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itabine for Relapse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崔杰克 肖音 +5 位作者 游泳 石威 李青 罗毅 蒋林 仲照东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5期693-698,共6页
Relaps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 remains a main question on treatment failure. Current strategies for management that usually include salvage chemotherapy, donor lymphocyti... Relaps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 remains a main question on treatment failure. Current strategies for management that usually include salvage chemotherapy, donor lymphocytic infusion and second transplantation. Our study assessed the efficacy of decitabine(DAC) for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who relapsed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outcomes of 12 patients with relapsed ALL after allo-HSCT who received DAC therapy. Nine patients received DAC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donor stem cell infusion, and 3 patients received single-agent DAC. Ten of the 12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CR), 1 achieved a partial remission(PR), and 1 had no response(NR) after treatment at the latest follow-up(LFU), the median survival was 11.2 months(range, 3.8–34, 7 months). The 1-and 2-year overall survival(OS) rates were 50%(6/12) and 25%(3/12), respectively. Five patients were still alive; 4 had maintained CR and 1 was alive with disease. Patients with 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LL had higher survival rate than patients with Philadelphia chromosome-negative ALL(57.1% vs. 20%). No aggravated flares of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 were observed during DAC treatment. Therefore, DAC may be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agent for ALL recurrence after allo-H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ITABIN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RELAPSE
下载PDF
CYTOKINE SECRE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FTER TREATMENT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
2
作者 姜国胜 唐天华 +10 位作者 毕可红 张玉昆 任海泉 姜枫勤 任青华 真刚 刘传芳 彭军 郭桂月 刘秀兰 田志刚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3-37,共5页
ABSRT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modulation of cytokines production by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cells before or after exposure to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Methods: Diagnose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ABSRT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modulation of cytokines production by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cells before or after exposure to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Methods: Diagnoses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FAB cy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nd cytogenetic criteria. Bone marrow or blood samples from APL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heparinized microfuge tube. Primary APL cells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traditional Ficoll-Hypaque density centrifugation and enriched after adherence to plastic surfaces. IL-1b, IL-6, IL-8, TNFa and G-CSF levels in the supernatants of cultured leukemia cells were estimated by ELISA method. NBT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PL cells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96 h after exposure to ATRA at 10-6 M in vitro or 60 mg/day in vivo, APL cells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IL-1b (P<0.05) and G-CSF (P<0.05) production, an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IL-6 (P<0.05) and IL-8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obvious variation of TNFa.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APL cells in vitro was statistically correlated to the IL-1b secretion or G-CSF secretion. And the cell number ratio in patients with detectable IL-1b or G-CSF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detectable IL-1b or G-CSF. Conclusion: IL-1b and G-CSF secre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of APL cells after exposure to A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KINE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ll-trans retinoic acid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BSERVATION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TREATED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ND CHEMOTHERAPY
3
作者 张芬琴 吴立德 +3 位作者 李秀松 孙关林 蔡敬仁 王振义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2年第2期83-87,共5页
Clinical observ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compared between 2 matched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each 20. The fir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the other with all-tram retinoi... Clinical observ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compared between 2 matched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each 20. The fir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the other with all-tram retinoic acid (ATRA) alone at a dose of 45-60mg/M^2/d. The complete remission (CR) rate of ATR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emotherapy (90% vs 55%). The time for obtaining CR as well as the duration of fever and hospitalization were shorter and the amount of blood transfused was less in the former than in the latter group. Seven cases were complicated by DIC and 4 died in the group of chemotherapy, while no case was by of DIC or death in the ATRA group. The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ATRA is an alternative effective drug for remission induction therapy in APL with high rate of 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ll-TRANS RETINOIC acid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下载PDF
泼尼松反应在CCLG-ALL 2008方案中预后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任媛媛 邹尧 +5 位作者 常丽贤 安文彬 万扬 章婧嫽 刘天峰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2-646,共5页
目的:评估泼尼松反应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体系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对入组598例初治ALL患儿,予以泼尼松预治疗,根据结果分为泼尼松反应良好(PGR)组和泼尼松反应不良(PPR)组,行后续治疗并随访,分析比较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 目的:评估泼尼松反应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体系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对入组598例初治ALL患儿,予以泼尼松预治疗,根据结果分为泼尼松反应良好(PGR)组和泼尼松反应不良(PPR)组,行后续治疗并随访,分析比较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与PGR组相比,PPR组患儿具有年龄较大,初诊白细胞数较高,T细胞表型相对多见,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相对多见的特点(P<0.05);PPR组患儿2年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相对于PGR组明显降低(P<0.05),PPR组患儿累积无事件生存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2年内;PPR组复发率较高,且以早期复发为主(P<0.05);PPR组患儿治疗第33天及12周的微小残留病(MRD)发生率较高(P<0.05);高危组ALL患儿不论泼尼松反应是否良好,其无事件生存率,复发时间均无差别(P>0.05);在COX回归分析中,PPR、BCR-ABL1及MLL的存在均为显著预后不利因素(P<0.05)。结论:泼尼松反应在CCLG-ALL 2008方案中仍然具有重要预后价值,泼尼松反应不良的ALL患儿整体预后较差,而泼尼松反应对高危组ALL预后评价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CCLG-all 2008方案 白血病 淋巴系 儿童 预后价植
下载PDF
43例1—7岁小儿ALL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春怀 梁东 +4 位作者 王月 胡晓兰 王惠 李潇影 盖学良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ALL)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全国小儿ALL诊疗建议(第二次修订草案)治疗43例1-7岁小儿ALL。结果:43例患儿总CR率97.7%,无事故生存(EVS)率:1年为(97.67±2.30)%,2~4年为(95.29&...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自血病(ALL)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全国小儿ALL诊疗建议(第二次修订草案)治疗43例1-7岁小儿ALL。结果:43例患儿总CR率97.7%,无事故生存(EVS)率:1年为(97.67±2.30)%,2~4年为(95.29±3.25)%,5年以上为(73.53±8.47)%。结论:应用全国小儿ALL诊疗建议(第二次修订革案)治疗1~7岁小儿ALL效果比较好,毒副作用较轻,患儿能够耐受,1~7岁ALL患儿有更多的治愈机会,此方案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缓解率 无事故生存率
下载PDF
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单中心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鲍亮 吴南海 +4 位作者 吴敏媛 杜宏 潘虹宇 员菡子 栾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66-72,共7页
目的分析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单中心疗效,为改进该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ALL患儿,接受了CCLG.ALL2008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结果及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结果100例中低危ALL4... 目的分析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单中心疗效,为改进该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ALL患儿,接受了CCLG.ALL2008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结果及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结果100例中低危ALL49例,中危23例,高危28例。诱导缓解率97%。化疗期间发生严重感染24例(24%),并发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6例,发生治疗相关死亡(TRM)8例。本组病人的2年和5年累积复发率均为(12%±0.04),2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0s)均为(83%±0.04),2年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均为(79%±0.04)。低危组与高危组间Os差异有显著性(χ2=12.026,P=0.001);低危组与高危组间EFS差异有显著性(χ2=14.291,P=0.000),中危组与高危组间EFS差异亦有显著性(χ2=5.356,P=0.021)。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是诱导期严重感染所致TRM、疾病复发以及病人治疗途中失访。结论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ALL完全缓解率高、复发率低,降低诱导期严重感染所致TRM,减少高危疾病复发,并改进高危病人综合管理以使病人能接受完整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CLG—all2008方案 化疗 儿童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Ly+AML型和My+ALL型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斌 李睿 +1 位作者 吴辉菁 陈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21-424,共4页
为了研究Ly+AML(表达淋巴系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My+ALL(表达髓系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急性髓性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BAL(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预后,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97例... 为了研究Ly+AML(表达淋巴系抗原的急性髓性白血病),My+ALL(表达髓系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急性髓性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BAL(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的预后,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97例AL(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采用EGIL(白血病免疫分型欧洲协作组)积分系统,将患者分为5组:ALL43例,AML53例,Ly+AML39例,My+ALL53例,BAL9例。结果表明:Ly+AML(淋系抗原以CD7表达最常见,占53.8%)与My+ALL(髓系抗原以CD13表达最常见,占47.2%)相比,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CD34阳性率及完全缓解(CR)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My+ALL的例数相对更多。ALL与My+ALL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CD34阳性率及CR率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与Ly+AML相比,在白细胞数>100×109/L的例数、肝脾淋巴结肿大的例数及CD34阳性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R率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的CR率相对更高。BAL与Ly+AML和My+ALL相比,虽然BAL患者的CR率(仅37.5%)明显低于前两者(分别低了16.8%和27.8%),但是由于BAL的例数太少,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y+AML的临床化疗可能应兼顾AML+ALL的两方面,因为它的预后因淋系抗原的表达而更差;而对于My+ALL来说,它的预后并没有因髓系抗原的表达而与ALL表现出明显差异,因此可以考虑采用与ALL相同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Ly+AML My+all AML all BAL
下载PDF
儿童白血病中34种ph样ALL基因筛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夏敏 邵静波 +4 位作者 郑月 李红 王欢 李珊珊 张泓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对白血病儿童进行34种ph样ALL基因筛选,明确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119例初发ALL患儿,男69例,女50例,年龄6个月~17岁,应用实时荧光探针PCR法进行Ph样ALL相关34种基因的筛选,筛选阳性者... 目的对白血病儿童进行34种ph样ALL基因筛选,明确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119例初发ALL患儿,男69例,女50例,年龄6个月~17岁,应用实时荧光探针PCR法进行Ph样ALL相关34种基因的筛选,筛选阳性者再进行监测。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 0进行χ~2检验和生存分析。结果 119例初发ALL患儿,ALL-B109例,ALL-T 10例,ph样ALL基因筛选的阳性率为18. 5%(22/119)。阳性的ph样ALL基因包括:IKZF3-8(IK6) 8例次,CRLF2高表达16例次,EBF1-PDGFRB 1例次。其中3例为2种基因同时存在:IKZF3-8和CRLF2高表达共阳性2例,IKZF3-8和EBF1-PDGFRB共阳性1例。上述119例ALL分为ph样ALL基因阳性组(22例)和ph样ALL基因阴性组(97例)。第19天和第46天的流式MRD监测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h样ALL基因阳性组总体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 037),而无事件生存率无差异(P=1. 0)。结论 ph样ALL基因阳性患儿总体生存率降低,可用于儿童白血病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Ph样all 基因 预后
下载PDF
TEL/AML1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CCLG-ALL-2008方案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高静 胡绍燕 +8 位作者 卢俊 何海龙 王易 赵文理 李建琴 李捷 肖佩芳 范俊杰 柴忆欢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CCLG-ALL-2008方案治疗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初诊并治疗的99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及329例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的B系ALL患儿的临床和生物学... 目的探讨CCLG-ALL-2008方案治疗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初诊并治疗的99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及329例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的B系ALL患儿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随访至2015年10月,观察两组患儿的生存状态和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初诊时的年龄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相近;在诱导缓解治疗第8天的泼尼松敏感实验、第15天骨髓呈M3状态、第33天和第12周微小残留病灶(MRD)>1.0×10-3的比例两组患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复发率为14.14%(14/99),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为20.97%(69/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P=0.132);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病死率(16.72%)高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33)。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组与无特异性融合基因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6.1±4.9)%和(79.0±2.8)%,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0.7±5.1)%和(72.0±3.1)%,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78.9±5.1)%和(69.6±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第12周MRD水平是影响OS、RFS、E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01)。结论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ALL患儿,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是预后良好的指标,第12周MRD≥1.0×10-3应推荐更强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CLG-all-2008方案 TEL/AML1基因 总生存率 无复发生存率 无事件生存率 儿童
下载PDF
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慧娟 姜健 +7 位作者 仲任 李学荣 卢愿 汤静燕 蒋慧 袁晓军 王宁玲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评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5(SCMC-ALL-2005)治疗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方法按照SCMC-ALL-2005方案,5家医院对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新发B细胞型ALL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 目的评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5(SCMC-ALL-2005)治疗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方法按照SCMC-ALL-2005方案,5家医院对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新发B细胞型ALL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B细胞型ALL患儿601例,539例(89.68%)随访至2011年9月30日。601例患儿中,低危284例、中危231例、高危86例,均按照诊疗建议治疗。诱导期间缓解率为98.84%(7例未缓解),第一次事件发生时的中位时间为35个月(2.94年),至随访终止日的539例随访病例中共完成治疗403例(74.77%);低危组完成治疗223例(86.43%),中危组150例(73.17%),高危组30例(39.47%),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随访3年的总生存率为(83.3±1.8)%,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9.2±1.9)%;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79.5±3.3)%,5年EFS率为(70.9±3.7)%。低、中、高危三组间3年及5年E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比较满意,多中心协作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的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型 SCMC-all-2005方案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调节性T淋巴细胞变化及调节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薇 任建敏 +1 位作者 傅丽敏 周灵玲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1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调节性T淋巴细胞变化及调节机制。方法在2016年2月23日~2017年2月23日期间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观察组)为实验对象,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分离外周血CD4^+T细...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调节性T淋巴细胞变化及调节机制。方法在2016年2月23日~2017年2月23日期间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50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观察组)为实验对象,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荧光定量PCR(RT-PCR、REAL-TIME PCR、总RNA定量和提取、RT-PCR产物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随后对比两组受检者各项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D28/CD4^+Foxp3^+(524.86±28.42)、ICOS/CD4^+CD25^(high)Foxp3^+(725.69±15.74)、TGF-βRII/CD4^+(61.75±10.08)、Mtge-β(58.44±10.85)、IL-35p35(326.84±35.46)、IL-35EB13(128.56±12.74)、TGF-β(81.46±5.43)、IL-10(135.75±12.75)、ICOS^+/CD4^+CD25^(high)Foxp3(3.86±1.75)%、Foxp3(812.43±56.32)、CD4^+CD25^(high)Foxp3(9.85±2.45)%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CD28/CD4^+Foxp3^+(158.33±21.06)、ICOS/CD4^+CD25^(high)Foxp3^+(352.12±10.03)、TGF-βRII/CD4^+(28.42±5.89)、Mtge-β(23.17±5.33)、IL-35p35(154.28±26.31)、IL-35EB13(48.31±6.52)、TGF-β(29.51±6.38)、IL-10(24.91±5.22)、ICOS^+/CD4^+CD25^(high)Foxp3(2.45±0.85)%、Foxp3(322.41±18.75)、CD4^+CD25^(high)Foxp3(4.12±1.75)%(P<0.05)。结论导致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出现亚群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分化群2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8)、ICOS过度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T淋巴细胞 调节机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情绪、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LL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情绪、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LL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PSQ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前,2组各项QLQ-C3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QLQ-C30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QLQ-C30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有很好的效果,可改善其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护理干预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情绪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下载PDF
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疗效总结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敏 顾龙君 +5 位作者 汤静燕 薛惠良 陈静 潘慈 叶启东 王晓东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24-227,共4页
目的研究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5月-2009年4月初发的35例T-ALL患儿采用ALL-2005方案进行分层治疗及疗效分析。结果 T-ALL患儿35例,男30例(86%),女5例(14%),发病时中位年龄8.3(2.0~15.6... 目的研究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5月-2009年4月初发的35例T-ALL患儿采用ALL-2005方案进行分层治疗及疗效分析。结果 T-ALL患儿35例,男30例(86%),女5例(14%),发病时中位年龄8.3(2.0~15.6)岁。其中>10岁患儿14例,占40%。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50×109/L者24例,占69%,起病时6例患儿有纵隔增宽。泼尼松治疗第8天时泼尼松试验反应好者22例(63%)。诱导治疗第35天有29例获完全缓解(83%),骨髓微小残留病(MRD)≤0.01%者共20例(67%)。治疗第55天时MRD≤0.01%共26例(87%)。4例复发,3例失访,6例死亡(包括3例复发和3例第1疗程未缓解而放弃治疗者)。随访至2011年6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39(1~71)个月,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3.5%。结论 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T-ALL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细胞 急性 预后 all-2005方案 儿童
下载PDF
Ikaros通过靶向c-KIT抑制B-AL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娜 贾慧婕 +9 位作者 陈秋月 邹亚文 陈银泽 齐金博 杨俊 邱艳艳 胡庆 谷腾腾 马晓艳 王海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8-784,共7页
Ikaros是一种重要的造血细胞分化与发育调控因子,其基因结构、蛋白质活性的改变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致癌基因c-KIT与白血病的发生有直接联系,但Ikaros与c-KIT之间的调控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报道,在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 Ikaros是一种重要的造血细胞分化与发育调控因子,其基因结构、蛋白质活性的改变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致癌基因c-KIT与白血病的发生有直接联系,但Ikaros与c-KIT之间的调控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报道,在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细胞中,Ikaros可靶向调控c-KIT基因的转录与蛋白质表达。通过在人B-ALL细胞系Nalm6中分别高表达和shRNA干扰Ikaros后,qRT-PCR与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Ikaros可直接抑制c-KIT基因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Ikaros及其突变体对c-KIT基因的直接靶向作用。结果显示,野生型Ikaros可明显抑制c-KIT的表达,而突变体则不能。进一步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immunoprecipitation,Ch IP),检测Ikaros对c-KIT上游启动子序列的结合活力。结果显示,Ikaros蛋白在c-KIT的上游调控区约-500 bp处有明显的结合。Ikaros通过靶向cKIT上游启动子,抑制c-KIT表达,抑制B-ALL细胞的增殖,为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内转录因子Ikaros 致癌基因c-KIT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与调控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CCLG-2008-ALL方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玉彬 孟君霞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CCLG-2008-ALL方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0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的治疗方案为CCLG-ALL-2008,随访5年。比较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诱导治疗CR率及复... 目的探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CCLG-2008-ALL方案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00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的治疗方案为CCLG-ALL-2008,随访5年。比较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诱导治疗CR率及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ALL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TEL-AML1阳性、TCF3-PBX1阳性、BCR-ABL阳性、MLL重排阳性、无以上分子生物学特征患儿一疗程CR率分别为97.33%(146/150)、96.30%(52/54)、84.44%(38/45)、100%(18/18)、97.74%(620/633)(χ^(2)=31.012,P<0.001)。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患儿复发率及复发时间之间具有差异(P<0.05)。其中MLL患儿复发率最高44.44%,TEL-AMLl患儿复发率较低15.33%;TEL-AMLl患儿复发时间最晚35.50个月,MLL患儿复发时间最早5.50个月。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第12周MRD是影响EFS、OS的预后因素(P<0.05),而复发是影响OS的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初诊年龄、初诊WBC计数是影响EFS的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儿童ALL分型中TEL-AMLl采用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第12周MRD是影响EFS、OS的预后因素,因此,ALL患儿第12周MRD水平可以作为判断患儿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MRD水平的变化,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CLG-2008-all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辐照去白细胞输注对ALL患者免疫炎性及院感率等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波 陈玉瑙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1期1901-1903,共3页
目的探讨辐照去白细胞输注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免疫炎性及院感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AL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式的差异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60例,采用辐照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而对照组患者30例,则采用未经辐... 目的探讨辐照去白细胞输注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免疫炎性及院感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AL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方式的差异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60例,采用辐照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而对照组患者30例,则采用未经辐照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结果输血治疗后,研究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输血前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输血后研究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输血前2组患者的炎性相关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输血后研究组炎性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组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辐照去白细胞输注对ALL患者疗效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还能降低院感发生率且不增加输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去白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功能 医院感染
下载PDF
ALL-BFM95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慧 刘炜 +3 位作者 李彦格 管玉洁 毛彦娜 宋丽丽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5期453-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ALL-BFM95方案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因素,以提高ALL患儿无事件生存率(EFS)。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采用ALL-BFM95方案治疗的108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ALL-BFM95方案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因素,以提高ALL患儿无事件生存率(EFS)。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采用ALL-BFM95方案治疗的108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08例患儿中103例获完全缓解(CR),占比95.4%。总体5-year EFS为(63.1±5.8)%,平均生存时间(23.1±10.5)个月。诱导化疗6周未获CR5例,化疗相关死亡4例,中枢死亡7例,睾丸复发2例,骨髓复发22例,转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各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组、性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分型组、白细胞数组、危险度组、泼尼松诱导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ALL-BFM95方案治疗ALL患儿疗效确切,免疫分型、白细胞数、危险度、泼尼松诱导试验均为影响ALL患儿长期生存的预后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BFM95方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分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杨白梅 鲁猛 +4 位作者 骆思君 王志华 伍华英 王芳 赵耀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1,36,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Ara-C组(加入0.5μmol/LAra-C)、ATRA组(加入2μmol/LATRA)、ATRA+Ara-C组(加入2μmol/LATRA和0.5μmol/LAra-C),继续培养24、48、72h,采用CCK8检测HL-60细胞活力,AnnexinV双染法检测HL-60细胞凋亡,qRT-PCR检测PI3K、AKT-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均P<0.05)。Ara-C+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HL-60细胞胞体多呈圆形,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多为类圆形,Ara-C组、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部分胞核变小,Ara-C+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可见核固缩、核碎裂。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结论:Ara-C+ATRA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促进HL-6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HL-60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下载PDF
ALL和N-ALL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对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18
19
作者 朱琼媛 甸自金 +4 位作者 周玉国 赵珠 张之 张馨予 杨宝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与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N-AL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对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6例白血病患者,其中ALL患者48例(ALL组),N-ALL患者58例(N-ALL...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与非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N-ALL)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及其对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106例白血病患者,其中ALL患者48例(ALL组),N-ALL患者58例(N-ALL组),并同期选择在本院健康体检的人员54例为正常对照组。对各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进行检测,并通过细胞生物玻片法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进行测定。按照治疗后有无改善将106例患者又分为非改善组55例(其中ALL患者25例,N-ALL患者30例)与改善组51例(其中ALL患者23例,N-ALL患者28例)。结果:106例白血病患者IgA、IgG和IgM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外周血CD3^+、CD3^+CD4^+/CD3^+CD8^+比值与CD3^+CD4^+T细胞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3^+CD8^+T细胞绝对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改善组IgA、IgG和IgM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CD3^+、CD3^+CD4^+/CD3^+CD8^+比值与CD3^+CD4^+T细胞绝对值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未改善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CD3^+、CD3^+CD4^+/CD3^+CD8^+比值和CD3^+CD4^+T细胞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3^+CD8^+T细胞绝对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治疗后ALL和N-AL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T细胞)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水平明显改善,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有助于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白血病 N-all白血病 T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 免疫球蛋白 病情检测 预后判断
下载PDF
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谢莹莹 寇宏 +1 位作者 邓颖 熊安秀 《巴楚医学》 2020年第3期65-67,83,共4页
目的:分析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29例初诊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早期治疗反应及不良事件,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 目的:分析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29例初诊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早期治疗反应及不良事件,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儿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29例ALL患儿第33天完全缓解(CR)率为100%,3年EFS(87.3±7.2)%,预测5年EFS 80%以上,随访期间复发2例(6.90%)。结论:基于严格的分型诊疗和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控,CCLG-ALL-2008方案治疗儿童ALL的初步疗效较好、CR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CLG-all-2008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