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酚酸基纳米金修饰电极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
1
作者 陈林林 吴松遥 +5 位作者 郝熙 李伟 张铭 张海鹏 李昕彤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2,共9页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利用电沉积法制备GA@AuNPs@Au电极,并由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canning voltammetry,LSV)表征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体系条件为:GA浓度1 mmol/L、孵育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pH6.0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0.15 mol/L。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浓度在0.001~7 m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检出限分别为0.20μmol/L和0.24μmol/L(S/N=3)。该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纳米金 修饰电极 亚硝酸盐 亚硫酸盐
下载PDF
VA族元素修饰对二维AlN电磁性质调控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莫秋燕 陈广萍 +2 位作者 张颂 荆涛 吴家隐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9-166,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VA族元素(N、P、As、Sb、Bi)对二维AlN电磁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VA族元素修饰后,二维AlN的能带结构发生显著劈裂,表明体系转变为磁性材料.同时,导带底部向低能量区域移动,使得二维AlN...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VA族元素(N、P、As、Sb、Bi)对二维AlN电磁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VA族元素修饰后,二维AlN的能带结构发生显著劈裂,表明体系转变为磁性材料.同时,导带底部向低能量区域移动,使得二维AlN的吸收阈值从紫外线区域扩展至可见光区域.因此,VA族元素的修饰显著调控了二维AlN的电子结构和磁性,为实现可见光响应的光电子和自旋电子器件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AlN 第一性原理 修饰 电子结构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工程化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优效治疗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乙芮 高天芸 +2 位作者 王亚萍 黄亚红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78-4887,共10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体外增殖,并可分泌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研究。但是对于多种疾病,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有限。针对疾病特定发病机制或者干预靶点进行工程化修饰间充质...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体外增殖,并可分泌一系列免疫调节因子抑制炎症、促进组织修复再生,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研究。但是对于多种疾病,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有限。针对疾病特定发病机制或者干预靶点进行工程化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是未来细胞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目的:白细胞介素10是一种典型的抗炎细胞因子,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并诱导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极化,该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0基因工程化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电转染建立稳定过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基于细胞治疗产品标准筛选出临床级细胞。给予C57BL/6J小鼠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盐水溶液建立急性结肠炎模型,分别在造模前1 d(尾静脉途径)与造模后第4天(腹腔途径)注射空质粒转染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过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6个/只)。在造模后第6天取结肠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与CD3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构建的稳定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的工程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满足临床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质量标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结肠炎具有修复效果,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更加优效,更显著地抑制急性结肠炎小鼠的体质量下降(P<0.05)、结肠缩短(P<0.05)以及结肠组织损伤(P<0.05);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结肠组织切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与CD31阳性细胞显著多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表明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显著促进肠组织细胞增殖和血管再生进而促进结肠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工程化修饰间充质干细胞 炎症性肠病 再生修复 细胞增殖 肠再生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游离RNA修饰核苷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绿叶 张维冰 汪海林 《色谱》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
核糖核苷酸(RNA)的转录后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RNA在降解与再合成过程中产生大量游离核苷,包含未修饰的基础核苷和多种类型的修饰核苷。修饰核苷无法被进一步分解,在胞内积累,或在转运蛋白作用下运输到胞外环境,直到被... 核糖核苷酸(RNA)的转录后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而RNA在降解与再合成过程中产生大量游离核苷,包含未修饰的基础核苷和多种类型的修饰核苷。修饰核苷无法被进一步分解,在胞内积累,或在转运蛋白作用下运输到胞外环境,直到被机体代谢,并在过程中发挥信号分子的作用。对生物样本中各级代谢物中修饰核苷的准确鉴定与定量能够为RNA降解和游离修饰核苷排泄调控提供重要信息,协助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发现潜在的临床应用。例如,小分子修饰核苷在应激反应和疾病状态下作为信号分子调控机体的应答;病理状态下体液和组织中发生特异性变化的修饰核苷可作为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高效的分析工具,已在游离修饰核苷分析中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但HPLC-MS/MS准确分析游离修饰核苷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生物样品成分的复杂性,多种类目标物的化学性质差异,多种目标物的含量呈数量级的差异,以及众多的修饰核苷中同分异构体的干扰等。这些因素使得开发同时定量多种核苷的HPLC-MS/MS方法难度增加。本综述介绍了内源性游离RNA修饰核苷的来源及检测方法,概述了HPLC-MS/MS技术在内源性核苷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质谱检测模式和定量方法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游离RNA修饰核苷的生物学功能、调控机制研究和作为疾病潜在分子标志物等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修饰 代谢物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修饰核苷
下载PDF
基于表观遗传修饰探究中医药防治抑郁症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珊珊 陈雅茹 +5 位作者 刘依婷 林泓睿 杨鹤鑫 林玥 谢丽霞 沈建英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196-199,共4页
抑郁症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认知障碍可发生在抑郁症病程的任何一个阶段。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大多以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和神经再生障碍为基础。基于中医学与表观遗传学的相关性,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干预疗... 抑郁症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认知障碍可发生在抑郁症病程的任何一个阶段。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大多以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和神经再生障碍为基础。基于中医学与表观遗传学的相关性,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干预疗法调控表观遗传修饰改善抑郁症认知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防治抑郁症认知障碍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表观遗传修饰 抑郁症 认知障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NbTaO_(x)界面修饰用于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
6
作者 蒋君 杨攻旅 +5 位作者 杨雨帆 王梦辉 李绿洲 胡宏伟 袁宁一 丁建宁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界面修饰能够调控钙钛矿太阳电池(PSC)的埋底界面缺陷,为提高PSC的光电转换效率与稳定性,在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之间引入NbTaO_(x)界面修饰层,并研究其对正置结构的PSC光伏性能的影响。将含乙醇铌和乙醇钽的乙醇溶液旋涂在致密的SnO_(2... 界面修饰能够调控钙钛矿太阳电池(PSC)的埋底界面缺陷,为提高PSC的光电转换效率与稳定性,在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之间引入NbTaO_(x)界面修饰层,并研究其对正置结构的PSC光伏性能的影响。将含乙醇铌和乙醇钽的乙醇溶液旋涂在致密的SnO_(2)电子传输层表面,待其缓慢水解,经退火即可在SnO_(2)薄膜表面原位生长得到NbTaO_(x)修饰层。结合荧光光谱、水接触角测试和紫外光电子能谱等探究其影响机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NbTaO_(x)界面修饰层的PSC光电转换效率由19.14%提升至21.51%。NbTaO_(x)不仅可以提升电子传输能力,减少载流子在界面处的复合,且有利于钙钛矿层的沉积,提高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修饰 电子传输 钙钛矿太阳电池(PSC) 高效率 稳定性
下载PDF
一种多重修饰血紫蛋白纳米氧载体的构建及体外性能检测
7
作者 黄志华 赵会民 +1 位作者 苏春元 杨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740-4747,共8页
背景:血紫蛋白分子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和哺乳动物血红蛋白,经过修饰可能成为更加安全长效的红细胞代用品。目的:制备多重修饰血紫蛋白纳米微粒,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及体外性能测试。方法:以切向流超滤法分离纯化方格星虫血紫蛋白,使... 背景:血紫蛋白分子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和哺乳动物血红蛋白,经过修饰可能成为更加安全长效的红细胞代用品。目的:制备多重修饰血紫蛋白纳米微粒,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及体外性能测试。方法:以切向流超滤法分离纯化方格星虫血紫蛋白,使用京尼平完成分子内交联,然后利用多巴胺完成纳米粒子封装,再用聚乙二醇完成钝化,获得多重修饰血紫蛋白纳米粒,表征该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将不同质量浓度(0,0.25,0.5,1.0,2.0 mg/mL)的血紫蛋白纳米粒、血紫蛋白、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201分别与巨噬细胞共同孵育6,24 h,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及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结果与结论:(1)血紫蛋白纳米粒电镜下呈现椭球形,有致密外膜,内部质地较为均匀,粒径为(150.12±1.67) nm,分散指数为0.21±0.03,Zeta电位为(-24.54±2.61) mV,半饱和氧分压为(0.97±0.15) kPa,Hill系数为1.49±0.16。(2)孵育6 h,在≤1.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血紫蛋白纳米粒组、血紫蛋白组、HBOC-201组巨噬细胞存活率均在85%以上;在2.0 mg/mL质量浓度下,仅血紫蛋白纳米粒组巨噬细胞存活率在80%以上。孵育24 h,3组巨噬细胞存活率均低于80%,其中血紫蛋白纳米粒组巨噬细胞存活率高于血紫蛋白组、HBOC-201组(P <0.05)。(3)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3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降低,在1.0 mg/mL或2.0 mg/mL质量浓度下,血紫蛋白纳米粒组细胞存活率高于血紫蛋白组、HBOC-201组(P <0.05);在相同质量浓度下,血紫蛋白纳米粒组一氧化氮水平高于血紫蛋白组、HBOC-201组(P <0.05);在0.25-2.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血紫蛋白纳米粒组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低于血紫蛋白组、HBOC-201组(P <0.05)。(4)结果表明,经过分子内交联和聚多巴胺/聚乙二醇修饰的血紫蛋白纳米粒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携氧活性,抗吞噬性能更优,细胞毒性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代用品 血紫蛋白 化学修饰 细胞实验 血红蛋白氧载体
下载PDF
取足拇趾复合组织瓣修饰性再造指端部分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刘启生 杨豪 王卫国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取足拇趾复合组织瓣修饰性再造指端部分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指端部分缺损且进行取足拇趾复合组织瓣修饰性再造治疗的83例(104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取足拇趾复合组织瓣修饰性再造... 目的:观察取足拇趾复合组织瓣修饰性再造指端部分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指端部分缺损且进行取足拇趾复合组织瓣修饰性再造治疗的83例(104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取足拇趾复合组织瓣修饰性再造的方法,即利用带部分足拇趾甲骨质的拇趾腓侧复合组织瓣来修复手指的残缺部分,观察手术效果、再造指的外观与功能、供区瘢痕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术后优71例,良12例。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指端外形饱满、皮肤血液循环良好,手指屈伸和伸展功能不受限,指甲平整无畸形,感觉功能正常。患者皮瓣两点辨别觉范围5.3~8.2 mm,供区皮肤均饱满红润且行走功能无障碍。出现并发症共4例,发生率为4.82%。结论:取足拇趾复合组织瓣修饰性再造指端部分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指功能和外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拇趾 复合组织瓣 修饰性再造 指端缺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Keap1翻译后修饰调控氧化应激相关疾病
9
作者 瞿瑛 毛彩云 +2 位作者 钟晴 张蓉 宋运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Keap1-Nrf2信号通路的激活是细胞对抗氧化应激的重要机制。氧化应激条件下,Keap1受到谷胱甘肽化、烷基化以及S-巯基化等翻译后修饰(PTM)的影响,与Nrf2的结合被减弱,导致Nrf2积累、核易位以及下游解毒和抗氧化防御蛋白质的表达和转录。Ke... Keap1-Nrf2信号通路的激活是细胞对抗氧化应激的重要机制。氧化应激条件下,Keap1受到谷胱甘肽化、烷基化以及S-巯基化等翻译后修饰(PTM)的影响,与Nrf2的结合被减弱,导致Nrf2积累、核易位以及下游解毒和抗氧化防御蛋白质的表达和转录。Keap1的PTM参与调控癌、帕金森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氧化应激相关疾病,例如烷基化抑制腹主动脉瘤形成、甲基化促进乳腺癌固有抵抗以及S-巯基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为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AP1 氧化应激 翻译后修饰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苯并芘暴露致神经管缺陷代谢组学特征及组蛋白修饰机制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贾晓倩 刘晓途 +2 位作者 邱爱琴 林珊珊 李智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采用苯并芘(BaP)暴露致神经管缺陷(NTDs)小鼠模型研究神经管闭合异常母体外周血代谢谱的变化,以及组蛋白修饰在其中可能的机制作用。方法将健康ICR孕鼠分为BaP暴露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孕第7~9天腹腔注射BaP或玉米油,孕9.5 d收集孕鼠... 目的采用苯并芘(BaP)暴露致神经管缺陷(NTDs)小鼠模型研究神经管闭合异常母体外周血代谢谱的变化,以及组蛋白修饰在其中可能的机制作用。方法将健康ICR孕鼠分为BaP暴露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孕第7~9天腹腔注射BaP或玉米油,孕9.5 d收集孕鼠外周血血清及胎鼠。根据胎鼠NTDs表型,将BaP暴露组再分为BaP_NTDs组和BaP_nonNTDs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非靶向检测血清的代谢物水平,分析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并利用KEGG数据库分析涉及的代谢通路;基于RNA-seq技术和CUT&Tag技术分别检测胎鼠神经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及H3K27me3和H3K27ac组蛋白修饰水平,针对代谢组中发现的关键通路,进一步分析可能的致病基因及表观作用机制。结果相较于对照组,BaP_NTDs组共鉴定到44种差异代谢物;相较于BaP_nonNTDs组,BaP_NTDs组共鉴定到1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溶血磷脂酰胆碱表现为只在BaP_NTDs组特异性升高。BaP_NTDs组与对照组以及BaP_NTDs组与BaP_nonNTDs组的差异代谢物均涉及磷酸戊糖途径。胎鼠神经组织转录组测序和组蛋白测序数据显示,磷酸戊糖途径中的Aldob基因在BaP_NTDs组的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31.06倍,是BaP_nonNTDs组的9.68倍,且均伴有启动子区H3K27ac组蛋白修饰水平升高。结论BaP暴露致NTDs的孕鼠外周血中关键差异代谢物可能是溶血磷脂酰胆碱,磷酸戊糖途径中Aldob基因组蛋白修饰可能是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陷 非靶向代谢组学 苯并芘 组蛋白修饰
下载PDF
牛膝醇提物通过滑膜液外泌体介导的m6A修饰抑制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研究
11
作者 高坤 王燕飞 +2 位作者 靳连海 刘伟东 张少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
目的基于滑膜液外泌体介导的m6A修饰,探讨牛膝醇提物对膝骨关节炎(KOA)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Hulth法复制KOA大鼠模型,提取并鉴定滑膜液外泌体。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KOA大鼠滑膜液外泌体中m6A修饰的变化,识别差异m6... 目的基于滑膜液外泌体介导的m6A修饰,探讨牛膝醇提物对膝骨关节炎(KOA)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Hulth法复制KOA大鼠模型,提取并鉴定滑膜液外泌体。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KOA大鼠滑膜液外泌体中m6A修饰的变化,识别差异m6A。构建滑膜炎症细胞模型,将实验分为对照组、IL-1β组、IL-1β+si-NC组、IL-1β+si-METTL3组,检测METTL3对滑膜细胞存活率及趋化因子分泌的影响。通过HE和番红固绿染色评估METTL3对KOA滑膜退变的组织学影响。使用Nanosight和RT-PCR检测牛膝醇提物对滑膜液外泌体的数量、活性及METTL3表达的影响。结果KOA大鼠模型成功复制后,micro-CT显示对照组大鼠的膝关节表面光滑,关节间隙正常;而模型组大鼠的膝关节表面粗糙,关节间隙狭窄。通过Nanosight检测,外泌体颗粒丰度为76~80 nm,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CD9和TSG101高表达,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为椭圆形,直径<200 nm。m6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KOA模型组m6A总量、METTL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去甲基化酶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METTL3沉默对滑膜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与IL-1β组和IL-1β+si-NC组比较,IL-1β+si-METTL3组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检测METTL3沉默对滑膜细胞趋化因子SDF-1和MCP-1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与IL-1β组和IL-1β+si-NC组比较,IL-1β+si-METTL3组SDF-1和MCP-1浓度均降低(P<0.05)。HE和番红固绿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层次分明,无明显炎症浸润;模型组和Scr-RNA组细胞排列紊乱,有血管增生和炎症浸润;Sh-METTL3组炎症浸润减少,血管增生缓解。牛膝醇提物含药血清刺激实验检测滑膜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牛膝醇提物组滑膜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与METTL3过表达组比较,METTL3过表达加牛膝醇提物组滑膜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牛膝醇提物组外泌体数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模型组METTL3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牛膝醇提物组(P<0.05)。结论KOA滑膜液外泌体中METTL3高表达,能够降低滑膜细胞存活率并促进趋化因子分泌。牛膝醇提物可能通过降低外泌体中METTL3的表达缓解KOA滑膜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滑膜细胞 牛膝醇提物 外泌体 N6甲基腺苷修饰
下载PDF
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虫体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宁 程昶 +4 位作者 尹德琦 张义伟 桑晓宇 冯颖 陈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为了探究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影响,在弓形虫ToxoDB数据库获取基因全长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大量纯化His标签重组蛋白质,免疫实验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纯化。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 为了探究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影响,在弓形虫ToxoDB数据库获取基因全长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大量纯化His标签重组蛋白质,免疫实验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纯化。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用不同浓度的抗体作用于弓形虫并提取全虫蛋白,进行Western-blot验证,分析其是否对虫体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产生影响。ALP2a蛋白质是组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MYST-A与ALP2a可能形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共同参与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拟通过分子互作实验验证两者是否发生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纯化重组蛋白质His-MYST-A。His-MYST-A免疫小鼠以及兔子,并获得了特异性多克隆抗体。IFA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胞内的虫体中和游离速殖子中,弓形虫MYST-A均在虫体细胞质内广泛分布。MYST-A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抗体浓度的增加,泛素化、单甲基/二甲基化、丙二酰化、琥珀酰化的修饰水平均增强(尤其是55 kDa处),说明该蛋白质起负调控作用。分子互作实验验证MYST-A与ALP2a两者发生相互作用。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弓形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MYST-A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调控作用,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研究对了解弓形虫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新型弓形虫疫苗研制及药物靶标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MYST-A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下载PDF
基于氢谱修饰指数的润滑油添加剂抗磨损性能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堵锡华 徐艳 +1 位作者 宋明 石春玲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33-44,共12页
润滑油添加剂对保障机械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能耗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费时费力,故用定量结构摩擦性能关系研究方法,来获取抗磨损性能数据成为一种简便而高效的方法.为研究酰肼类及磷酸类润滑... 润滑油添加剂对保障机械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能耗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通过实验获得数据费时费力,故用定量结构摩擦性能关系研究方法,来获取抗磨损性能数据成为一种简便而高效的方法.为研究酰肼类及磷酸类润滑油添加剂抗磨损性能与结构的关系,定义并建构了新的氢谱修饰指数^(0)H,并计算36个酰肼类及磷酸类分子的电性距离矢量,筛选了M_(2)、M_(3)、M_(21)和M_(59),将这5个结构描述符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磨损体积量度V s作为神经网络输出变量,用5-3-1的神经网络结构,构建了神经网络法预测模型,模型相关系数0.944,磨损体积量度V s的预测值与文献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61%,优于文献方法结果.结果表明:酰肼类及磷酸类润滑油添加剂抗磨损性能与氢谱修饰指数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影响抗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分子中原子特性、基团片段的—CH_(3)、—CH_(2)—、>CH—、—O、—N—和—P—等.该研究对指导合成新型抗磨损性能好的化合物分子有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添加剂 抗磨性能 氢谱修饰指数 电性距离矢量 定量结构摩擦性能关系
下载PDF
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婷婷 赵调红 +2 位作者 陈圆圆 李雯 刘会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组蛋白赖氨酸乳酸化修饰是2019年新发现的一种酰化修饰,在基因表达、细胞代谢以及疾病治疗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乳酸化修饰生化相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乳酸化修饰的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相关性等领域逐渐受到关... 组蛋白赖氨酸乳酸化修饰是2019年新发现的一种酰化修饰,在基因表达、细胞代谢以及疾病治疗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乳酸化修饰生化相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乳酸化修饰的生理功能以及与疾病相关性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乳酸化修饰的鉴定、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这将为进一步探索乳酸化修饰的功能和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组蛋白赖氨酸乳酸化 生物学功能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修饰和零阶保持器的船舶航向保持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显库 洪皓辰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为了解决船舶在海上航行时控制器舵角输出大、打舵频率高、控制速度较慢以及控制精度较低的问题,利用三阶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鲁棒控制器。[方法]首先,利用三阶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出线性鲁棒控制器,然后,在控制策略中加入双曲... [目的]为了解决船舶在海上航行时控制器舵角输出大、打舵频率高、控制速度较慢以及控制精度较低的问题,利用三阶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鲁棒控制器。[方法]首先,利用三阶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出线性鲁棒控制器,然后,在控制策略中加入双曲正切非线性修饰以及零阶保持器,在不同海况下对该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仿真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非线性修饰的传统PID控制器,在一般海况下,所提控制器在延迟时间、控制精度以及能量输出上分别改进了36%,14%和32%;在恶劣海况下,分别改进了27%,7%和16%。此外,不同海况下该控制器的仿真结果都具有稳定的舵角输出,并可以较快地稳定在临界值附近,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结论]改进的控制器符合工程实践,对于智能船舶的控制具有较好的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增益成形算法 零阶保持器 非线性修饰 航向保持控制 航海
下载PDF
琥珀酰化修饰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16
作者 李晓旭 王猛 +3 位作者 李晶晶 马小霞 梁文裕 王玲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725,共8页
通过定点突变和生物学分析,研究了赖氨酸琥珀酰化对GAP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菜GAPDH基因全长为1014 bp,由33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K264位点在藻类中高度保守。将K264位点的氨基酸K(AAA)突变为R(AGA),野生型和突变型GAPDH在大肠杆菌中... 通过定点突变和生物学分析,研究了赖氨酸琥珀酰化对GAP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菜GAPDH基因全长为1014 bp,由33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K264位点在藻类中高度保守。将K264位点的氨基酸K(AAA)突变为R(AGA),野生型和突变型GAPDH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一个36.61 ku的外源蛋白。纯化后蛋白活性测定发现,发生琥珀酰化修饰比未发生琥珀酰化修饰的GAPDH(K264)活性显著降低,表明琥珀酰化修饰参与发菜GAPDH活性的调节。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发菜GAPDH的分子信息和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菜 干旱胁迫 GAPDH 琥珀酰化修饰 定点突变
下载PDF
乳酸化修饰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其程 曹丽敏 徐克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1-479,共9页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可通过在前体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上添加化学基团来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在信号转导、表观遗传和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乳酸化修饰(lactylation)是一种新发现的PTM,由于其与...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可通过在前体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上添加化学基团来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在信号转导、表观遗传和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乳酸化修饰(lactylation)是一种新发现的PTM,由于其与糖酵解代谢终产物乳酸密切相关,为理解细胞代谢重编程和表观遗传调控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视角。研究表明乳酸化修饰在肿瘤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临床不良预后相关。组蛋白的乳酸化异常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中的基因表达,从而进一步调控肿瘤的进展和免疫抑制。非组蛋白的乳酸化也可以调节肿瘤的增殖和耐药等过程。本文对乳酸化修饰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微环境和免疫抑制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其在肿瘤靶向治疗及联合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乳酸化修饰 癌症
下载PDF
表观遗传修饰对ABO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冯晨晨 周彦君 +2 位作者 张若洋 赵芳 韦晓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421,共6页
ABO血型的精准鉴定对临床安全输血至关重要。血清学和基因分型技术的应用使疑难血型鉴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临床仍有表型与基因型不匹配的问题存在,影响血型鉴定和有效输血。表观遗传修饰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包括DNA甲基... ABO血型的精准鉴定对临床安全输血至关重要。血清学和基因分型技术的应用使疑难血型鉴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临床仍有表型与基因型不匹配的问题存在,影响血型鉴定和有效输血。表观遗传修饰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ABO基因的表达受到表观遗传机制的调控,因此表观遗传修饰对ABO基因表达的影响可能是这部分血型难以鉴定的分子机制之一。DNA甲基化水平对ABO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较多,但有关其他表观遗传修饰机制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多种类型的非编码RNA被发现,它们对ABO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需要更多的研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基因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微RNA
下载PDF
氮化硼纳米片表面修饰及其在导热涂料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官燕燕 屈贞财 +2 位作者 包勇 陈海生 吴成英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4-170,共7页
目的研究氮化硼纳米片表面修饰对导热涂料性能的影响,以改善微电子产品的散热功能。方法从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出发,介绍了共价修饰和非共价修饰氮化硼纳米片的表面处理技术,综述了氮化硼纳米片分别与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 目的研究氮化硼纳米片表面修饰对导热涂料性能的影响,以改善微电子产品的散热功能。方法从氮化硼纳米片的制备出发,介绍了共价修饰和非共价修饰氮化硼纳米片的表面处理技术,综述了氮化硼纳米片分别与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制备复合导热涂料的研究进展及氮化硼纳米片用于导热涂料存在的现行问题。结果自上而下策略是氮化硼纳米片制备工艺中应用最广的策略方法,通过共价和非共价修饰氮化硼纳米片可以有效改善氮化硼纳米片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进而提升氮化硼纳米片与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复合涂料的导热性能。结论氮化硼纳米片表面修饰在导热涂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微电子产品的散热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器件 氮化硼纳米片 表面修饰 导热涂料 散热
下载PDF
IL-21和CCL19修饰可提高NKP30 CAR-T细胞对肺癌的杀伤效率并促进其肿瘤浸润
20
作者 周智锋 柳硕岩 +7 位作者 李洁羽 陈明秋 林辉 陈宇杰 陈伟杰 林军鹏 周航 郑庆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6-1936,共11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和趋化因子CCL19修饰的NKP30 CAR-T细胞是否增强对肺癌的杀伤和浸润作用。方法在NKP30 CAR基础上融合基因IL-21和CCL19构建IL-21-CCL19 NKP30 CAR;CAR-T细胞的培养使用CD3CD28单抗及细胞因子IL-2刺激;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和趋化因子CCL19修饰的NKP30 CAR-T细胞是否增强对肺癌的杀伤和浸润作用。方法在NKP30 CAR基础上融合基因IL-21和CCL19构建IL-21-CCL19 NKP30 CAR;CAR-T细胞的培养使用CD3CD28单抗及细胞因子IL-2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表型;迁移实验检测IL-21对免疫细胞的迁移作用;乳酸脱氢酶(LDH)及成球实验检测CAR-T细胞的杀伤及浸润能力;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IFN-γ的分泌数量;ELISA检测IL-21及CCL19的分泌情况;体内实验中,将肿瘤细胞显微注射到斑马鱼卵黄囊,构建斑马鱼移植瘤模型,24 h后将免疫细胞注射至同样部位,体式荧光显微镜拍摄荧光。结果NKP30配体(B7H6)在正常组织及血液细胞不表达,在肺癌细胞上高表达(90%以上)。IL-21-CCL19 NKP30 CAR-T细胞与NKP30 CAR-T细胞和常规T细胞相比,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中心记忆T细胞的形成(P<0.001),免疫抑制分子CTLA4与PD1显著降低(P<0.005),对肺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能力(P<0.001),伴随IFN-γ数量明显增加(P<0.001)。IL-21-CCL19 CAR-T细胞杀伤肺癌细胞中产生大量细胞因子IL‑21(3152.33±526.74 pg/mL)和趋化因子CCL19(1853±211.95 pg/mL)。体内实验中,CAR-T细胞和普通T细胞比较,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和增殖能力,但2种CAR-T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21-CCL19 NKP30 CAR-T细胞更容易浸润到肿瘤内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产生更多的记忆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NKP30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IL-21 CCL1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