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作者

共找到61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肘肩关节功能、肌力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方锐 郭建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观察组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肘屈曲、伸展60°峰力矩(PT)大于对照组,肘屈曲、伸展180°到达峰力矩时间(TP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可提高效果,有效促进患者肘肩关节功能改善和肌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双钢板内固定 ao-c肱骨骨折 肘肩关节功能 肌力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截骨应用AO双柱理论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忠荣 杨星华 +2 位作者 官正华 郭元 李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63-2564,共2页
肱骨远端C型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复杂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形态结构,复位及固定比较困难,易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自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本院采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并应用"双柱理论"双钢板固定治... 肱骨远端C型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复杂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形态结构,复位及固定比较困难,易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自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本院采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并应用"双柱理论"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58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截骨 肱骨 c骨折 固定治疗 应用 肘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内骨折 严重损伤
下载PDF
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效果
3
作者 叶兴益 李丽丹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分析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经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术... 目的:分析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经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伸肘肌力缺损值、肘关节活动度、复位质量、肘关节功能、患者健康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26.31±12.58)mL和(95.84±8.46)min,小于对照组的(179.53±16.42)mL和(137.59±12.2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伸肘肌力缺损值(10.31±1.34)%,低于对照组的(13.25±1.87)%,观察组肘关节屈伸、外旋、内旋活动度分别为(129.57±5.36)°、(90.54±4.48)°和(91.63±4.11)°,大于对照组的(118.64±4.25)°、(82.35±3.97)°和(84.58±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复位优良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运动、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疼痛感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分别为(15.36±1.84)分、(7.95±0.90)分、(20.53±2.01)分和(30.21±2.87)分,高于对照组的(12.15±1.63)分、(6.48±0.83)分、(16.78±1.90)分和(26.94±2.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健康质量SF-36量表生理职能[(76.31±4.24)分vs(68.96±3.85)分]、一般健康状况[(78.64±4.85)分vs(69.54±4.01)分]、生理机能[(79.53±3.46)分vs(70.76±2.84)分]、躯体疼痛[(79.58±3.63)分vs(71.36±3.25)分]、社会功能[(76.95±4.83)分vs(69.56±4.21)分]、情感职能[(78.65±3.67)分vs(71.33±3.25)分]、精力[(80.31±4.21)分vs(72.76±3.89)分]、精神健康[(82.49±4.87)分vs(73.53±4.12)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能显著提高肘关节活动度,改善肘关节功能,提升健康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c骨折 Schildhauer入路 复位内固定 交通创伤
下载PDF
Schildhauer入路与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
4
作者 任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Schildhauer入路与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 目的探讨Schildhauer入路与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定手术,B组采用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 d,A组的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肘关节外旋、内旋、屈伸活动范围大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Mayo、Neer评分均高于B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能减小创伤,改善肘关节活动度,促进肘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ldhauer入路 鹰嘴截骨入路 复位 内固定 肱骨c骨折 关节功能 手术创伤
下载PDF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要新宇 乔路筱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4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传统组,每组39例.传统组采用超声引导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传统组,每组39例.传统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对比2组患者的阻滞效果.结果:试验组不同神经支配区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传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4、48 h,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锁骨下肌间沟,超声引导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上的应用能加快神经支配起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缓解患者的静息疼痛评分,提高总体麻醉阻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肌间沟 超声 喙突旁臂丛 神经阻滞 肱骨c骨折
下载PDF
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6
作者 王鑫 吴宏伟 +5 位作者 陶晶 唐永冬 秦秋 孙路 刘博 何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20例)。记录两组术...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钛板治疗,20例)。记录两组术中骨折复位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个月。术中观察组骨折断端均固定良好,对位对线满意,无桡侧骨块移位;对照组9例骨折复位及固定满意,1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桡侧骨块移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时间10~12周。末次随访时,两组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偏角及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剖锁定钛板及桡侧阻挡钛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术中骨折复位简单,同时能有效减少桡侧骨块移位,更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c骨折 解剖锁定钛板 桡侧阻挡板
下载PDF
AO钢板双柱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37例分析
7
作者 杨辉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96-97,共2页
目的报告应用AO钢板双柱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2010年我们应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AO钢板双柱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37例。结果 34例获6~38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3.5个月。患... 目的报告应用AO钢板双柱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2010年我们应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AO钢板双柱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37例。结果 34例获6~38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3.5个月。患者肘关节活动度为:屈曲(126°±17°),伸(26°±5°),前臂旋前(66°±6°),旋后(64°±19°)。按照MayoClinic肘关节评分标准:优16例,良1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76.5%。结论 C1、C2型肱骨髁间骨折应用AO钢板双柱技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肘关节功能,但对于骨折粉碎严重的C3型骨折和部分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的C1、C2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须持谨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c骨折 ao钢板双技术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开放性与闭合性AO/OTA-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黄美全 徐红 +3 位作者 李艳军 张锡平 邱尔钺 王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对开放性与闭合性AO/OTA-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行ORIF的90例AO/OTA-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骨折类型分为开放性骨折组(40例)与闭合性骨折组...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对开放性与闭合性AO/OTA-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行ORIF的90例AO/OTA-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骨折类型分为开放性骨折组(40例)与闭合性骨折组(50例)。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肢功能评价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再次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骨折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闭合性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60个月。两组屈伸活动度、旋转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与闭合性AO/OTA-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ORIF术后的上肢功能及预后无明显差异,但开放性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ao/OTA-c 切开复位内固定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下载PDF
双侧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胜国 马兴明 +5 位作者 王文强 邵铁玲 温术民 宁志文 马小军 刘韶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8期146-147,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解剖板固定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0年5月我院闭合性肱骨远端C型(AO Müller分型)骨折患者100例,其中,C1型28例,C2型46例,C3型26例,均采用双侧解剖板内固定,术后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评定... 目的:探讨双侧解剖板固定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0年5月我院闭合性肱骨远端C型(AO Müller分型)骨折患者100例,其中,C1型28例,C2型46例,C3型26例,均采用双侧解剖板内固定,术后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100例患者随访8~18个月,平均11个月,优45例,良44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为89%,所有患者均无尺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双侧解剖板固定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可靠,避免了尺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c骨折 双侧解剖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平行放置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缪逸鸣 王强 +1 位作者 顾云峰 杨庆诚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03-405,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平行放置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26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平行放置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0)分型,c1型12例,C2型8... 【摘要】目的探讨平行放置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26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平行放置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0)分型,c1型12例,C2型8例,C3型6例。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根据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影像学检查及Aitken-Rorabeek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平均8.3个月(6~12个月),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且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Aitken—Rorabeek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4例,良9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88.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内固定失败等。结论平行放置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满意,其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c 解剖钢板 双钢板 平行
下载PDF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艳梅 邢文志 +1 位作者 吴艳刚 董军政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595-596,共2页
肱骨远端C型骨折行早期手术切开复位、有效内固定已被广泛认同,通过重建关节面的正常对合关系,给予稳定内固定及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减少了骨折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22例采用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I... 肱骨远端C型骨折行早期手术切开复位、有效内固定已被广泛认同,通过重建关节面的正常对合关系,给予稳定内固定及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减少了骨折并发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22例采用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I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双钢板 c骨折 肱骨 固定治疗 有效内固定 手术切开复位 关节功能锻炼 骨折并发症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杰 武斌 +2 位作者 陈波 李玉鹏 周才胜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4期26-27,3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利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7年12月共采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内、外侧双重建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29例,男17例,女12例,左18例右11例。年...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利用内、外侧双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7年12月共采用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内、外侧双重建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29例,男17例,女12例,左18例右11例。年龄23~61岁,平均37.5岁,按AO/ASIF分型,C1型7例,C2型12例,C3型10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尺神经损伤2例,桡神经损伤1例。术后48小时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及鹰嘴截骨处全部愈合。皮下感染3例,经换药3周后愈合,神经损伤在3月内均恢复。骨化性肌炎2例。按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9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2.8%。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以充分显露肱骨远端,有利于解剖复位粉碎的关节面,内、外侧双钢板固定骨折块,牢固可靠,可满足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鹰嘴截骨 双钢板 c肱骨骨折
下载PDF
平行双钢板与Y型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超 周庆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平行双钢板与Y型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二者... 目的:探讨平行双钢板与Y型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症发生率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行双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c骨折 平行双钢板 Y钢板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肱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建全 张海林 +2 位作者 邹锐 殷剑伟 龚建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7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入路选择及内固定钢板的放置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其中C3型骨折32例,全部采用经鹰嘴截骨显露肱骨远端,肱骨内外侧解剖钢板90°放置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所...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入路选择及内固定钢板的放置方法。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56例,其中C3型骨折32例,全部采用经鹰嘴截骨显露肱骨远端,肱骨内外侧解剖钢板90°放置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随访9~15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 3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骨折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退针出现;未出现骨化性肌炎;按改良Broberg和Morrey评分系统,优18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4%。结论经鹰嘴截骨、90°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骨折,具有暴露充分、直视下良好整复关节面、内固定坚强可靠的优点,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符合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c3骨折 鹰嘴截骨 双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玉良 于海泉 曹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对肘关节功能影响。方法:对纳入标准的8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给予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术后即可给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患肢...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对肘关节功能影响。方法:对纳入标准的8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给予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术后即可给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患肢于伸肘30°位石膏外固定制动,1周后(术后7~11天)开始功能锻炼。采用肘关节Mayo评分、肘关节活动度比较2组术后2周、术后3月、术后6月肘关节功能,并对术后6月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80例均获得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术后6月肘关节疼痛、活动度、稳定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术后6月治疗组肘关节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术后6月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伸直差值度、前臂旋前度及前臂旋后度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术后6月治疗组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伸直差值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旋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两组优良率经Wilcoxon秩和检验(Z=–1.976,P<0.05);术后6月两组优良率经Wilcoxon秩和检验(Z=–2.042,P<0.05);2组术后6月均无出现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总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肘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疼痛缓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c骨折 双钢板 内固定术 渐进式功能锻炼
下载PDF
三角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AO-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温干军 江帝钦 +4 位作者 陈坚 张史飞 周树根 周植森 滕范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肱骨远端AO-C型骨折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合并有软组织损伤;由于肱骨远端是三角形,因此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三角固定技术有利于双柱及关节面的恢复,本研究评估三角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AO-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包括38例患者(男1... 目的肱骨远端AO-C型骨折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合并有软组织损伤;由于肱骨远端是三角形,因此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三角固定技术有利于双柱及关节面的恢复,本研究评估三角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AO-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包括38例患者(男15例,女23例),所有患者采用鹰嘴截骨暴露骨折、直视下复位、内外侧平行锁定钢板加空心钉固定(三角固定技术)。通过VAS评分、MEP评分及DASH问卷调查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肘关节前后位、侧位片评估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创伤后骨关节炎及异味骨化等情况;CT用来评估关节面情况。结果所有骨折都愈合,无复位丢失,在VAS、MEP及DASH评分方面,患侧肘关节与健侧肘关节无明显差异(=0.140、=0.090和=0.262),患侧肘关节平均活动度明显差于健侧(=0.001),38例患者中33例肘关节活动>100°;通过随访的CT观察,其中2例患者关节面的下沉>2mm,但与健侧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仅AO-C3型骨折与临床治疗效果呈负相关(=0.012)。该38例患者中,1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行二次手术,二次手术率为7.89%。结论对于肱骨远端髁间骨折的治疗,三角固定技术对于双柱的重建是有效和可靠的,并且有利于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同时能很好的恢复肘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固定技术 肱骨ao-c骨折 鹰嘴截骨
下载PDF
双AO重建钢板治疗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惠煊 李畅居 +2 位作者 彭国平 章俊 林冬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5期76-77,共2页
目的:讨论C型肱骨远端骨折使用双重建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C型肱骨远端骨折16例,均行切开复位双AO重建钢板螺钉固定。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1.3年,骨折均愈合,12例术后功能恢复优良,优良率75%。结论:肱骨远端形态构造特殊,双钢板... 目的:讨论C型肱骨远端骨折使用双重建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C型肱骨远端骨折16例,均行切开复位双AO重建钢板螺钉固定。结果:本组随访时间平均1.3年,骨折均愈合,12例术后功能恢复优良,优良率75%。结论:肱骨远端形态构造特殊,双钢板及螺钉能有效固定骨折端,并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c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肱骨远端C型骨折3种手术入路方式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强 党鹏 徐晓民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0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术中操作、术后复健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市北方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取不同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患者51例,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3组,即鹰嘴截骨入路组(n=17)、舌形瓣入路组(n=18)...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对术中操作、术后复健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市北方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取不同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患者51例,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3组,即鹰嘴截骨入路组(n=17)、舌形瓣入路组(n=18)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n=16),分析3种入路方式的操作时长、术后复健时长、失血情况等指标。结果1完成治疗后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复健程度,一般为3~30 d,对3组作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3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4.1±3.4)、(96.2±2.5)与(89.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操作时长,鹰嘴截骨入路组最高、舌形瓣入路组最短;术后复健,舌形瓣入路组最慢、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最快;失血情况,截骨入路组最重、肱三头肌两侧入路组最轻。结论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操作时长比鹰嘴截骨入路组短,且失血情况轻、术后复健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手术入路 肱骨c骨折 鹰嘴截骨入路 舌形瓣入路 肱三头肌两侧入路
下载PDF
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毕楷 朱书朝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50-152,163,共4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时骨折复位情况(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关节面台阶高度),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及尺偏角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疗效优良率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和腕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c3骨折 粉碎性骨折 小切口撬拨复位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两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及肘关节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守波 周兴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枣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 目的比较两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枣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术中采取垂直钢板固定,对照组于术中采取平行钢板固定。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肘关节功能恢复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感染、畸形愈合或骨折不愈合。观察组出现轻度异位骨化2例,对照组出现轻度异位骨化2例,尺神经损伤1例,采取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术后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4.510,P=0.034)。观察组患者前臂旋转活动度及肘关节伸屈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肘关节功能优良患者与肘关节功能可差患者AO-C型分型、血管损伤、神经损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垂直钢板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无血管损伤影响为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垂直钢板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效果优于平行钢板,但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及医师经验采取合适的固定方式,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及AO-C型分型可能是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ao-c 疗效 肘关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