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BO4/ARF6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官涛 郑科 +3 位作者 刘军辉 祝旭飞 张均 黄云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小球中ROBO4/ARF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小球内皮细胞(MGECs)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DKD患者肾穿刺活检标本,参考Tervaert病理分期将DKD肾组织分为早、中、晚期各10例,以10例正常肾组织标...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小球中ROBO4/ARF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肾小球内皮细胞(MGECs)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DKD患者肾穿刺活检标本,参考Tervaert病理分期将DKD肾组织分为早、中、晚期各10例,以10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OBO4/ARF6在MGECs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蛋白尿、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 GFR)、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正常MGECs中有丰富的ROBO4表达,而ARF6表达较少。DKD组ROBO4主要在MGECs中表达,而ARF6在MGECs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KD组ROBO4染色阳性强度明显降低(P<0.05),且随病理分期的增加阳性强度逐渐减弱;而ARF6阳性强度随DKD病理分期的增加逐渐增高(P<0.05)。ROBO4在MGECs中的阳性强度与24h蛋白尿呈负相关(r=–0.840,P<0.01),与血清肌酐呈负相关(r=–0.689,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660,P<0.01),与e GFR呈正相关(r=0.589,P<0.01);ARF6在MGECs中的染色强度与血清肌酐、e GFR无相关性(P>0.05),与24h蛋白尿呈正相关(r=0.603,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582,P<0.01)。结论 DKD患者MGECs中存在ROBO4低表达和ARF6高表达,提示ROBO4/ARF6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DKD肾小球内皮、血管的病理损伤和尿蛋白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 内皮细胞 ROBO4 arf6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桃果实花色素苷积累与ABP1、ARF6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焦云 马瑞娟 +2 位作者 沈志军 严娟 俞明亮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6,28,共6页
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和响应因子ARFs参与桃果实发育等生理过程。以两种红肉桃基因型(DBF、bf)和一个白肉桃品种的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花色素苷组分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PpABP1和PpARF... 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和响应因子ARFs参与桃果实发育等生理过程。以两种红肉桃基因型(DBF、bf)和一个白肉桃品种的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花色素苷组分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PpABP1和PpARF6在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红肉桃基因型果实在发育期花色素苷的积累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黑油桃"(bf)花色素苷含量在盛花后88d达到最高峰,随后直至果实成熟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而"北京一线红"(DBF)的花色素苷含量在花后64d前未检测到花色素苷组分,而后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在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峰。另外,PpABP1和PpARF6在桃果肉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其中北京一线红和"雪白桃"(白肉)分别在盛花后72d和74d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而黑油桃中表达量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基因表达组织差异性分析发现,PpABP1和PpARF6在花瓣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另外,在黑油桃果皮、幼果、新梢和叶片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花色素苷 ABP1 arf6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Arf6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崔亮 殷勤 +3 位作者 陈晓汉 彭金霞 王志伟 李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5,共6页
通过电子克隆所得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方法首次克隆得到长695bp的凡纳滨对虾Arf6基因序列,其中包括96bp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71bp的3′非翻译区和52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5个氨基酸残基,推算分子量约为20kDa... 通过电子克隆所得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方法首次克隆得到长695bp的凡纳滨对虾Arf6基因序列,其中包括96bp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71bp的3′非翻译区和528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5个氨基酸残基,推算分子量约为20kDa,理论等电点为8.82,分子式为C896H1426N252O255S8。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rf6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保守的GTP结合区域,总的带负电荷的残基(Asp+Glu)为21,总的带正电荷的残基(Arg+Lys)为25。与其他物种的Arf6基因进行同源比对发现,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基于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凡纳滨对虾与果蝇属种类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的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在眼柄中表达最低;其在经桃拉综合征病毒(TSV)感染后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无特定病原(SPF)凡纳滨对虾;加之ProtFun在线预测蛋白质的功能分类,表明Arf6基因可能是一免疫应答因子参与凡纳滨对虾免疫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RT-PCR 基因克隆 arf6
下载PDF
组织芯片检测肝细胞肝癌中ARF6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晓峰 王科 武正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96-1699,共4页
目的:探讨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DP-ribosylation factor 6,ARF6)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手术切除标本150例,以癌旁肝硬化组织作对照,制作组织芯片,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 目的:探讨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DP-ribosylation factor 6,ARF6)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手术切除标本150例,以癌旁肝硬化组织作对照,制作组织芯片,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硬化组织ARF6的表达,探讨ARF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ARF6的阳性表达率为48.7%(73/150),在癌旁肝硬化组织中ARF6的阳性表达率为8.3%(4/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ARF6阳性表达与门静脉癌栓、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相关(P<0.05)。ARF6表达阴性的肝癌患者在肝切除术后的无瘤中位存活时间为45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22±7.93)%、(58.91±6.18)%、(24.59±6.80)%;ARF6表达阳性患者的无瘤中位存活时间为36个月,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91±3.70)%、(41.61±5.93)%、(19.03±4.94)%。ARF6表达阴性与表达阳性的肝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 1)。结论:肝癌组织中ARF6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ARF6不仅可作为肝癌预后不良的判断指标,还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肝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arf6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pEGFP-N1/Arf6-T27N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5
作者 李卫星 杜军 胡圳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87-1592,共6页
目的:构建含有Arf6-T27N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Arf6-T27N蛋白在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为深入研究Arf6在乳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含Arf6-T27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XS-Arf6-T27N中扩增出Arf... 目的:构建含有Arf6-T27N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Arf6-T27N蛋白在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为深入研究Arf6在乳腺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从含Arf6-T27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XS-Arf6-T27N中扩增出Arf6-T27N基因,插入pEGFP-N1载体中构建成pEGFP-N1/Arf6-T27N,利用脂质体将其转染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用新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系,Western blot确定重组蛋白表达,并用Boyden chamber小室实验检测转染Arf6-T27N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和核酸定列测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含Arf6-T27N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Arf6-T27N。以重组质粒稳定转染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能检测到Arf6-T27N蛋白的表达,且Arf6-T27N蛋白能明显抑制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GFP-N1/Arf6-T27N,稳定转染Arf6-T27N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可检测到其蛋白水平的稳定表达,重组质粒介导的Arf6-T27N蛋白能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f6-T27N 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 基因转染 稳定表达 细胞迁移
下载PDF
ARF6在实体肿瘤演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耀华 白辰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855-2859,共5页
ARF6是一种小分子GTP酶,在细胞中主要负责细胞胞吞和胞吐、质膜与内体之间的膜运输、受体的内吞和再循环,以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近来的研究表明,ARF6介导多种通路,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基质降解、微囊形... ARF6是一种小分子GTP酶,在细胞中主要负责细胞胞吞和胞吐、质膜与内体之间的膜运输、受体的内吞和再循环,以及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近来的研究表明,ARF6介导多种通路,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基质降解、微囊形成与脱落、侵袭性伪足形成、细胞凋亡等,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耐药性的产生,从而在实体肿瘤的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f6 肿瘤 演进 综述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与pEGFR-ACAP4-ARF6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福生 陈亮 +8 位作者 李健 杭海燕 陈润花 张寅 刘婷 苏泽琦 朱辰辰 王晓迪 丁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36-163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虚血瘀证与p EGFR-ACAP4-ARF6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测确诊为CAG、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虚血瘀证患者35例和脾胃湿热证患者44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患者胃黏膜p EGFR、ACAP4及ARF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虚血瘀证与p EGFR-ACAP4-ARF6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测确诊为CAG、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虚血瘀证患者35例和脾胃湿热证患者44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患者胃黏膜p EGFR、ACAP4及ARF6的表达,分析胃黏膜病理及中医证型与p EGFR-ACAP4-ARF6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胃黏膜p EGFR-ACAP4-ARF6在脾虚血瘀证患者的胃黏膜表达高于脾胃湿热证患者(P<0.05),同时在CAG合并异型增生(DYS)患者胃黏膜的表达水平高于CAG不合并DYS患者(P<0.05)。结论:p EGFRACAP4-ARF6可能是CAG脾虚血瘀证的部分内在物质基础,在CAG疾病进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虚血瘀证 pEGFR ACAP4 arf6 胃黏膜病理
原文传递
宿主Arf6通过阻止口蹄疫病毒入侵发挥抗病毒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国丽 史喜绢 +6 位作者 张大俊 徐国伟 刘原子 申超超 张克山 郑海学 刘湘涛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7-1214,共8页
本实验室前期i TRAQ技术研究发现母猪初乳中Arf6表达量显著高于常乳,现有文献报道Arf6在病原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为研究宿主Arf6在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Arf6真核表达质粒,应用Arf6抑制剂,利用RT-qPCR和Western-blo... 本实验室前期i TRAQ技术研究发现母猪初乳中Arf6表达量显著高于常乳,现有文献报道Arf6在病原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为研究宿主Arf6在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Arf6真核表达质粒,应用Arf6抑制剂,利用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FMDV和Arf6的相互调控作用;构建Arf6系列突变体,评估Arf6调控FMDV复制的功能区或者功能位点;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分析Arf6对FMDV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FMDV感染PK-15细胞后,内源性Arf6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过表达Arf6抑制FMDV在PK-15细胞中的复制;抑制Arf6能促进FMDV复制;Arf6(155-176 aa)不是Arf6抑制FMDV侵入的关键区域,第48位氨基酸是Arf6抑制FMDV入侵的关键位点。IFA结果显示,Arf6在细胞膜水平阻止了FMDV的入侵。结果表明,宿主Arf6在FMDV入侵层面发挥了抗病毒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揭示FMDV和宿主蛋白相互调控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f6 口蹄疫病毒 病毒入侵 抗病毒作用
原文传递
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与Ezrin-ACAP4-ARF6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孟涵 李园 +5 位作者 刘福生 苏泽琦 刘凯歌 于春月 李依聪 丁霞 《现代中医临床》 2021年第5期2-7,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与胃酸分泌相关蛋白Ezrin-ACAP4-ARF6的关系,揭示证候内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79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虚寒证组33例,脾胃湿热证组46例。观察Hp感染和胃镜下伴糜烂情况,胃黏...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与胃酸分泌相关蛋白Ezrin-ACAP4-ARF6的关系,揭示证候内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79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脾胃虚寒证组33例,脾胃湿热证组46例。观察Hp感染和胃镜下伴糜烂情况,胃黏膜病理活检结果,胃黏膜Ezrin,ACAP4及ARF6阳性表达情况。结果2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胃镜下伴糜烂比例为60.9%,脾胃虚寒证组为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黏膜病理活检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寒证组ACAP4阳性表达率高于脾胃湿热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寒证组各病理阶段Ezrin,ACAP4及ARF6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ACAP4与ARF6均在异型增生阶段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胃酸分泌相关蛋白Ezrin-ACAP4-ARF6表达水平较脾胃湿热证升高,Ezrin在病理演变过程中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ACAP4与ARF6在异型增生阶段表达水平升高,揭示了2个证候的不同内在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证 脾胃湿热证 病证结合 胃酸分泌 Ezrin-ACAP4-arf6
原文传递
Arf6 as a therapeutic target:Structure,mechanism,and inhibitors 被引量:1
10
作者 Dejuan Sun Yuanyuan Guo +2 位作者 Piyu Tang Hua Li Lixia Che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4089-4104,共16页
ADP-ribosylation factor 6(Arf6),a small G-protein of the Ras superfamily,plays pivotal roles in multiple cellular events,including exocytosis,endocytosis,actin remodeling,plasma membrane reorganization and vesicular t... ADP-ribosylation factor 6(Arf6),a small G-protein of the Ras superfamily,plays pivotal roles in multiple cellular events,including exocytosis,endocytosis,actin remodeling,plasma membrane reorganization and vesicular transport.Arf6 regulates the progression of cancer 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cell motility and invasion.Aberrant Arf6 activation i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This review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Arf6 for future cancer therapy.The Arf6 GEFs,protein structure,and roles in cancer have been summarized.Comprehending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Arf6-mediated cancer cell growth and survival is essential.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rf6 and its efforts are discussed and may be contributed to the discovery of future novel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inhibitors.In addition,Arf6 inhibitor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are listed in the table.This review further emphasizes the crucial roles in drug resistance and attempts to offer an outlook of Arf6 in cancer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f6 MECHANISM STRUCTURE INHIBITORS Drug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ARF6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东梅 马宜红 李振镇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DP.ribosylationfactor6,ARF6)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和蓬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及对应癌旁组... 目的研究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DP.ribosylationfactor6,ARF6)在人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和蓬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共51例,运用qRT—PCR技术检测ARF6mRNA在子宫内膜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RF6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X2检验分析ARF6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RF6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RF6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ARF6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P〈0.05)及高TNM分期(Ⅲ+Ⅳ期,P〈O.0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与ARF6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相比,ARF6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ARF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子宫内膜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有关.ARF6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 子宫内膜癌
原文传递
人源EFA6A蛋白Sec7结构域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12
作者 谢长林 芮斌 +3 位作者 江娜 赵晨 唐雅珺 文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5,共5页
作为小GTP酶Arf6的鸟甘酸交换因子(GEF),人EFA6A蛋白主要包含PH和Sec7两个结构域,Sec7是行使GEF功能的核心区域。通过分析Jpred、Unipro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的预测结果,从全长1 024 aa中选取的重组Sec7结构域的边界为506-719,共214 aa。... 作为小GTP酶Arf6的鸟甘酸交换因子(GEF),人EFA6A蛋白主要包含PH和Sec7两个结构域,Sec7是行使GEF功能的核心区域。通过分析Jpred、Unipro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的预测结果,从全长1 024 aa中选取的重组Sec7结构域的边界为506-719,共214 aa。以人脑cDNA文库为模板,通过优化PCR程序成功扩增出Sec7基因,经NdeI和XhoI双酶切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28a中,成功构建p28-Sec7重组子,测序结果与NCBI中公布的序列100%吻合。将重组质粒p28-Sec7转化至BL21-Gold(DE3)宿主菌中,终浓度0.3 mmol/L IPTG、16℃、24 h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过Ni柱和分子筛两步纯化。试验结果显示,重组Sec7成功表达,性质均一,纯度高于95%,表达量为7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f6 人EFA6A Sec7 表达 Ni-NTA柱 分子筛
下载PDF
ROBO4过表达抑制高糖条件下人肾小球内皮细胞高通透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璐瑶 刘军辉 +2 位作者 候世会 官涛 黄云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0-195,共6页
目的探讨ROBO4基因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高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GEC,以携带ROBO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HRGEC获得过表达ROBO4的HRGEC。将细胞分为低糖培养组和高糖培养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ROBO... 目的探讨ROBO4基因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高通透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GEC,以携带ROBO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HRGEC获得过表达ROBO4的HRGEC。将细胞分为低糖培养组和高糖培养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ROBO4和ARF6蛋白的表达,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ITC-Dextran)法检测HRGEC的通透性,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慢病毒在HRGEC中的72h转染率达80%,与空载体组相比ROBO4转染组HRGEC细胞的ROBO4蛋白明显过表达(P<0.05),CCK8检测显示慢病毒转染后HRGEC细胞活性不受影响。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ROBO4蛋白表达在12h时点明显增高(P<0.05),24h回落,72h下降最为明显(P<0.05),而ARF6蛋白的表达在12h开始明显升高,72h时升高最为明显(P<0.05)。高糖组FITC-Dextran层HRGEC屏障的通透性在24h开始逐步升高,72h时升高最为明显(P<0.05);与空载体组相比,ROBO4过表达可显著抑制高糖条件下ARF6的表达及降低体外单层HRGEC屏障的FITC-Dextran通透性。结论 ROBO4过表达可降低高糖条件下HRGEC的通透性,激活ROBO4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内皮功能障碍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4 arf6 通透性 基因过表达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化香树果序醇提物诱导人鼻咽癌CNE1/2细胞发生巨泡式死亡的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涂维 刘金坤 +2 位作者 沈鸿贵 莫惠婷 蔡红兵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8-489,共12页
目的:研究化香树果序醇提物(EPS)诱导鼻咽癌细胞CNE1/2发生巨泡式死亡的机制及对荷鼻咽癌转移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MTT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PS对CNE1/2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设计荧光示踪实验,设置空白组、荧光黄处理组、... 目的:研究化香树果序醇提物(EPS)诱导鼻咽癌细胞CNE1/2发生巨泡式死亡的机制及对荷鼻咽癌转移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MTT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PS对CNE1/2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设计荧光示踪实验,设置空白组、荧光黄处理组、荧光黄+EPS处理组、荧光黄+EPS+细胞松弛剂处理组,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细胞荧光值.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fos、ARF6、DUSP1、p-DUSP1、ERK1/2、p-ERK1/2等蛋白表达水平.使用小分子c-fos抑制剂T-5224及DUSP1抑制剂BCI分别处理细胞并孵育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进一步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EPS处理过表达ARF6及c-fos的鼻咽癌细胞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并在蛋白水平进行验证.最后通过荷鼻咽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研究EPS在体内的抑瘤作用,瘤组织免疫组化研究相关蛋白在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EPS能明显抑制CNE1/2细胞的活性及增殖(P<0.05).荧光黄+EPS处理组与荧光黄+EPS+细胞松弛剂组相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使用细胞松弛剂并不减少细胞对荧光示踪剂的摄取.与对照组相比,p-ERK1/2、c-fos、p-DUSP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使用c-fos及DUSP1抑制剂后,巨泡式死亡现象消失,过表达ARF6及c-fos也能逆转液泡在细胞内集聚.体内实验显示EPS能抑制荷鼻咽癌移植瘤裸鼠肿瘤的生长,实验组瘤组织中c-fos、p-DUSP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与体外细胞实验结果一致.结论:EPS在体内外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并通过抑制ARF6/ERK1/2/c-fos通路和DUSP1磷酸化诱导人鼻咽癌CNE1/2细胞发生巨泡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香树果序醇提物 巨泡式死亡 arf6 C-FOS DUSP1
下载PDF
高糖条件下高表达ARNO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小龙 胡成芳 +3 位作者 唐璐瑶 李艺 官涛 黄云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高表达ARNO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RGEC,分别观察不同时间梯度(15、30、45和60 min)和浓度梯度(10、20、30和40 mmol/L)高糖作用对ARNO蛋白表达和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糖条件下高表达ARNO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RGEC,分别观察不同时间梯度(15、30、45和60 min)和浓度梯度(10、20、30和40 mmol/L)高糖作用对ARNO蛋白表达和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分别采用ARNOsiRNA和Arf6siRNA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HRGEC,获得沉默ARNO和Arf6的HRGEC细胞株,观察ARNO和Arf6基因沉默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时间梯度实验中,与高糖对照组相比,高糖15、30、45、60 min组HRGEC ARNO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0.670±0.051、0.960±0.106、0.716±0.026、0.531±0.030vs.0.242±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15 min组相比,高糖30 min组ARNO表达升高(P<0.05),与高糖30min组相比,高糖45 min组ARNO表达回落(P<0.05),与高糖45 min组相比,高糖60 min组ARNO表达降低(P<0.05)。与高糖对照组相比,高糖15、30、45、60 min组内皮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分别为1.196±0.004、1.399±0.012、1.301±0.052、1.184±0.030vs.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15 min组相比,高糖30 min组通透性增加(P<0.05),与高糖30 min组相比,高糖45 min组通透性下降(P<0.05),与高糖45 min组相比,高糖60 min组通透性下降(P<0.05)。浓度梯度实验中,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20、30、40 mmol/L组HRGEC ARNO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0.632±0.031、0.927±0.041、1.183±0.098 vs. 0.169±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高糖浓度增加,ARNO表达呈递增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10、20、30、40 mmol/L组内皮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分别为1.147±0.015、1.237±0.023、1.351±0.015、1.444±0.019 vs. 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高糖浓度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呈递增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慢病毒后,与正常糖未转染组及正常糖空载体组相比,正常糖ARNO siRNA组ARNO mRNA转录明显降低(0.255±0.056 vs.1.000、1.183±0.297),ARNO蛋白表达明显降低(0.088±0.005vs.0.246±0.011、0.237±0.009);正常糖Arf6siRNA组Arf6 mRNA转录明显降低(0.314±0.090 vs. 1.000、1.140±0.236),Arf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0.690±0.012 vs. 0.917±0.009、0.919±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内皮ARNO后,与高糖未转染组及高糖空载体组相比,高糖ARNO siRNA组ARNO蛋白表达明显降低(0.572±0.021vs.0.915±0.005、0.916±0.012),Arf6活性明显降低(0.263±0.007vs.0.484±0.014、0.490±0.008),细胞通透性也明显降低(0.718±0.017vs.1.000、0.978±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沉默内皮Arf6后,与高糖未转染组及高糖空载体组相比,高糖Arf6siRNA组Arf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0.673±0.015 vs. 0.932±0.020、0.899±0.022),内皮细胞通透性也明显降低(0.768±0.050 vs. 1.000、0.978±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诱导的HRGEC高通透性与ARNO/Arf6信号活化有关,抑制ARNO的表达及Arf6活性可抑制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内皮的高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NO arf6 高糖 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通透性
下载PDF
猪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金友 余燕 +3 位作者 吴世秀 张金洲 赵恒章 徐之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569,共5页
为了探索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DP-ribosylation factor 6,ARF6)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的关系及ARF6在PRRSV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克隆猪arf6基因和构建... 为了探索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DP-ribosylation factor 6,ARF6)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的关系及ARF6在PRRSV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克隆猪arf6基因和构建PGEX-4T-arf6融合蛋白质原核表达载体。结果显示:arf6包含一个长度为528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预测编码175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20 080,pI为8.97。结构特征分析显示,猪ARF6蛋白质含有典型的p loop、switch区、interswitch区和N端疏水区的Hasp,在N端第二位含有可被肉豆蔻酰基化的甘氨酸。arf6分布没有组织特异性。经过表达和纯化的ARF6-GST融合蛋白质可作为制备抗血清的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 原核表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下载PDF
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17
作者 席羽 周冬梅 +2 位作者 赵锛活 安军 李伟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959-964,共6页
目的探讨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RF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CPAP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在B-CPAP细胞中构建ARF6沉默细胞系及瞬时转染外源3×Flag-ARF6;利用EdU、CCK-8实验检测ARF6对B-CPAP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 目的探讨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ARF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CPAP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在B-CPAP细胞中构建ARF6沉默细胞系及瞬时转染外源3×Flag-ARF6;利用EdU、CCK-8实验检测ARF6对B-CPAP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ARF6对B-CPAP细胞转移的影响;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沉默及过表达ARF6对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沉默ARF6后B-CPAP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能力明显下降[ARF6沉默组及其对照组EdU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3.75±1.50)%和(39.65±2.21)%,第5天OD值分别为(0.66±0.03)和(0.83±0.03),细胞侵袭数量分别为(614.66±18.52)和(898.34±38.94)个,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588.67±18.02)和(922.32±34.91)个,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ARF6后B-CPAP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能力明显提升[ARF6过表达组及其对照组EdU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6.53±4.09)%和(36.89±2.27)%,第5天OD值分别为(1.06±0.03)和(0.81±0.02),细胞侵袭数量分别为(943.68±24.69)和(758.42±10.78)个,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974.68±23.68)和(726.32±27.04)个,均P<0.05]。沉默ARF6可上调B-CPAP细胞中p-ERK1/2和MMP-9的表达、下调E-cadherin的表达,过表达ARF6时则相反,均P<0.05。结论ARF6可能通过调控p-ERK1/2、MMP-9及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从而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B-CPAP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因子6 细胞外调节激酶1/2 上皮型钙黏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龙眼miR167家族分子特性及其潜在靶标在体胚发生早期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静宇 申序 +5 位作者 陈晓慧 徐小萍 张舒婷 苏立遥 林玉玲 赖钟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为了解miR167家族成员的分子特性及其可能互作的靶标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的调控机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龙眼miR167基因家族序列分析、二级结构预测、分子进化树分析、靶基因预测及其靶标特异表达的FPKM值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 为了解miR167家族成员的分子特性及其可能互作的靶标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的调控机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龙眼miR167基因家族序列分析、二级结构预测、分子进化树分析、靶基因预测及其靶标特异表达的FPKM值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miR167家族在体胚发生早期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龙眼miR167前体序列存在一个长为20 nt的重叠区域,miR167b的中间序列区域和3’端与此区域存在多个碱基差异;龙眼miR167前体成员均能形成茎环结构,且最小折叠自由能介于-79.95--46.90 Kal/mol之间;分子进化树显示龙眼miR167前体成员分别与番木瓜(Carica papaya)、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高粱(Sorghum bicolor)和大豆(Glycine max)亲缘关系最近,miR167a、c、d、f在成熟体进化树中聚于同一支,靶标预测结果显示它们可能调控6个相同的靶基因,即E3泛素连接酶BIG BROTHER(BB)、AIRP2,MYB转录因子和生长素应答因子(ARF6、ARF8、ARF6-3),miR167b则单独分布于另一支中,并可能调控2个特异靶标,即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和细胞周期素(cyclin-C1-2-like);qPCR结果显示dlo-miR167a、c、d的表达均呈上调趋势,dlo-miR167d、f在3个阶段的表达水平较低;FPKM值显示ARF6/8、BB在体胚发生早期的表达模式与dlo-miR167a、c、d趋于一致,与AIRP2呈负相关.本研究表明在体胚发生早期ARF6/8和BB可能不受龙眼miR167的靶向调控,miR167可能通过靶向AIRP2参与早期体胚发生的形态建成,提示龙眼miR167基因功能的协同性和独立性并存.(图9表3参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miR167家族 体胚发生早期 qPCR 靶基因 arf6/8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瑞 邱彤璐 +2 位作者 梅杰 沈书凝 朱一超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进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集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血液标本53例,首先把MDA-MB-231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诱导组,再把乳腺癌细胞分为空载对照组(转染空载体)、Arf6-T27N组(转染Arf6-T...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促进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集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血液标本53例,首先把MDA-MB-231乳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诱导组,再把乳腺癌细胞分为空载对照组(转染空载体)、Arf6-T27N组(转染Arf6-T27N)、空载转染+TNF-α组(转染空载体后加500 ng/ml TNF-α)、Arf6-T27N+TNF-α组(转染Arf6-T27N后加500 ng/ml TNF-α)。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对乳腺癌患者血浆中TNF-α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小G蛋白活化实验(GLISA)筛选并检测对照组和TNF-α诱导组的小G蛋白及其诱导效应。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TNF-α表达高低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比较,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浆中TNF-α的含量(391.24±307.35比709.58±277.51)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TNF-α诱导组乳腺癌细胞相对愈合面积(1.00±0.04比2.34±0.25)增大,细胞小G蛋白Arf6活性(1.00±0.02比3.11±0.14)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空载转染+TNF-α组比较,Arf6-T27N+TNF-α组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2.33±0.14比1.83±0.15)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阐明TNF-α通过激活Arf6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提示TNF-α/Arf6可作为控制乳腺癌转移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arf6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Acetytation of ACAP4 regutates CCL18-elicited breast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被引量:4
20
作者 Xiaoyu Song Wei Liu +18 位作者 Xiao Yuan Jiying Jiang Wanjuan Wang McKay Mullen Xuannv Zhao Yin Zhang Fusheng Liu Shihao Du Adeel Rehman Ruijun Tian Jian Li Andra Frost Zhenwei Song Hadiyah-Nicole Green Calmour Henry Xing Liu Xia Ding Dongmei Wang Xuebiao Yao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559-572,共14页
Tumor metastasis represents the main causes of cancer-related death.Our recent study showed that chemokine CCL18 secreted from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regulates breast tumor metastasis,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 Tumor metastasis represents the main causes of cancer-related death.Our recent study showed that chemokine CCL18 secreted from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regulates breast tumor metastasis,b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main less clear.Here, we show that ARF6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ACAP4 regulates CCL18-elicited breast cancer cell migration via the acetyltransferase PCAF-mediated acetylation.CCL18 stimulation elicited breast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via PCAF-dependent acetylation.ACAP4 physically interacts with PCAF and is a cognate substrate of PCAF during CCL18 stimulation.The acetylation site of ACAP4 by PCAF was mapped to Lys311 by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es.Importantly,dynamic acetylation of ACAP4 is essential for CCL18-induced breast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as overexpression of the persistent acetylation-mimicking or nonacetylatable ACAP4 mutant blocked CCL18-elicited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Mechanistically,the acetylation of ACAP4 at Lys311 reduced the lipid-binding activity of ACAP4 to ensure a robust and dynamic cycling of ARF6-ACAP4 complex with plasma membrane in response to CCL18 stimulation.Thus,these results present a previously undefined mechanism by which CCL18-elicited acetylation of the PH domain controls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ACAP4 and plasma membrane during breast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il MIGRATION ACETYLATION ACAP4 CCL18 PCAF arf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