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selm and Heidegger: A Disquieting Analogy 被引量:1
1
作者 Maria Leonor Xavier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9年第3期144-150,共7页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human design of salvation and the question of man under the common stimulus of two grand names of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though parted by more than nine centuries: Saint Anselm and Martin...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human design of salvation and the question of man under the common stimulus of two grand names of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though parted by more than nine centuries: Saint Anselm and Martin Heidegger. Both defend the need for a God who saves man: according to Anselm, due to the consequences of evil, which man consented and cannot revert;according to Heidegger, due to the consequences of technicity, which man created and can no longer control. In any case, the design of salvation posits the question of man: Why man? This question was considered ever since the remote 12th century, in a time of renovation for European culture, and is once again posited with special acuteness in our days, in a time of accelerat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Which is why Anselm’s reflection around salvation and the medieval question of man may open doors towards re-equating the value of man in its actual state and in the future horizon of huma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int anselm Cur Deus HOMO man SALVATION Martin Heidegge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PHILOSOPHY of technicity
下载PDF
Anselm and Derrida An Unlikely Connection
2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7年第7期360-366,共7页
关键词 连接 SAINT 构造函数 形而上学 三位一体 礼物 解构 神学
下载PDF
Anselm's Metaphysics in the Lineage of Parmenides: Nihil est per nihil
3
作者 Maria Leonor Xavier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8期472-478,共7页
下载PDF
A Cdtical Examination of Anselm's Ontological Argument
4
作者 ZHANG Junguo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7年第1期137-150,共14页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t. Anselm's distinction of the two senses of existence in his ontological argument for the existence of God renders Paul Tillich's refutation of it invalid. At the same time, Anselm misuses 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t. Anselm's distinction of the two senses of existence in his ontological argument for the existence of God renders Paul Tillich's refutation of it invalid. At the same time, Anselm misuses the two types of existence in his ontological comparison, leading to a logic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kinds and degrees of existence. Since Anselm's idea of different reference subjects does not coherently solve this logical absurdity, Anselm's ontological argument falls well short of being a successful approach to establishing the existence of G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elm different reference subjects EXISTENCE ontological comparison Paul Tillich
原文传递
震撼人心的现代艺术——参观安塞姆·吉弗尔(Anselm Kiefer)作品展
5
作者 漆德琰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70-73,35,共5页
纽约不愧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美国最大城市和艺术中心,不仅有数以万计的画家,还拥有闻名世界的大型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品拍卖公司,而且在曼哈顿区的一些街道上可以见到许多大大小小的画廊。
关键词 现代艺术博物馆 弗尔 anselm Kiefer 艺术品拍卖 后期印象派 金属块 高温熔化 集成电路板 埃及金字塔 灰色调
原文传递
浅析安塞姆·基弗、塔皮埃斯等人对综合材料绘画的影响
6
作者 黄箫戈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10期57-59,共3页
当代艺术种类繁多,既有架上绘画,也有雕塑、装置、设计等,其使用的材料也广泛多样,同一材料下又有多样形态产生,有纸张、有油画布、有铅,等每个艺术家使用的感觉都不太一样。当代艺术更多地不再拘泥于使用什么材料更多的是表达思想,对... 当代艺术种类繁多,既有架上绘画,也有雕塑、装置、设计等,其使用的材料也广泛多样,同一材料下又有多样形态产生,有纸张、有油画布、有铅,等每个艺术家使用的感觉都不太一样。当代艺术更多地不再拘泥于使用什么材料更多的是表达思想,对于材料的认识、利用、发展,也更加为艺术家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各种新老的材料出现,加深了作品的深度拓宽了选择,质的考量,进而在美学意义上做深层把握。进而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有更深层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材料 安塞姆·基弗 塔皮埃斯
下载PDF
安瑟伦与中世纪经院哲学 被引量:1
7
作者 溥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2,共7页
安瑟伦,在西方哲学史上被尊称为最后一位教父和经院哲学之父。在思想上,安瑟伦继承了奥古斯丁的衣钵。基于奥古斯丁主义的传统,安瑟伦提出了“信仰寻求理解”,这一口号可以看作是整个经院哲学的定义和基础。安瑟伦在中世纪思想史上有两... 安瑟伦,在西方哲学史上被尊称为最后一位教父和经院哲学之父。在思想上,安瑟伦继承了奥古斯丁的衣钵。基于奥古斯丁主义的传统,安瑟伦提出了“信仰寻求理解”,这一口号可以看作是整个经院哲学的定义和基础。安瑟伦在中世纪思想史上有两大贡献,一是提出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一是提出关于救赎论的“补赎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瑟伦 经院哲学 奥古斯丁主义
下载PDF
说上帝存在和上帝实际存在——从语言哲学角度看安瑟伦与康德关于上帝存在的争论
8
作者 张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19-22,共4页
安瑟伦提出一种经典的有关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其要点是我们只要通过语词提到上帝,上帝就实际存在。康德指出仅通过概念推演,无法证明上帝存在。现代语言哲学使得哲学家可以区分说什么东西存在和什么东西实际存在。事实上,安瑟伦的... 安瑟伦提出一种经典的有关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其要点是我们只要通过语词提到上帝,上帝就实际存在。康德指出仅通过概念推演,无法证明上帝存在。现代语言哲学使得哲学家可以区分说什么东西存在和什么东西实际存在。事实上,安瑟伦的证明和康德的反驳依赖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预设,从其理论预设出发,安瑟伦证明其实相当合理,康德并没有驳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 存在 安瑟伦 康德
下载PDF
An Analysis on Aging Heroes in Hemingway's “War Trilogy”
9
作者 邱世凤 杨儒平 沈岚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1期189-190,共2页
The Sun Also Rises,A Farewell to Arms and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are war novels by famous American writer Ernest Hemingway.This artic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ging heroes Count Mippipopolous,Count Greffi and An... The Sun Also Rises,A Farewell to Arms and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are war novels by famous American writer Ernest Hemingway.This artic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ging heroes Count Mippipopolous,Count Greffi and Anselm in the three novels,highlights their personality and thoughts,shows their values and interpret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the social phenomena reflected by the s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INGWAY Count Mippipopolous Count Greffi anselm
下载PDF
《丧钟为谁而鸣》中安塞尔莫的形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8-49,共2页
安塞尔莫是海明威着力刻画的几乎完美的西班牙人形象。他有两个性格侧面:一个是行动的战斗者,另一个是人道主义者。
关键词 安塞尔莫 战斗者 人道主义者
下载PDF
综合材料视觉艺术发展中的“跨边界”现象研究——以安塞尔姆·基弗作品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培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43-148,共6页
1945年以后,西方视觉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各国艺术家们纷纷展开了以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并体现出一种“跨边界”的主流创作趋势,实现了艺术与生活以及架上绘画与雕塑艺术之间的融合。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画家安塞尔姆... 1945年以后,西方视觉艺术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各国艺术家们纷纷展开了以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实践,并体现出一种“跨边界”的主流创作趋势,实现了艺术与生活以及架上绘画与雕塑艺术之间的融合。德国新表现主义的画家安塞尔姆·基弗在继承主流“跨边界”现象的同时,拓展了超越“边界”的理论和方式。他成功完成了作品结构、意义、主题等诸多方面生命的延续,使其作品以一种无边界感的循环状态展示出来,这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起了相对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材料艺术 跨边界 安塞尔姆·基弗 无边界
下载PDF
12世纪拉丁思想世界中的希腊元素——以哈维堡的安瑟姆《对话录》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腾 《古代文明》 CSSCI 2019年第2期27-37,126,共12页
12世纪中期的拉丁西方积极寻求古希腊哲学和神学,并将之融汇于自身的神学思想建构之中。作为12世纪为数不多的亲自出使君士坦丁堡的拉丁教会神学家,哈维堡的安瑟姆的作品《对话录》中包含有大量希腊哲学与神学元素。这一方面来自于拉丁... 12世纪中期的拉丁西方积极寻求古希腊哲学和神学,并将之融汇于自身的神学思想建构之中。作为12世纪为数不多的亲自出使君士坦丁堡的拉丁教会神学家,哈维堡的安瑟姆的作品《对话录》中包含有大量希腊哲学与神学元素。这一方面来自于拉丁文献中既有的希腊智慧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源于当时最新的翻译成果。本文试图对安瑟姆作品中希腊元素的来源进行探讨,尤其侧重于分析纳西昂的格里高利对其思想的影响以及安瑟姆匿名征引的原因和可能来源,以这一个案分析12世纪中期拉丁西方与希腊东方的深层思想汇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堡的安瑟姆 12世纪文艺复兴 希腊神学 纳西昂的格里高利
下载PDF
论康德对本体论论证的批判
13
作者 易顺 彭玉琴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11-14,共4页
本体论论证是关于对上帝存在进行理性证明的一种先验论证。安瑟尔谟提出了本体论证明。笛卡尔重新对此进行了强调,从其第一原则出发,以一种哲学的方式论证神的存在。康德则对此做出了批判,他认为上帝存在与否是一个在理性认识中无法有... 本体论论证是关于对上帝存在进行理性证明的一种先验论证。安瑟尔谟提出了本体论证明。笛卡尔重新对此进行了强调,从其第一原则出发,以一种哲学的方式论证神的存在。康德则对此做出了批判,他认为上帝存在与否是一个在理性认识中无法有效判断的命题。对于本体论论证的有效性,在康德那里被彻底地击溃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证明 上帝 安瑟尔谟 笛卡尔 康德
下载PDF
存在概念与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
14
作者 丁璐 《哲学分析》 2015年第1期74-84,共11页
在一种新的语义构造之下,安瑟伦两个不同的本体论证明可以一并得到分析。通过对"存在"概念的分析安瑟伦所面临的两难处境被揭示出来:他不能在保有上帝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特殊性的同时不造成本体论层次上的混乱。尽管如此,本... 在一种新的语义构造之下,安瑟伦两个不同的本体论证明可以一并得到分析。通过对"存在"概念的分析安瑟伦所面临的两难处境被揭示出来:他不能在保有上帝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特殊性的同时不造成本体论层次上的混乱。尽管如此,本体论证明并非只具有认识论上的意义。安瑟伦所提供的是真正的本体论证明,即证明上帝在本体的意义上现实地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瑟伦 存在 本体论证明 认识论
下载PDF
论黑格尔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恢复
15
作者 李遥 高飞 刘一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4-56,共3页
如果从康德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批判出发,考察黑格尔对该证明的典型形式——安瑟伦证明——的同情性理解和批判性改造,可见黑格尔在思辨哲学基础上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恢复。这一恢复表明了黑格尔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上明确立场... 如果从康德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批判出发,考察黑格尔对该证明的典型形式——安瑟伦证明——的同情性理解和批判性改造,可见黑格尔在思辨哲学基础上对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的恢复。这一恢复表明了黑格尔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上明确立场,即以哲学的概念形式取代宗教的表象形式,从而以理性取代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康德 安瑟伦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下载PDF
“无形”之痕——安塞姆·基弗艺术作品的时间性呈现
16
作者 胡志敏 《特立学刊》 2019年第2期68-71,76,共5页
安塞姆·基弗是德国著名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其作品主题表现深刻、形式多样、手法多元。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致力于对'时间'主题的表达,不断尝试将无形的时间体现于有形的艺术作品中,将历史画面的自我时间性显现... 安塞姆·基弗是德国著名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其作品主题表现深刻、形式多样、手法多元。他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致力于对'时间'主题的表达,不断尝试将无形的时间体现于有形的艺术作品中,将历史画面的自我时间性显现于艺术实验中。基弗的作品试图突破时间表达的种种限定,将一般的时间碎片延展为个体认知,并将其具化为艺术作品的永恒的时间性;这种时间性呈现出物象真实的生命构成状态,打破了绘画这一视觉艺术的内在规定性,拓展出艺术表达的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姆·基弗 艺术作品 时间性 时间主题 个人记忆 历史时间 精神意义
下载PDF
安塞尔姆·基弗“新抽象”视觉艺术对传统母题的回归
17
作者 李培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2年第2期117-131,280,共16页
德国当代新表现主义大师安塞尔姆·基弗采用了返回西方传统母题的方式,对神话、人物和风景母题进行了重新创作。他的复古不是效仿西方古典绘画的制去式去创造完美具体实在的形象,而是主要采用了“多重”和“循环”式样的叙事方式,... 德国当代新表现主义大师安塞尔姆·基弗采用了返回西方传统母题的方式,对神话、人物和风景母题进行了重新创作。他的复古不是效仿西方古典绘画的制去式去创造完美具体实在的形象,而是主要采用了“多重”和“循环”式样的叙事方式,这打通了其与德国文化语境和当代德国社会的多样化联系,并赋予那些掩埋在现代主义潮流中的具体形象多样化和延续性的意义与阐释空间。伴随视觉艺术作品结构的变化,他的作品显示出了具有无限阐释性和生命性特色的“新抽象”表现样态,其对世界范围内视觉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母题 视觉艺术 安塞尔姆·基弗 多重 循环
下载PDF
对安瑟伦本体论论证的重新解读
18
作者 柯进华 《基督教文化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26-144,共19页
本体论论证(The Ontological Argument)最先由安瑟伦(Anselm,1033-1109)明确提出。由于这一论证形式的先验性,即不借助于其他条件,直接从上帝的概念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关键词 anselm ONTOLOGICAL ARGUMENT PREDICATE NECESSITY aseity
原文传递
上帝—概念与本体论证明
19
作者 邢滔滔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8,共6页
一个关于宗教语言的规范性论题的讨论试图表明,对于本体论证明的一种内涵式的弱解读,可以回应K-H(Kaufman-Hick)论题:因为上帝(假设其存在)是无限的,超越的,所以我们不能用任何语言思考中的概念描述他或指称他,即不能把握他。究其本义,... 一个关于宗教语言的规范性论题的讨论试图表明,对于本体论证明的一种内涵式的弱解读,可以回应K-H(Kaufman-Hick)论题:因为上帝(假设其存在)是无限的,超越的,所以我们不能用任何语言思考中的概念描述他或指称他,即不能把握他。究其本义,K-H论题的核心观点为:任何上帝—谓词即使有内涵,其外延也是空的。在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中,普兰丁格的当代证明,可以看作自安瑟伦以来的各种本体论证明版本的综合,既保存了其关键前提与结论,又避免了其中的各种困难。普兰丁格证明的弱版本:第一,定义了一个普通的上帝—谓词G;第二,仅由某种模态逻辑得到结论:如果G有内涵,则G的外延非空。这个结论,直接反驳了K-H论题,在一种较强的意义上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反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概念 本体论证明 安瑟伦 普兰丁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