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损伤指标动态监测在AMI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长凯 杨平 方机成 《哈尔滨医药》 2017年第5期424-425,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指标动态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7例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 h内ST段抬高型AMI患者,根据患者均予以再灌注治疗,对于患者再灌注前、治疗后2 h、6 h、12 h、24 h、36 h、48 h、3 d、7 d等...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指标动态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7例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 h内ST段抬高型AMI患者,根据患者均予以再灌注治疗,对于患者再灌注前、治疗后2 h、6 h、12 h、24 h、36 h、48 h、3 d、7 d等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检测,包括蛋白肽类标志物人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 Tn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酶学类标志物,包括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AMI患者再灌注前各指标含量明显升高,显著高于治疗后7 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蛋白肽类标志物MYO、c Tnl、hs-CRP再灌注治疗24 h内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酶学类标志物CK-MB、LDH、AS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的心肌损伤指标在不同治疗之间达到峰值不一,其中MYO、c Tnl在治疗12~24 h即可到达峰值,hs-CRP、CK-MB在治疗24~36 h到达峰值,LDH峰值在治疗48 h^3 d,AST为治疗后36~48 h。结论蛋白肽类标志物和酶学类标志物均可作为急性A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病情监测指标,其中蛋白肽类标志物更快速,有效反应病情变化,临床可采用多种心肌监测指标观察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指标 ami再灌注损伤 动态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