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尿酸和胰岛素对猪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cAMP水平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珲 李晓苗 +3 位作者 宋白利 刘新平 药立波 姬秋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和胰岛素对猪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水平和Na+K+ATP酶活性的改变,探讨代谢相关因素在细胞水平对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离子转运和细胞凋亡影响.方法:以LLCPK1为研究对象,观察尿酸浓度为...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和胰岛素对猪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水平和Na+K+ATP酶活性的改变,探讨代谢相关因素在细胞水平对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离子转运和细胞凋亡影响.方法:以LLCPK1为研究对象,观察尿酸浓度为0,0.1,0.2和0.4mmol/L和胰岛素浓度为0,10-9,10-8,10-7mol/L培养24h条件下,LLCPK1细胞内cAMP水平、Na+K+ATP酶活性的改变以及离子转运情况.结果:0.1,0.2和0.4mmol/L尿酸刺激24h,LLCPK1的cAMP水平、细胞Ca2+,Na+浓度升高,而Na+K+ATP酶的活性、K+浓度下降;胰岛素在高浓度时引起细胞内游离Ca2+,Na+浓度增高,而cAMP水平,Na+K+ATP酶活性及K+浓度下降.结论:尿酸和胰岛素均对LLCPK1细胞具有明显的影响,可能与代谢综合征时肾脏功能改变的发生或保护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胰岛素 肾小管 近端/细胞学 环AMP Na^+-K^+-交换 ATP酶
下载PDF
5'腺苷单磷酸钠探针同步荧光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姗 杨梦思 +1 位作者 崔文沼 崔凤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68,共5页
5'腺苷单磷酸钠(AMPN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结合可以形成没有荧光的复合物,进而导致HSA的内源荧光发生改变,并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的HSA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这些现象,建立了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 5'腺苷单磷酸钠(AMPN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结合可以形成没有荧光的复合物,进而导致HSA的内源荧光发生改变,并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的HSA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这些现象,建立了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是把AMPNa作为分子探针的.实验中考察了一些因素对同步荧光光谱特征及强度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Δλ值、反应介质及温度等.AMPNa HSA的浓度在1.43-244.8μg·mL-1范围内的同步荧光强度与蛋白质的浓度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在较为理想的实验条件下,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检测限可达到0.319μg·mL-1,并对血清、尿样和唾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5.06%-10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腺苷单磷酸钠(AMPNa) 人血清白蛋白(HSA) 同步荧光
下载PDF
SGLT-2抑制剂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范君宇 吴铿 +1 位作者 高胜兰 梁伟钧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4期2858-2863,共6页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独立于冠心病、高血压和结构性心脏病等明确病因的特异性心肌病。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钙离子失调、炎症及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凋亡以及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心脏结构和功... 糖尿病心肌病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独立于冠心病、高血压和结构性心脏病等明确病因的特异性心肌病。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钙离子失调、炎症及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心肌细胞肥大、凋亡以及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发生心力衰竭。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心肌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近年来研发的新型降糖药,其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能有效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虽然SGLT-2抑制剂可单独作用于心脏,但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未来还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SGLT-2抑制剂在心脏的作用靶点,为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钠氢交换体-1 AMP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解热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刘静 马莉 +5 位作者 陆洁 田兴美 许浚 申秀萍 张宗鹏 张铁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40-2043,共4页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疏风解毒胶囊给药后对体温调节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前列腺素E_2(PGE_2)、环腺苷酸(cAMP)...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解热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疏风解毒胶囊给药后对体温调节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前列腺素E_2(PGE_2)、环腺苷酸(cAMP)、鸟腺苷酸(cGMP)、Na^+,K^+-ATPase、精氨酸升压素(AVP)的影响。结果疏风解毒胶囊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下丘脑中炎症因子PGE_2和细胞因子TNF-α、IL-6、IL-1α、IL-1β水平,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下丘脑中致热介质cAMP水平及cAMP/cGMP值,显著降低下丘脑中Na^+,K^+-ATPase,减少产热,显著升高下丘脑中内源性解热介质AVP的量。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通过减少炎症因子PGE_2及细胞因子水平、减少致热介质、减少产热、增加AVP的量,从而发挥解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风解毒胶囊 解热作用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Γ干扰素 前列腺素E_2 环腺苷酸 鸟腺苷酸 Na^+ K^+-ATPase 精氨酸升压素
原文传递
蛇葡萄素钠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和对Cyclin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敏 潘晓婧 +1 位作者 孟冰琦 吴勇杰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钠(AMP-Na)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AMP-Na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AMP-Na的诱导凋亡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MP-N...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钠(AMP-Na)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抗肿瘤作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AMP-Na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术检测AMP-Na的诱导凋亡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MP-Na对HepG2细胞CyclinD1基因mRNA的表达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表明,AMP-Na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药物作用24h、48h、72h IC50值分别为226μg/ml、67μg/ml和34μg/ml。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100μg/ml AMP-Na作用于细胞48 h、72 h凋亡率分别为31.9%、34.0%;可使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有明显的G1期阻滞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MP-Na 100μg/ml作用HepG2细胞48 h、72 h后,用药组CyclinD1 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0.551和0.524倍,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P-Na对肝癌HepG2细胞有抗肿瘤效果,其机理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周期调节关键的CyclinD1的表达,使细胞停滞于G1期,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葡萄素钠 肝癌HEPG2细胞 凋亡 CyclinD1 荧光实时定量PCR
原文传递
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Na^+-K^+-ATP酶活性及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范颖 李楠 +2 位作者 孙云峰 马哲 林庶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60-266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钠-钾-ATP酶(Na+-K+-ATP)活性、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活性及肝、骨骼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 目的:通过研究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钠-钾-ATP酶(Na+-K+-ATP)活性、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活性及肝、骨骼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黄芪有效部位对糖尿病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对照组、黄芪组、黄酮组、多糖组、皂苷组、酮糖组、酮苷组、糖苷组、酮糖苷组,共11组,每组14只。由链脲佐菌素(52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同日给予黄芪及其有效部位进行干预。观测30日,检测血糖,生化法分析胰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ELISA法分析胰腺AMPK活性,Western Blot法分析肝、骨骼肌组织AMPK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显著升高(P<0.01),胰腺Na+-K+-ATP酶活性、AMPK水平以及肝、骨骼肌AMPK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黄酮组、酮糖组、酮糖苷组血糖降低(P<0.05,P<0.01),胰腺Na+-K+-ATP酶活性、AMPK水平显著升高(P<0.01),酮苷组血糖下降、胰腺Na+-K+-ATP酶活性升高(P<0.01),皂苷组、糖苷组胰腺Na+-K+-ATP酶活性升高(P<0.01)。结论:黄芪、黄芪黄酮及含黄芪黄酮的有效部位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改善Na+-K+-ATP酶活性、上调AMPK水平及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黄芪有效部位 糖尿病 钠-钾-ATP酶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温补肾阳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茜 周华 +7 位作者 戎靖枫 王肖龙 郭蔚 薛金贵 苑春元 史文静 黄牧华 瞿惠燕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温补肾阳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力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肾阳高、中、低剂量组及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曲美他嗪组,术后2周开始灌胃,共给药8周。8... 目的:探讨温补肾阳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力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肾阳高、中、低剂量组及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曲美他嗪组,术后2周开始灌胃,共给药8周。8周之后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的ATP、AMP和ADP含量,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心衰大鼠心肌中Ca2+-Mg2+ATP酶、Na+-K+ATP酶和SDH含量。结果:温补肾阳方17.4 g/kg,8.7 g/kg,4.4 g/kg对大鼠心肌中AT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AM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Ca2+-Mg2+ATP酶、Na+-K+ATP酶和SDH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温补肾阳(17.4 g/kg,8.7 g/kg)大鼠心肌中ADP含量较模型组降低。结论:温补肾阳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能量代谢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补肾阳方 心力衰竭 ATP ADP AMP Ca2+-Mg2+ATP酶 Na+-K+ATP酶 琥珀酸脱氢酶(SDH)
原文传递
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曼丽 俞赟丰 +1 位作者 冯宇 简维雄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76-84,共9页
背景冠心病血瘀证是一个“血瘀证前期”→“亚血瘀证期”→“心血瘀阻证期”流动的过程,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贯穿始终,而以往对能量代谢的研究局限于病程中的某个阶段,且在缺乏对冠心病血瘀证起始、转归整个过程进行研究时,这种孤立存在、... 背景冠心病血瘀证是一个“血瘀证前期”→“亚血瘀证期”→“心血瘀阻证期”流动的过程,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贯穿始终,而以往对能量代谢的研究局限于病程中的某个阶段,且在缺乏对冠心病血瘀证起始、转归整个过程进行研究时,这种孤立存在、缺乏联系的病理学现象并不能诠释心肌能量代谢的特点。因此,探究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能量代谢改变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19年10—12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A组)和模型大鼠24只。A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大鼠高脂饲料喂养7 d后进行维生素D3灌胃(30万U/kg),4 d后再予以维生素D3灌胃(20万U/kg),继续高脂饲料喂养21 d后,死亡4只大鼠,从剩余20只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为血瘀证前期组(B组);剩余14只大鼠继续高脂饲料喂养30 d后死亡2只,从剩余12只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为亚血瘀证期组(C组);余6只大鼠继续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予以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连续注射3 d,1周后记录标准Ⅱ导联心电图,以ST段出现上抬或明显压低(≥0.1 mV)确定成模,为血瘀证期组(D组)。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腹主动脉及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心电图、线粒体超微结构、心肌组织能量代谢酶〔三磷酸腺苷(ATP)、一磷酸腺苷(AMP)、Na^+-K^+-ATP酶、Ca^2+-Mg^2+-ATP酶、酯酰辅酶A合成酶(ACS)、肉毒碱脂酰转移酶(CACT)〕水平。结果B组大鼠体质量减轻,反应渐迟钝,精神倦怠,毛色枯槁无光泽;C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精神萎靡,蜷缩相拥,活动量少;D组大鼠精神欠佳,易惊,触之狂躁,毛色枯槁无光泽,爪甲紫暗。B组大鼠TC、LDL-C、HDL-C水平高于A组,TG水平低于A组(P<0.05);C组大鼠TC、LDL-C、HDL-C水平高于A、B组,TG水平低于A组(P<0.05);D组大鼠HDL-C水平低于A、B、C组,TC、LDL-C水平低于B、C组,TG水平高于B、C组(P<0.05)。大鼠腹主动脉HE染色结果:B组大鼠动脉内膜出现损伤,内皮细胞肿胀,内膜下及中膜出现明显钙化现象,弹性纤维层被破坏;C组大鼠动脉中膜完全钙化,中膜斑块脱落导致典型的空腔结构;D组大鼠动脉内膜结构破坏,内弹性膜崩解断裂,内、中、外膜三层结构不清晰。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B、C、D组心肌纤维萎缩断裂,胞质呈不规则粗颗粒状,心肌间质水肿,胶原纤维增生。B组大鼠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及R-R间期大致相同,QRS波波形规律,无宽大畸形;C组大鼠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及R-R间期大致相同,QRS波波形规律,J点无明显改变;D组大鼠心电图未见明显P波,R-R间期大致相同,ST段明显压低,T波低平(>0.1 mV)。B组大鼠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嵴结构出现溶解;C组大鼠线粒体嵴结构大部分出现溶解、空泡形成,线粒体出现明显移位、浓缩;D组大鼠线粒体排列紊乱、多数线粒体嵴结构断裂甚至模糊不清。B组大鼠心肌组织AMP、Ca^2+-Mg^2+-ATP酶、ACS、CACT水平低于A组(P<0.05);C组大鼠心肌组织ATP、AMP、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低于A组,ATP水平低于B组,ACS水平高于B组(P<0.05);D组大鼠心肌组织ATP、Na^+-K^+-ATP酶水平低于A、B组,AMP、ACS水平高于B组,ATP水平低于C组,AMP、Ca^2+-Mg^2+-ATP酶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参与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的整个过程。参与代谢相关的酶类中ATP与AMP水平变化最为关键,这将是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发挥应激性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信号,同时AMPK通路的激活很可能是触发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其他酶类变化的上游效应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肌细胞 心脏 能量代谢 腺苷三磷酸 腺苷一磷酸 NA^+-K^+-ATP酶 CA^2+-MG^2+-ATP酶 酯酰辅酶A合成酶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