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时代人文社科学生AI素养及其培育路径——以南昌大学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聂云霞 范志伟 《档案学刊》 2023年第4期82-94,共13页
数智时代是“数字技术”+“AI技术”的时代。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社科学生AI素养的培育是数智时代的内在要求,是人文社科学生顺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紧跟学科数智化发展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以南昌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方式,... 数智时代是“数字技术”+“AI技术”的时代。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社科学生AI素养的培育是数智时代的内在要求,是人文社科学生顺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紧跟学科数智化发展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以南昌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归纳和梳理人文社科学生AI素养现状,深入分析问题成因,进而从顶层设计、学科调整、学生参与等维度提出具有普适性的人文社科学生AI素养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学生 ai素养 数智时代
下载PDF
欧洲高校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岚 陈恩西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2,共11页
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既是创新的推动者也是引领者,其培养与选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欧洲高校在培养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探究-创新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双元培养机制和协... 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既是创新的推动者也是引领者,其培养与选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欧洲高校在培养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探究-创新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双元培养机制和协同实践平台等做法,成功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其培养模式呈现出未来导向、学研融合、校内外协同和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纵横贯通等特点。借鉴欧洲高校的经验,我国应从制定人才选拔标准、构建人才培养生态、创设多学科学习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设评估体系五方面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人文社科类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欧洲高校 人文社科类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技术文明时代哲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转向
3
作者 卢晓东 沈欣怡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哲学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哲学家的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文明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哲学家。百年来,中西若干哲学家的学缘和知识结构中科学、技术的鲜明痕迹及其哲思已现端倪,哲学家的知识结构需要不同以往。哲学的转向提... 哲学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哲学家的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文明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哲学家。百年来,中西若干哲学家的学缘和知识结构中科学、技术的鲜明痕迹及其哲思已现端倪,哲学家的知识结构需要不同以往。哲学的转向提示哲学本科教育也需转向。牛津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哲学专业群提供了方向启发,哲学应成为某种轴心,动态地与技术、自然科学等诸学科应合。“应合”区别于“拼盘”与“跨学科”,成为高等教育课程论中一个新概念。应建设以哲学为轴心的、具有应合特征的专业群,将学生带至技术和科学前沿发问;重视课程元素、辅修/双学位、微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在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中技术与科学知识的作用,为哲学家涌现构造环境,让更多哲学家“冒”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新文科 哲学家 技术文明 跨学科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交叉融合
4
作者 张明新 李华君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9-48,124,125,共12页
新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促使新闻传播实践和生态急剧变化,新闻传播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科转型压力。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人文社会学科,新闻传播学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性。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学科交叉融合,是改革创新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理... 新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促使新闻传播实践和生态急剧变化,新闻传播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学科转型压力。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人文社会学科,新闻传播学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性。新文科建设所倡导的学科交叉融合,是改革创新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理念和方法。近些年来,新闻传播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越来越明显,但交叉融合的程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为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队伍与团队建设,探索新兴学科与专业方向,推动融合性课程创新改革,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和育人,深化学科交叉体制机制改革。展望未来,新闻传播学科交叉融合的观念将会持续强化,合作、开放、共享的意识将逐步增强,学科交叉融合特色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将更加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新闻传播学 学科交叉融合 有组织科研 有组织育人
下载PDF
论新文科建设的“新”与“心”
5
作者 傅林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9-29,124,125,共13页
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新文科”建设计划应时而出,文科由“旧”转“新”成为必然。当今新文科建设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是革“新”与树“心”的结合。新文科建设之“新”... 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新文科”建设计划应时而出,文科由“旧”转“新”成为必然。当今新文科建设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是革“新”与树“心”的结合。新文科建设之“新”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育人方式的创新;新文科建设之“心”表现为坚定文化自信心、坚持不断改革的恒心、坚守弘扬人文精神的初心。只有对其“新”与“心”有了明确认识,才能找准新文科建设的创新要义和核心基点,解决新文科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文科教育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复旦大学为例
6
作者 田素华 张毅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6-34,124,共10页
响应党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号召,根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部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围绕“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经世济民、追求卓越”的行动指南,坚持“强化价值引领、夯实经济理论、加强方法训练、扎根中国实践、紧盯学科前沿”... 响应党和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号召,根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部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围绕“问题导向、知行合一、经世济民、追求卓越”的行动指南,坚持“强化价值引领、夯实经济理论、加强方法训练、扎根中国实践、紧盯学科前沿”的教育内涵,立足复旦大学坚实的经济学学科基础,重塑课程内涵,调整课程设置,打造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深化落实“2+X”培养体系,以课程教学改革和荣誉项目为着力点,全面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从教学团队建设入手,通过完善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等手段提高教师参与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以及从评优和升学等角度完善本科生参与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积极性,全面型塑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成长空间,实现了经济学拔尖创新学生培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 复旦大学 教学组织 激励机制
下载PDF
“新文科”语境下中文学科拔尖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历史、理论与实践
7
作者 段怀清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9-89,126,127,共13页
“新文科”教改,既是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及学科发展的自然需求,也是时代社会对于高校文科人才教育和培养提出的新的需求与新的要求。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人才教育和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历史角度尤其是教育史角度... “新文科”教改,既是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及学科发展的自然需求,也是时代社会对于高校文科人才教育和培养提出的新的需求与新的要求。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人才教育和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历史角度尤其是教育史角度来看,现代中文教育以及中文学科的建立,与传统科举教育的衰落以及科举制度的废止息息相关,同时又与现代知识教育和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密不可分。在新的时代需求和要求之下,借助于“新文科”建设这一时代发展机遇,中文学科如何在传承与开新之间、学术发展建设与更好地适应时代社会需求和要求之间、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之间更好地统筹协调均衡发展,无疑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复旦大学中文学科 拔尖人才教育培养 现代中文教育
下载PDF
文科智能的未来图景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泽奇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9,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迈入社会应用阶段,引发各领域对人工智能影响的讨论。在学术领域,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远大于科学革命中计量技术带来的震动,其中,对文科的影响尤其具有颠覆性。在学术发展的历史里,文科是整体性学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迈入社会应用阶段,引发各领域对人工智能影响的讨论。在学术领域,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远大于科学革命中计量技术带来的震动,其中,对文科的影响尤其具有颠覆性。在学术发展的历史里,文科是整体性学术在科学革命里的剩余,其中人文学科还带着整体性学术的特征。在技术发展的脉络里,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具有充分共识的概念,可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均指向对人类思维与行动能力的延展和替代。人工智能对学术领域的影响产生了学术智能,其中理科智能形成了一些可资借鉴的路径,文科智能将会与理科智能殊途同归,文科的未来终将通过人机互生的知识创新与积累而成为人类日常需求的知识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术智能 理科智能 文科智能
下载PDF
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历程的考察
9
作者 张亮 施佳欢 汪琳玥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90-97,127,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文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以重新认识,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京大学顺应时代发展,经历了文科恢复重建、文科强化部、荣誉学院“大文科”模式、“拔尖计划”多样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文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得以重新认识,文科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京大学顺应时代发展,经历了文科恢复重建、文科强化部、荣誉学院“大文科”模式、“拔尖计划”多样性发展等阶段,发现培养文科拔尖人才面临学生选拔的科学性有待提升、课程内涵整合与教学管理支持难度高、学生课程负担重、综合素质提升不足等挑战。南京大学根据新时期的培养目标,创新选拔组织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基础育人要素建设、凸显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提供了新时期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南大方案”,以期进一步深化文科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基础学科 荣誉学院 拔尖计划 新文科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法学教育模式的流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铭 严嘉琪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45-59,125,126,共17页
在教育模式上突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共融,是新文科建设的主要内涵。新时代法学建设作为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宜秉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原则,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传统法学教育阻断了法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的知识贯... 在教育模式上突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共融,是新文科建设的主要内涵。新时代法学建设作为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宜秉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原则,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传统法学教育阻断了法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的知识贯通,造成学生理论教育与实践运用之间的学用脱节。面对这一困境,相关各方虽然进行了人才培养体系的革新,从法学学科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予以交叉融合培养,且着力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并促进司法实务型教育的发展;但现有的法学教育模式,依然存在着学科间的隔阂难以打破、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高校与实务部门之间存在体制鸿沟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应着力解决传统法学教育模式与新文科发展要求相互抵牾的问题,着力推动传统法学教育与理工科交叉知识平台的互融共通;为促进域外法向“知识供给”定位转变,应侧重培养通晓本国法和外国法的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还应鼓励法学院与实务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学教育模式 司法实践 涉外法治人才
下载PDF
2022年新文科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凯南 苗滋坤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09-123,128,共16页
自2018年中央正式提出“新文科”以来,学术界涌现出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促进我国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至2022年,新文科相关发文量呈爆发式增长,尽管2022年增速较2020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 自2018年中央正式提出“新文科”以来,学术界涌现出大量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促进我国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至2022年,新文科相关发文量呈爆发式增长,尽管2022年增速较2020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增长率。2022年新文科建设的研究热点相对集中于新文科的创新发展、落实新文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文科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以新文科建设助力高等教育新发展、以数字技术推动文科专业建设、以美术教育和美育为代表的文科建设以及以新闻传播学和文科实验室为代表的交叉融合等层面。同时,该研究领域作者之间、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不断提高,刊发新文科相关研究成果的期刊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新文科建设应在持续深化文科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高校间的深层次合作,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学科交叉 学科建设 文科教育 人才培养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地方财经院校新文科人才自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于海峰 邓欣欣 张军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89-98,127,共11页
数字化的飞速发展对新文科人才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对新文科人才的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新文科人才培养应积极通过价值引导铸魂、学科交叉强基、双创融合拓新、数字赋能提质、服务地方增效探索自主发展路径。广东财经大学积极回... 数字化的飞速发展对新文科人才教育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对新文科人才的能力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新文科人才培养应积极通过价值引导铸魂、学科交叉强基、双创融合拓新、数字赋能提质、服务地方增效探索自主发展路径。广东财经大学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需要、社会发展需求和数字化的要求,形成了新文科人才培养应遵循使命逻辑、内涵逻辑、未来逻辑和区域逻辑“四大逻辑”的发展思路,通过凝心铸魂育新人、五融一体开新局、高质量发展谱新篇的“三新举措”扎实推进新文科教育行稳致远,培养数字化背景下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新文科 财经高校 人才自主培养
下载PDF
论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以新文科建设为视域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宇 张学伟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90-97,127,128,共10页
新文科建设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也对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存在课程设置问题导向性不强、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单薄、跨学科性不强,课程覆盖面不足、国别区域专业知识欠... 新文科建设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也对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存在课程设置问题导向性不强、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单薄、跨学科性不强,课程覆盖面不足、国别区域专业知识欠缺,非通用语种课程发展不均衡、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外语课程与新技术的利用与融合不够充分等诸般问题。鉴此,结合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和外语学科的学科特点,宜进一步优化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扩展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复合型及多语课程体系,巩固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文通识课程体系,深化文化与区域国别专项课程体系,合理规划非通用语种课程体系,促进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与新技术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外语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 人文通识课程 复合型外语人才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大学为例
14
作者 陈诗一 杨仁发 田淑英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期43-51,125,共10页
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责任和新使命。安徽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党育人、为... 面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责任和新使命。安徽大学作为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勇担民族复兴大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动对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安徽“三地一区”建设需求,充分利用综合性多学科优势,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引领,以经济学科人才培养为基础,依托生态文明相关学科基础和科研平台,构建教学、实践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探索融合生态学、资源环境等多学科的创新型经济学复合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融入生态文明的经济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同时为相关高校培养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生态文明 绿色低碳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产业学院高质量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帆 司言武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6-34,125,共10页
自“新文科”概念提出以来,紧紧围绕“为什么建设新文科,建设什么样的新文科,怎样建设新文科”的讨论非常热烈,成果非常丰富,其中新文科人才培养也是重要内容之一。而“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创... 自“新文科”概念提出以来,紧紧围绕“为什么建设新文科,建设什么样的新文科,怎样建设新文科”的讨论非常热烈,成果非常丰富,其中新文科人才培养也是重要内容之一。而“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举措,通过“引企入教”融合社会与高校资源共谋发展,为实现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协助高校和产业之间构建“知识保存—传播—创新—转化”的教育共同体,为“新文科”教育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提供了实践指南。因此,探究现代产业学院办学创新模式,制定顺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建设一流创新型教师团队,讨论现代产业学院在培养创新及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特殊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现代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下载PDF
人文社科类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永宪 王巧玲 +1 位作者 吴晓红 王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2-125,共4页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首先需要处理好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关系;其次,要选择在行业或地区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社会影响,且与高校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组织作为依托单位;第三,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具体运行和管理过...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首先需要处理好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关系;其次,要选择在行业或地区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大社会影响,且与高校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组织作为依托单位;第三,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具体运行和管理过程中,要建立管理机构,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围绕科研项目和教学过程,针对高校和基地的需求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互利共赢
下载PDF
新文科究竟“新”在何处——基于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的考察 被引量:81
17
作者 崔延强 段禹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3,共8页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各自的起源与发展是构成今日之人文社会科学的两大重要脉络,在这个语境下,新文科建设的开展既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脉络的自然延续,也是其应对自身当代危机的应然之举。作为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之现代性的克服与超越,新...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各自的起源与发展是构成今日之人文社会科学的两大重要脉络,在这个语境下,新文科建设的开展既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脉络的自然延续,也是其应对自身当代危机的应然之举。作为对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之现代性的克服与超越,新文科之“新”,在于对社会科学以物理学为建构标准、以民族国家为分析框架唯一性的突破,在于对人文学科自我设限的古典主义色彩的超越,在于对以学科专业为载体的知识生产方式的弥合。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探索文科专业的新方向、创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及凝练人文学科的核心功能与素养可成为高校实践新文科建设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人文社会科学 发展脉络 当代危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构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理工科高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麻艳香 蔡中宏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9年第2期94-97,共4页
本文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理工科高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根据新形势对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了理工科高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对于构建理... 本文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理工科高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根据新形势对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提出了理工科高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对于构建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高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培养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储节旺 汤晓珊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6年第2期88-92,110,共6页
针对十八大提出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探讨高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高校科技人才和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国内高校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体系设置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人... 针对十八大提出的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探讨高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通过分析国内外的高校科技人才和人文社科人才培养现状,提出了国内高校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体系设置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矛盾、师资队伍弱和教学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培养的对策,包括:确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素质;改革课程设置;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创业;与国外联合培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才 人文社科人才 人才培养 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玲珍 朱君萍 陈旭东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4期83-91,122,123,共11页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深入,加快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而传统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有效回应这一战略需要。上海财经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心怀“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深入,加快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而传统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有效回应这一战略需要。上海财经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心怀“国之大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勇于承担使命职责,依托学科优势,培养传统和国际化师资队伍,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基于交叉复合与产教融合,整体性重构培养体系,探索财经类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我国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此过程中,学校形成一些基本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一是胸怀大局,践行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时代使命;二是举校体制,破解专业复合的学院与学科壁垒;三是开放协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分类培养,形成全链条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组织 新文科理念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