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症与脂肪性肝病协同诊疗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1
作者 张佳 李青伟 +11 位作者 肖明中 卢晨霞 黄晶晶 徐曦 吕艺 彭苗 王景芝 欧阳卡妮 朱绘 赵林华 李晓东 仝小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脂肪性肝病的两次更名均强调了代谢功能障碍在疾病发展中的潜在驱动作用,反映了脂肪性肝病的高度异质性。在“态靶理论”与“膏浊理论”指导下,该研究认为肥胖是脂肪性肝病发病及病程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肥胖症与脂肪性肝病的共病现状、... 脂肪性肝病的两次更名均强调了代谢功能障碍在疾病发展中的潜在驱动作用,反映了脂肪性肝病的高度异质性。在“态靶理论”与“膏浊理论”指导下,该研究认为肥胖是脂肪性肝病发病及病程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肥胖症与脂肪性肝病的共病现状、共病机制、共治趋势等方面出发,进行肥胖症与脂肪性肝病共同防治的探讨。以减轻体重为中心,通过中药内服与中医外治结合、中医综合治疗与外科代谢手术结合、院内诊治与院外生活方式管理结合的系统性干预策略,实现脂肪性肝病与肥胖症的共同防治、共同管理,将脂肪性肝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控关口前移,以此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症 态靶辨治 中医干预策略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讨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杨雪 张旭 +2 位作者 仙晋 谭奇纹 于慧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4-809,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相关的多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肠道菌群失调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改善NAFLD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本文总结...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相关的多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肠道菌群失调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改善NAFLD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本文总结了NAFLD与肠道菌群的关系、肠道菌群失调参与NAFLD的发病机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改善NAFLD的可能等,以期为NAFLD的治疗拓展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中医疗法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3
作者 袁泳维 李建鸿 +3 位作者 梁秋艳 聂琦隆 马晓军 邱腾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956-1962,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22年在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以及就诊时的肝肾功能、血脂、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等临床数据,分...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2022年在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以及就诊时的肝肾功能、血脂、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等临床数据,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129例患者中,男性128例(99.22%),女性1例(0.78%);平均年龄为(48.71±11.5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82±3.98)kg·m^(-2)。(2)中医证型分布方面,以湿热蕴结证最常见,共70例(54.26%),其余分别为肝郁脾虚证24例(18.60%)、痰湿内阻证22例(17.05%)、肝肾不足证7例(5.43%)、痰瘀互结证3例(2.33%)、瘀血内结证3例(2.33%)。(3)临床特点方面,经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BMI、饮酒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肝脏硬度测量值(LSM)以及反映肝脏脂肪含量的受控衰减参数值(C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较为突出的特征是,仅有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及瘀血内结证等4型患者的BMI超标(>24 kg·m^(-2)),而样本量占比高达54.26%的湿热蕴结证和肝肾不足证患者的BMI均在正常范围(分别为23.03 kg·m^(-2)和21.42 kg·m^(-2)),且此两种证型的BMI与痰湿内阻证(26.44 kg·m^(-2))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酒精性肝病有超过一半以上患者不会出现超重现象;另外,BMI最高的痰湿内阻证患者在血清TG(2.69 mmol/L)、CAP(292 db/m)等指标中也同样呈现出最高数值,提示痰湿内阻证患者的肥胖及肝脏脂肪浸润程度相对于其他证型严重;而代表肝脏慢性炎症损伤的AST和胆管细胞损伤的GGT,在湿热蕴结证和肝肾不足证中均有显著性升高,且此两型患者的LSM值也是所有证型分组里最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湿热蕴结证是酒精性肝病的主要中医临床证型;酒精性肝病的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和体质量超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呈一致性关系;不同中医证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异常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辨证时可将中医四诊资料与临床指标相互参照,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中医证型 湿热蕴结证 肝肾功能 血脂 瞬时弹性成像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医证型与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姚志山 吴云 +4 位作者 李术先 张志勇 张文静 赵红心 王巍 《四川中医》 202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医证型与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及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各患者外周血细胞、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检测,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分为肝胃气滞型、肝胆湿热...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医证型与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及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各患者外周血细胞、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检测,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分为肝胃气滞型、肝胆湿热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痰瘀阻滞型5种证型。依据文献建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评分)、基于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EIB-4)2种无创肝纤维化模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APRI模型结合凝血功能评估痰瘀阻滞型的诊断价值更优于FIB-4模型,FIB-4模型评估ALD患者肝肾阴虚型诊断价值高于APRI模型。结论:APRI、FIB-4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及凝血功能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为病情评估、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中医证型 肝纤维化诊断模型 相关性
下载PDF
探究120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证候及临床指标
5
作者 李文科 张闽光 +3 位作者 陈文炎 廖楠君 曾凯萍 邬众稻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9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证候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该病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120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白蛋白、门静脉宽度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od...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证候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该病及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120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白蛋白、门静脉宽度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深入研究中医证型与其相关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在120例酒精性肝硬化腹水患者中湿热证型所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血瘀证患者。在各证型的患者中,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阻证在轻度低蛋白血症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重度低蛋白血症在阴虚证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同时,各证型患者的门静脉宽度值有差异,其中阴虚证、阳虚证患者的门静脉宽度值分别比湿阻证、湿热证患者高,血瘀证患者的门静脉宽度值比湿阻证患者高(P<0.05)。各证型患者的MELD均值有差异,阳虚证患者的MELD均值比湿阻证患者高,阴虚证患者的MELD均值比湿阻证、湿热证、血瘀证患者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腹水 中医证候 肝脏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八段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庞力 金伟 《光明中医》 2023年第4期673-676,共4页
目的 观察八段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与药物治疗合运动组,药物治疗组仅采取基础药物治疗,不采用其他运动处方治疗(日常活动除外);药物治疗合运动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 目的 观察八段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与药物治疗合运动组,药物治疗组仅采取基础药物治疗,不采用其他运动处方治疗(日常活动除外);药物治疗合运动组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严格按照运动处方计划执行。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脂肪肝、血脂、肝功能及随访情况。结果 药物治疗合运动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纠正患者脂肪肝进程、改善脂代谢及肝功能保护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段锦属于低强度有氧运动,能有效的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癖 八段锦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HA、PC-Ⅲ、Ⅳ-C水平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艺真 杜时雨 葛成慧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PC-Ⅲ)、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水平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 目的探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PC-Ⅲ)、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水平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66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20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全部受试对象血清HA、PC-Ⅲ、Ⅳ-C水平,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各组血清HA、PC-Ⅲ、Ⅳ-C水平,并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各组血清HA、PC-Ⅲ、Ⅳ-C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高于对照组,中度组、重度组均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根据中医诊断标准,辨证为痰浊内阻证14例(21.21%);湿热蕴结证17例(25.76%);脾肾两虚证18例(27.27%);痰瘀互结证17例(25.76%);中医不同证型NAFLD患者血清HA、PC-Ⅲ、Ⅳ-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患者上述血清指标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血清HA、PC-Ⅲ、Ⅳ-C水平能反映NAFLD病情严重程度,且对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中医证型
下载PDF
名老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荟萃 被引量:1
8
作者 童凌 张海鸥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2期230-232,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高发,已经严重影响医疗负担及人民健康。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中医药在防治脂肪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各名老中医对脂肪肝进行了系统论述。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名老中医在辨证论治NA...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高发,已经严重影响医疗负担及人民健康。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中医药在防治脂肪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各名老中医对脂肪肝进行了系统论述。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名老中医在辨证论治NAFLD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以进一步丰富中医对NAFLD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 脂肪肝 名老中医 辨证论治 经验用药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酒精性肝硬化中医证型研究
9
作者 李冰倩 刘江凯 +1 位作者 张雅儒 张建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索酒精性肝硬化(AC)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323例AC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的方法提取27项主要证候条目并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通过因子分析提取11个公因子... 目的探索酒精性肝硬化(AC)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323例AC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的方法提取27项主要证候条目并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通过因子分析提取11个公因子,结合中医证素辨证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归为4种证型,依次为脾虚湿盛兼瘀热证108例(33.44%)、肝郁脾虚兼血瘀证86例(26.62%)、脾肾阳虚证70例(21.67%)、肝胆湿热兼血瘀证59例(18.27%)。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脾虚湿盛兼瘀热证居多,肝功能Child-Pugh B级以脾虚湿盛兼瘀热证和肝郁脾虚兼血瘀证为主,肝功能Child-Pugh C级以肝郁脾虚兼血瘀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结论AC基本中医证型为脾虚湿盛兼瘀热证、肝郁脾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胆湿热兼血瘀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不同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 中医证型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眼底图像特征分析
10
作者 俞晓菡 余上海 +4 位作者 惠梦雨 高悦 刘平 李舰 张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94-100,共7页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见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眼底血管图像变化特征,以期为中医目诊及肝病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借助眼底照相机采集NAFLD患者、健康人群的眼底血管图像,同时收... 目的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见中医证型(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眼底血管图像变化特征,以期为中医目诊及肝病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借助眼底照相机采集NAFLD患者、健康人群的眼底血管图像,同时收集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症状信息,通过改进的U-Net模型分割眼底血管,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提取血管颜色、形态及Haralick纹理特征,并以健康人群为对照运用决策树模型建立疾病预测模型。运用SPSS 26.0及R语言分析湿热内蕴、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以及眼底图像特征与一般资料、临床症状等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NAFLD患者126例,其中湿热内蕴证61例、肝郁脾虚证44例、无典型证21例,分别设为湿热内蕴组、肝郁脾虚组、无典型证组;纳入健康人110例,设为健康组。②基于决策树模型建立NAFLD疾病诊断模型,准确率为0.972,灵敏度为0.970,特异性为0.975,AUC为0.995,可有效用于对NAFLD患者眼底血管特征的分析。③在血管形态和颜色特征方面,与无典型证组比较,湿热内蕴及肝郁脾虚组血管总面积降低,细小分支比例、弯曲程度、细小分支弯曲程度升高(P<0.05)。在血管纹理特征方面,与无典型证组相比,湿热内蕴组角二阶矩升高、差分熵降低(P<0.05),肝郁脾虚组对比度、差分方差、差分熵降低,逆差距升高(P<0.05)。④共筛选得到NAFLD的6个常见症状,分别为乏力、口干、夜间睡眠不足、大便稀薄不成形、眼睛干涩及白天困倦欲睡。⑤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FLD患者年龄与特征值角二阶矩、血管弯曲程度及逆差距呈正相关(P<0.05),与血管总面积、平均宽度、颜色强度方差、差分熵、相关性、熵、和熵及信息度量f13呈负相关(P<0.05);性别与血管细小分支弯曲程度呈负相关(P<0.05);眼睛干涩与血管总面积、平均宽度及信息度量f13呈负相关(P<0.05);大便稀薄不成形与血管弯曲程度、对比度及差分方差呈正相关(P<0.05),与逆差距呈负相关(P<0.05)。结论湿热内蕴证与肝郁脾虚证NAFLD患者眼底图像血管纹理存在特异性改变,可为基于眼底血管特征的NAFLD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证候 中医诊断 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 眼底血管图像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辨证施治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褚乙晓 杜进璇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5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五个证型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分为肝肾不足组(n=21...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五个证型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分为肝肾不足组(n=21)、痰瘀互结组(n=17)、肝郁脾虚组(n=27)、脾虚痰湿组(n=29)、湿热内蕴组(n=26),分别给予一贯煎合二至丸、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和平胃散、连朴饮治疗,另选取同期接诊的2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西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对比6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检测5种中医证型组ALDH2基因多态性,Hardy-Weinbery平衡检验分析有效/无效组、有无不良反应组ALDH2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总有效率肝肾不足组(95.24%)、痰瘀互结组(94.12%)、肝郁脾虚组(92.59%)、脾虚痰湿组(93.10%)、湿热内蕴组(92.31%)均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肝肾不足组(9.52%)、痰瘀互结组(5.88%)、肝郁脾虚组(3.70%)、脾虚痰湿组(6.90%)、湿热内蕴组(3.85%)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无效组ALDH2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不良反应组、无不良反应组ALDH2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可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与ALDH2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辨证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Meta分析
12
作者 吴佩珊 杨元明 +2 位作者 周正 黎嘉辉 黄广文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6期17-24,共8页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近年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效治疗NAFLD。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治疗NAFLD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计...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近年研究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效治疗NAFLD。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治疗NAFLD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对NAFLD后患者肠道菌群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11项,涉及患者10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OR=3.51,95%CI(2.37,5.21),P<0.00001];双歧杆菌水平[SMD=0.81,95%CI(0.57,1.05),P<0.00001]、乳酸杆菌水平[SMD=0.78,95%CI(0.53,1.03),P<0.00001]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SMD=-0.80,95%CI(-1.03,-0.57),P<0.00001]、肠球菌[SMD=-0.51,95%CI(-0.77,-0.26),P=0.0001]、拟杆菌[SMD=0.65,95%CI(0.22,1.08),P=0.003]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80,95%CI(0.40,8.19),P=0.45]。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NAFLD在临床总有效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使肠道中有益菌增多,条件致病菌减少,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自拟调肝活血化瘀方对脾虚血瘀型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唐侨 李保华 《四川中医》 2023年第9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调肝活血化瘀方对脾虚血瘀型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自拟调肝活血化瘀方对脾虚血瘀型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自拟调肝活血化瘀方进行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内毒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影像学指标水平、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74%vs 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内毒素、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肝脏斜径、肝硬度值、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IV型胶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3%vs 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调肝活血化瘀方治疗脾虚血瘀型代偿期酒精性肝硬化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内毒素及其他生化指标水平,改善影像学指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活血化瘀方 脾虚血淤型 酒精性肝硬化 代偿期 中医证候评分 内毒素
下载PDF
李润东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
14
作者 董亚楠 李润东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8期88-90,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类肝组织改变类似酒精性肝病但无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例数迅猛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此病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等严重肝病有密切关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类肝组织改变类似酒精性肝病但无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例数迅猛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此病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等严重肝病有密切关系,但往往人们不大注意,直到体检时方才发现。山东枣庄市中医医院李润东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多年,他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总体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之邪为标,确立了以“健脾”贯穿始终,疏肝行气、补益脾肾、祛湿化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并重视治未病之法,临床效果甚好。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润东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性肝病 中医药
下载PDF
聚乙烯醇在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5
作者 张韵慧 李宁 +1 位作者 许建辰 肖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聚乙烯醇 (PVA)作为药用辅料 ,具有易溶于水、成膜性好、粘接力强、热稳定性高、毒性低、无刺激性等优点 ,近年来 ,在医药工业中应用日趋广泛。在中药现代化制剂研究中 ,PVA作为涂膜剂和膜剂的成膜材料 ,其成膜性能优良、膜的韧性好等特... 聚乙烯醇 (PVA)作为药用辅料 ,具有易溶于水、成膜性好、粘接力强、热稳定性高、毒性低、无刺激性等优点 ,近年来 ,在医药工业中应用日趋广泛。在中药现代化制剂研究中 ,PVA作为涂膜剂和膜剂的成膜材料 ,其成膜性能优良、膜的韧性好等特点 ,在涂膜剂和膜剂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PVA作为巴布膏剂和凝胶剂的高分子基质 ,既能承载药物 ,又能改善制剂的使用和工艺性能 ,是一种优良的药物载体。目前 ,PVA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主要集中在外用剂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 ,必将拓宽PVA在中药现代化剂型中的应用范围。PVA有望在渗透泵控释制剂、载药微球、溶胀控释系统等新剂型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中药 新剂型 药用辅料 成膜性 粘接力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不同证型女性迟发性与持久性痤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兰东 司天润 +2 位作者 赵树玲 毛燕玲 张海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79-382,共4页
目的 :寻找治疗女性痤疮的最佳方法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10 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 (38例 )、针刺组 (32例 )和中药组 (34例 )。针药组取穴以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 ,同时给予中药芩参粉刺清口服液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针刺... 目的 :寻找治疗女性痤疮的最佳方法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10 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 (38例 )、针刺组 (32例 )和中药组 (34例 )。针药组取穴以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 ,同时给予中药芩参粉刺清口服液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针刺组与单纯中药组。结果 :患者皮损改善 ,针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中药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组治疗后血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水平均有下降 ,尤以针药组肝肾阴虚型T水平改善明显。结论 :针药结合法是治疗女性迟发性与持久性痤疮的有效方法 ,并有调节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性激素与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治疗 证型 女性 迟发性 持久性 痤疮 针灸疗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面瘫神经损伤定位和治疗方法选择相关关系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2
17
作者 李常度 黄信勇 +2 位作者 杨娟娟 符晓英 李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研究面瘫神经损伤定位和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按神经损伤定位分层对照的方法 ,将 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 (A组 )、西药治疗组 (B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C组 )。... 目的 :研究面瘫神经损伤定位和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随机、按神经损伤定位分层对照的方法 ,将 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 (A组 )、西药治疗组 (B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C组 )。结合临床和肌电图作出准确神经损伤定位 ,用House Brach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疗效分析 ,并作 6个月随访。 结果 :面神经管内损伤 ,中西医结合疗法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 (P <0 0 5 ) ,后遗症少 ;面神经管外损伤 ,3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定位在面神经管内的面瘫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最佳选择 ;定位在面神经管外的面瘫 ,有明显的自然痊愈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随机对照研究 中西医结合疗法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艳慧 尹丽丽 +1 位作者 王澍欣 王莉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验证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推广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穴位贴敷(以三棱、莪术、大黄、冰片制成药饼,敷于天枢、气海、关元穴);对照组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结果:治疗组... 目的:验证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推广性。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穴位贴敷(以三棱、莪术、大黄、冰片制成药饼,敷于天枢、气海、关元穴);对照组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8%,对照组总有效率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5.1±2.8)小时,对照组为(10.1±7.3)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具有确切的疗效,适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穴位疗法 穴位贴敷法 便秘/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代谢紊乱的影响 被引量:118
19
作者 王海燕 李惊子 +6 位作者 潘缉圣 邹万忠 李晓玫 章友康 朱世乐 黄海长 王叔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2-552,共11页
为明确黄芪、当归在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 ,NS)治疗中的作用、适应证及其作用机制 ,我们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黄芪当归合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各种肾脏疾病慢性病变经过肾硬化、纤维化 ,最终发展成为终末... 为明确黄芪、当归在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syndrome ,NS)治疗中的作用、适应证及其作用机制 ,我们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黄芪当归合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各种肾脏疾病慢性病变经过肾硬化、纤维化 ,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竭。如何阻断这一发展通路已成为国际肾脏病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用慢性嘌呤霉素肾病模型 ,以目前公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作为阳性对照 ,经 12周给药观察后处死 ,收集血、尿、肾脏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模型鼠肾脏呈慢性炎症 ,肾小球硬化和小管间质纤维化。黄芪当归合剂 (A&A)治疗明显减轻肾功能恶化和组织学损伤 ,肾小球硬化指数和小管间质损伤指数下降与肾功能损伤减轻呈正相关 (r=0 .80 ,P <0 .0 0 1和r=0 .85 ,P <0 .0 0 1)。细胞外基质Ⅲ、Ⅳ型胶原 ,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明显减少。这种抗纤维化作用与ACEI相似 ,但肾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不下降 (5 6 .5 3± 7.0 3vs 76 .6 2± 12 .88pg/mg蛋白 ,P <0 .0 5 )。然而 ,A&A治疗组的肾脏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 (0 .0 5 17± 0 .0 2 4 8vs 0 .110 0± 0 .0 2 6 1,P <0 .0 5 )和骨桥蛋白 (OPN ,0 .0 10 5± 0 .0 0 5 3vs 0 .115± 0 .0 34,P <0 .0 5 )表达 ,单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变病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黄芪 当归 药理学
下载PDF
论药物的四气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洁 吴强 +2 位作者 林栋 陈传江 黄冬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药物的四气对穴位贴敷法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1例随机分为辣椒素组20例、薄荷脑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选用同为辛味但不同寒(凉)热属性的辣椒与薄荷的提取物辣椒素、薄荷脑及痛经灸贴剂贴敷神阙穴,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药物的四气对穴位贴敷法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1例随机分为辣椒素组20例、薄荷脑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分别选用同为辛味但不同寒(凉)热属性的辣椒与薄荷的提取物辣椒素、薄荷脑及痛经灸贴剂贴敷神阙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疼痛评分均较前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穴位贴敷疗法中,药物的四气对其疗效无显著作用,提示穴位贴敷疗法与内服药物不同,不应将四气作为选药的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中医药疗法 痛经/穴位疗法 穴位贴敷法 四气(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