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mary malignant pericardial mesothelioma with difficult antemortem diagnosis:A case report
1
作者 Naoya Oka Yuichi Orita +2 位作者 Chikage Oshita Hirofumi Nakayama Hiroki Teragaw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33期12380-12387,共8页
BACKGROUND Primary malignant pericardial mesothelioma(PMPM)is an extremely rare malignant tumor,and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definitively before death.We present a case in which PMPM was diagnosed at autopsy.We con... BACKGROUND Primary malignant pericardial mesothelioma(PMPM)is an extremely rare malignant tumor,and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definitively before death.We present a case in which PMPM was diagnosed at autopsy.We consider this case to be highly suggestive and report it here.CASE SUMMARY A 78-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and falls.The 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was considered to result from complications of diastolic dysfunction due to pericardial disease,fever with dehydration,an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Ultrasound cardiography(UCG)and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cardiac enlargement and high-density pericardial effusion.We considered pericardial disease to be the main pathogenesis of this case.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gadolinium 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es showed thick staining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ericardium.Pericardial biopsy was considered to establish a definitive diagnosis,but the patient and his family refused further treatment and examinations,and the patient was followed conservatively.We noticed a thickening of the pericardium and massive changes in the pericardium on UCG over time.We performed an autopsy 60 h after the patient died of pneumonia.Giemsa staining of the autopsy tissue showed an epithelial-like arrangement in the pericardial tumor,and immunostaining showed positive and negative factors for the diagnosis of PMPM.Based on these findings,the final diagnosis of PMPM was made.CONCLUSION PMPM has a poor prognosis,and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important.The temporal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may provide a c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PM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malignant pericardial mesothelioma antemortem diagnosis Pericardial disease Temporal echocardiographic Case report
下载PDF
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规律
2
作者 梁嘉豪 成明 +7 位作者 路晓君 师燕华 孙赟 管青林 王涛 胡萌 贠克明 崔海燕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究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规律,为乌头生物碱中毒相关死亡案件生前服毒或死后染毒的判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只家兔经气管夹闭处死1 h后,以生川乌水煎液灌胃(以生川乌水煎液中乌头碱的LD50计算)。灌胃... 目的探究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规律,为乌头生物碱中毒相关死亡案件生前服毒或死后染毒的判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只家兔经气管夹闭处死1 h后,以生川乌水煎液灌胃(以生川乌水煎液中乌头碱的LD50计算)。灌胃后将家兔以仰卧位保存于25℃气候箱中,分别于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随机各取3只进行解剖,取心血、外周血、尿液、心脏、肝、脾、肺和肾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各生物检材中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灌胃后4 h,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心血、外周血和主要器官组织中均可检出,且含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发生动态变化。其中,脾、肝和肺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均较高,尤其距离胃较近的脾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最高。灌胃后48 h,家兔脾中代谢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平均质量分数最高;肾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均偏低;尿液中未检出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结论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存在死后弥散现象,且从含量高的器官(胃)扩散到其他主要器官组织及心血中,其主要机制是顺浓度梯度的弥散,而尿液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可考虑将其作为乌头生物碱生前服毒和死后染毒的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物代谢动力学 乌头生物碱 代谢物 死后弥散 生前服毒 死后染毒 家兔
下载PDF
Differentiating Postmortem Claw Marks by the Asian Water Monitor(Kabaragoya)from Antemortem Sharp Weapon Trauma Based on the Injury Pattern
3
作者 Piumi Dileka Chiranthika Madhupoorni A.Gunathilaka +1 位作者 Thilinika Ranchamali Sameera A.Gunawardena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2022年第3期114-117,共4页
The Asian water monitor(Varanussalvator)or kabaragoya isthe predominant large animalscavenger of human remainsin Sri Lanka;however,its significance is rarely discussed in the forensic literature.This is the case of a ... The Asian water monitor(Varanussalvator)or kabaragoya isthe predominant large animalscavenger of human remainsin Sri Lanka;however,its significance is rarely discussed in the forensic literature.This is the case of a 54‑year‑old male with a history of dementia,depression,and wandering behavior whose body was found,partially submerged in a river,2 days after he was reported missing.There were several linear wounds with regular margins over his arms and face which raised the suspicion of homicidal sharp weapon trauma.The injuries were seen in clusters and did not involve harder structures such as tendons,ligaments,or bones.There were no signs of inflammation or bleeding.They were attributed to kabaragoya claw marks,which are postmortem artifacts that mimic incised wounds.However,there were no areas of tissue loss to indicate that the animal had begun feeding on the corpse.This case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medicolegal investigators when encountering this phenomenon which is relatively underreported in the forensic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 predation antemortem trauma monitor lizards postmortem artifacts postmortem trauma
原文传递
应用酶组化、免疫组化方法对创伤早期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子琴 张其英 +2 位作者 齐勇月 莫耀南 顾云菊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1-15,共5页
在法医学检案中,经常要对尸体上的损伤进行检验以确定生前伤或死后伤,并要鉴定损伤时间.损伤超过8小时者一般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可以解决,但损伤后经过时间较短,单用组织学方法不能解决,如利用酶活性反应方法和利用在组织内细胞内进行特... 在法医学检案中,经常要对尸体上的损伤进行检验以确定生前伤或死后伤,并要鉴定损伤时间.损伤超过8小时者一般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可以解决,但损伤后经过时间较短,单用组织学方法不能解决,如利用酶活性反应方法和利用在组织内细胞内进行特异、灵敏、稳定的抗原抗体反应,可以较准确鉴定损伤时间.Perper J. A. Raek Allio、Tanaka、Fatteh等报导用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损伤时间,祝家镇、刘世仓教授近年来也有报道,但用免疫组化学方法来鉴定损伤后早期时间,就作者所知,国内、外未见报道,而FN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国内外已有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mortem INJURY POSTMORTEM INJURY WOUND IMMUNOHISTOCHEMICAL ENZYME-HISTOCHEMICAL
下载PDF
生前与死后电击伤皮肤NSE活性的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竞花兰 胡丙杰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97-99,M002,共4页
本实验采用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Esterse(N.S.E)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前与死后电损伤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生前与死后短时间内的电损伤皮肤胶原纤维上NSE活性有显著差别(P<0.05),在相同实验条件控... 本实验采用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Esterse(N.S.E)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前与死后电损伤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生前与死后短时间内的电损伤皮肤胶原纤维上NSE活性有显著差别(P<0.05),在相同实验条件控制下,电击后存活时间越长,电流斑皮肤周围的酯酶着色反应越深,范围越宽。实验结果表明,N.S.E对于鉴别生前电流斑与死后电流斑具有法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E 死后 皮肤 活性 电击伤 非特异性酯酶 组织化学方法 电流斑 实验研究 胶原纤维 条件控制 存活时间 医学意义 电损伤
下载PDF
纤维联接蛋白的析出与大鼠皮肤早期损伤的时间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莫耀南 赵子琴 张其英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2期87-89,共3页
采用免疫组化(PAP)方法,检测大鼠皮肤损伤区的FN,发现在生前创伤后15min,创壁FN即呈明确阳性;随着伤后经历时间的延长,创壁FN逐渐增多,并滑创壁呈条带状沉积;而在死后5min的创伤,创壁FN则呈阴性。本文为区别生前与死后皮肤创伤提出了一... 采用免疫组化(PAP)方法,检测大鼠皮肤损伤区的FN,发现在生前创伤后15min,创壁FN即呈明确阳性;随着伤后经历时间的延长,创壁FN逐渐增多,并滑创壁呈条带状沉积;而在死后5min的创伤,创壁FN则呈阴性。本文为区别生前与死后皮肤创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联接蛋白 生前 死后 损伤 损伤时间 免疫组化 法医鉴定学
下载PDF
对纤维蛋白诊断生前伤的评价——45例枪弹创组织的MSB染色和扫描电镜对比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家馼 廖志钢 唐元发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1期4-7,F002,F003,共6页
生活反应是诊断生前伤的主要根据。近二十年来,法医病理学在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诊断中,采用了多种新兴技术,如扫描电镜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酶标技术、电泳技术等,促使生前伤的诊断水平有明显提高。伤后存活1小时死亡者,大部... 生活反应是诊断生前伤的主要根据。近二十年来,法医病理学在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诊断中,采用了多种新兴技术,如扫描电镜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酶标技术、电泳技术等,促使生前伤的诊断水平有明显提高。伤后存活1小时死亡者,大部分皆可获得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伤 对比观察 纤维蛋白 MSB 枪弹创 酶组织化学技术 染色 扫描电镜技术 法医病理学 生活反应 酶标技术 电泳技术 诊断水平 死后伤 死亡者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循环系统疾病临终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汤军克 陈林利 +3 位作者 王跃 李惠英 孙彦文 詹绍康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259-262,共4页
[目的]了解循环系统疾病临终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为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上海市闵行区2002、2003年循环系统疾病临终住院各项费用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通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住院... [目的]了解循环系统疾病临终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为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上海市闵行区2002、2003年循环系统疾病临终住院各项费用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通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住院日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医保、工人、75岁以上年龄组、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诸因素通过住院日间接影响住院费用,干部、诊断依据为临床+理化、临床诸因素直接对住院费用产生影响,不同级别医院同时影响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结论]需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系统疾病 临终关怀 住院费用 上海 闵行区 慢性病 卫生资源
下载PDF
上海市闵行区2002—2003年前10位死因临终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汤军克 陈林利 +3 位作者 王跃 李惠英 孙彦文 詹绍康 《中国医院统计》 2005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了解影响临终住院病人医疗费用的因素,探索降低住院费用的策略,为建立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上海市闵行区2002—2003年前10位死因临终住院病人各项费用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通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住... 目的了解影响临终住院病人医疗费用的因素,探索降低住院费用的策略,为建立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上海市闵行区2002—2003年前10位死因临终住院病人各项费用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通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住院日是住院费用最主要影响因素;医保、工人、家务组、在婚诸因素通过住院日间接影响住院费用;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学文化程度,诊断依据为临床,临床+理化诸因素直接影响住院费用;医院级别、诊断依据为病理、其他类疾病、干部组诸因素同时影响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结论控制住院费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住院病人的医疗费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鼠生前、死后皮肤骨骼肌损伤的形态变化
10
作者 李利华 王贵义 +3 位作者 王瑜 赵永和 王金辉 瞿勇强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5-37,共3页
用HE及组织学特染方法对大鼠皮肤、骨骼肌生前和死后损伤的特异形态结构变化进行对照性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生前伤组皮肤HE及特染光镜下出现较特异的生活反应 ,死后伤组弱或不明显 ;生前及死后损伤骨骼肌的特异性染色明显 ,研究结果为... 用HE及组织学特染方法对大鼠皮肤、骨骼肌生前和死后损伤的特异形态结构变化进行对照性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生前伤组皮肤HE及特染光镜下出现较特异的生活反应 ,死后伤组弱或不明显 ;生前及死后损伤骨骼肌的特异性染色明显 ,研究结果为法医学在确定生前与死后伤方面提供了可靠、敏感、客观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骨骼肌 生前伤 死后伤 HE染色 特殊染色 大鼠 法医学鉴定
下载PDF
大鼠生前与死后损伤肌肉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
11
作者 时福霞 李鹏 +4 位作者 鲁翰霖 李娜 杜秋香 王英元 孙俊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骼肌损伤后BECN1、LC3和p62三种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鉴别生前与死后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72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未损伤的对照组、生前损伤组(0.5、1、2、4、8、16和24 h)和死后损伤组(0.5、1、... 目的研究大鼠骨骼肌损伤后BECN1、LC3和p62三种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鉴别生前与死后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72只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被随机分为未损伤的对照组、生前损伤组(0.5、1、2、4、8、16和24 h)和死后损伤组(0.5、1、2和4 h),制作大鼠右后肢损伤模型。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对照组、生前损伤组以及死后损伤组骨骼肌中自噬蛋白BECN1、LC3-2/LC3-1和p62的表达,分别将数据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建立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te analysis,OPLS-DA)鉴别模型。结果大鼠骨骼肌挫伤后BECN1、p62蛋白的表达以及LC3-2/LC3-1值在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组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ECN1的表达量及LC3-2/LC3-1值经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后,可区分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OPLSDA模型提取的主成分对模型的解释程度较好(Rx^2=0.563,Ry^2=0.439),但预测程度稍差(Q^2=0.366)。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局部组织中BECN1、LC3-2/LC3-1值可用于生前损伤和死后损伤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创伤和损伤 自噬相关蛋白 骨骼肌 生前损伤 死后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急诊猝死疾病构成分析与尸检结论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艳丽 盛立会 于长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猝死病例临床特点,探讨尸检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0例急诊猝死病例回顾性研究,总结临床资料及尸检报告,比较临床诊断与尸检结论。结果:10例患者中,l例患者的生前临床诊断存在漏诊,2例生前临床诊断病因不明,7例患者... 目的:分析急诊猝死病例临床特点,探讨尸检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0例急诊猝死病例回顾性研究,总结临床资料及尸检报告,比较临床诊断与尸检结论。结果:10例患者中,l例患者的生前临床诊断存在漏诊,2例生前临床诊断病因不明,7例患者生前诊断与尸检结论有差别。结论:相当部分临床诊断存在误诊和漏诊。尸检是明确诊断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疾病构成 急诊 临床诊断 尸检结论
下载PDF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生前和死后枪弹创的对比观察
13
作者 唐元发 孙云 +3 位作者 张宇春 廖志钢 董培正 彭雪梅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4期197-198,258,共3页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11例生前枪弹创和12例死后不同时间形成的枪弹创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生前枪弹创有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凝块,纤维蛋白网形成,死后10min内的枪弹创亦有少许散在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形成,很少见纤维蛋白网。死后25min的标...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11例生前枪弹创和12例死后不同时间形成的枪弹创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生前枪弹创有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凝块,纤维蛋白网形成,死后10min内的枪弹创亦有少许散在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形成,很少见纤维蛋白网。死后25min的标本仍可见稀疏的红细胞,但无纤维蛋白形成。作者认为在扫描电镜下诊断生前枪弹创,需全面观察,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死后枪弹创 纤维蛋白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大鼠损伤皮肤组织5-羟色胺含量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赖跃 廖志钢 +1 位作者 刘敏 吴家马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89-191,共3页
为寻找生前损伤早期诊断指标,采用免疫散射浊度分析法,对生前、死后不同时间形成的大鼠切创皮肤的5H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生前损伤5分钟,5HT含量明显升高,15分钟达高峰,60分钟开始下降。生前损伤各组5HT... 为寻找生前损伤早期诊断指标,采用免疫散射浊度分析法,对生前、死后不同时间形成的大鼠切创皮肤的5H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生前损伤5分钟,5HT含量明显升高,15分钟达高峰,60分钟开始下降。生前损伤各组5HT含量均较自身对照组明显升高(升高40%以上,P<005);而死后5分钟和15分钟组皮肤中5HT含量均较自身对照组升高(P<005),但增加幅度均低于36%。提示,如创缘皮肤5HT含量比自身对照升高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5-羟色胺 生前伤 尸检
下载PDF
家兔死后体表锐器伤出血现象的研究
15
作者 林万章 翁榕花 夏胜海 《刑事技术》 2010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对家兔死后体表锐器损伤出血现象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贴近实际办案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鉴别生前锐器伤和死后锐器伤的方法。方法家兔脱毛,制作锐器损伤模型,采用大体观察结合HE染色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死后锐器损伤出血量均... 目的对家兔死后体表锐器损伤出血现象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贴近实际办案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鉴别生前锐器伤和死后锐器伤的方法。方法家兔脱毛,制作锐器损伤模型,采用大体观察结合HE染色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死后锐器损伤出血量均较少,随着时间延长出血量减少,出血速度慢。死后30min的锐器损伤在形成过程与生前损伤有所区别,但在死后12h肉眼观察结果与生前损伤难以区别。死后1h以上的锐器损伤与生前损伤不同之处在于创缘不会被血染。结论位于尸体低下位置的死后30min内的锐器创与生前锐器创的区别是出血量相对较少。死后60min^90min的锐器伤出血量少,创缘皮肤不被血染,肌肉的出血较局限,与生前损伤相鉴别较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生前锐器伤 死后锐器伤 出血现象
下载PDF
应用CD83和HSF5鉴别生前与死后皮肤烧伤
16
作者 赵龙瑞 肖静 +3 位作者 尚晴 李涛 刘新社 官方霖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分化抗原8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3,CD83)和热休克转录因子5(heat shocktranscription factor 5,HSF5)鉴别生前、死后皮肤烧伤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 目的探究白细胞分化抗原8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3,CD83)和热休克转录因子5(heat shocktranscription factor 5,HSF5)鉴别生前、死后皮肤烧伤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定量检测生前及死后烧伤小鼠皮肤组织和人类皮肤组织中CD83和HSF5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和死后烧伤组相比,生前烧伤组小鼠CD83和HSF5的m RNA水平明显升高,且死后96 h可检测CD83 m RNA高表达,死后72 h可检测HSF5 m RNA表达。15例人类烧伤皮肤和未烧伤自身皮肤相比,11例样本CD83和HSF5的m RNA水平在烧伤处升高(P<0.05),4例没有变化。结论CD83和HSP5有望作为生前烧伤鉴定的生活反应指标应用于法医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烧伤 皮肤 生前烧伤 死后烧伤 白细胞分化抗原83 热休克转录因子5 小鼠
下载PDF
临终病人身体语言护理研究
17
作者 郝静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使临终病人在平静、安宁、尊严中宽慰地逝去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记录、观察、访谈等收集资料的方法,总结30例临终病人身体语言的护理。结果:临终病人表达需求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多为身体语言。结论:重视身体语言的护理对临终... 目的:探讨使临终病人在平静、安宁、尊严中宽慰地逝去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记录、观察、访谈等收集资料的方法,总结30例临终病人身体语言的护理。结果:临终病人表达需求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多为身体语言。结论:重视身体语言的护理对临终病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语言 临终病人 护理
下载PDF
GYPA、CD68和TNF-α蛋白鉴别水中晚期尸体生前死后伤的作用研究
18
作者 向明亮 王廷宏 +6 位作者 刘勤进 王陶 罗涛 张伟 章丽霞 邓小冬 刘云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探讨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GYPA)、CD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在水中晚期尸体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表达情况,为在水中晚期生前死后伤鉴定筛选标志物。方法1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6)、生前挫伤... 目的探讨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 A,GYPA)、CD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在水中晚期尸体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表达情况,为在水中晚期生前死后伤鉴定筛选标志物。方法1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6)、生前挫伤浸没组(n=6)和死后挫伤浸没组(n=6),生前挫伤浸没组采用机械失重技术建立SD大鼠右后肢挫伤模型,死后挫伤浸没组是SD大鼠处死后用机械失重技术建立右后肢挫伤模型,对照组不予致伤处理,所有大鼠均浸没72 h。肉眼观察及HE染色观察生前伤和死后伤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GYPA、CD68及TNF-α蛋白在挫伤组织表达情况;随后在实际案例中予以验证。结果肉眼观察和HE染色均无法较好地鉴别浸没72 h大鼠的生前伤和死后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生前挫伤浸没组软组织GYPA表达呈阳性,CD68在炎性细胞膜呈阳性表达,TNF-α在胞质表达呈弱阳性,GYPA、CD68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死后挫伤浸没组和对照组(P<0.05)。GYPA、CD68和TNF-α蛋白在鉴别浸没尸体生前伤和死后伤实际案例中亦有相似结果。结论GYPA、CD68和TNF-α蛋白有望成为水中浸没尸体生前伤和死后伤鉴别的分子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生前伤 死后伤 血型糖蛋白A 肿瘤坏死因子-α CD68
原文传递
急诊猝死患者尸检的特点及诊断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玉梅 刘桂花 郑亚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猝死患者的特点及尸体解剖诊断及与死亡前临床诊断的区别。方法该研究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2002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15日猝死的非儿科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区分为尸检组和未尸检组,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猝死患者的特点及尸体解剖诊断及与死亡前临床诊断的区别。方法该研究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2002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15日猝死的非儿科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区分为尸检组和未尸检组,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两组比较。对尸检组患者病史及尸体解剖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死亡前临床诊断与尸体解剖诊断。结果该研究共人选了2420例患者,尸检组8例,未尸检组2412例。与未尸检组相比,尸检组年龄较轻[(35.5±12.4)岁VS.(68.9±15.8)岁,t=5.973,P〈0.001],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其中3例患者为突发意识丧失而被送来诊。2例患者死亡前临床诊断与尸体解剖诊断基本相符。1例患者主要诊断不相符。5例患者通过尸体解剖明确了主要诊断。8例尸检患者中,尸体解剖诊断为心血管原因的5例、感染性的2例和其它原因1例。结论在急诊室死亡的患者中,尸体解剖仍是明确病因的主要手段,生前临床诊断有相当的误诊和漏诊。猝死的主要原因仍为心脏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猝死 尸检 急诊 临床诊断 解剖诊断 心血管原因 感染性的 误诊
原文传递
Identifying terrorist attack victims 被引量:1
20
作者 Elvire Arrighi Amandine Matricon Charlot 《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 CSCD 2020年第3期236-241,共6页
The terrorist attacks that occurred in France in 2015 and 2016,which had many victims,proved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identify victims following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I... The terrorist attacks that occurred in France in 2015 and 2016,which had many victims,proved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identify victims following the methodology developed by 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e Organization(INTERPOL)for such events.Initially designed for natural disasters,this approach must be strictly respected should a terrorist attack occur.This includes the specific collection of bodies and body parts,as well as the setup of an antemortem unit,postmortem unit,and Identification Commission.This commission is made up of specialists and will make decisions on the basis of primary identifying elements(fingerprints,DNA,dental records)and/or secondary identifying elements(other distinctive and particularly discriminating signs).A multidisciplinary team,combining specifically trained police officers and scientists,must provide a reliable and consolidated list of deceased people based on biometric elements cross checked with elements from the investigations.Any list of names generated on another basis should be excluded.Identification of the deceased by relatives(visual recognition),even if the bodies do not appear mutilated and/or decayed,should be avoided to avert erroneous death announcements,body presentations,or even burials or cremations.Similarly,identifying victims on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personal effects(such as an identity card)must be absolutely avoided.All bodies,even those whose identities seem obvious to the first responders or to the relatives,must be registered as“X”during the crime scene search and properly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POL protocol.The same protocol should be applied to unconscious injured people.Considering the expectations of our modern society for rapid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and quick responses from the authorities,the French team has made a few adjustments to speed up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 without compromising its integrity.Validated and supported by both the French judicial and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in the light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November 2015 attacks in Paris,this innovative method proved its effectiveness during the Nice attack in July 2016.It can only be successful in a context where all the individuals involved in the crisis,up to the highest authorities,understand it,support it,and relay it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the victims’fami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nsic sciences victims identification terrorist attacks mass killing INTERPOL Identification Commission antemortem unit postmortem uni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