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个小麦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特性分析
1
作者 崔凤娟 聂迎彬 +3 位作者 徐红军 孔德真 穆培源 田笑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67-1272,共6页
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为明确小麦AL型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特性,连续3年测定了2个小麦AL型不育系36A和3235A的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颖间距和自然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36A和3235A的平均自然... 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为明确小麦AL型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特性,连续3年测定了2个小麦AL型不育系36A和3235A的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颖间距和自然异交结实率。结果表明,36A和3235A的平均自然异交结实率分别为113.02%和44.65%,柱头活力分别为104.96%和76.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二者的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授粉天数与柱头活力呈显著负相关,柱头活力随授粉天数的延长而降低;柱头活力与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柱头外露率与颖间距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随授粉进程推移,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均呈先增后减趋势,36A的3个指标均高于3235A,综合表现为异交结实率高。花后第4~11天套袋饱和授粉异交结实率最高,授粉后第6~12天,柱头外露率和颖间距均达到最大。因此,小麦AL型不育系的恢复系扬花始期比不育系推迟2~3 d,小花陆续开放、柱头活力也较强,并持续开颖,可保持较高结实率,为最佳授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al型不育系 异交结实率 柱头活力 柱头外露率 颖间距
下载PDF
Q型、AL型和T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恢保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蒋华仁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98-199,共2页
以Q型、AL型和T型的 6个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分别与两个Q型恢复系、3个T型恢复系、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各 1份进行测交。结果发现 ,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是... 以Q型、AL型和T型的 6个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分别与两个Q型恢复系、3个T型恢复系、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各 1份进行测交。结果发现 ,印度圆粒小麦、密穗小麦和圆锥小麦 -节节麦双二倍体是这 3种不育系的保持系 ,而其余 6份材料则能很好恢复这 3种不育系的育性。表明Q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比较研究 恢保持性 Q型不 al型不育系 T型不
下载PDF
小麦A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聂迎彬 孔德真 +4 位作者 崔凤娟 桑伟 穆培源 徐红军 田笑明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3期1-6,共6页
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高低是由其遗传特性或栽培措施而决定,高异交结实率的不育系选育将是决定小麦杂交种能否推广的前提。该研究选择20个连续回交5代以上的小麦AL型稳定不育系和小麦杂交种新冬43号为研究对象,2014—2016年连续3年对20个... 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高低是由其遗传特性或栽培措施而决定,高异交结实率的不育系选育将是决定小麦杂交种能否推广的前提。该研究选择20个连续回交5代以上的小麦AL型稳定不育系和小麦杂交种新冬43号为研究对象,2014—2016年连续3年对20个稳定的不育系进行不育度、异交结实率和异交实现率的测定;2014年对新冬43号进行了分期制种,开展了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参试不育系之间自然异交结实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遗传因素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影响较大;通过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异交结实实现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上述两个指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新冬43号大田制种中,在正常播期和晚播制种情况下(父母本行比均为2∶10),不同母本行之间制种产量差异不显著,父本离母本行之间的距离与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制种产量均呈负相关,表明栽培措施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存在一定的影响;结果还表明: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制种产量的正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杂交小麦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主要受遗传特性影响,异交结实率和异交结实实现率是判定不育系能否应用到生产上的两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交结实率 小麦al型不育系 异交实现率
下载PDF
小麦雄性不育系AL18A育性恢复基因的QTL定位 被引量:4
4
作者 桂安胜 聂迎彬 +6 位作者 马丽 徐红军 李瑞博 刘小芳 孔德真 张晓科 穆培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为加快AL型杂交小麦的发展,以不育系AL18A、恢复系99AR144-1及二者杂交F2代群体为材料,选用SSR标记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进行育性恢复基因的QTL定位。结果表明,育性恢复由主效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在1B染色体上... 为加快AL型杂交小麦的发展,以不育系AL18A、恢复系99AR144-1及二者杂交F2代群体为材料,选用SSR标记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进行育性恢复基因的QTL定位。结果表明,育性恢复由主效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在1B染色体上检测到了1个主效恢复基因QTLqRf-1B-1,在5AL染色体上检测到了1个微效QTLqRf-5A-1。qRf-1B-1位于SSR标记Xbarc8与Xgwm413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85cM和2.00cM,LOD值为14.06,加性效应为18.87,可解释22.43%的表型变异;qRf-5A-1位于SSR标记Xgwm595与Xgwm410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0cM和0.10cM,LOD值为3.18,加性效应为12.32,可解释5.44%的表型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al型不育系 恢复基因 QT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