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胃癌APC基因15外显子突变
1
作者 房殿春 罗元辉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胃癌 apc基因15外显子突变 多重PCR技术 DNA测序技术
下载PDF
多重PCR和DNA测序技术检测胃癌APC基因15外显子突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房殿春 罗元辉 +4 位作者 杨仕明 李小安 凌贤龙 方丽 刘为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 探讨APC基因突变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微卫星DNA不稳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DGGE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APC15外显子突变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DNA不稳。结果  6 8例胃癌中检出APC基因 15外显子突变 15例 ( 2 2 ... 目的 探讨APC基因突变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微卫星DNA不稳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DGGE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APC15外显子突变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微卫星DNA不稳。结果  6 8例胃癌中检出APC基因 15外显子突变 15例 ( 2 2 .1% ) ,APC基因突变在肠型胃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 (P <0 .0 5 ) ,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至少有 1个位点发现MSI者 17例 ( 2 5 .0 % )。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 H ,≥ 2个位点 ) 8例、低频率MSI(MSI L ,仅为 1个位点 ) 9例和MSI阴性 (MSS) 5 1例 3组 ,结果APC基因突变均发生于MSI L和MSS组 ,而MSI H未见有突变者。结论 APC基因可能是肠型胃癌的易感基因 ,APC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LOH病理途径 ,而与MSI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apc基因 微卫星不稳 PCR 外显子突变 DNA测序
下载PDF
NUDT15基因多态性与云南省彝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春会 段绍琴 +7 位作者 崔婷婷 林云碧 宋春艳 雷庆龄 桑宝华 吕瑜 冯俊 田新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92-496,共5页
目的分析巯基嘌呤(6⁃MP)代谢NUDT15基因多态性与云南省彝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为6⁃MP的临床治疗做进一步的指导,为ALL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按抽签法随机选取云南省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昆明医... 目的分析巯基嘌呤(6⁃MP)代谢NUDT15基因多态性与云南省彝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为6⁃MP的临床治疗做进一步的指导,为ALL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按抽签法随机选取云南省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汉族健康儿童、彝族健康儿童和彝族初发的ALL病儿(1~16岁)的外周血样本各5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DNA,经NUDT15基因1⁃3号外显子的基因扩增及测序后,分析表达差异,并临床记录6⁃MP在ALL治疗中的骨髓毒性反应。结果入选的150例来自云南省年龄介于1~16岁的儿童NUDT15外显子(Exon)1测序后,发现都有2种变异体,分别为rs554405994(c.36_37insGGAGTC,编码p.Val18_Val19insGlyVal)和rs186364861(c.416G>A,编码p.Arg139His),杂合子突变TC基因型比例(18%)高于纯合子突变TT基因型(1.3%),野生型CC基因型所占比例在78%~84%。在6⁃MP维持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感染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结论150例儿童的NUDT15 Exon1中发现的2种变异体(rs186364861,rs554405994),特异性差,不适合云南省彝族作为6⁃MP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基因,然而仍对临床工作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应继续寻找其他适合云南省彝族儿童ALL的巯嘌呤敏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多态现象 遗传 外显子 硫代肌苷 等位基因 突变 儿童 彝族 NUDT15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