PDL)与左心耳(LAA)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成功实施LAAL的AF患者6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 目的:基于术后心脏CT血管成像(CCTA)技术,分析房颤(AF)患者行胸腔镜下左心耳缝扎术(LAAL)后残余分流(PDL)与左心耳(LAA)形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成功实施LAAL的AF患者6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后CCTA图像并分析LAA形态学指标。根据LAAL术后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PDL组(n=34)及无PDL组(n=28)。对两组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危险因素。结果:将LAA各项参数指标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AA短径(OR=0.393,95%CI:0.167~0.926,P=0.033)、LAA口长径(OR=0.330,95%CI:0.138~0.785,P=0.012)、LAA口短径(OR=0.083,95%CI:0.019~0.367,P=0.001)、LAA口周长(OR=0.078,95%CI:0.510~0.983,P=0.039)、LAA口面积(OR=0.499,95%CI:0.319~0.783,P=0.002)及LAA体积(OR=0.855,95%CI:0.768~0.953,P=0.005)均与术后PDL的发生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后,LAA口短径更长为PD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CCTA行LAA形态学评估对AF患者LAAL术后PDL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LAA口短径较长时,需警惕PD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成像(CCTA) 胸腔镜 左心耳缝扎术(LAAL) 残余分流(PDL) 房颤(AF)
下载PDF
CAAP-AF评分联合心外膜脂肪厚度对Graves'病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林丽卿 黄淑铉 +1 位作者 佘火标 杨舒萍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CAAP-AF评分联合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对Graves'病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导管消融的Graves病合并房颤患者41例,计算CAAP-AF评分并测量EAT厚度。按照术后患者有无复发分为... 目的探讨CAAP-AF评分联合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对Graves'病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导管消融的Graves病合并房颤患者41例,计算CAAP-AF评分并测量EAT厚度。按照术后患者有无复发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无早期复发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AP-AF评分、EAT厚度及两者联合预测Graves病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价值。结果导管消融术后10例患者出现早期复发,31例无早期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AP-AF评分和EAT厚度是Graves病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CAAP-AF评分、EAT厚度及两者联合预测Graves病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87、0.94。结论CAAP-AF评分和EAT厚度是Graves病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可提高对Graves'病合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AP-AF评分 心外膜脂肪组织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Graves'病
下载PDF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发心房颤动的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士豪(综述) 周涛(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通过靶向抑制B细胞受体通路中的BTK阻碍B细胞相关恶性肿瘤的生长,但部分患者出现与药物相关的心房颤动(AF)。AF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在心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该文就...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通过靶向抑制B细胞受体通路中的BTK阻碍B细胞相关恶性肿瘤的生长,但部分患者出现与药物相关的心房颤动(AF)。AF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在心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该文就BTK抑制剂诱导AF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心房颤动 发病机制
下载PDF
Using Magnesium Sulfate to Prev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 A Single Centre Experience in Bangladesh
5
作者 Manoj Tiwari Md. Abir Tazim Chowdhury +5 位作者 Hema Poudel Munama Magdum Md. Mostafizur Rahman Vivek Kumar Jha Md. Ahaduzzaman Md. Abul Bashar Maruf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23年第9期565-577,共13页
Backgr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commonly occurs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 particularly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agnesium, known for its stabilizing effect on cell membranes, has shown promise in preven... Backgr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commonly occurs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 particularly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Magnesium, known for its stabilizing effect on cell membranes, has shown promise in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intravenous magnesium infusion in preven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here maintaining stable cell membranes is crucial in averting this complication.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 Bangabandhu Sheikh Mujib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20 to February 2022. Sixty-six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33) received intravenous magnesium sulfate (10 mmol/2.47gm) for three days after surgery, while Group B (n = 33) did not receive magnesium sulfate.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occurrenc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within three days after surgery was evaluated using convenient sampl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SPSS version 26.0, utilizing independent Student’s t-test for continuous data and Chi-square and Fisher’s exact test for categorical data. A p-value of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or gender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Group B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lower magnesium levels than Group A on the 0<sup>th</sup>, 1<sup>st</sup>, 2<sup>nd</sup>, and 3<sup>rd</sup> days post-surgery. Additionally, Group B experienced a high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longer ICU stays, and two mortalities. The study did not detect any 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magnesium infusion. Conclusion: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administering magnesium intravenously after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n lower the chances of developing atrial fibrillation. This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using magnesium as a preventative measure for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in such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A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POAF) Magnesium Sulfate Bangladesh.
下载PDF
基于BiLSTM-Attention的房颤的检测模型
6
作者 杨秋澍 《信息与电脑》 2023年第1期131-133,共3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引发包括中风、血栓堵塞等的并发症。因此,对房颤早期准确的诊疗非常重要。但是,算法对大规模的心率数据运行效率较低,因此房颤的诊断仍面临...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引发包括中风、血栓堵塞等的并发症。因此,对房颤早期准确的诊疗非常重要。但是,算法对大规模的心率数据运行效率较低,因此房颤的诊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针对上述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房颤检测架构BiLSTM-Attention。该架构包含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和Attention机制。在BiLSTM-Attention中,BiLSTM用于访问心率序列中的前项和后项数据,Attention机制用于给数据特征分配不同的权重,最终通过顶部全连接层分类房颤。在MIT-BIHAF数据库上对该架构进行了交叉验证,取得了98.54%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BiLSTM-Attention架构在测试数据集上表现良好,为进一步探索智慧医疗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AF) 心率 深度学习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Attention机制
下载PDF
心房颤动与心房重构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崔淯夏 杨水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0期944-949,共6页
心房颤动(房颤,AF)是引起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房颤是常见的由一系列心脏疾病引起心房重构的终点事件,其本身也能引起心房重构从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展[1].随着人们对心房重构的机制及其在房颤进展中作用的逐渐认识,对离子通道... 心房颤动(房颤,AF)是引起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房颤是常见的由一系列心脏疾病引起心房重构的终点事件,其本身也能引起心房重构从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展[1].随着人们对心房重构的机制及其在房颤进展中作用的逐渐认识,对离子通道调控机制和作用靶点的研究也有了较深入的发展.本文将重点综述这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重构 小分子RNA
下载PDF
心电图信号的频域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涂承媛 曾衍钧 李树信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2期66-70,共5页
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由心电图 (ECG)曲线提取QRS -T复合波的新方法 ,从而获得P波 (当房颤未发生时 )或f波 (当房颤时 ) ;利用功率谱、自相关、互相关等信号处理技术 ,对它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特别是 ,比较了未房颤时和发生房颤时的相... 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由心电图 (ECG)曲线提取QRS -T复合波的新方法 ,从而获得P波 (当房颤未发生时 )或f波 (当房颤时 ) ;利用功率谱、自相关、互相关等信号处理技术 ,对它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特别是 ,比较了未房颤时和发生房颤时的相关信息的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频域分析 QRS-T复合波 P波 房颤波 频数直方图 功率谱 自相关 互相关 心血管疾病 诊断 信号分析
下载PDF
心房纤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薛利 蔡衡 +5 位作者 聂晶 李洪仕 万征 程烨 张亮 朱可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61-463,共3页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与复发相关的预测因素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05例。根据术后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n=24)、无复发组(n=81),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与复发相关的预测因素及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05例。根据术后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n=24)、无复发组(n=81),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间比较,性别、年龄、房颤病史、体质指数(BMI)、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类型、左房前后径(LA)、术中电复律、术后早期复发,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早期复发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5.236,95%CI:1.747~15.690,P<0.01)。术后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多出现在术后1月内,且1月后仍有发作者,房颤晚期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房颤术后早期复发(空白期内)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且消融后1月后仍有发作的患者,房颤晚期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射频消融术 房颤复发 早期复发
下载PDF
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广雄 饶妮妮 +5 位作者 钱梦瑶 刘定宇 李杰 尹立雪 陈序 王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6-531,共6页
目前,人们对房颤维持和终止的机制还没有完全了解,因此对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分类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根据主成分分析从单导联心电信号中提取出房颤信号,其次计算提取到的房颤信号的特征... 目前,人们对房颤维持和终止的机制还没有完全了解,因此对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的分类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分类方法。根据主成分分析从单导联心电信号中提取出房颤信号,其次计算提取到的房颤信号的特征,最后用分类器对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进行分类。提出将房颤波的复杂度作为房颤波波动复杂度的表征。对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分类的实验结果表明,预测的总正确率是90%。在1 000次随机性实验中,最高分类正确率可达到92%,平均正确率为77.12%。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对两类房颤进行分类,对预测房颤的自发性终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分类 主成分分析 复杂度
下载PDF
苦参碱对心房颤动犬心房肌IKM3电流的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隋晓红 周宇宏 +4 位作者 李竹琴 杨茂 吕延杰 乔国芬 杨宝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时犬心房肌M3受体介导IKM3电流的变化及苦参碱对IKM3的作用,为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快速心房起搏致心房颤动犬模型,通过膜片钳技术比较犬心房肌正常和模型组电流变化及... 目的探讨正常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时犬心房肌M3受体介导IKM3电流的变化及苦参碱对IKM3的作用,为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快速心房起搏致心房颤动犬模型,通过膜片钳技术比较犬心房肌正常和模型组电流变化及药物作用的不同。结果持续性心房颤动犬心房肌IKM3电流密度明显增高(实验电压+50mV时,232±81pAvs198±80pA,n=4,P<0.05),苦参碱对IKM3电流有抑制作用,且对正常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M3受体及其介导的IKM3电流可能是治疗房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M3 受体 IKM3电流 苦参碱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房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荣 李丹 曹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8期583-584,604,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房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房颤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干预组(n=30)及对照组(n=30),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 d、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房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房颤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干预组(n=30)及对照组(n=30),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2 d、2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进行评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SAS、SDS评分情况。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房颤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房颤治疗疗效,缓解其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老年 心理干预 护理
下载PDF
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新春 张玲 +4 位作者 周贤惠 李耀东 张疆华 芦颜美 汤宝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比格犬,按年龄及是否采用起搏器造成房颤模型分为老龄房颤组、成年房颤组、老龄窦律组及成年窦律组。在基础刺激分别为400、350、300及250ms时测定左房AERP及AERP频率自... 目的探讨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比格犬,按年龄及是否采用起搏器造成房颤模型分为老龄房颤组、成年房颤组、老龄窦律组及成年窦律组。在基础刺激分别为400、350、300及250ms时测定左房AERP及AERP频率自适应性。关闭起搏器或通过期前程序刺激和高频刺激进行诱发测定房颤持续时间。结果成年房颤组较成年窦律组AERP呈缩短趋势,除400ms周长外,随着Sl刺激周长的缩短,AERP缩短越发明显(P<0.05);老龄房颤组较老龄窦律组左房的AERP逐渐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础S1起搏时老龄房颤组AERP均较成年房颤组延长(P<0.05)。老龄房颤组在300、250ms周长起搏时左房AERP频率自适应性较成年窦律组、成年房颤组、老龄窦律组差值更加明显(P<0.05)。老龄房颤组负荷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增龄性房颤时AERP延长、AERP频率自适应性不良可导致房颤的易感性和持续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房颤 心房有效不应期 房颤负荷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 被引量:14
14
作者 庾华东 陶凉 陈绪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4月,102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AF的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同时采用RFA...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4月,102例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AF的患者接受心内直视手术,同时采用RFA改良迷宫手术,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指标。结果RFA改良迷宫术所需时间(15.2±4.3)min。全组无死亡。与RFA相关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1.0%),心包积液2例(2.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起搏器2例(2.0%)。术后12个月时,窦性心律恢复率79.4%(81/102)。其中左心房最大径≤55mm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左心房最大径>55mm的患者[98.3%(57/58)vs54.5%(24/44),χ2=29.265,P=0.000];房颤病程短于2年者12个月时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病程长于2年者[100.0%(35/35)vs68.7%(46/67),χ2=13.814,P=0.000]。结论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AF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迷宫手术 射频消融 心内直视手术
下载PDF
洛伦兹散点图及其在房颤自动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恒迪 朱坚民 +1 位作者 蔺利峰 梁丽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9-452,共4页
介绍了洛伦兹散点图的概念,以及在使用散点图时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指标,并给出了长短轴比值的参数。利用散点图对比了房颤和窦性心率心电图,指出了在不同情况下散点图形状的区别,以及长短轴比值的差异。在进行心电信号的自动检测时,洛伦... 介绍了洛伦兹散点图的概念,以及在使用散点图时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指标,并给出了长短轴比值的参数。利用散点图对比了房颤和窦性心率心电图,指出了在不同情况下散点图形状的区别,以及长短轴比值的差异。在进行心电信号的自动检测时,洛伦兹散点图可以作为辅助判断房颤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电图 洛伦兹散点图 R—R间期
下载PDF
胺碘酮在治疗冠状动脉架桥术后围术期新发快速房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白翎 侯霄雷 +2 位作者 张冠鑫 徐志云 黄盛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2-574,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用胺碘酮治疗CABG术后围术期新发快速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18例冠状动脉架桥术后患者(术前均为窦性心律)其中39例发生房颤,占17.89%,均采用胺碘酮经静脉治疗(静推3mg/kg。随后600~1200mg/d静脉持续泵入2~5d)。观... 目的研究静脉用胺碘酮治疗CABG术后围术期新发快速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18例冠状动脉架桥术后患者(术前均为窦性心律)其中39例发生房颤,占17.89%,均采用胺碘酮经静脉治疗(静推3mg/kg。随后600~1200mg/d静脉持续泵入2~5d)。观察其转复窦性心律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为92.31%。发生不良反应共4例,占术后房颤患者总人数10.25%。心房纤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前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Q-T-C间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室率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冠状动脉架桥术后围术期新发快速房颤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冠状动脉架桥术 快速房颤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心外膜标测表征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翠微 方祖祥 邬小玫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78-681,共4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复杂心律失常。由于其电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治疗效果仍不甚明显。我们采用复旦大学研制的64-176道心外膜标测系统,通过对心房外膜电活动的记录和分析,对房颤的最佳表征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复杂心律失常。由于其电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治疗效果仍不甚明显。我们采用复旦大学研制的64-176道心外膜标测系统,通过对心房外膜电活动的记录和分析,对房颤的最佳表征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波动图和矢量图能反映房颤的不规则电活动。统计分析揭示一定时间内的激动频率和相关性统计中窦性心律和房颤出现较大的差异,间期变异范围二者也有区别。本组结果初步表明,可用波动图和矢量图对房颤进行动态观测,通过统计图可得知激动规律,这可为临床上房颤的精密诊断和治疗提供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外膜标测 间期变异 相关性
下载PDF
急诊室胸痛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风险与心房纤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立晶 杨科 +2 位作者 顾权 李雪莉 金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存在心房纤颤(AF)是否会增加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风险。方法收集我院2001-07~2006-08急诊室胸痛患者的资料,分为AF组和对照组。观察是否发生ACS[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评... 目的探讨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存在心房纤颤(AF)是否会增加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风险。方法收集我院2001-07~2006-08急诊室胸痛患者的资料,分为AF组和对照组。观察是否发生ACS[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评估发生ACS的相对危险与AF的相关性。结果共有140例AF患者和683例符合标准的对照患者入选。AMI的发生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4%和10.8%,UA分别为16.4%和15.8%,ACS分别为27.9%和26.7%。AF患者发生ACS的相对危险没有增加:AMI1.05[95%置信区间(CI)=0.63~1.75],UA1.05(95%CI=0.6~1.7),ACS1.05(95%CI=0.78~1.04)。结论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中,AF与发生ACS的风险增加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急性心肌梗死(AMI)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心房 纤颤(AF)
下载PDF
房颤大鼠血清MMP-9的水平及定心胶囊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季芳 张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518-52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房颤后血清MMP-9的水平改变及定心汤对其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首先建立慢性房颤的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设模型组、正常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定心胶囊治疗组。用药4周后,观察定心胶囊中药组和西... 目的:探讨大鼠房颤后血清MMP-9的水平改变及定心汤对其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首先建立慢性房颤的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设模型组、正常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定心胶囊治疗组。用药4周后,观察定心胶囊中药组和西药维拉帕米对房颤大鼠血清中MMP-9的影响。结果:①大鼠房颤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MMP-9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②定心胶囊治疗组和维拉帕米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以明显地降低血清中MMP-9的含量(P<0.05)。③定心胶囊治疗组与维拉帕米对照组对房颤大鼠血清中MMP-9的改善程度相比前者优于后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④同时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有严重损伤,说明房颤大鼠的模型基本建立成功,治疗组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善明显,其中以中药组尤为突出。结论:定心胶囊可以抑制房颤血清MMP-9的水平,是防治房颤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心胶囊 房颤 MMP-9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黎萍 朱仁洋 董芬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ABCD^2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IA患者,按照ABCD^2与ABCD^2F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2种评分...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ABCD^2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IA患者,按照ABCD^2与ABCD^2F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2种评分方法对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2种评分法的危险分层(低、中、高危),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TIA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6.1%。预测2d脑梗死风险,ABCD^2及ABCD^2F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和0.65;预测7d脑梗死风险,2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和0.62。对7d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是7d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ABCD^2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1.22%、12.8%、16.98%,7d为3.66%、18.40%、30.19%;按ABCD^2F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0%、12.69%、16.98%,7d为1.37%、18.66%、30.19%;两种评分法各危险分层分组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CD^2F评分具有早期脑梗死预测价值,结合房颤的危险分层更具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ABCD2 评分 房颤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