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与“接受”的博弈:对AI文学文本的审美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付青蔓 孔令辉 《三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1-85,共5页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与语言学、文学、文艺美学等学科相互交织,生产出了一系列的AI文学文本。其中部分文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众审美,因而具有进行审美解读的价值。从文本生产的角度看,人由事即理、由感即情的“诗性智慧”被机器...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与语言学、文学、文艺美学等学科相互交织,生产出了一系列的AI文学文本。其中部分文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众审美,因而具有进行审美解读的价值。从文本生产的角度看,人由事即理、由感即情的“诗性智慧”被机器大量识得,文本生产发生了由“人的诗性”到“机器模识”的变迁。从文本接受的角度看,接受主体兼具读者、文本阐释者和拟设作者三重身份,其审美体验也主要来源于自身的“主体幻想”。文本生产与文本接受的争论焦点主要在于人类文学的独创性,即作者存在之必要性,但二者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只有“生产者”与“接受者”互相弥合,才可以实现人类与人工的正和博弈,共同促进未来文学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文学文本 文本生产 文本接受 作者身份 正和博弈
下载PDF
论AI文学文本的符号形态与具身性阐释伦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成广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4-181,共8页
AI文学文本的阐释活动是复杂多元的,无法直接用有无“意义”的排他性方式来衡量。大体说来,AI文学文本具有“无意义文本”“准意义文本”“意义文本”等符号形态,对此所进行的阐释活动要分别论述。在不同的阐释活动中,文本“作者”的地... AI文学文本的阐释活动是复杂多元的,无法直接用有无“意义”的排他性方式来衡量。大体说来,AI文学文本具有“无意义文本”“准意义文本”“意义文本”等符号形态,对此所进行的阐释活动要分别论述。在不同的阐释活动中,文本“作者”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不断变化,作者与文本、文本生发语境、阐释者、阐释活动语境等要素之间存在多种可能,如整体合一、自相矛盾、对立割裂,等等。以此表明,“作者”或“拟设作者”在阐释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并构成了阐释的重要内容。AI文学文本的生产与阐释均应遵循相应的具身性伦理规则,对其阐释的重点是甄别文本好坏的价值判断,而非有无“意义”的事实判断;具身性伦理呼唤并要求“作者”始终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文学文本 符号形态 阐释 作者 具身性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