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反式维甲酸配合藻酸双脂钠防治APL并发DIC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薛重重 李大钧 +3 位作者 杨丽萍 范雅丽 王钧 李智存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13-114,共2页
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配合藻酸双脂钠(PSS)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8例,CR率88.9%。通过与不用PSS组对比,表明可以减少治疗中DIC的发生率和降低DIC的相关死亡率。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藻酸双脂钠 白血病
下载PDF
动态检测SFMC、P-选择素和D-二聚体在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威 程大卫 +1 位作者 王兆钺 阮长耿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81-283,286,共4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引起DIC的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87例APL患者的多项DIC常规指标和SFMC、P -选择素及D -二聚体。结果  87例APL患者中 ,初诊时伴DIC 2 0例 ,其血浆SFMC、P -选择素和D ... 目的 进一步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引起DIC的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87例APL患者的多项DIC常规指标和SFMC、P -选择素及D -二聚体。结果  87例APL患者中 ,初诊时伴DIC 2 0例 ,其血浆SFMC、P -选择素和D -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13例DIC可疑组中经动态观察 ,有 6例发展为典型DIC ,其血浆SFMC、P -选择素和D -二聚体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 ,经治疗好转后上述指标逐渐改善。结论 SFMC、P -选择素和D -二聚体对DIC的阳性预测率较高 ,且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可作为DIC和DIC前期诊断的实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 P-选择素 dic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化瘀止血法防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成玉斌 黄世林 +3 位作者 向阳 陈楠楠 孙锋 郭爱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化瘀止血防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采用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DIC时采用小剂量肝素钠静滴,并间断输注血浆和血小板治疗合并出血的APL62例。结果合并出血38例中8例进展... 目的探讨化瘀止血防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采用丹参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DIC时采用小剂量肝素钠静滴,并间断输注血浆和血小板治疗合并出血的APL62例。结果合并出血38例中8例进展为DIC,32例DIC中31例治愈,无1例出血倾向加重。结论化瘀止血可降低APLDIC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化瘀止血
下载PDF
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被引量:1
4
作者 柴静媛 宁英萍 胡宗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应用反式维甲酸(Retinoticacid,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病死率仍很高。M3a、M3b及早幼粒细胞数高、低均可并发DIC。诊断确立之后,应立即... 应用反式维甲酸(Retinoticacid,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病死率仍很高。M3a、M3b及早幼粒细胞数高、低均可并发DIC。诊断确立之后,应立即口服RA,同时使用肝素治疗DIC,根据凝血时间(CT)调整肝素用量及间歇时间,使CT维持在20~30min,肝素用至出血症状停止和DIC指标恢复正常,再减量维持1~2周,必需输血时,同时加用肝素,以防止促进DI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 反式维甲酸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室检查分析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少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5期172-17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49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实验检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APL早期血象主要...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时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对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49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实验检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APL早期血象主要表现为三系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占69.4%,白细胞减少〈1.0×10~9/L占20.4%,血红蛋白49%集中于60~90g/L,全部病例血小板均减少,且低于50×109/L高达87.8%;并存在出凝血功能障碍表现,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占81.6%,其中Fib〈1.0g/L占30.6%(15例),1.0~2.0g/L占51.0%(25例),正常占18.4%(9例);合并PT和(或)APTT延长占40.8%(20例);全部病例D二聚均增高,其中〉20μmol/L占69.4%(34例),3P阳性占46.9%(23例),合并DIC者占38.8%(19例);LDH升高占81.4%,中位数为425.8U/L;所有病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70%,PML-RARa融合基因均为阳性;典型免疫表型为CD13、CD33阳性,CD34、HLA-DR阴性。结论 APL患者初诊时各实验指标有其独特的特征,综合分析初诊患者的各项实验检查指标,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初诊时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与预后相关,可作为危险因素分析依据,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价值;PML-RARa融合基因的的监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鱼精蛋白试验(3P)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乳酸脱氢酶(LDH) PML-RARa融合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