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的改性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红霞 徐瑞昌 +1 位作者 辛颉 谢一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2-246,282,共6页
针对不同含量石墨烯/纳米银改性的Ag/AgCl电极分别进行交流阻抗、扫描电镜、吸水率和电位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纳米银含量的增加,改性Ag/AgCl电极的界面结构参数弥散系数C_(dl)-P增大,电容值C_(dl)-T减小,动力学特征参... 针对不同含量石墨烯/纳米银改性的Ag/AgCl电极分别进行交流阻抗、扫描电镜、吸水率和电位稳定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纳米银含量的增加,改性Ag/AgCl电极的界面结构参数弥散系数C_(dl)-P增大,电容值C_(dl)-T减小,动力学特征参数电荷转移电阻R_(ct)先减小后增大。基于交流阻抗测试得到的电极动力学特征信息及界面结构信息与电极的扫描电镜、吸水率以及电位稳定性测试结果基本吻合。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电极的改性主要体现在提高电极的表面均匀性和导电性,但是降低了电极的孔隙率,这3个方面影响的协同作用反映了石墨烯/纳米银对Ag/AgCl电极改性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电极 石墨烯/纳米银 交流阻抗 电位稳定性 吸水率
下载PDF
不同K值含Ag碱硼硅酸盐玻璃的析晶行为研究
2
作者 王良 冯晋阳 +5 位作者 李博涵 赵修建 马晓 伍冬华 何勇涛 胡宇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45-3052,共8页
基于K_(2)O-B_(2)O_(3)-SiO_(2)三元体系玻璃,在固定玻璃组成参数R值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玻璃组成参数K值含Ag碱硼硅酸盐玻璃。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基础玻璃,在析晶温度范围内经过一步法热处理,所有样品内部都析出了球形的AgCl晶粒。研究表... 基于K_(2)O-B_(2)O_(3)-SiO_(2)三元体系玻璃,在固定玻璃组成参数R值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玻璃组成参数K值含Ag碱硼硅酸盐玻璃。采用熔融法制备了基础玻璃,在析晶温度范围内经过一步法热处理,所有样品内部都析出了球形的AgCl晶粒。研究表明,玻璃组成参数K值对含Ag碱硼硅酸盐玻璃体内AgCl晶粒的析出产生了明显影响。对于设计制备的弱分相体系玻璃,玻璃组成参数K值的改变可以影响玻璃网络的聚合度,但玻璃的分相并不是影响玻璃析晶的主要因素。通过玻璃结构分析,玻璃组成参数K值的改变能够对ZrO_(2)在玻璃网络中的存在状态产生影响,进而降低ZrO_(2)在玻璃网络中的溶解度,增加了基础玻璃中的成核位点,从而对含Ag碱硼硅酸盐玻璃的AgCl析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硼硅酸盐玻璃 AGCL 玻璃组成参数 K值 玻璃析晶 玻璃分相
下载PDF
Ag/AgCl/ZnO/ATP光催化降解水体中吡虫啉
3
作者 王阳阳 杨嘉伟 +4 位作者 孙磊 王嘉宁 叶静怡 包家华 杨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6-5575,共10页
利用水热法和沉淀-光还原法成功制备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的Ag/AgCl/ZnO/ATP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探究其对水体中吡虫啉(IMI)的光降解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Ag/AgCl/ZnO/ATP光催化剂表现出优异光催化性能,30min内可以完全去... 利用水热法和沉淀-光还原法成功制备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的Ag/AgCl/ZnO/ATP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探究其对水体中吡虫啉(IMI)的光降解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Ag/AgCl/ZnO/ATP光催化剂表现出优异光催化性能,30min内可以完全去除IMI.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反应速率常数是AgCl的7.2倍;在pH 5~11范围内对IMI具有优异的光降解效果;水体中SO_(4)^(2-)和NO_(3)^(-)对光催化剂降解IMI均有一定促进作用;经过5次循环重复使用后仍能保持高效的光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结合表征和实验验证可知,AgCl/ZnO异质结的构成,有效地抑制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使得IMI在活性物质(h^(+)、⋅O_(2)^(-)、⋅OH)作用下发生硝基去除、脱氯以及吡啶和咪唑的开环,最终实现对IMI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 ZNO ATP 异质结 光催化 吡虫啉
下载PDF
集成PVB修饰Ag/AgCl参比电极的pH传感硅探针阵列
4
作者 王卓 刘景全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70,共3页
介绍了一种带有集成Ag/AgCl参比电极的硅记录探针,通过表面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修饰实现稳定的pH传感,用于应用神经科学。集成参比电极通过恒流电化学镀法实现银层的制备以及氯化,滴涂的PVB主要用作参比电极的保护膜,参比电极面积为0.... 介绍了一种带有集成Ag/AgCl参比电极的硅记录探针,通过表面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修饰实现稳定的pH传感,用于应用神经科学。集成参比电极通过恒流电化学镀法实现银层的制备以及氯化,滴涂的PVB主要用作参比电极的保护膜,参比电极面积为0.44 mm^(2)。最终硅记录探针的pH灵敏度为53.13 mV/pH,电位漂移为8 000 s下20 mV,并且探针工艺与硅基探针高度融合。总之,集成参比电极并且提高其稳定性对于生物传感器以及脑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电化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参比电极 PH传感器 生物稳定性
下载PDF
利用激光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制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艳颍 王佳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利用激光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通过析出Ag纳米颗粒制备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利用水热法合成AgCl纳米立方体,随后利用波长为633 nm的激光进行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表面会析出Ag纳米颗粒。利... 利用激光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通过析出Ag纳米颗粒制备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利用水热法合成AgCl纳米立方体,随后利用波长为633 nm的激光进行辐照,AgCl纳米立方体表面会析出Ag纳米颗粒。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辐照后的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同时采用对氨基硫酚(PATP)探索Ag@AgCl样品的SERS灵敏度。结果发现,随着辐照功率增大或者辐照时间增加,析出的Ag颗粒数量增多并且尺寸增大,因此获得的SERS基底的灵敏度得到增强。研究结果为制备SERS基底提供了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l纳米立方体 激光辐照 表面等离子体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AG
下载PDF
AgCl/Ag复合粉体材料的制备及机理
6
作者 杨华键 赵远云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97-2705,共9页
采用超声辅助脱合金法,以Ca-Mg-Cu-Ag非晶条带为前驱体,Cu-Ag纳米多孔材料为中间产物,不同溶剂组成的盐酸溶液为反应液,制备出不同形貌的AgCl粉体材料,利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等进行了表征分析,揭示了AgCl/Ag... 采用超声辅助脱合金法,以Ca-Mg-Cu-Ag非晶条带为前驱体,Cu-Ag纳米多孔材料为中间产物,不同溶剂组成的盐酸溶液为反应液,制备出不同形貌的AgCl粉体材料,利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等进行了表征分析,揭示了AgCl/Ag复合粉体材料在不同反应液中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研究表明:在超声辅助作用下,当以盐酸乙醇溶液为反应液时,改变浓盐酸溶液与乙醇溶剂的体积比后Cu-Ag纳米多孔材料可以完全溶解于该溶液中并重新析出不同形貌的AgCl粉体材料;而以盐酸水溶液为反应液时,改变盐酸水溶液与蒸馏水溶液的体积比后Cu-Ag纳米多孔材料只能直接转变为近球形的AgCl粉体材料,且不能溶解于盐酸水溶液中再重新析出。在超声与盐酸乙醇溶液的共同作用下,Cu-Ag纳米多孔材料存在一种新颖的AgCl“生成-溶解-再析出”机制,可以精准地控制再析出AgCl晶体的形貌和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l/Ag 复合粉体材料 超声辅助 脱合金法 形貌
下载PDF
高一致性全固态水下电场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测量
7
作者 张扬 牛晓博 +1 位作者 姚琦 纪延达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84,88,共4页
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电极制备的设计工艺和结构,利用固相球磨加冷冻干燥制备全固态Ag/AgCl电极前驱粉体,在与纳米银粉混合中添加碳纳米管(CNTs)作为造孔剂,经压制烧结得到Ag/AgCl电极坯体。设计了内置电极溶液的结构,解决了电极裸露在海水... 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电极制备的设计工艺和结构,利用固相球磨加冷冻干燥制备全固态Ag/AgCl电极前驱粉体,在与纳米银粉混合中添加碳纳米管(CNTs)作为造孔剂,经压制烧结得到Ag/AgCl电极坯体。设计了内置电极溶液的结构,解决了电极裸露在海水中不稳定和存储运输困难的问题。使用DM6500六位半万用表和EMA10斩波放大器为核心的测量平台对电极性能进行了测量,所设计制备的6个电极,任意电极配对极差最大约38μV,电极对漂移小于5μV/24h,电极自噪声小于0.7√nV/Hz@1Hz。所设计制备的水下电场传感器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且具备了工程化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传感器 Ag/AgCl电极 漂移 自噪声
下载PDF
基于一锅法制备的Ag/AgCl/CeO_(2)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有机物降解性能
8
作者 陈垚 王瑾萱 +3 位作者 方嫣然 肖乐欣 杨纯 刘军 《包装学报》 2024年第4期64-71,共8页
采用一锅法制备Ag/CeO_(2)光催化剂,并通过原位氧化法进一步制备Ag/AgCl/CeO_(2)复合材料,使用XRD、SEM对Ag/AgCl/CeO_(2)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橙黄II、罗丹明6G、诱惑红等有机染料测试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一锅法制备Ag/CeO_(2)光催化剂,并通过原位氧化法进一步制备Ag/AgCl/CeO_(2)复合材料,使用XRD、SEM对Ag/AgCl/CeO_(2)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橙黄II、罗丹明6G、诱惑红等有机染料测试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Cl在Ag/AgCl中占比80%时,Ag/AgCl/CeO_(2)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最佳,在模拟太阳光辐照6 min后能降解93%的橙黄II,且在4次循环8 min内能降解90%以上的橙黄II,在紫外-可见混合光照60 min后,能降解约90%的罗丹明6G和诱惑红。Ag/AgCl/CeO_(2)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是贵金属Ag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以及金属/半导体异质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锅法 Ag/CeO_(2) 贵金属光催化剂 Ag/AgCl
下载PDF
基于改进点源扩散模型的电极极差电位研究
9
作者 尹红 《船电技术》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本文建立点源扩散模型,研究了电极电位的变化规律,将圆柱体Ag/AgCl电极等效为点源模型,通过Fick定律建立Cl-浓度扩散方程,利用0阶贝塞尔函数得到了浓度与时间、距离的函数关系,通过浓度依赖动力学方程建立浓度、温度与电极电位的表达式... 本文建立点源扩散模型,研究了电极电位的变化规律,将圆柱体Ag/AgCl电极等效为点源模型,通过Fick定律建立Cl-浓度扩散方程,利用0阶贝塞尔函数得到了浓度与时间、距离的函数关系,通过浓度依赖动力学方程建立浓度、温度与电极电位的表达式,利用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浓度、温度、时间对电极电位的影响,并与传统的互补误差函数模型作对比,在点源扩散模型的基础上,将氯离子扩散系数视为变量的同时,引入其对时间、温度的影响。利用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浓度、温度、时间对电极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点源模型所推导的极差电位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参比电极 点源扩散 氯离子扩散系数 电极电位
下载PDF
Ag@AgCl/TiO_(2)/GO催化剂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臧慧敏 梁凤英 +3 位作者 杜艳青 额尔敦 申键 武世奎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5期36-41,共6页
以AgNO_(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钛酸四正丁酯、石墨烯等为原料,利用溶剂热法合成AgCl/TiO_(2)/GO复合光催化剂,经紫外光照还原得到Ag@AgCl/TiO_(2)/GO,并将其应用于罗丹明B的太阳光催化降解反应中。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 以AgNO_(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钛酸四正丁酯、石墨烯等为原料,利用溶剂热法合成AgCl/TiO_(2)/GO复合光催化剂,经紫外光照还原得到Ag@AgCl/TiO_(2)/GO,并将其应用于罗丹明B的太阳光催化降解反应中。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100 mL 3 mg·L^(-1)罗丹明B溶液中,投加0.5 g·L^(-1)的Ag@AgCl/TiO_(2)/GO催化剂,光照75 min后,罗丹明B降解率高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AGCL TiO_(2) 石墨烯 光催化
下载PDF
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海舰 李红霞 宋玉苏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3年第2期89-95,共7页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于海洋电场传感器中的全固态粉压型Ag/AgCl电极对的极差稳定时间长,无法满足快速部署、实时探测这一要求,系统阐述了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的性能要求和制备工艺方法,对比了制备工艺的优缺点。综述了Ag/AgCl海洋电场...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于海洋电场传感器中的全固态粉压型Ag/AgCl电极对的极差稳定时间长,无法满足快速部署、实时探测这一要求,系统阐述了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的性能要求和制备工艺方法,对比了制备工艺的优缺点。综述了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的制备工艺优化以及改性方法,论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Ag/AgCl电极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未来的研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电极 海洋电场 制备工艺 粉压法 改性 碳材料 石墨烯
下载PDF
基于RSM的土壤原位测量参比电极制备优化与评估
12
作者 王茜茜 吕树盛 +3 位作者 侯冲 路逍 刘子雯 张淼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78-285,共8页
农用电化学原位监测Ag/AgCl参比电极存在氯离子泄漏风险,探讨通过新型液态金属纳米纤维复合毡改进柔性参比电极稳定性,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SM)确定材料制备工艺对参比电极稳定性的影响趋势,获取优化方案并进行可行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农用电化学原位监测Ag/AgCl参比电极存在氯离子泄漏风险,探讨通过新型液态金属纳米纤维复合毡改进柔性参比电极稳定性,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SM)确定材料制备工艺对参比电极稳定性的影响趋势,获取优化方案并进行可行性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液态金属纳米纤维复合毡制备主影响因素包括纺丝收集距离、纺丝混液质量配比和拉伸次数,影响程度依次降低;收集距离和拉伸次数对参比电极稳定性的耦合作用显著;当制备参数方案为质量比为1∶5、收集距离为19 cm、拉伸次数为1150次时,参比电极稳定性最优,平均相对误差不大于4.4%;自制柔性Ag/AgCl参比电极,将其应用于土柱硝态氮和pH值监测原位测量,16 d的连续监测过程中硝态氮与pH值测试数据与离线商用电极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小于5.55 mg/L、7.2%、1.98 mg/L和0.21、2.8%、0.17,参比电极持续提供稳定参考基准,保障了两工作电极与外检数据间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自制Ag/AgCl参比电极在土壤农化分析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原位测量 Ag/AgCl参比电极 响应面 液态金属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 柔性电极
下载PDF
碳材料改性的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的孔隙率研究
13
作者 肖海舰 宋玉苏 李红霞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8-376,429,共10页
目的制备石墨烯、活性炭及碳纤维改性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研究改性电极的孔隙率变化及孔隙率对电极极差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将3种碳材料与Ag粉、AgCl粉末混合,并采用粉压法将其压制烧结成电极,并对电极进行吸水率测试、孔隙率计... 目的制备石墨烯、活性炭及碳纤维改性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研究改性电极的孔隙率变化及孔隙率对电极极差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将3种碳材料与Ag粉、AgCl粉末混合,并采用粉压法将其压制烧结成电极,并对电极进行吸水率测试、孔隙率计算、极差测试以及表面形貌观察。结果经过石墨烯改性的电极性能提升最明显,吸水率可达0.026,孔隙率可达4.15%,相比于未改性的电极(吸水率0.003,孔隙率0.071%)有较大的提高,且极差减小至0.072 mV,极差稳定时间缩短至约3 h。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对4种电极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石墨烯、活性炭的加入有效提高了电极表面孔的数量以及微观高度差的大小,GO-Ag/AgCl电极的表面孔洞较大且分布均匀,微观高度差达到41.27μm。结论孔隙率与电极极差、极差稳定时间有较大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孔隙率越大,电极极差越稳定且越小,极差稳定时间越小,且石墨烯的引入可有效提升Ag/AgCl电极的孔隙率,对其极差性能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石墨烯 孔隙率 海洋电场电极 Ag/AgCl电极
下载PDF
新型NZSP陶瓷隔膜Ag/AgCl参比电极在低温钠离子熔盐中的稳定性
14
作者 涂继国 常诚 +3 位作者 冯鑫 罗乙娲 孟龙 焦树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81-4188,共8页
开发能长期使用、电位可靠、重现性好的参比电极是熔盐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玻璃隔膜Ag/AgCl参比电极在低温熔盐体系中难以实现离子传导及稳定液接电位等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以Na^(+)离子导电陶瓷Na_(3)Zr_(2)Si_(2)PO_(12)(NZ... 开发能长期使用、电位可靠、重现性好的参比电极是熔盐电化学研究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玻璃隔膜Ag/AgCl参比电极在低温熔盐体系中难以实现离子传导及稳定液接电位等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以Na^(+)离子导电陶瓷Na_(3)Zr_(2)Si_(2)PO_(12)(NZSP)为隔膜,适用于低温Na^(+)离子熔盐体系的新型Ag/AgCl参比电极;通过电化学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该Ag/AgCl参比电极的稳定性和电位重现性。结果表明:NZSP隔膜能有效阻挡隔膜两端液相之间的互相扩散,Ag/AgCl参比电极的电阻低至300Ω,显示出良好的离子传导能力。多次重复使用后,Ag/AgCl参比电极的电位变化仅±5 mV,显示出优异的电极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特性。总的来说,基于NZSP陶瓷隔膜的新型Ag/AgCl参比电极在低温Na^(+)离子熔盐体系中表现出电位稳定、响应快速及长期使用再现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钠离子熔盐 Ag/AgCl参比电极 NZSP陶瓷 离子电导率 稳定性
下载PDF
电化学传感器中Ag/AgCl电极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子娟 李玮 +3 位作者 陈开茶 李燕华 姚远 黄建国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2-86,共5页
随着电化学传感技术在环境检测、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及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对参比电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4个方面综述了Ag/AgCl参比电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1)Ag/AgCl电极发展概况;2)Ag/AgCl电极的制备及应用情况;3)Ag/AgCl电极... 随着电化学传感技术在环境检测、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及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对参比电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4个方面综述了Ag/AgCl参比电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1)Ag/AgCl电极发展概况;2)Ag/AgCl电极的制备及应用情况;3)Ag/AgCl电极电荷转移性能及离子传导对性能影响;4)碳纳米管掺杂改性Ag/AgCl电极研究进展。Ag/AgCl电极因其可设计性、柔韧性、制造性能优异等特点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Ag/AgCl电极 海洋信号检测 腐蚀
下载PDF
铜电解精炼过程中银夹杂物的迁移规律及控制
16
作者 冯闻宇 曹华珍 +3 位作者 沈宇坤 徐圣航 张惠斌 郑国渠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853-2865,共13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游离Ag^(+)的还原行为,并通过电解实验研究Ag夹杂的控制工艺。结果表明,游离Ag^(+)的放电还原无法避免。As、Sb和Bi所形成的漂浮阳极泥的夹带作用是造成AgCl和Ag胶粒在阴极铜中形成夹杂的关键因素。采用Sb_(2)O_(3)...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游离Ag^(+)的还原行为,并通过电解实验研究Ag夹杂的控制工艺。结果表明,游离Ag^(+)的放电还原无法避免。As、Sb和Bi所形成的漂浮阳极泥的夹带作用是造成AgCl和Ag胶粒在阴极铜中形成夹杂的关键因素。采用Sb_(2)O_(3)净化铜电解液,减少漂浮阳极泥,从而有效抑制了AgCl和Ag胶粒在阴极铜中的夹杂。在优化条件下,阴极铜中银含量降至7.5 mg/kg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铜 银夹杂 AGCL Ag胶粒 工艺优化
下载PDF
Synthesis of AgCl/Ti_(3)C_(2)@TiO_(2)Ternary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for 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1,4-Dihydropyridine and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17
作者 Wu Hanliu Quan Yan +3 位作者 Liu Meiling Tian Xuemei Ren Chunguang Wang Zhonghua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23,共14页
AgCl/Ti_(3)C_(2)@TiO_(2)ternary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to form a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between AgCl and TiO_(2)and introduce Ti3C2 as a cocatalyst.The as-prepared AgCl/Ti_(3)C_(2)@TiO_(2)composites showed higher ... AgCl/Ti_(3)C_(2)@TiO_(2)ternary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to form a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between AgCl and TiO_(2)and introduce Ti3C2 as a cocatalyst.The as-prepared AgCl/Ti_(3)C_(2)@TiO_(2)composites showed higher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than pure AgCl and Ti_(3)C_(2)@TiO_(2)for photooxidation of a 1,4-dihydropyridine derivative(1,4-DHP)and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λ>400 nm).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AgCl/Ti_(3)C_(2)@TiO_(2)composites depended on Ti_(3)C_(2)@TiO_(2)content,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optimized samples were 6.9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AgCl for 1,4-DHP photodehydrogenation and 7.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i_(3)C_(2)@TiO_(2)for TCH photooxidation.The increas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a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between AgCl and TiO_(2)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i3C2 as a cocatalyst,which lowered the internal resistance,sped up the charge transfer,and increased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photogenerated carries.Photogenerated holes and superoxide radical anions were the major active species in the photocatalytic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l/Ti_(3)C_(2)@TiO_(2)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COCATALYST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in situ solvothermal growth method
下载PDF
天然温泉水中Ag/AgCl/BiOCl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18
作者 姚霞喜 苏旭辉 +1 位作者 朱大洋 洪学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7,21,共5页
天然温泉水具有分布广泛、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本工作选用富含氯离子的云南腾冲温泉水为氯源,采用一步沉积-沉淀法合成Ag/AgCl/BiOCl复合光催化剂.结果表明,Ag/AgCl颗粒负载在片状BiOCl表面,Ag/AgCl/BiOCl由于Ag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在... 天然温泉水具有分布广泛、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本工作选用富含氯离子的云南腾冲温泉水为氯源,采用一步沉积-沉淀法合成Ag/AgCl/BiOCl复合光催化剂.结果表明,Ag/AgCl颗粒负载在片状BiOCl表面,Ag/AgCl/BiOCl由于Ag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在可见光区具有明显的吸收.可见光催化(λ≥420 nm)降解罗丹明B溶液表明Ag/AgCl/BiOCl复合光催化剂比Ag/AgCl和BiOCl展现出更高的催化性能,且循环4次后依然能维持较高的活性,光激发产生的空穴和电子为主要的反应活性物种.本工作将天然温泉水的应用拓展到纳米材料研究领域,为Ag/AgCl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温泉水 沉积-沉淀 Ag/AgCl/BiOCl 光催化
下载PDF
光电比浊法测定硼酸中的氯 被引量:17
19
作者 龚殿婷 李凤华 +2 位作者 樊占国 刘素兰 姜涛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4-228,232,共6页
研究了在硝酸介质中,利用AgCl胶体悬浮液在丙三醇中的稳定性,通过光电浊度仪测定硼酸中微量氯的方法.实验讨论了稳定剂用量、酸度、硝酸银用量、预热温度、预热时间、暗置时间、测量时间对溶液浊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测试的最优条件... 研究了在硝酸介质中,利用AgCl胶体悬浮液在丙三醇中的稳定性,通过光电浊度仪测定硼酸中微量氯的方法.实验讨论了稳定剂用量、酸度、硝酸银用量、预热温度、预热时间、暗置时间、测量时间对溶液浊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测试的最优条件,使分析易于操作.AgCl悬浮液的稳定性较差,并容易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加入丙三醇溶液增强了AgCl胶体的稳定性,可使测量时间保持在40min,提高了测定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方法的检出限为0.030mg/L,相对标准偏差RSD〈0.04%,回收率在102.2%~106.5%之间.氯的质量浓度在0.10—0.25mg/L范围内与浊度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简便、可靠、无毒,可在实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浊法 硼酸 浊度 AgCl胶体
下载PDF
纳米AgCl粉末制备高稳全固态Ag/AgCl电极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燕 王源升 宋玉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2-35,共4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制备工艺获得了纳米AgCl粉末,并对其进行了TEM和XRD表征。以此粉体为原料制备了全固态Ag/AgCl电极,采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测试了电极组的自噪声和极差稳定性。结果表明,实验获得了分散性较好的... 通过自行设计的制备工艺获得了纳米AgCl粉末,并对其进行了TEM和XRD表征。以此粉体为原料制备了全固态Ag/AgCl电极,采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测试了电极组的自噪声和极差稳定性。结果表明,实验获得了分散性较好的纳米晶体AgCl粉末,所制备电极表面Ag与AgCl呈均匀相间分布态势,接触尺寸达到了分子-原子级别。3.5%NaCl溶液中,电极组的自噪声处于微伏量级,长期极差稳定性优良,可用于海洋环境电场近场区域的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末 AGCL 固态Ag/AgCl电极 自噪声 极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