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血管生成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胡卫东 杨国樑 +1 位作者 袁宏银 张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 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为ANNBC 寻求一种新的预后因子。方法:选择80 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的ANNBC 女病人( 中位随访期8 年,35 例术后实施了辅...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 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为ANNBC 寻求一种新的预后因子。方法:选择80 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的ANNBC 女病人( 中位随访期8 年,35 例术后实施了辅助治疗,45 例未接受辅助治疗) 的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染色微血管及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 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和VEGF 的表达对ANNBC 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例MVD 平均值为35-99±20-27 ,VEGF 阳性率为36-25 % , 两者均与一般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高复发转移组或VEGF表达阳性组MVD 显著高于无病生存组或VEGF 表达阴性组( P< 0-01) ,高MVD 组(MVD > 35) 或VEGF 阳性组OS 和DFS 曲线低于低MVD 组(MVD≤35) 及VEGF 阴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或P< 0-01) ,对术后未加辅助治疗的45 例病人分析,其结果也一致。分析术后加辅助治疗的35 例患者,只有VEGF 阴阳两组间DFS 有差异。结论:VEGF 阳性表达者血管生成活跃,MVD 值高,高MVD、VEGF 表达阳性的ANNBC 预后差,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生成 annbc 病理 预后
下载PDF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及生发中心增生与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汪美华 汪水生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 研究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 (ANNBC)的腋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 (SH)和生发中心增生 (GCH)与ANNBC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SH分为 3级 :-,+,++;GCH分为GCH( -)和GCH ( +) ;将淋巴结反应状态分为 4组 :SH( -) +GCH( -)组、SH( -) +GCH( +... 目的 研究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 (ANNBC)的腋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 (SH)和生发中心增生 (GCH)与ANNBC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SH分为 3级 :-,+,++;GCH分为GCH( -)和GCH ( +) ;将淋巴结反应状态分为 4组 :SH( -) +GCH( -)组、SH( -) +GCH( +)组、SH( +,++) +GCH( -)组、SH( +,++) +GCH( +)组。分别比较 3组SH和 4组淋巴结反应状态的ANNBC的 10年生存率。结果 ANNBC的 10年生存率随SH分级数的升高而升高 (P <0 0 5 )。SH( +,++) +GCH( -)组 10年生存率与其余 3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SH( ++)组和SH( +,++) +GCH( -)组 10年生存率均超过 90 %。结论 SH可作为ANNBC的预后指标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bc 窦组织细胞 生发中心 预后
下载PDF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卫东 杨国梁 袁宏银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生成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0例ANNBC石蜡标本中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无复发生存率(RFS)、无转移生存率(MFS)和... 目的探讨微血管生成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0例ANNBC石蜡标本中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无复发生存率(RFS)、无转移生存率(MFS)和总体生存率(OS)的关系。结果MVD平均值3821±1872,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无关;复发转移ANNBCMVD值显著高于无病生存者;高MVD组(MVD>38)OS、RFS、MFS曲线低于低MVD组(MVD≤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或P<001)。结论微血管生成活跃ANNBC预后不良,MVD可能是ANNBC一种较好的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密度 预后 腋淋巴结阴性 乳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