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AI模型人智共创中的对齐问题研究
1
作者 谭征宇 王舟洋 杜芃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人工智能对齐的视角,探讨在人智共创中生成式AI模型如何对齐设计师的意图。方法通过要素分析,以人工智能对齐问题中的可解释性与可控性为研究视角,探讨生成式AI技术作为辅助设计工具如何对齐设计求解过程中“探索-创新-评估”三... 目的以人工智能对齐的视角,探讨在人智共创中生成式AI模型如何对齐设计师的意图。方法通过要素分析,以人工智能对齐问题中的可解释性与可控性为研究视角,探讨生成式AI技术作为辅助设计工具如何对齐设计求解过程中“探索-创新-评估”三个设计阶段的具体意图与需求,并分析对齐阶段中需要解决的对齐问题。结果根据对齐阶段的任务构建基于人智设计概念表征交互式对齐方法、表征拓展方法与表征评估方法。结论在三个对齐阶段中分别构建意图对齐、设计空间拓展和设计规则匹配这三种方法,帮助设计师构建可控、可解释的人智共创方法,从而构建可控、可信的人智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共创 人工智能对齐 设计求解 设计表征对齐
下载PDF
AI生成式文学的创作试验与文本解读
2
作者 郑迦文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2-137,共16页
随着ChatGPT技术迭代,AI生成式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对AI生成式写作的具体创作试验进行分析和文本解读的文章较少。故文章以首届“中文AI微小说大赛”的六篇获奖... 随着ChatGPT技术迭代,AI生成式写作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关于文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关注,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对AI生成式写作的具体创作试验进行分析和文本解读的文章较少。故文章以首届“中文AI微小说大赛”的六篇获奖作品为例,研究其人机交互式写作的基本策略、当前AI生成式写作过程中的人机交互体验,通过解读AI生成式文学创作的具体文本,分析AI生成式写作带来的文本解读实践中存在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生成式写作 创作试验 ChatGPT aiGC 文本解读
下载PDF
生成式AI技术在新闻创作中的应用
3
作者 邰玉泉 《电视技术》 2024年第7期103-105,共3页
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与新闻创作的融合,不但符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生成式AI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多维度的人机交互渠道,还能简化新闻创作流程,提升新闻创作的质量与效率。基于此,详细... 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与新闻创作的融合,不但符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生成式AI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多维度的人机交互渠道,还能简化新闻创作流程,提升新闻创作的质量与效率。基于此,详细分析了生成式AI技术在新闻创作中的应用过程,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新闻创作的质量,提出了正确运用生成式AI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创作 人工智能(ai) 系统架构 语言处理算法
下载PDF
AI绘画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以Stable Diffusion为例
4
作者 李深森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8期133-137,共5页
AI绘画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法,在AI绘画中,Stable Diffusion可提供稳定、连续和高质量的图像生成。Stable Diffusion是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生成方法,它通过不断更新图像的噪声分布,逐渐生成越来越逼真的图像... AI绘画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方法,在AI绘画中,Stable Diffusion可提供稳定、连续和高质量的图像生成。Stable Diffusion是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生成方法,它通过不断更新图像的噪声分布,逐渐生成越来越逼真的图像。在绘画艺术创作中,Stable Diffusion能够激发创作者的灵感,帮助他们探索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方式。与此同时,创作者仍需运用自己的审美判断力对所绘制的作品进行筛选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绘画 Stable Diffusion 艺术创作
下载PDF
论AI在艺术领域的突破以及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5
作者 李扬扬 邬德慧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日益成为热门话题。本文试图以艺术创作者的视角从技术、创作和艺术生态三个角度对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介绍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领域的突破,并分析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日益成为热门话题。本文试图以艺术创作者的视角从技术、创作和艺术生态三个角度对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介绍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领域的突破,并分析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形式的影响和对艺术创作本质与价值的影响,以及对艺术生态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绘画 自动艺术生成 艺术创作形式 艺术生态
下载PDF
2023美术:AI图像挑战下的重返与新发
6
作者 尚辉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4期55-67,I0002,I0003,共15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作为科技创新的年度热词,也引发了美术界有关创作智能化话题的讨论。2023年度举办的若干个大型双年展以及其他艺术与科技展,都体现了AI图像挑战对艺术态势的新发。与此相反,包括AIGC图像生成在内的科技视觉强化也在...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作为科技创新的年度热词,也引发了美术界有关创作智能化话题的讨论。2023年度举办的若干个大型双年展以及其他艺术与科技展,都体现了AI图像挑战对艺术态势的新发。与此相反,包括AIGC图像生成在内的科技视觉强化也在不断损耗着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形成了另一种对艺术本体的认知,2023年度美术的相关创作与展览均在这一学术氛围中展开。与此同时,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则为全国美术馆的综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各种规模化的中外藏品展形成了艺术史叙事的社会审美教育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美术 写意精神 主题性创作 美术馆建设 科技艺术 ai图像
下载PDF
AIGC赋能传统文化传承设计方法与实践——以山西省永乐宫数字化展示中心方案设计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健 王雨心 袁哲 《设计》 2023年第17期30-33,共4页
文章旨在探讨web3.0时代背景下AIGC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AIGC在各领域的使用情况以及AIGC生成模型、扩散模型和人际耦合关系等关键技术与方法,总结了AIGC在传统文化传承设计中的流程。以山西省永乐宫... 文章旨在探讨web3.0时代背景下AIGC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AIGC在各领域的使用情况以及AIGC生成模型、扩散模型和人际耦合关系等关键技术与方法,总结了AIGC在传统文化传承设计中的流程。以山西省永乐宫数字化展示中心设计方案为例,与AIGC共创生成设计方案。该方法可为传统文化传承设计方案和流程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传统文化 艺术设计 永乐宫 人机共创
下载PDF
生成式AI的作品认定与版权归属——以ChatGPT的作品应用场景为例 被引量:39
8
作者 丛立先 李泳霖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经过长期且广泛讨论,主流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创作作品的工具,并应当从客观结果上判断其生成内容是否构成作品,该观点也被司法裁判采纳。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的作品认定与版权归属的特殊性问题。生成式AI... 经过长期且广泛讨论,主流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创作作品的工具,并应当从客观结果上判断其生成内容是否构成作品,该观点也被司法裁判采纳。未来研究的重点应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的作品认定与版权归属的特殊性问题。生成式AI作品版权的数字化、强需求性和高生成效率三大特点,要求我们在尊重作品版权私权性的同时,对其挖掘文本与数据的行为以及对其生成作品的使用,持更为开放的态度。为适应生成式AI产业需求和未来应用场景,可以在既有版权规则基础上探索建立版权共享模式。同时,在版权归属上,注重作品创作的实质性智力投入并侧重投资激励,扩大合作作品的适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作品认定 版权归属
下载PDF
A Proposed Meta-Reality Immersive Development Pipeline: Generative AI Models and Extended Reality (XR) Content for the Metaverse 被引量:1
9
作者 Jeremiah Ratican James Hutson Andrew Wright 《Journal of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2023年第1期24-35,共12页
The realization of an interoperable and scalable virtual platform, currently known as the “metaverse,” is inevitable, but many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need to be overcome first. With the metaverse still in a nascen... The realization of an interoperable and scalable virtual platform, currently known as the “metaverse,” is inevitable, but many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need to be overcome first. With the metaverse still in a nascent phase, research currently indicates that building a new 3D social environment capable of interoperable avatars and digital transactions will represent most of the initial investment in time and capital.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however, is worth the financial risk for firms like Meta, Google, and Apple. While the current virtual space of the metaverse is worth $6.30 billion, that is expected to grow to $84.09 billion by the end of 2028. But the creation of an entire alternate virtual universe of 3D avatars, objects, and otherworldly cityscapes calls for a new development pipeline and workflow. Existing 3D modeling and digital twin processes, already well-established in industry and gaming, will be ported to support the need to architect and furnish this new digital worl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ipeline, however, is cumbersome, expensive and limited in output capacity.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nd innovative immersive development pipeline leveraging the recent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for 3D model creation and optimization. The previous reliance on 3D modeling software to create assets and then import into a game engine can be replaced with nearly instantaneous content creation with AI. While AI art generators like DALL-E 2 and DeepAI have been used for 2D asset creation, when combined with game engine technology, such as Unreal Engine 5 and virtualized geometry systems like Nanite, a new process for creating nearly unlimited content for immersive reality is possible. New processes and workflows, such as those proposed here, will revolutionize content creation and pave the way for Web 3.0, the metaverse and a truly 3D soci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Content Generator Metaverse Development Pipeline ai Art Generator 3D Asset creation Unreal Engine 5 Nanite
下载PDF
论AI绘画技术在原画创作中的应用设计
10
作者 庞雪婷 吴扬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7期88-90,共3页
近年来,AI绘画技术的发展为原画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文章介绍了AI绘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通过实例着重探讨AI绘画技术在原画创作领域中的应用及特征分析,分析了AI绘画技术在原画创作领域中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根据AI绘画... 近年来,AI绘画技术的发展为原画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文章介绍了AI绘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通过实例着重探讨AI绘画技术在原画创作领域中的应用及特征分析,分析了AI绘画技术在原画创作领域中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根据AI绘画技术的现状从而展望在此技术下,原画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绘画技术 原画创作 交互设计
下载PDF
以人工智能助推新时代网络文艺创新
11
作者 欧阳友权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7期56-65,I0003,共11页
网络文艺与人工智能“技术同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艺术释放出强劲的新质生产力,给网络文艺业态带来全方位深刻变化。在创作实践中,AIGC的应用存在中文数据信息资源不足、缺少肉身感知的生命体验和原创力稀缺等问... 网络文艺与人工智能“技术同根”。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艺术释放出强劲的新质生产力,给网络文艺业态带来全方位深刻变化。在创作实践中,AIGC的应用存在中文数据信息资源不足、缺少肉身感知的生命体验和原创力稀缺等问题。新时代的网络文艺应对人工智能挑战,需要直面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三大变化:一是网络文艺生产方式改变,昔日作家艺术家的独立创作转变为“人—机”互动式生产;二是网络文艺作品形态改变,图文互补、文音影合一将成为网络文艺主流;三是行业洗牌,重塑网络文艺的存在方式和运营模式。我们要积极接纳并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助推新时代AIGC艺术创新,开辟网络文艺新蓝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网络文艺 人工智能艺术 创作三道坎 应对挑战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技术-艺术观检视当代人工智能艺术的创新
12
作者 吴维忆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原创性和主体性等议题,这一倾向所反映的工具论的技术观背离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鉴于此,本文提出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创作,通过辨析艺术生产理论谱系中...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原创性和主体性等议题,这一倾向所反映的工具论的技术观背离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鉴于此,本文提出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创作,通过辨析艺术生产理论谱系中的各种技术观念,梳理从机械复制到数字原创的技术脉络,进一步从社会组织、精神生产和“不平衡”问题三个方面,阐释人工智能艺术的内涵及潜能。据此,本文认为人文艺术学者应当着眼于艺术、技术、社会的辩证关系考察数字时代的精神生产实践,推进当代美学的生产转向,实现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当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工智能艺术 数字原创 艺术生产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接待业的价值共创:整合框架与未来展望
13
作者 宋晓 王淑华 张新成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7,共21页
人工智能(AI)参与服务打破了传统接待业中以顾客-员工互动为中心的价值共创过程,重塑了服务接触过程。关于AI与接待业的价值共创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相对较为零散,尚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鉴于此,文章整合已有文献,首先明确了A... 人工智能(AI)参与服务打破了传统接待业中以顾客-员工互动为中心的价值共创过程,重塑了服务接触过程。关于AI与接待业的价值共创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相对较为零散,尚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鉴于此,文章整合已有文献,首先明确了AI的类型及其在价值共创中的角色;其次,从技术、顾客、关系、情境4个方面系统归纳了影响顾客采用AI服务的因素;再次,提出了AI参与价值共创的特点,并基于价值共创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梳理了AI参与服务的价值表现和价值共毁产生的原因、后果及价值恢复的方法。最后,建立了价值共创-价值无创造-价值共毁-价值恢复的整合框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对AI的作用进行全面认识,以便推动AI在接待业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该领域持续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接待业 价值共创 研究综述 研究框架
下载PDF
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孟磊 段妍宇 李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9-46,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生成物在知识产权领域深化应用的趋势不可逆转,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衍生的著作权问题已无法回避。对人工智能生成物予以著作权法保护需要明晰两个前提:第一,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作品”定性,在区分人类作品与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生成物在知识产权领域深化应用的趋势不可逆转,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衍生的著作权问题已无法回避。对人工智能生成物予以著作权法保护需要明晰两个前提:第一,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作品”定性,在区分人类作品与人工智能生成物基础之上,对于人工智能的生成物可以规定高于人类作品的独创性标准;第二,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应归人工智能使用者所有,有利于激励使用者发挥出人工智能的最大使用效能。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治保护机制主要有:通过解释或修改《著作权法》,确定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合法地位;设立专门性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推进其在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版权保护和监管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通过具体的司法裁判探索人工智能生成物纠纷的良性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创作物 版权保护 域外经验 保护机制
下载PDF
AI for Technology:技术智能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实践与未来展望
15
作者 陈云霁 郭崎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以智能化科研(AI for Science)为核心的第五科研范式已经在多个自然科学和高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人工智能(AI)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强调发现新原理、新机理和新规律不同,高技术领域更强调用AI技术来发明创造新方案、新工具和新产... 以智能化科研(AI for Science)为核心的第五科研范式已经在多个自然科学和高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人工智能(AI)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强调发现新原理、新机理和新规律不同,高技术领域更强调用AI技术来发明创造新方案、新工具和新产品,以解决特定的领域问题。文章总结了AI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技术智能”(AI for Technology)的典型特征和科学问题,并以CPU芯片全自动设计为例介绍过往的成功案例。最后,文章指出技术智能的目标不仅是加速创新流程并减少人工投入,同时也希望其具备更强的创造能力,最终超过人类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智能 智能化科研 发明创造 CPU设计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可能吗?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90,共12页
人工智能与人脑的差异意味着人工智能主体性的缺失:计算的本质和机械的一级同构信息处理方式意味着人工智能只有一个信息输出端口,而人类的信息加工却同时具有机体端口和意识端口的输出,且两者具有原型同构关系。意识端口是与机体端口... 人工智能与人脑的差异意味着人工智能主体性的缺失:计算的本质和机械的一级同构信息处理方式意味着人工智能只有一个信息输出端口,而人类的信息加工却同时具有机体端口和意识端口的输出,且两者具有原型同构关系。意识端口是与机体端口相伴随的认识或评价,指向自我。人工智能计算的本质决定了其艺术创作是机械的。因此,从传统的艺术本质论来看,人工智能的作品并不是艺术;但从艺术体制论来看,它又可成为艺术。然而,这种表达的主体并非人工智能,而是它背后的推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只是媒介。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一种技术媒介表达主体性,但这需要人工智能正视主体性问题,才能发挥作为媒介的长处从而进行艺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艺术创作 机械性 主体性 媒介
下载PDF
我国民族文学经典英译本误译及其应对——以《尘埃落定》《萨迦格言》《阿诗玛》为例
17
作者 魏清光 李跃平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133,148,共12页
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尘埃落定》自出版以来,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学经典。运用文本对比的研究方法,辅以语篇语言学、小说理论做支撑,发现由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林丽君夫妇翻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存在严重破... 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尘埃落定》自出版以来,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学经典。运用文本对比的研究方法,辅以语篇语言学、小说理论做支撑,发现由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林丽君夫妇翻译的《尘埃落定》英译本存在严重破坏“文学经典性”的翻译问题,具体表现在误译致费解、违背生活的真实、语篇连贯不当、人物形象不符、精准叙事受损等方面。此现象不是孤例,类似的问题在英语母语者翻译的《萨迦格言》《阿诗玛》等民族文学经典中也同样存在。这些翻译问题阻碍了我国民族文学经典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可能性。对此,我们应遵循文学创作规律,对译者在翻译我国民族文学经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和纠正,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经典 《尘埃落定》 《萨迦格言》 《阿诗玛》 误译 文学创作规律
下载PDF
利益视角下人工智能创作物可版权性与作品价值的权衡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政林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1期121-124,共4页
【目的】基于目前流行的利益共享理念,从利益视角下探讨最终形式与人类作品相同但创作过程有差异的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具有可版权性,分析其作品价值应当如何归属。【方法】从激励理论和市场角度两方面,论证人工智能创作物可版权性,并思... 【目的】基于目前流行的利益共享理念,从利益视角下探讨最终形式与人类作品相同但创作过程有差异的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具有可版权性,分析其作品价值应当如何归属。【方法】从激励理论和市场角度两方面,论证人工智能创作物可版权性,并思考人工智能领域版权归属的方向。【结果】人工智能创作方式,其实与人类的创作方式大为不同,几乎只有算法、模板、规则等指令输入,而没有所谓“灵感”参与。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认定,实质上是在修改或者不修改现行《著作权法》中寻找平衡点。【结论】“创作”似乎已不再是人类的专属。人工智能创作物能否纳入著作权保护,应当在考虑各方利益的过程中找寻最合适的点,做出新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创作物 可版权性 著作权保护 激励理论 利益共享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保护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邱润根 曹宇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35-43,113,共10页
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构成作品而受版权保护取决于其是否是智力成果并满足独创性特征。人工智能"创作"物实质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一种智力创作成果,当其内容能够与其他表达相区别而被受众触动就满足了独创性特征... 人工智能"创作"物是否构成作品而受版权保护取决于其是否是智力成果并满足独创性特征。人工智能"创作"物实质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一种智力创作成果,当其内容能够与其他表达相区别而被受众触动就满足了独创性特征而属于作品并受版权保护。人工智能在人支配下的"自主创作"能力,使得人工智能并非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者,人工智能的使用者才是真正作者,因而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应归属人工智能使用者。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保护程度应兼顾人工智能使用者和其他受众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作物 独创性 版权保护
下载PDF
纯粹“人工智能创作”的知识产权法定位 被引量:26
20
作者 宋红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6,199,共8页
纯粹"人工智能创作"是指在没有自然人对输出结果的表达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由人工智能自动完成的创作。纯粹"人工智能创作"结果虽然可以满足版权法上独创性表达的外在标准,但并不能符合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应构成智力创... 纯粹"人工智能创作"是指在没有自然人对输出结果的表达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由人工智能自动完成的创作。纯粹"人工智能创作"结果虽然可以满足版权法上独创性表达的外在标准,但并不能符合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应构成智力创作的内在要求,因此应从观念上将其区分为数据和表达两个层面。纯粹"人工智能创作"结果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也应基于其双重属性进行架构。人工智能创作程序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仅对数据层面的创作结果拥有类似商业秘密的权利,只有从数据中挖掘出具有市场价值的表达的人才能对表达层面的结果拥有排他性弱于版权的特别知识产权。这不仅有助于防范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据圈地",也可以合理分配纯粹"人工智能创作"产生的版权侵权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知识产权 创作 数据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