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aristololactam from Asarum maximum
1
作者 俞捷 马超美 +5 位作者 隆长锋 王璇 尚明英 蔡少青 服部征雄 难波恒雄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9年第2期183-185,共3页
A new aristololactam, aristololactam Ⅶ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Asarum maximum Hemsl.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its structure was identified as 10-amino-7,8-dimethoxy-3,4-methyle... A new aristololactam, aristololactam Ⅶ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and rhizome of Asarum maximum Hemsl.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analysis, its structure was identified as 10-amino-7,8-dimethoxy-3,4-methylenedioxy-phenanthrene-1- earboxylie acid laet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arum maximum Hemsl. aristololactam 10-Amino-7 8-dimethoxy-3 4-methylenedioxy-phenanthrene-1-carboxylic acid lactam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aristolochic acids, aristololactams and their analogues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6
2
作者 YU Jie MA Chao-Mei +8 位作者 WANG Xuan SHANG Ming-Ying Masao Hattori XU Feng JING Yu DONG Shi-Wen XU Yu-Qiong ZHANG Cui-Ying CAI Shao-Qi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626-640,共15页
More than 80 aristolochic acids(AAs) and aristololactams(ALs) have been found in plants of the Aristolochiaceae family, but relatively few have been fully studie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 More than 80 aristolochic acids(AAs) and aristololactams(ALs) have been found in plants of the Aristolochiaceae family, but relatively few have been fully studie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at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a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se compounds. We characterized the fragmentation behaviors of 31 AAs, ALs, and their analogues vi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We summarized their fragmentation rules and used these rules to identify the constituents contained in Aristolochia contorta, Ar. debilis, Ar. manshurensis, Ar. fangchi, Ar. cinnabarina, and Ar. mollissima. The AAs and ALs showed very different MS behaviors. In MS1 of AAs, the characteristic pseudomolecular ions were [M + NH_4]^+, [M + H]^+, and [M + H - H_2O]^+. However, only [M + H]^+ was found in the MS1 of ALs, which was simpler than that of AAs. Distinct MSn fragmentation patterns were found for AAs and ALs, showing the same skeleton among the different substituent group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31 constituents in the 6 species of Aristolochia genus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25 Analogues of AAs and ALs were detected in this genus. A hierarchical schemes and a calculating formula of the molecular formula of these nitrophenanthrene carboxylic acids and their lactams were proposed. In conclusion, this method could be applied to identification of similar unknown constituents in other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n Aristolochic acids aristololactams Fragmentation rules Aristolochia genus
原文传递
UPLC-MS/MS测定九味羌活颗粒中7个马兜铃酸类成分
3
作者 李舒琪 孙慧珠 +3 位作者 苏建 王常顺 石丹姝 刘永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8期1300-1306,共7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九味羌活颗粒中7个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Velox PFPP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1 mmol·L^(–1)甲酸铵溶液(含0.05%甲酸,A)-甲醇(B)为流动相梯...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九味羌活颗粒中7个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Velox PFPP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1 mmol·L^(–1)甲酸铵溶液(含0.05%甲酸,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4 mL·min^(–1),柱温为40℃,进样量为1μL,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7个马兜铃酸类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7,加样回收率为86.5%~112.2%;检出限为0.05~0.31 ng·mL^(–1),定量限为0.18~1.04 ng·mL^(–1)。对3个企业8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检出马兜铃酸Ⅳa、马兜铃内酰胺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417、0.021~0.173μg·g^(–1)。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九味羌活颗粒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九味羌活颗粒 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酸Ⅱ 马兜铃酸Ⅲa 马兜铃酸Ⅳa 马兜铃酸Ⅶa 马兜铃酸Ⅲ 马兜铃内酰胺
下载PDF
肝肾细胞毒性导引下鱼腥草中内酰胺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
4
作者 武营雪 康帅 +3 位作者 李妍 刘静 戴忠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3期544-548,共5页
目的:对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Thunb.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肝、肾细胞毒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鱼腥草不同极性段萃取物对6种肝、肾细胞(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大鼠肝细胞BRL-3A、人正常肝细胞L-02、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 目的:对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Thunb.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肝、肾细胞毒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鱼腥草不同极性段萃取物对6种肝、肾细胞(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大鼠肝细胞BRL-3A、人正常肝细胞L-02、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和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毒性。利用硅胶、中性氧化铝、MCI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纯化,结合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鱼腥草二氯甲烷部位较其他部位具有明显细胞毒性;从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癸酰基-4-壬基-1,4-二氢吡啶(1)、马兜铃内酰胺AⅡ(2)、马兜铃内酰胺FⅠ(3)、顺式-N-(4-羟基苯乙烯基)苯酰胺(4)、马兜铃内酰胺BⅡ(5)、头花千金藤二酮B(6)。鱼腥草二氯甲烷部位对AML-12、BRL-3A、L-02和NRK-52E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化合物2、3和5对部分细胞株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化合物6对6种测试细胞均具有一定细胞毒性作用。结论:鱼腥草中内酰胺生物碱具有一定肝、肾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马兜铃内酰胺 生物碱 化学成分 安全性
下载PDF
Alkaloids from the Roots of Aristolochia Triangularis(I)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文翰 付宏征 +1 位作者 羽野芳生 野村太郎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7年第1期11-16,共6页
From the roots of Aristolochia triangularis, two new alkaloids triangularine A and triangularine B together with thirteen known alkaloids namely aristololactam AII, AIIIa, AIA, Ia, IIA, BII, CII, cepharadione A,... From the roots of Aristolochia triangularis, two new alkaloids triangularine A and triangularine B together with thirteen known alkaloids namely aristololactam AII, AIIIa, AIA, Ia, IIA, BII, CII, cepharadione A, 4,5 dioxodehydroasimilobine; aristolochic acid D (IVa), magnoflorine; N, N dimethyllindcarpine and oblongine were isolat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means of spectral analysis and chemical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lochia Triangularis Triangularine A Triangularine B aristololactam 4 5 Dioxoaporphine
全文增补中
马兜铃内酰胺I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9
6
作者 李彪 李晓玫 +2 位作者 张翠英 王璇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 :了解马兜铃内酰胺I(AL I)是否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方法 :以体外细胞培养的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HK 2 )为研究对象 ,以马兜铃酸I(AA I)为阳性对照 ,采用LDH释放试验检测AL I的直接细胞损伤作用 ;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 目的 :了解马兜铃内酰胺I(AL I)是否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方法 :以体外细胞培养的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HK 2 )为研究对象 ,以马兜铃酸I(AA I)为阳性对照 ,采用LDH释放试验检测AL I的直接细胞损伤作用 ;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以及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 (PS)表达水平 ,以了解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纤连蛋白 (FN)以及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的分泌水平。 结果 :AL I(2 .5~ 2 0mg·L- 1)具有浓度依赖的直接细胞损伤作用 ;细胞形态、DNA含量及PS表达水平分析表明 ,AL I在上述浓度范围内能够导致HK 2细胞凋亡 ,并能够导致HK 2细胞分泌TGFβ1及FN。与AA I的作用进行比较发现 :在相同浓度情况下 ,AL I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强于AA I,但其导致细胞凋亡、TGFβ1及FN分泌的能力弱于AA I。结论 :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AL I能够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作用与AA I相似。尽管其致损伤作用较AA I弱 ,但仍有可能是含马兜铃酸中药导致肾脏损伤及其纤维化过程的毒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内酰胺Ⅰ 肾小管上皮细胞 损伤作用 细胞凋亡 纤维化 中药
下载PDF
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含量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翠英 俞捷 +7 位作者 刘广学 徐风 尚明英 李耀利 王璇 小松かつ子 朱姝 蔡少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5-1305,共11页
目的考察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和含量。方法采用HPLC-DAD测定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的果、叶、根及根茎中马兜铃酸... 目的考察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北细辛、华细辛及汉城细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和含量。方法采用HPLC-DAD测定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的果、叶、根及根茎中马兜铃酸Ⅰ等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并以LC-MS检测细辛根及根茎中马兜铃酸Ⅰ是否存在。结果通过对30份细辛果、97份细辛叶和97份细辛根及根茎样品检测的结果表明:3种细辛的果中均分布较高含量的马兜铃酸Ⅰ(0.095-2.200 mg?g-1)、9-羟基马兜铃酸Ⅰ(0.012-0.103 mg?g-1)、马兜铃内酰胺Ⅰ(0.025-0.147 mg?g-1)和马兜铃内酰胺Ⅱ(0.120-0.144 mg?g-1),未检测到马兜铃酸Ⅱ;3种细辛的叶中(除了2份样品)均分布有马兜铃酸Ⅰ,含量为0.010-0.140 mg?g-1,其它4种成分未检测到;HPLC法在细辛根及根茎的97份样品中均未检测到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中的任何1种,但经过灵敏度更高的LCMS检验,所测定的4份细辛根及根茎样品中均分布极微量的马兜铃酸Ⅰ(0.4-2.4μg?g-1)。结论本研究通过检测大量的细辛采集样品和多省市的细辛商品,报道了3种马兜铃酸和2种马兜铃内酰胺在《中国药典》收载细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和含量情况,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把细辛药用部位由"全草"修订为"根及根茎"而保证细辛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科学数据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根及根茎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药用部位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马兜铃酸I和马兜铃内酰胺I对大鼠肾小管损伤机制及其对肾脏水通道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良 李霁 +4 位作者 江振洲 卞勇 袁冬平 龙军 张陆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I(AA-I)和马兜铃内酰胺I(AL-I)在亚急性毒性条件下对大鼠肾小管损伤的毒性机制及其对肾脏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AA-I及AL-I以高、中、低剂量(9.0,4.5,2.25 mg/kg)连续腹腔注射给药7 d,在给药第5天后,收集2...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I(AA-I)和马兜铃内酰胺I(AL-I)在亚急性毒性条件下对大鼠肾小管损伤的毒性机制及其对肾脏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AA-I及AL-I以高、中、低剂量(9.0,4.5,2.25 mg/kg)连续腹腔注射给药7 d,在给药第5天后,收集24 h尿液,对各组总尿量进行比较,并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给药7 d后,取全血检测血生化,并用HE法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AA-I及AL-I在高、中、低剂量时肾脏组织AQP1的表达变化。结果 AA-I及AL-I在给药第5天即出现β2-MG排泄量增加,血生化中血浆离子浓度出现异常。AA-I及AL-I在9.0、4.5、2.25 mg/kg的剂量下均能明显抑制AQP1的表达,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AA-I及AL-I均能导致肾脏毒性,且AL-I的肾毒性作用强于AA-I。AA-I及AL-I在肾小管损伤早期均可抑制AQP1表达,这与其早期导致大鼠尿量增加的利尿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I 马兜铃内酰胺I Β2-微球蛋白 肾小管损伤 水通道蛋白1
下载PDF
马兜铃内酰胺-Ⅰ进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细胞内分布和蓄积的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商朴 王璇 +2 位作者 李晓玫 唐嘉薇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3-797,共5页
目的:观察马兜铃内酰胺-Ⅰ(AL-Ⅰ)能否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蓄积情况。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L-Ⅰ(5~20μg.mL-1)处理细胞,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由... 目的:观察马兜铃内酰胺-Ⅰ(AL-Ⅰ)能否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蓄积情况。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L-Ⅰ(5~20μg.mL-1)处理细胞,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由AL-Ⅰ产生荧光的有无及其分布,并在洗去含AL-Ⅰ的培养液后继续培养HK-2细胞48h,观察细胞内AL-Ⅰ荧光的持续情况以判断其蓄积性。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AL-Ⅰ(5~20μg.mL-1)处理细胞0.5h内,均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观察到蓝绿色的AL-Ⅰ荧光,并且荧光仅分布于细胞浆中,而在细胞核内未观察到。在洗去含AL-Ⅰ培养液后继续培养时AL-Ⅰ的荧光可在细胞内持续存在48h以上,其持续存在部位仍为细胞浆。结论:AL-Ⅰ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其分布部位在细胞浆,不进入细胞核;AL-Ⅰ在细胞浆内的蓄积可能与其致肾损伤的毒性作用机制有关,即通过进入肾细胞并蓄积于细胞内在肾病过程中持续发挥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内酰胺-Ⅰ 肾小管上皮细胞 荧光显微镜观察 分布 蓄积
下载PDF
马蹄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强强 马养民 +1 位作者 康永祥 程小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15-1217,共3页
研究马蹄香(Saruma henryi Oliv.)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结合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品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马兜铃内酰胺BII(1)、7-甲氧... 研究马蹄香(Saruma henryi Oliv.)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结合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品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马兜铃内酰胺BII(1)、7-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IV(2)、马兜铃内酰胺AII(3)、马兜铃酸I(4)、胡萝卜苷(5)、马兜铃酸IV(6)。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香 化学成分 马兜铃内酰胺
下载PDF
绵毛马兜铃化学成分研究 Ⅴ. 被引量:5
11
作者 楼风昌 丁林生 PG Wateriman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5-307,共3页
从南京地区产的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根茎中,分离出九个化合物(Ⅰ~Ⅸ),其中已报道的五个化合物是尿囊素、马兜铃内酯、绵毛马兜铃内酯、β-谷甾醇、马兜铃酸A,本文再报道另外两个新化合物Ⅴ和Ⅶ的结构测定。
关键词 绵毛马兜铃 化学成分 根茎
下载PDF
大鼠尿样中马兜铃酸及马兜铃内酰胺的固相萃取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电红 屈磊 +3 位作者 王璇 李晓玫 许俊羽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613-2619,共7页
目的:研究大鼠尿样中多种马兜铃酸类(AAs)及马兜铃内酰胺类(ALs)化合物的固相萃取和富集的方法,为定量测定建立前处理方法。方法:以马兜铃酸-Ⅰ(AA-Ⅰ)、马兜铃酸-Ⅱ(AA-Ⅱ)、马兜铃内酰胺-Ⅰ(AL-Ⅰ)、马兜铃内酰胺-Ⅱ(AL-Ⅱ)和其他16个... 目的:研究大鼠尿样中多种马兜铃酸类(AAs)及马兜铃内酰胺类(ALs)化合物的固相萃取和富集的方法,为定量测定建立前处理方法。方法:以马兜铃酸-Ⅰ(AA-Ⅰ)、马兜铃酸-Ⅱ(AA-Ⅱ)、马兜铃内酰胺-Ⅰ(AL-Ⅰ)、马兜铃内酰胺-Ⅱ(AL-Ⅱ)和其他16个AAs及ALs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峰面积为指标,比较填料为C18的Agilent C18/100 mg,Alltech HC18/100 mg,Alltech C18/100 mg,Alltech C18/300 mg和填料为苯基(Phenyl)的AgilentPhenyl/200 mg 5种固相萃取(SPE)小柱对目标成分的萃取保留作用的强弱;以AA-Ⅰ,AA-Ⅱ,AL-Ⅰ和AL-Ⅱ的萃取回收率为指标,比较水和1%醋酸-0.02%三乙胺水溶液2种淋洗溶剂,乙醚、丙酮、氯仿、醋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醇、乙腈7种洗脱溶剂对AAs及ALs化合物的萃取效果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影响固相萃取的条件包括活化体积、清洗体积、淋洗体积、洗脱体积等进行优化,以AA-Ⅰ,AA-Ⅱ,AL-Ⅰ,AL-Ⅱ和其他7个分离度好的AAs及ALs的色谱峰面积为指标,确定最佳的因素水平。结果:确定固相萃取的条件为采用200 mg的Phenyl柱作固相萃取小柱,用1.0 mL甲醇活化和1.0 mL水清洗后,上大鼠尿样1.0 mL,以1%醋酸-0.02%三乙胺水溶液0.8 mL淋洗,3.0 mL甲醇洗脱。结论:建立的尿样固相萃取方法萃取效率高、选择性好、简单、省时,可作为大鼠尿样中多种AAs及ALs化合物分析测定的尿样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大鼠尿液 正交试验
下载PDF
2D NMR对马蹄香中马兜铃内酰胺Ⅳ的结构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养民 贾强强 +1 位作者 程小伟 王鹏飞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429,共6页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从马蹄香中分离得到的马兜铃内酰胺IV进行了结构解析,第一次报道了该化合物的碳谱数据,并通过二维核磁共振(HSQC,HMBC)对其碳和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更正了文献[6,7]中H-2和H-5信号的归属错误.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归属 2D NMR 马兜铃内酰胺IV 马蹄香
下载PDF
广防己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莎 杜贵友 +1 位作者 李丽 肖永庆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广防己提取物中的马兜铃酸-I(AA-I)和马兜铃内酰胺-I(AL-I)的HPLC方法,观察毒性剂量下广防己提取物中AA-I及其代谢物AL-I在大鼠体内的变化规律。方法:广防己提取物单次灌胃125、62.5、12.5mg/kg,按规定时间采集大鼠血浆、... 目的:建立检测广防己提取物中的马兜铃酸-I(AA-I)和马兜铃内酰胺-I(AL-I)的HPLC方法,观察毒性剂量下广防己提取物中AA-I及其代谢物AL-I在大鼠体内的变化规律。方法:广防己提取物单次灌胃125、62.5、12.5mg/kg,按规定时间采集大鼠血浆、胆汁、尿、粪便及组织样品,HPLC法测定样品中AA-I和AL-I的浓度。同时监测大鼠肝、肾功能及肝、肾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毒性剂量下的广防己提取物的代谢符合非线性代谢动力学特征,属血管外给药二室开放模型。大、中剂量组的主要代谢参数如下:t1/2α分别为1.03h、0.45h,t1/2β分别为6.10h、6.54h,CL分别为3.02、1.41m l/m in.kg,AUC分别为33.10、35.22 m in/μgom l,Tpeak分别为0.62、1.35h,V/F分别为16.09、11.26。AA-I和AL-I在大鼠体内特异分布并蓄积。广防己提取物对大鼠肾脏的损害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毒性剂量下的广防己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符合非线性代谢动力学特征,大鼠肾损害的程度与肾脏中AL-I浓度的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防己 马兜铃酸-I 马兜铃内酰胺 毒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下载PDF
鱼腥草食用习惯与慢性肾脏疾病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超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探讨中国各地区人群鱼腥草食用习惯对肾脏疾病的影响。对2016年6月12日至2016年6月30日,3 561名(男1 167人,女2 384人)中国互联网使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性别、年龄、生长地区、鱼腥草食用习惯以及肾脏疾病罹患情况。结果表明:... 探讨中国各地区人群鱼腥草食用习惯对肾脏疾病的影响。对2016年6月12日至2016年6月30日,3 561名(男1 167人,女2 384人)中国互联网使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性别、年龄、生长地区、鱼腥草食用习惯以及肾脏疾病罹患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鱼腥草食用习惯与肾病的患病率并无差异(P=0.988)。建议进一步做动物毒理实验与特定人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鱼腥草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下载PDF
16种含马兜铃内酰胺衍生物类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家蝇和埃及伊蚊活性筛选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森泉 董存柱 +2 位作者 苏绿 郭教虹 侯宗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2-1007,共6页
寻找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植物性杀虫剂,以丰富植物源农药的来源,填补化学农药禁限用留下的空白。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辽细辛、石楠藤、金狮藤等16种中草药的提取物,采用无限量取食法,测定了对家蝇成虫的活性,采用幼虫浸液法,测定了对埃及伊... 寻找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植物性杀虫剂,以丰富植物源农药的来源,填补化学农药禁限用留下的空白。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辽细辛、石楠藤、金狮藤等16种中草药的提取物,采用无限量取食法,测定了对家蝇成虫的活性,采用幼虫浸液法,测定了对埃及伊蚊四龄幼虫的活性。结果表明:在10mg/mL浓度下,处理家蝇48h后,辽细辛、石楠藤、金狮藤、单叶细辛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8.33%,LC_(50)值分别为0.1483、0.1544、3.5277和2.4292mg/mL,三叶鱼藤LC_(50)值为0.9080 mg/mL;在0.5 mg/mL浓度下处理埃及伊蚊四龄幼虫48 h,辽细辛、石楠藤、金狮藤、单叶细辛、厚朴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100%和100%,LC_(50)值分别为0.0046、0.0094、0.0570、0.0658和0.0504 mg/mL,三叶鱼藤为0.1194 mg/mL。辽细辛、石楠藤、单叶细辛、金狮藤对两种试虫均表现出优良的杀虫活性,均优于或接近三叶鱼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杀虫活性 家蝇 埃及伊蚊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兜铃药材中AAs及AL超声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岳丽君 杨凯钧 +2 位作者 姜峰 杨康 朱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2-38,52,共8页
为了探索超声提取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酸(AAs,Aristolochic Acids)及马兜铃内酰胺(AL,Aristololactam)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甲醇浓度、提取温度4个因素对目标化合物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 为了探索超声提取马兜铃药材中马兜铃酸(AAs,Aristolochic Acids)及马兜铃内酰胺(AL,Aristololactam)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甲醇浓度、提取温度4个因素对目标化合物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甲醇浓度进行优化。当液料比为20 m L/g、提取温度30℃时,优化的工艺参数为甲醇浓度(v/v)53%、提取时间59 min、超声功率85%。实验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实验误差小,可用于马兜铃药材中AAs及AL的提取,并对马兜铃药理毒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法(RSM) 马兜铃(Aristolochia) 马兜铃酸(AAs) 马兜铃内酰胺(AL)
下载PDF
光茎栓果菊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颖 巫凯 李嘉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7-599,共3页
目的:研究光茎栓果菊Launaea acaulis(Roxb.)Babcock ex Kerr.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ODS、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光茎栓果菊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光茎... 目的:研究光茎栓果菊Launaea acaulis(Roxb.)Babcock ex Kerr.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ODS、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等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光茎栓果菊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光茎栓果菊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七叶内酯(1)、马兜铃酸C(2)、马兜铃内酰胺Ⅲa(3)、马兜铃内酰胺AⅡ(4)、aristolactamⅢa N-β-D-glucoside(5)、对羟基苯乙酸(6)、香豆素(7)、N-β-D-马兜铃内酰胺葡萄糖苷(8)、对羟基苯乙酸甲酯(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栓果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茎栓果菊 化学成分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下载PDF
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杰 张超文 +5 位作者 张蝶 张恒瑶 刘永粉 刘迪 胡岗 喻昕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8-63,共6页
为比较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考察斑马鱼作为药物毒性成分快速筛选模型的适用性,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I(AA-I)和马兜铃内酰胺I(AL-I)处理斑马鱼胚胎,观察并记录药物处理后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比较二者对... 为比较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考察斑马鱼作为药物毒性成分快速筛选模型的适用性,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I(AA-I)和马兜铃内酰胺I(AL-I)处理斑马鱼胚胎,观察并记录药物处理后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比较二者对斑马鱼胚胎的致畸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并对斑马鱼胚胎的器官毒性进行评价,采用RT-PCR检测斑马鱼肾脏发育相关基因wt1a/b的表达变化。结果为: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与药物浓度和暴露时间基本呈正相关,马兜铃内酰胺实验组的死亡率和畸形率均高于同等浓度的马兜铃酸实验组。马兜铃酸与马兜铃内酰胺对斑马鱼胚胎的致畸毒性表现为尾部畸形,卵黄囊异常膨大,神经管发育缺陷,躯干弯曲、变形,心肌肿大,心率不稳,神经管缺损,色素沉积减少,后主静脉血循环减慢并逐渐衰竭,最后导致死亡。与马兜铃酸相比,马兜铃内酰胺对斑马鱼胚胎有着更强的致畸和致死毒性,毒性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药物毒性具有较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斑马鱼 胚胎毒性
下载PDF
Rapid determination of eight aristolochic acid analogues in five Aristolochiaceae plants by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14
20
作者 孔德强 高慧媛 +2 位作者 李辛 路金才 袁丹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64-375,共12页
Aristolochic acids (AAs) and aristololactams (ALs) are commonly found in some Aristolochiaceae plants, and they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AA nephropathy (AAN), nephro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In the present s... Aristolochic acids (AAs) and aristololactams (ALs) are commonly found in some Aristolochiaceae plants, and they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AA nephropathy (AAN), nephrot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stablished an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HPLC) coupled with quadmpole/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Q/TOF-MS) method for the rapid analysis of eight AA analogues in 19 samples originated from the five Aristolochiaceae plants, the roots and rhizomes ofAsarum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 the fruits of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 or A. debilis Sieb. et Zucc., the roots of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the stems of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and the roots of Aristolochiafangchi Y. C. Wu ex L. D. Chou et S. M. Hwang. A total of five AAs and three ALs were identified by co-chromatography of sample extract and comparing the retention time, UV spectra, and characteristic molecular ions and fragment ions with those of authentic standards, or tentatively identified by MS/MS determination along with Mass Fragment software. Moreover,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for the 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r semi-quantification of them. The sample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i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AA analogues, which aUowed the possibility of showing their chemical distinctness, and it might be helpful in their 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holistically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ive Aristolochiaceae plants, dataset obtained from UHPLC-Q/TOF-MS was process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lochic acids aristololactams ARISTOLOCHIACEAE UHPLC-Q/TOF-MS Quantificatio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