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OH)_(2)-VitD3通过抑制Snail1-SMAD3/SMAD4复合物形成减轻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成宠 董蓉 +1 位作者 李正胜 袁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研究1,25-(OH)2-VitD3(VitD3)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处理)、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和高糖加VitD3组(2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联合10-8 mol/L... 目的研究1,25-(OH)2-VitD3(VitD3)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NRK-52E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处理)、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处理)和高糖加VitD3组(2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联合10-8 mol/L VitD3).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RK-52E细胞Snail家族转录抑制物1(Snail1)、SMAD家族成员3(SMAD3)、SMAD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Snail1、SMAD3、SMAD4的表达及定位;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检测Snail1与SMAD3/SMAD4形成的复合物与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AR)的启动子结合情况;荧光素酶报告检测Snail1、SMAD3/SMAD4和E-cadherin的相互作用;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细胞Snail1、SMAD4的表达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E-cadherin的mRNA表达.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KD组和VitD3处理组.DKD组和VitD3处理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先制备DKD模型,DKD造模成功后,VitD3处理组予60ng/kgVitD3灌胃,对照组和DKD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DKD组和VitD3处理组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1~2)U/kg控制血糖,持续8周.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Snail1、SMAD3、SMAD4、α-SMA、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Snail1、SMAD3、SMAD4、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处理的NRK-52E细胞及DKD肾组织Snail1、SMAD3、SMAD4和α-SMA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给予VitD3干预后,DKD模型中Snail1、SMAD3、SMAD4、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恢复到与对照组接近.染色质免疫沉淀提示Snail1、SMAD3/SMAD4与CAR的启动子Ⅳ结合,而VitD3能够阻止Snail1、SMAD3/SMAD4与CAR的启动子Ⅳ结合;荧光素酶报告检测证实Snail1、SMAD3/SMAD4和E-cadherin的互作关系;用siRNA抑制Snail1、SMAD4的mRNA后,上调高糖诱导下E-cadherin的表达.结论VitD3可抑制Snail1-SMAD3/SMAD4的复合物的形成,减轻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VitD3 Snail1-SMAD3/SMAD4复合物 糖尿病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Mu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张鑫 汪刘华 +1 位作者 苗永昌 王道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Mu2(AP1M2)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7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Mu2(AP1M2)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97例结肠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P1M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AP1M2在血清中表达情况。分析AP1M2蛋白表达与结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AP1M2涉及的蛋白及相关通路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分析发现,AP1M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97对标本中,结肠癌组织AP1M2高表达73例,癌旁组织AP1M2高表达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发现,结肠癌患者癌组织血清中AP1M2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直径>5 cm、N_(1)~N_(2)分期(有淋巴结转移)、T分期的T_(3)~T_(4)期、术后5年复发患者AP1M2高表达比率分别高于肿瘤直径≤5 cm、N_(0)分期(无淋巴结转移)、T分期的T_(1)~T_(2)期、术后5年无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年,24例AP1M2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死亡5例,而73例AP1M2高表达患者术后5年死亡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ox分析显示,AP1M2是结肠癌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生物学分析显示,AP1M2与肿瘤代谢及黏附相关。结论AP1M2表达水平在结肠癌组织中及血清中上调,这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与结肠癌患者预后也相关。AP1M2可作为结肠癌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1亚基Mu2 病理特征 危险因素 生存期 预后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HIF-1α、Lp-PLA、Sestrin2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陈蕊 徐江 +1 位作者 孙鲁生 范丽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应激诱导蛋白2(Sestrin2)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治疗的... 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应激诱导蛋白2(Sestrin2)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1)。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并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清HIF-1α、Lp-PLA、Sestrin2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的组间差异。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分别为(4.03±0.38)、(3.01±0.45)分,均低于对照组,FMA为(80.64±9.16)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分别为(1.56±0.33)mPa·s、(4.78±0.31)mPa·s、(9.81±0.64)mPa·s、(0.37±0.05)%,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78±0.1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IF-1α、Lp-PLA、Sestrin2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血清HIF-1α、Lp-PLA、Sestrin2水平分别为(690.56±65.12)ng/mL、(13.65±2.13)μg/L、(11.33±1.45)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肢体活动能力,缓解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HIF-1α、Lp-PLA、Sestrin2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丁苯酞软胶囊 瑞舒伐他汀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应激诱导蛋白2
下载PDF
D1/D2/Cytb-559复合物的共振拉曼光谱
4
作者 卢荣禾 匡廷云 +4 位作者 于振宝 唐崇钦 汤佩松 李庚新 唐树延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3期180-185,共6页
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 复合物在488 nm 处激发的共振拉曼光谱显示4 个主要谱带,其峰位分别在1532(υ1)、1165(υ2)、1010(υ3)和970(υ4) cm - 1处,表明P... 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D1/D2/Cytb-559 复合物在488 nm 处激发的共振拉曼光谱显示4 个主要谱带,其峰位分别在1532(υ1)、1165(υ2)、1010(υ3)和970(υ4) cm - 1处,表明PSⅡ反应中心结合的β-胡萝卜素分子是全反式构型。D1/D2/Cytb-559 复合物的色素抽提液的拉曼光谱也显示4 个主要的拉曼峰,其中υ4 谱带的强度急剧下降,说明PSⅡ反应中心内部结合的β-胡萝卜素分子与抽提液中自由的β-胡萝卜素分子的构象不同,而与光合细菌反应中心内部的类胡萝卜素分子的构象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Ⅱ D1/D2/Cyt5-559 复合物 共振拉曼光谱
下载PDF
阻断TLR2结合降低β2GP1-抗β2GP1复合物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尹婧 周红 +5 位作者 夏龙飞 孔祥民 谢娅超 解鸿翔 何超 成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6-450,456,共6页
目的探讨β2糖蛋白1(β2GP1)-抗β2GP1复合物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Toll样受体2(TLR2)的作用。方法用β2GP1-抗β2GP1复合物、TLR2激动剂Pam3CSK4及TLR4激动剂脂多糖(LPS)、TLR2阻断剂抗小鼠TLR2-Ig G(m TLR... 目的探讨β2糖蛋白1(β2GP1)-抗β2GP1复合物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Toll样受体2(TLR2)的作用。方法用β2GP1-抗β2GP1复合物、TLR2激动剂Pam3CSK4及TLR4激动剂脂多糖(LPS)、TLR2阻断剂抗小鼠TLR2-Ig G(m TLR2-Ig G)及TLR4阻断剂TAK-242对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处理。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NF-α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TLR2的水平。结果β2GP1-抗β2GP1复合物、Pam3CSK4及LPS均能够显著增加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达TNF-αmRNA及蛋白水平,抗m TLR2-Ig G能够抑制上述刺激物促进细胞TNF-α表达的效应,但弱于TAK-242的抑制效应,抗m TLR2-Ig G与TAK-242联合使用未显示更强的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β2GP1-抗β2GP1复合物、Pam3CSK4及LPS均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LR2的表达,而抗m TLR2-Ig G、TAK-242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均未显示对TLR2表达的抑制效应。结论TLR4、TLR2都增强β2GP1-抗β2GP1复合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的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β2GP1-抗β2GP1复合物 TOLL样受体2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B7-1与B7-2对调节人IL-2基因的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相同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克晓燕 John Gribben +1 位作者 王晶 王德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2-518,共7页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竞争性PCR定量检测其对IL 2和IL 4mRNA的影响 ,并初步测定IFN γmRNA的改变 ,同时用转染MHCⅡ类分子及联合转染等量B7 1或B7 2的NIH3T3转基因细胞tDR7,tDR7/B7 1和tDR7/B7 2刺激CD2 8+ T细胞 ,通过DNA 蛋白结合实验观察B7对IL 2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结果表明 :抗B7 2单抗和CTLA 4Ig可明显抑制B7介导的IL 2和IL 4mRNA合成 ,而抗B7 1单抗仅有轻度抑制作用 ,2种或 3种抗体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相加。MLR 1 - 6小时 ,单独tDR7即可诱导NF κB的表达 ,联合转染B7早期对其结合活力无明显影响 ,6小时后tDR7诱导作用减弱 ,B7却可显著延长tDR7的诱导作用至 72小时。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 1的表达 ,联合转染B7分子在 2 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对AP 1的上调作用 ,B7 1与B7 2间作用未见明显不同。结论 :B7通过减少IL 2mRNA降解和影响基因转录而上调IL 2分泌 ,并可同时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在转录水平B7 1与B7 2作用未见明显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B7-2 IL-2基因 NF-кB 转录因子 ap-1 移植免疫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组织中NCAPD2、Lnc RNA NR2F1-AS1、Nup107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戚飞飞 李广秋 冷雷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究结肠癌患者组织中染色体凝缩蛋白复合物I的亚基D2(NCAPD2)、Lnc RNA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1-反义RNA1(Lnc RNA NR2F1-AS1)、核孔蛋白107(Nup107)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 目的探究结肠癌患者组织中染色体凝缩蛋白复合物I的亚基D2(NCAPD2)、Lnc RNA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1-反义RNA1(Lnc RNA NR2F1-AS1)、核孔蛋白107(Nup107)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6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集患者的结肠癌组织标本和距离结肠癌组织>2 cm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Lnc RNA NR2F1-AS1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CAPD2和Nup107表达情况。比较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Lnc RNA NR2F1-AS1、NCAPD2、Nup107表达情况,同时比较Lnc RNA NR2F1-AS1、NCAPD2、Nup107不同表达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Lnc RNA NR2F1-AS1、NCAPD2、Nup107表达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Lnc RNA NR2F1-AS1、NCAPD2、Nup107表达情况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的Lnc RNA NR2F1-AS1相对表达量为1.09±0.2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0.69±0.09,结肠癌组织的Lnc RNA NR2F1-AS1高表达率、NCAPD2阳性率和Nup107高表达率分别为55.00%、61.67%和70.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6.67%、30.00%和3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 RNA NR2F1-AS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NCAPD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Nup10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 RNA NR2F1-AS1、NCAPD2和Nup107表达均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 RNA NR2F1-AS1高表达、NCAPD2阳性和Nup107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低于Lnc RNA NR2F1-AS1低表达、NCAPD2阴性和Nup107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 RNA NR2F1-AS1、NCAPD2、Nup107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染色体凝缩蛋白复合物I的亚基D2 Lnc RNA核受体亚家族2F组成员1-反义RNA1 核孔蛋白107 预后
下载PDF
维生素C保护Aβ_(1-40)Cu(Ⅱ)复合物引起的神经元氧化损伤 被引量:1
8
作者 戴雪伶 孙雅煊 姜招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6-591,共6页
老年斑中存在大量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disease,AD)的重要病理特征.大量数据表明,Aβ上具有与过渡态金属离子共价结合的位点,二者能结合成为寡聚复合物.Aβ1-40Cu(Ⅱ)复合物通过Cu2+的还原催化O2产生... 老年斑中存在大量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是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disease,AD)的重要病理特征.大量数据表明,Aβ上具有与过渡态金属离子共价结合的位点,二者能结合成为寡聚复合物.Aβ1-40Cu(Ⅱ)复合物通过Cu2+的还原催化O2产生H2O2,但反应机制不清.本文尝试以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C(VC)来对抗Aβ1-40及Aβ1-40Cu(Ⅱ)复合物产生的H2O2对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VC能够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有效浓度为1mmol/L.本文用胞外乳酸脱氢酶泄漏量和H2O2生成量的数据证实了细胞存活率(MTT实验)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表明,Aβ1-40Cu(Ⅱ)复合物能够释放更多的H2O2,引发细胞膜破裂并最终引起细胞死亡.加入VC后,神经元受到的损伤较轻,提示VC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0 Aβ1-40Cu(Ⅱ)复合物 维生素C H2O2
下载PDF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及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孔祥泉 杜开新 +7 位作者 马礼钦 李金銮 廖雪洪 洪俊强 罗水英 林小艺 吴倩 李永恒 《中国医药》 2021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和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TSC2)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来自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的胰腺癌患者数据进行Kaplan-Meier分析,进而深...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和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TSC2)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来自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的胰腺癌患者数据进行Kaplan-Meier分析,进而深层次探讨DAPK1和TSC2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或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同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以及分析胰腺癌中DAPK1和TSC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此外,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验证靶向DAPK1的微小RNA(miR),并应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验证在胰腺癌细胞中miR-324-5p负调控DAPK1的表达。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级(P=0.005)、R0切除(P<0.001)及TSC2表达情况(P=0.005)是影响胰腺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部位(P=0.006)、病理类型(P=0.002)及分子靶向治疗(P<0.001)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DAPK1基因低表达且TSC2基因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具有更好的总生存期(P=0.024)。DAPK1和TSC2甲基化水平与相应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0.69、-0.37,均P<0.05)。体外实验结果证实,过表达的miR-324-5p显著抑制了胰腺癌Pa Ca-2和PANC-1细胞DAP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mRNA:(0.37±0.02)比(1.00±0.02)、(0.53±0.01)比(1.00±0.06);蛋白:(0.54±0.06)比(1.04±0.12)、(0.63±0.11)比(1.01±0.11)](均P<0.05)。结论DAPK1基因联合TSC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在胰腺癌组织中,DAPK1和TSC2启动子的低甲基化水平是DAPK1和TSC2高表达的重要因素;miR-324-5p负调控DAPK1的表达,有望成为胰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 结节性硬化复合物蛋白2 微小RNA-324-5p
下载PDF
4,6-二氯-2-甲基-5-[(1-乙酰基-四氢咪唑-2-亚基)氨基]嘧啶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斌 程铁明 李中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4 6-二氯-2-甲基-5-[(1-乙酰基-四氢咪-2-亚基)氨基]嘧啶 合成 莫索尼定 降压药
下载PDF
MicroRNA-7-5p通过mTORC2/SGK-1信号通路负向调控人肺泡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
11
作者 秦克 李同林 +1 位作者 宫帅 江美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7-5p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TORC2)/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GK-1)信号通路负向调控人肺泡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ENaC)的机制。方法:对人类非小细胞肺癌肺泡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转染microRNA-7-5p模拟剂... 目的:探讨microRNA-7-5p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mTORC2)/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GK-1)信号通路负向调控人肺泡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ENaC)的机制。方法:对人类非小细胞肺癌肺泡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转染microRNA-7-5p模拟剂,设为microRNA-7-5p组,阴性对照组A549细胞转染与目的基因序列无同源性的不表达microRNA-7-5p的阴性对照剂。雷帕霉素组在A549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雷帕霉素。PP242组在A549细胞培养基中加入PP242。空白对照组仅加入lipo fectamineTM 2000试剂。采用RT-qPCR检测各组SGK-1 mRNA;免疫印迹法检测SGK-1蛋白、ENaC蛋白的表达量。比较各组的microRNA-7-5p表达水平、SGK-1 mRNA及蛋白表达量、ENaC蛋白表达量。结果:microRNA-7-5p组的microRNA-7-5p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雷帕霉素组和PP242组,A549细胞转染成功上调microRNA-7-5p表达水平(P<0.05)。microRNA-7-5p组中,SGK-1 mRNA水平、SGK-1及ENaC-α、ENaC-β、ENaC-γ蛋白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雷帕霉素组(P<0.05)。结论:microRNA-7-5p可能通过mTORC2/SGK-1信号通路负向调控EN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7-5p 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
下载PDF
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定祥 刘文华 +2 位作者 文果 覃弘宇 邓奕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3-846,共4页
目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 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加曲班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解毒组、化瘀解毒法组及PDTC组。线栓... 目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观察化瘀解毒法对MCAO大鼠血浆TAT、F1+2、v WF、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加曲班对照组、活血化瘀组、清热解毒组、化瘀解毒法组及PDTC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分别于术前1 h和术后12 h各给予相应药物1次,术后24h取标本用于检测。结果:(1)造模后各组TAT、F1+2水平显著升高;各治疗组TAT、F1+2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TAT的含量以PDTC组最高,其次化瘀解毒法组和清热解毒组,阿加曲班组和活血化瘀组最低;F1+2含量阿加曲班组较PDTC组、化瘀解毒法组、活血化瘀组均低,化瘀解毒法组较PDTC组低(均P<0.05)。(2)造模后D-二聚体、v WF的水平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阿加曲班组D-二聚体的水平降低(P<0.05),清热解毒组D-二聚体的含量升高(均P<0.05),活血化瘀组、化瘀解毒法组、PDTC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v WF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活血化瘀组v WF的含量较PDTC组、清热解毒组均高(P<0.05);活血化瘀组、阿加曲班组、化瘀解毒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活血化瘀法和清热解毒法配伍存在协同作用,活血化瘀中药和清热解毒中药单用均有降低血浆TAT、F1+2、v WF水平的作用,同用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AO模型大鼠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表现为凝血功能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血小板活化增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以及化瘀解毒法对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活血化瘀法主要侧重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改善,清热解毒法主要侧重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而化瘀解毒法对两者均起作用,且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解毒法 大脑中动脉闭塞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片段1+2 D-二聚体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定量测定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3
作者 徐勇 霍梅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1年第4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比较三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定量测定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30例正常对照(NC)血浆和62例临床已确诊DIC的病人血浆,根据DIC病程分为DIC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用ELISA法测定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 目的:探讨,比较三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定量测定在D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30例正常对照(NC)血浆和62例临床已确诊DIC的病人血浆,根据DIC病程分为DIC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用ELISA法测定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RT)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结果:早期DIC病人中D-D含量为1.62±1.46mg/L,NC组为0.51±0.12mgf/L,F1+2含量为4.96±2.78nmol/L,NC组为0.73±0.42nmol/L;TAT含量为33.11为1.62±1.46mg/L ,NC组为0.51±0.12mg/L,F1+2含量为4.96±2.78nmol/L,NC组为0.73±0.42nmol/L;TAT含量为33.11±20.59μg/L,NC组为1.64±3.14μg/L;中期DIC中D-D含量为6.85±8.37mg/L;F1+2含量为4.36±2.44nmol/L,TAT含量为22.53±20.98μg/L;晚期DIC中D-D含量为10.32±5.85mg/L,F1+2的含量为6.44±3.51nmol/L,TAT含量为36.64±20.09μg/L。经统计学分析,各DIC组D-D含量与NC组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之间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DIC组F1+2和TAT的含量较NC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DIC组之间却无明显的差异(P>0.05);F1+2和TAT在所有DIC病人中有显著性相关(r=0.679,P<0.0001),而F1+2与D-D,TAT与D-D无相关性。结论:综合应用不同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定量测定,不但有助于早期诊断DIC,并且可用于判断DIC的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片段F1+2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D-二聚体 定量测定 DIC 早期诊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分子标记物
下载PDF
一次性力竭运动对HIF-1α转基因鼠骨骼肌Nrf2抗氧化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林佳 张缨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对HIF-1α转基因鼠骨骼肌Nrf2抗氧化信号的影响。方法:HIF-1α转基因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野生安静组(WC组)、野生运动组(WE组)、转基因安静组(HC组)和转基因运动组(HE组)。正式实验时运动组...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对HIF-1α转基因鼠骨骼肌Nrf2抗氧化信号的影响。方法:HIF-1α转基因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野生安静组(WC组)、野生运动组(WE组)、转基因安静组(HC组)和转基因运动组(HE组)。正式实验时运动组小鼠做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直至力竭,运动后即刻取材,脱颈处死后取两侧小腿骨骼肌。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骨骼肌Nrf2-ARE结合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骨骼肌Nrf2下游抗氧化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骨骼肌中蛋白表达,高质荧光测定法测定小鼠骨骼肌ROS。结果:1)与WC组相比,HC组小鼠骨骼肌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Nrf2-ARE结合活性显著增加,靶基因SOD1、SOD2、NQO-1 mRNA表达显著增加,NQ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骨骼肌ROS水平极显著下降;2)与HC组相比,HE组小鼠骨骼肌核蛋白Nrf2含量显著性增加,SOD2和NQO-1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且NQ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ROS无明显变化;3)与WE组相比,HE组小鼠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Nrf2核蛋白及P-Nrf2表达增加。骨骼肌SOD2和NQO-1 mRNA表达增加,NQO-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骨骼肌ROS含量极显著下降。结论:适当的HIF-1α高表达可提高安静状态下小鼠骨骼肌Nrf2-ARE通路的激活,且对一次力竭运动后骨骼肌ROS的消除也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低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下载PDF
胆汁淤积性疾病中低氧诱导因子-2α对心肌营养素-1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勇 华相伟 +3 位作者 黄冰源 王绮夏 夏强 马雄 《胃肠病学》 2019年第4期198-202,共5页
背景:研究显示心肌营养素-1(CT-1)在器官损伤保护以及糖、脂代谢等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目的:探讨胆汁淤积性疾病中低氧诱导因子(HIFs)对CT-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招募胆道闭... 背景:研究显示心肌营养素-1(CT-1)在器官损伤保护以及糖、脂代谢等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目的:探讨胆汁淤积性疾病中低氧诱导因子(HIFs)对CT-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招募胆道闭锁患儿23例,7名健康活体肝移植供体作为对照组。以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的HIF-1α、HIF-2α、CT-1细胞定位和表达。在体外实验中,予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强氧化剂 H2O2处理,并以RNA干扰技术沉默HIF-2α表达,以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PCR检测HIF-2α、CT-1表达变化。结果:在胆汁淤积患儿肝组织中,HIF-2α和CT-1共同分布于胆管细胞以及基质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和炎性细胞,HIF-1α仅偶见于炎性细胞。与健康对照者的肝组织相比,胆汁淤积患儿肝组织中HIF-2α、CT-1表达明显升高。 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可显著上调HUVEC HIF-2α、CT-1表达,HIF-2αsiRNA则可在转录水平抑制 H2O2诱导的CT-1表达。结论:在小儿胆汁淤积性疾病中,CT-1表达受HIF-2α而非HIF-1α调节。胆汁淤积进程中的氧化应激中存在HIF-2α依赖性的CT-1表达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营养素-1 低氧诱导因子2 α亚基 胆道闭锁 胆汁淤积 氧化性应激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者血清SULT2A1、PAC-1、TPO-Ab表达意义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晓丽 蒋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3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表达意义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84例(观察组),同...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表达意义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84例(观察组),同期产前检查健康孕妇70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SULT2A1、PAC-1、TPOAb水平变化及其预测疾病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SULT2A1水平(26.68±5.06μmol/L)低于对照组(45.84±7.15μmol/L),PAC-1(15.63±6.35)%、TPOAb(19.46±5.35 ng/L)水平高于对照组(2.52±0.87)%(9.65±1.25 ng/L),且观察组随疾病程度加重各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升高(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预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SULT2A1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灵敏度为83.6%,特异度为85.4%,截断值为34.449μmol/L;血清PAC-1 AUC为0.834,灵敏度为82.6%,特异度为88.5%,截断值为4.251%;血清TPOAb AUC为0.830,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86.6%,截断值为12.257 ng/L;二者联合检测灵敏度(93.4%)、特异度(94.3%)最高(P<0.05)。结论:血清SULT2A1、PAC-1、TPOAb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中表达异常,对于病情监测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硫酸基转移酶2A1 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磁性1-(2-吡啶偶氮)-2-萘酚的金属离子去除剂的制备研究
17
作者 何亚萍 陈雯婕 +2 位作者 闫俊苗 高艳 韩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5-247,共3页
利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再采用共沉淀法,加入Fe^(3+)和Fe^(2+),使其形成具有磁性的Fe_(3)O_(4)-PAN-M^(n+);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制备Fe_(3)O_(4)-PAN-M^0,再采用磁铁将其从待测体系中进行富... 利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再采用共沉淀法,加入Fe^(3+)和Fe^(2+),使其形成具有磁性的Fe_(3)O_(4)-PAN-M^(n+);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制备Fe_(3)O_(4)-PAN-M^0,再采用磁铁将其从待测体系中进行富集和分离,简化了分离的过程。该产物有望进一步用于环境体系中的有机小分子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1-(2-吡啶偶氮)-2-萘酚磁性复合物 金属离子 1-(2-吡啶偶氮)-2-萘酚
下载PDF
利用β-环糊精提高聚碳酸1,2-丙二酯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亮 孙国明 +3 位作者 王献红 颜德岳 吴节莉 朱新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9-394,共6页
将聚碳酸1,2-丙二酯与β-环糊精在60℃下固相共混,得到了两者的内含复合物。线性的聚碳酸1,2-丙二酯穿入β-环糊精分子空腔形成准聚轮烷结构,导致聚合物分子链的刚性增大,主链上受热易发生断裂的碳酸酯键由于受到环糊精空腔的保护变得稳... 将聚碳酸1,2-丙二酯与β-环糊精在60℃下固相共混,得到了两者的内含复合物。线性的聚碳酸1,2-丙二酯穿入β-环糊精分子空腔形成准聚轮烷结构,导致聚合物分子链的刚性增大,主链上受热易发生断裂的碳酸酯键由于受到环糊精空腔的保护变得稳定,聚碳酸1,2-丙二酯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内含复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了5℃,在N2氛围下10%热失重温度(Td-10%)增加了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1 2-丙二酯 β-环糊精 热稳定性 内含复合物
下载PDF
口腔鳞癌组织中ALG-2、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欣轶 周辉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2(AL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ALG-2、HIF-1α和VEGF对OSC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 目的观察分析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2(AL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ALG-2、HIF-1α和VEGF对OSC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48例OSCC患者口腔黏膜癌变组织(研究组)和同期48例正常者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组织ALG-2、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中ALG-2、HIF-1α和VEGF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OSCC组织分化程度上,高分化组ALG-2、HIF-1α和VEGF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低分化组(P<0.05)。不同分期OSCC癌组织中ALG-2、HIF-1α和VEGF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口腔黏膜癌变组织中ALG-2、HIF-1α和VEGF的表达可考虑作为临床评估OSCC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凋亡相关基因-2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MEH-PPV/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
20
作者 景朝俊 陈柳生 +1 位作者 史燚 金熹高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82,共9页
用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结合13C固体NMR研究了共轭高分子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亚苯基亚乙烯基(MEH-PPV)在层状硅酸盐(montmorillonite,MMT)纳米片层受限空间中的聚集态结构、性质和对外场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MM... 用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结合13C固体NMR研究了共轭高分子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亚苯基亚乙烯基(MEH-PPV)在层状硅酸盐(montmorillonite,MMT)纳米片层受限空间中的聚集态结构、性质和对外场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MMT二维纳米受限空间对MEH-PPV自聚集的阻隔作用,减少了MEH-PPV链间近程相互作用较强的H-聚集,增加了J-聚集含量.结果激发态激子自淬灭的几率降低,稳态荧光量子产率提高和动态荧光寿命的延长;通过共轭碳原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的测定,观察了MMT对聚合物分子运动的影响,并由此探讨了MEH-PPV凝聚态与光物理性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 4-亚苯基亚乙烯基 层状硅酸盐 纳米复合物 聚集态 光物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