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亚像似符理论看人工智能艺术生成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申一方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2期162-174,共13页
人工智能艺术是运用机器学习所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本文根据皮尔斯所提出的亚像似符理论,将人工智能艺术所呈现的符号形象分为形象性图像和图表性图像:形象性图像主要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与神经风格迁移两类模型;图表性图像主要采... 人工智能艺术是运用机器学习所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本文根据皮尔斯所提出的亚像似符理论,将人工智能艺术所呈现的符号形象分为形象性图像和图表性图像:形象性图像主要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与神经风格迁移两类模型;图表性图像主要采用了对抗性神经网络和扩散模型。此外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在当前阶段人工智能艺术由于缺乏意向性而无法创作出具有隐喻性图像的艺术作品,并指出人机共生才是人工智能艺术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亚像似符 符号形象 意向性
下载PDF
艺术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2
作者 束舒娅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7-41,共5页
“艺术思政”是在“大思政课”基础上探索的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系统性艺术表达。艺术思政在哲学上延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和党思政工作审美取向的发展范式,在教育逻辑上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诗为教的传统,并以“兴于诗”达成... “艺术思政”是在“大思政课”基础上探索的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系统性艺术表达。艺术思政在哲学上延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育德和党思政工作审美取向的发展范式,在教育逻辑上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诗为教的传统,并以“兴于诗”达成教育意向性的生发,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合理性。在实践探索上,艺术思政可以从顶层设计、育人属性和学思践悟三方面不断深化拓展,破解当前存在的零敲碎打、不成体系、随机性大、参与度窄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艺术思政 文艺育德 诗教 教育意向性
下载PDF
中国武术美学的现象学审视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磊 王欣 李平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7-132,共6页
中国武术在攻防意识相对较弱的当代思维下,已渐渐将攻防转换的意识演变为一种哲学美学思维。武术作为对中国古代思想的一种最好的身体表达形式,所重视的是阴阳、刚柔、起落、化转等特点;中国武术美学内在要素是"直观、体验",... 中国武术在攻防意识相对较弱的当代思维下,已渐渐将攻防转换的意识演变为一种哲学美学思维。武术作为对中国古代思想的一种最好的身体表达形式,所重视的是阴阳、刚柔、起落、化转等特点;中国武术美学内在要素是"直观、体验",外在要素是"反应、回馈",是一种先验的存在。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从现象学的视角审视了中国武术美学的哲学内涵,从中国武术技能表现的"本质范畴"加以阐述和解构,分析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与"身心合一"的思想,提供一条从现象学诠释中国武术美学的线索,也为学者研究中国武术美学现象学提供哲学化的思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美学 现象学 本质直观 意向性
下载PDF
论文学艺术的“文本意向性”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毅衡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6-173,共8页
意向性是意义活动的出发点,它是意识观照对象的产物。意向性包括文本发出者的意向性、文本解释者的意向性以及处于这二者之间的似乎无主体的“文本意向性”。文学艺术的发出意向,既包括艺术家的意向,更包括展示者意向,因为展示指明文化... 意向性是意义活动的出发点,它是意识观照对象的产物。意向性包括文本发出者的意向性、文本解释者的意向性以及处于这二者之间的似乎无主体的“文本意向性”。文学艺术的发出意向,既包括艺术家的意向,更包括展示者意向,因为展示指明文化范畴,对于文本的解释更有决定性影响。而在文本传播的过程中,“文本意向性”更是关键环节,它与文本本身的品格联手,共同决定文本的基本意义。文本本身中会留下大量意向性的痕迹,这些痕迹召唤着解释者意向性。文本中的“意义不定点”越多,文本的“解释张力”就越大,对解释的要求就越高,意义解释就越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艺术 文本 意向性 展示 不定点 解释张力
下载PDF
从符号化的意向性通向艺术符号学的哲学向度:归纳认知视域下的赝品问题再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安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5,共9页
艺术赝品经常被论及的角度大体包括审美价值、艺术价值、艺术体制等,但关于赝品的认知价值还鲜有关注。赝品认知存在“以假乱真”和“以假代真”情况,涉及归纳逻辑的认知概率问题,这与古德曼所提出的归纳悖论存在学理上的相通性。无论... 艺术赝品经常被论及的角度大体包括审美价值、艺术价值、艺术体制等,但关于赝品的认知价值还鲜有关注。赝品认知存在“以假乱真”和“以假代真”情况,涉及归纳逻辑的认知概率问题,这与古德曼所提出的归纳悖论存在学理上的相通性。无论是“以假乱真”还是“以假代真”,对赝品的认知过程存在“符号化的意向性”过程,即感性直观、形式直观以及本质直观三个阶段,最终的目的是离开艺术文本的符号构成,进入最后的“本质直观”,其间蕴含着探讨艺术符号学哲学向度的可能空间。从赝品的认知逻辑出发,探寻经验论与观念论之间的辩证张力,打破二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分野,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人类的思想资源,使艺术符号学真正走向哲学的境界,共同面对人类思想的终极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化的意向性 认知概率 赝品 艺术符号学
下载PDF
关系主义的艺术作品本体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勇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118,共14页
在探讨艺术作品本体论时,关系主义模型及其“作品”概念比传统的本质主义模型及其“文本”概念更适于从共时和历时方面揭示艺术作品的根本存在方式。关系主义是一种与本质主义相对立的、把存在视为关系性存在的思想。本质主义坚持内在本... 在探讨艺术作品本体论时,关系主义模型及其“作品”概念比传统的本质主义模型及其“文本”概念更适于从共时和历时方面揭示艺术作品的根本存在方式。关系主义是一种与本质主义相对立的、把存在视为关系性存在的思想。本质主义坚持内在本质,关系主义主张外部关系;本质是单一本质,而关系是多重关系。关系主义哲学正式形成于20世纪,现象学可视为关系主义的第一个表现。在方法论上,关系主义的艺术作品本体论主要借鉴现象学,坚持现象学的本体论理解。在观点上,关系主义的艺术作品本体论认为,艺术作品并不是斯宾诺莎式的实体,而是一些关系的凝聚点或联结点;艺术作品所联结的关系主要有三重:主客间关系、主体间关系、作品间关系。以往的美学家都只注意到这三重关系中的一两重,迄今尚未见过同时探讨这三重关系的美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主义 艺术作品 本体论 意向性 主体间性
原文传递
物的伦理性:后人类语境中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进 姚富瑞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9-126,共8页
物的伦理性是技术哲学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各学科的深度互渗,我们正在面临着一种"后人类"境况。作为回应,当代技术哲学通过对技术道德化的探索,阐发了一种后人本主义技术伦理学,将伦理学扩展... 物的伦理性是技术哲学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各学科的深度互渗,我们正在面临着一种"后人类"境况。作为回应,当代技术哲学通过对技术道德化的探索,阐发了一种后人本主义技术伦理学,将伦理学扩展到"非人"对象之上,试图超越现代以来的主客二分对立,擘画一种新的伦理主体间性。这种转变推动文艺美学对语言论转向以来"文本主义"的反思批判,展露出新世纪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动向:关注物的伦理性,探求我与"非我"的伦理主体间性,基于人-技关系意向性而阐发文艺审美活动的道德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 物的伦理性 文艺美学 伦理主体间性 技术意向性
原文传递
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扬·穆卡若夫斯基文艺符号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8-133,共6页
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是穆卡若夫斯基思想发展后期的一对核心概念,前者直接源于现象学哲学,后者则是穆氏在前者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新概念。穆氏通过创造性地赋予这对概念以新的内涵,来对艺术作品本体进行了全新阐释。概而言之,艺术的... 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是穆卡若夫斯基思想发展后期的一对核心概念,前者直接源于现象学哲学,后者则是穆氏在前者基础上发展出的一个新概念。穆氏通过创造性地赋予这对概念以新的内涵,来对艺术作品本体进行了全新阐释。概而言之,艺术的意向性是艺术作品语义上的一种动态的统一性,而非意向性则是对这种统一性的一种抵制。前者根源于艺术作品的符号属性,后者则由艺术作品的"物"的属性所赋予。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魅力在于它既是符号,又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的意向性 非意向性 扬·穆卡若夫斯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