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stematics of the Artiodactyla of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被引量:2
1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19-125,共7页
In this paper, I hav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the Evolutionary Species, and shown how it affects the taxonomy of the Artiodactyla of China. The "traditional" taxonomy of the Artiodactyla, which has remained almost... In this paper, I hav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the Evolutionary Species, and shown how it affects the taxonomy of the Artiodactyla of China. The "traditional" taxonomy of the Artiodactyla, which has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for 100 years, relies on ill-formulated notions of species and subspecies, only slightly modified by the population-thinking of the 1930s. Species are populations (or metapopu- lations) differentiated by the possession of fixed heritable differences from other such populations (or metapopulations). In the Artiodactyla, there are many more species than "traditionally" recognised; this is by no means a drawback, as it enables the units of biodiversity to be identified in a testable fashion, and brings the taxonomy of large mammals into line with that long practised for small mammals. Species are likely to differentiate where there are natural gap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a genus, such as mountain blocks (for example in the genus Budorcas) or otherwise dissected habitat (for example in the genus Cervus). Natural hybridisation between distinct species is not an uncommon phenomenon, again illustrated well in the genus Cervus, where hybridisation between the elaphus and nippon groups occurs today and evidently occurred in the past, as shown by the distribution of mt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odactyla TAXONOMY China Evolu-tionary species Phylogenetic species concept
下载PDF
羚牛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蒙世杰 王静 +2 位作者 刘佩 宿兵 张亚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7-350,354,共5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分别扩增了羚牛、绵羊、山羊、黄牛细胞色素 b基因 ,并对其全序列 ( 1 1 40 bp)进行了测定。其中羚牛细胞色素 b基因序列属首次报道。通过对 8种偶蹄类动物细胞色素 b基因序列差异分析和基于序列差异所构建的...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分别扩增了羚牛、绵羊、山羊、黄牛细胞色素 b基因 ,并对其全序列 ( 1 1 40 bp)进行了测定。其中羚牛细胞色素 b基因序列属首次报道。通过对 8种偶蹄类动物细胞色素 b基因序列差异分析和基于序列差异所构建的分子系统树 ,发现羚牛与羊亚科的动物亲缘关系最近 ,与其他动物亲缘关系较远 ,表明将羚牛放入羊亚科较为合理。序列差异分析还表明羚牛约在距今 5 0 0万年前 (上新世 )从牛类动物中分化出来 ,牛类分化时间约在 60 0万年前的中新世( Mi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偶蹄目 细胞色素B基因 DNA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 羊亚科 分类
下载PDF
赤麂SRY基因的测序及其与部分偶蹄目动物SRY基因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金虎 单祥年 +2 位作者 常青 余多慰 武景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采用人SRY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的引物 ,通过PCR在雄性赤麂中扩增出了赤麂SRY基因的特异片段 ,通过DNA斑点杂交证实其扩增产物与人SRY基因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将PCR产物克隆到载体 pGEM TVec tor中 ,转化DH5α菌 ,经与人SRY基因探针进行菌... 采用人SRY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的引物 ,通过PCR在雄性赤麂中扩增出了赤麂SRY基因的特异片段 ,通过DNA斑点杂交证实其扩增产物与人SRY基因有着较高的同源性。将PCR产物克隆到载体 pGEM TVec tor中 ,转化DH5α菌 ,经与人SRY基因探针进行菌落杂交筛选出赤麂SRY基因的阳性克隆 ,并对其进行了测序 .将其序列与基因库中录入的所有偶蹄目动物的SRY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用UPGMA法构建了其系统进化树 ,从分类和进化上对赤麂SRY基因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麂 SRY基因 性别决定 偶蹄目 DNA序列 系统进化
下载PDF
用mtDNA序列探讨羚牛亚种分类(偶蹄目:牛科)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明 魏辅文 +1 位作者 冯祚建 蒙世杰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5-870,共6页
羚牛 4个亚种在我国均有分布 ,且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是我国的特产动物 ,但对于分布于甘肃南部羚牛种群的亚种归属则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就羚牛 3个亚种的分类地位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和D Loop序列水平上进行探讨 ,分析结果基本支持形... 羚牛 4个亚种在我国均有分布 ,且四川亚种和秦岭亚种是我国的特产动物 ,但对于分布于甘肃南部羚牛种群的亚种归属则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就羚牛 3个亚种的分类地位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和D Loop序列水平上进行探讨 ,分析结果基本支持形态学上的亚种划分 ,但甘肃南部羚牛种群在两个DNA片段上均与羚牛四川亚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与秦岭亚种则完全一致。结合羚牛地理分布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序列 羚牛 亚种 分类 偶蹄目 牛科
下载PDF
辽宁朝阳龙城马山洞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及时代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董为 傅仁义 +1 位作者 冯兴无 张双权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109,共15页
系统记述了在2007年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马山洞出土的奇蹄目和偶蹄目化石: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马鹿(Cervus(E.)elaphus)、普氏原羚(Proca praprzewalskii)、恰克图转角羚羊(Spirocerus kiakhtensis)、裴氏转角羚羊(Spiroceru... 系统记述了在2007年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马山洞出土的奇蹄目和偶蹄目化石: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马鹿(Cervus(E.)elaphus)、普氏原羚(Proca praprzewalskii)、恰克图转角羚羊(Spirocerus kiakhtensis)、裴氏转角羚羊(Spirocerus peii)和岩羊未定种(Pseudois sp.)。并对马山洞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和年代进行了探讨,指出马山洞动物群含有的北方种类较多,与北方区的很多动物群可以比较,属于典型的北方区动物群。其生态环境为以山地原草地为主,镶嵌有零散的森林,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似低于现在。马山洞动物群中绝灭种类不多,主要为晚更新世的类型,在组成上与古龙山、小孤山和阎家岗这3地的动物群最相似,其时代似应为晚更新世中晚期,其绝对年龄估计在5k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群 奇蹄目 偶蹄目 朝阳市 马山洞 晚更新世
下载PDF
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偶蹄类 被引量:4
6
作者 董为 王元 +3 位作者 金昌柱 秦大公 徐钦琦 张立民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5-368,共14页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动物群中的偶蹄类:文中小猪(Sus xiaozhu wenzhongi subsp.nov.)、裴氏猪相似种(Sus cf.peii)、麂未定种(Muntiacus sp.)、水鹿相似种(Cervus(Rusa.)cf.C.(R.)unicolor)、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动物群中的偶蹄类:文中小猪(Sus xiaozhu wenzhongi subsp.nov.)、裴氏猪相似种(Sus cf.peii)、麂未定种(Muntiacus sp.)、水鹿相似种(Cervus(Rusa.)cf.C.(R.)unicolor)、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和大额牛未定种(Bos(Bibos)sp.)。公鸡山偶蹄类及其他伴生哺乳动物指示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那时这一地区的气候温暖潮湿,是近水的森林和灌丛环境,并镶嵌有一些草甸和草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蹄类 智人 公鸡山 广西崇左 中-晚更新世
下载PDF
贵州毕节扒耳岩巨猿地点的偶蹄类 被引量:5
7
作者 董为 赵凌霞 +3 位作者 王新金 蔡回阳 郑远文 张忠文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26,共13页
系统记述了自2001年以来从贵州省毕节扒耳岩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ultimus)、麂(未定种)(Muntiacus sp.)、凤岐祖鹿(?)(Cervavitus?fenqii)、黑鹿(相似种)(Cervus(R.)cf ... 系统记述了自2001年以来从贵州省毕节扒耳岩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ultimus)、麂(未定种)(Muntiacus sp.)、凤岐祖鹿(?)(Cervavitus?fenqii)、黑鹿(相似种)(Cervus(R.)cf C.(R.)unicolor)、羚牛(未定种)(Budorcas sp.)、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羚羊(未定种)(Gazella sp.)、斯迈提丽牛(未定种)(Leptobos(Smertiobos)sp.)8个种类。毕节扒耳岩巨猿动物群中的偶蹄类与广西柳城巨猿洞和湖北建始龙骨洞的偶蹄类可比性最大。毕节偶蹄类含有较多的古老种类,指示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同时显示其生态环境为植被既有密集的丛林又有开阔的草地(或草坡),局部镶嵌有半开阔树林,而附近分布有一定的水域,气候温暖,非常适合高等灵长类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毕节扒耳岩 裂隙堆积 早更新世 巨猿动物群 偶蹄目
下载PDF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 被引量:2
8
作者 任轶 丁虹 +1 位作者 高德贵 蒙世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3-435,共3页
目的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解决多年来关于羚牛分类地位及其与麝牛关系的争论。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羚牛、绵羊、山羊细胞色素b基因,并对其全序列(1140bp)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检索序列,对9种偶蹄类动物(麝牛... 目的分析羚牛分子系统进化,解决多年来关于羚牛分类地位及其与麝牛关系的争论。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羚牛、绵羊、山羊细胞色素b基因,并对其全序列(1140bp)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检索序列,对9种偶蹄类动物(麝牛、绵羊、羚牛等)、1种奇蹄类动物(斑马)的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进行分析,并基于序列差异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羚牛与羊亚科的动物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分别为9.085%和11.652%),与其他动物亲缘关系较远(序列差异为12.344%~23.333%),与麝牛的差异达到了13.658%。羚牛与绵羊分歧的时间约在360万年前,而与麝牛的分歧时间约在550万年前。结论将羚牛归入羊亚科较为合理,羚牛和麝牛形态和行为上很强的相似性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麝牛 偶蹄目 细胞色素B基因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华南河马齿河猪(偶蹄目,哺乳纲)的新材料(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董为 张立民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16,共16页
2004年以来,广西崇左系统发掘出土了一些与巨猿共生的早更新世最后河马齿河猪(Hippopotamodon ultimus)的新材料。根据新材料及以前积累的各地点材料,产于广西、贵州和重庆的原"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 ultimus)"的... 2004年以来,广西崇左系统发掘出土了一些与巨猿共生的早更新世最后河马齿河猪(Hippopotamodon ultimus)的新材料。根据新材料及以前积累的各地点材料,产于广西、贵州和重庆的原"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 ultimus)"的系统分类位置由"双齿尖河猪"属修订到河马齿河猪属(Hippopotamodon),而最后河马齿河猪(H.ultimus)是河马齿河猪属中的有效种。这种猪的个体较大,大于猪属(Sus)的成员。其鼻吻部很长,P1和P2间的齿隙发育,M3第三叶相对窄小,下犬齿verrucosus型,p4主尖在顶部分裂成双尖,m3的第三叶由两个主尖组成。最后河马齿河猪仅分布于华南地区,其时代分布局限于早更新世早期和中期,是河马齿河猪的最晚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早更新世 偶蹄目 河马齿河猪 “双齿尖河猪”
下载PDF
重庆巫山更新世反刍类臼齿的新类型及伴生的鹿化石(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为 陈少坤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7-218,共12页
新月形颊齿是反刍类的鉴定特征之一,而反刍类的上臼齿通常由4个新月形主尖组成。2008年在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新城村堰头溪地点的一建筑项目中从黏土质地基中挖掘出一件带有上颊齿的反刍类上颌骨残段,标本上的上臼齿由5个新月形主尖组成... 新月形颊齿是反刍类的鉴定特征之一,而反刍类的上臼齿通常由4个新月形主尖组成。2008年在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新城村堰头溪地点的一建筑项目中从黏土质地基中挖掘出一件带有上颊齿的反刍类上颌骨残段,标本上的上臼齿由5个新月形主尖组成。伴生的其他动物有更新世麂属未定种(Muntiacus sp.)和黑鹿(Cervus(Rusa) unicolor)。形态学研究显示堰头溪标本的上臼齿代表一种新的新月形上臼齿类型,它不同于见于部分胼足类(tylopods)的5尖型上臼齿,例如古近纪的石炭兽类和xiphodontids以及分布于渐新世和中新世的真兽类。堰头溪标本上臼齿中的第五个主尖被诠释为原尖基部舌侧的齿带过度发育而成,与胼足类的舌侧主尖非同源关系。堰头溪标本代表一个新的种类,其分类位置暂定为麂亚科的麂属,即黄氏麂Muntiacus?huangi 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巫山 更新世 偶蹄目 反刍类 新月形齿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偶蹄类 被引量:14
11
作者 叶捷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7-52,81-83,共19页
本文记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玛盖组中的偶蹄类七属七种(包括一个新种Eot-ragus halamagaiensis sp.nov.),奇蹄类三属三种。其中始羚在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该化石集群与内蒙东部的通古尔动物群比较两者成分相接近,但其中一些分子... 本文记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玛盖组中的偶蹄类七属七种(包括一个新种Eot-ragus halamagaiensis sp.nov.),奇蹄类三属三种。其中始羚在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该化石集群与内蒙东部的通古尔动物群比较两者成分相接近,但其中一些分子具有更原始的特征。显然哈拉玛盖组比通古尔组的沉积时期早,但仍属中中新世通古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中新世 哈拉玛盖组 偶蹄目
下载PDF
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晚更新世偶蹄类 被引量:17
12
作者 董为 李占扬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50,共20页
系统记述了在近两年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旧石器遗址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更新獐(Hydropotes pleistocenica)、河套大角鹿(Megaloceros ordosianus)、马鹿(Cervus(Elaphus)elaphus)、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 系统记述了在近两年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旧石器遗址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更新獐(Hydropotes pleistocenica)、河套大角鹿(Megaloceros ordosianus)、马鹿(Cervus(Elaphus)elaphus)、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和原始牛(Bos primigenius)6个种。灵井遗址的李氏野猪是这个种最晚的代表,马鹿和原始牛是欧洲晚更新世地层中常见的种类,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地层中的常见种类,这一现象不仅说明了马鹿和原始牛是扩散和适应能力很强的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许昌 灵井旧石器遗址 晚更新世 偶蹄目
下载PDF
与南京汤山直立人伴生的偶蹄类及其古环境浅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董为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0-281,共12页
在汤山葫芦洞大洞发现的偶蹄类化石共有 4个科、 5个属种 ,其中化石毛冠鹿为首次在华东地区发现。除德氏水牛相似种以外 ,其它属种与周口店第 1地点的标本相比具有个体较大(如李氏野猪、葛氏斑鹿和肿骨鹿 )或形态较进步 (如李氏野猪、... 在汤山葫芦洞大洞发现的偶蹄类化石共有 4个科、 5个属种 ,其中化石毛冠鹿为首次在华东地区发现。除德氏水牛相似种以外 ,其它属种与周口店第 1地点的标本相比具有个体较大(如李氏野猪、葛氏斑鹿和肿骨鹿 )或形态较进步 (如李氏野猪、似德氏水牛 )。这些动物所反映的古环境为植被丰富 ,并以阔叶乔木和灌木为主 ,间有局部开阔草地。当时的年平均气温与现在相似 ,但冬季偏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人 伴生动物 偶蹄类 中更新世 汤山葫芦洞
下载PDF
华南昭通古猿产地的晚中新世麂属新材料(英文) 被引量:7
14
作者 董为 吉学平 +2 位作者 Nina G.JABLONSKI Denise F.SU 李文奇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2007~2010年在云南昭通水塘坝砖厂采煤场进行的抢救性采掘中不仅出土了禄丰古猿新材料,使得云南的禄丰古猿产地新增了一处,而且还出土了一种麂的新材料。这种麂具有鹿角眉枝较低、主枝先向外侧偏上方向生长然后再向内侧弯曲,上臼齿... 2007~2010年在云南昭通水塘坝砖厂采煤场进行的抢救性采掘中不仅出土了禄丰古猿新材料,使得云南的禄丰古猿产地新增了一处,而且还出土了一种麂的新材料。这种麂具有鹿角眉枝较低、主枝先向外侧偏上方向生长然后再向内侧弯曲,上臼齿具有发育的新棱和内齿带,四肢较短等特征。根据支序分析这种麂与元谋晚中新世雷老麂不是姐妹群关系,而是一个独立的支序,因此将新材料订立为一个新种:昭通麂(Muntiacuszhaotongensissp.nov.)。1978年在昭通“永乐煤场”出土的“后麂(Metacervulussp.)”也当归为昭通麂,而“永乐煤场”即为水塘坝煤场。根据古地磁地层对比的结果,昭通麂的出土层位均相当于C3An.In,绝对年龄在6.1~5.9Ma,为最晚中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昭通 晚中新世 古猿 偶蹄目 麂属
下载PDF
禄丰古猿地点的鼷鹿化石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德芬 《人类学学报》 1986年第1期68-78,109-110,共13页
本文记述了在禄丰古猿地点发现的鼷鹿科化石两属两种,一为简单云南鼷鹿(新属、新种)Yunnanotherium simplex gen.et sp.nov;另一为进步丘齿鼷鹿 Dorcabune progressus (Yan)。新属、种代表了中新世鼷鹿科中一进步类型,根据齿系特征,它与... 本文记述了在禄丰古猿地点发现的鼷鹿科化石两属两种,一为简单云南鼷鹿(新属、新种)Yunnanotherium simplex gen.et sp.nov;另一为进步丘齿鼷鹿 Dorcabune progressus (Yan)。新属、种代表了中新世鼷鹿科中一进步类型,根据齿系特征,它与 Dorcatherium 属的亲缘关系较近。进步丘齿鼷鹿无疑与南亚西瓦立克纳格瑞带的同属动物有密切的关系,但具有一些明显的进步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鼷鹿科 偶蹄目 晚中新世 禄丰
下载PDF
记云南禄丰发现的Lophochoerus一新种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德芬 《人类学学报》 1983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对1981年冬在云南省禄丰古猿化石地点发现的脊齿猪(Lophochoerus)进行了描述和对比。禄丰脊齿猪与仅发现于西瓦立克的同属几种之间在前臼齿和臼齿上有一定的区别,为此,另建立一新种Lophochoerus lufengensis sp,nov., 代表我国晚中... 本文对1981年冬在云南省禄丰古猿化石地点发现的脊齿猪(Lophochoerus)进行了描述和对比。禄丰脊齿猪与仅发现于西瓦立克的同属几种之间在前臼齿和臼齿上有一定的区别,为此,另建立一新种Lophochoerus lufengensis sp,nov., 代表我国晚中新世地层该类化石的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西瓦古猿(腊玛古猿)动物群 偶蹄类 脊齿猪属
下载PDF
四川一例疑似野生动物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辉 李华 +4 位作者 刘忠诚 雷开明 曾涛 涂飞云 刘洋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6期108-111,共4页
测定了一例来自四川汶川的疑似野生动物残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b)。利用NCBI数据库中的BLAST功能对目标序列进行相似性搜索,发现与所测序列相似性高的是偶蹄目洞角科山羊(Capra hircus);联合下载四川有分布偶蹄目野生动物4科18种cytb... 测定了一例来自四川汶川的疑似野生动物残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b)。利用NCBI数据库中的BLAST功能对目标序列进行相似性搜索,发现与所测序列相似性高的是偶蹄目洞角科山羊(Capra hircus);联合下载四川有分布偶蹄目野生动物4科18种cytb基因序列和我国有分布山羊、高加索山羊(Capra caucasica)和亚洲山羊(Ca-pra sibirica)进行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分析,结果显示该物种对应序列与下载的山羊序列聚成一支后与高加索山羊构成姊妹关系;同时测定的汶川序列与下载的来自韩国的两条序列(基因序列号:EU259127和EU259129)为同一单倍型。结合四川有分布偶蹄目状况,认为来自汶川的疑似野生动物残体对应物种为家养动物山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B 分子鉴定 偶蹄目
下载PDF
缅甸始新世邦唐组一新的石炭兽类偶蹄类动物(英文)
18
作者 锷本武久 ZIN-MAUNG-MAUNG-THEIN +3 位作者 江木直子 西村刚 THAUNG-HTIKE 高井正成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113,共29页
描述了缅甸中始新统上部邦唐组发现的一种新的丘齿形石炭兽Myaingtherium kenyapotamoidesgen.et sp.nov.。标本为破碎的上下颌骨。Myaingtherium是一种基干石炭兽类,其大小和基本形态可以与邦唐一种小的石炭兽Anthracokeryx tenuis相... 描述了缅甸中始新统上部邦唐组发现的一种新的丘齿形石炭兽Myaingtherium kenyapotamoidesgen.et sp.nov.。标本为破碎的上下颌骨。Myaingtherium是一种基干石炭兽类,其大小和基本形态可以与邦唐一种小的石炭兽Anthracokeryx tenuis相对比。然而,Myaingtheri-um因具有更丘型化的齿列而与Anthracotherium和Anthracohyus在牙齿形态上更相似。在丘型齿石炭兽类中,Myaingtherium以臼齿前小尖非常退化为特点。Myaingtherium的一些牙齿特征,如具有退化的臼齿前小尖的丘型齿列和下臼齿上具有一个中间附尖,与Kenyapotaminae(最原始的化石河马)以及非洲中新世类似河马的石炭兽Kulutherium的牙齿特征相似,暗示Myaingtherium在谱系上可能与Kenyapotaminae有关。尽管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检验Myaingthe-rium的谱系关系,但这个发现强化了邦唐石炭兽类在检验和理解河马-石炭兽支系的谱系关系和早期演化方面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缅甸 始新世 邦唐组 偶蹄目 石炭兽科 Myaingtherium
下载PDF
基干鲸类的多样性及其与中兽和偶蹄类的系统关系(英文)
19
作者 高红艳 倪喜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76,共24页
在鲸类的演化历史中,由陆生动物转化成完全的水生动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演化谜题。基干鲸类的多样性很高,化石记录也很完整。5个科一级的基干鲸类演化支系组成一个并系类群,包括:巴基鲸科(Pakicetidae)、游走鲸科(Ambulocetidae)... 在鲸类的演化历史中,由陆生动物转化成完全的水生动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演化谜题。基干鲸类的多样性很高,化石记录也很完整。5个科一级的基干鲸类演化支系组成一个并系类群,包括:巴基鲸科(Pakicetidae)、游走鲸科(Ambulocetidae)、雷明顿鲸科(Remingtonocetidae)、原鲸科(Protocetidae)和龙王鲸科(Basilosauridae)。最基干的鲸类巴基鲸科动物可能是一种半水生动物,生活在接近淡水的环境中,代表了陆生偶蹄类向水生鲸类演化的初始一步。更为进步的游走鲸类具有更多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特征,而且可能更加适应于海水环境。雷明顿鲸类的平衡觉器官和声音传导机制已经表现出向现代鲸类方向演化的趋势。基于稳定氧同位素分析的研究表明,雷明顿鲸类可能完全是海生的。原鲸类的多样性非常高,是鲸类中最先实现全球分布的类群。原鲸保留有发育良好的后肢,但是它们的髂骶关节很松甚至消失。龙王鲸类是鲸类冠类群的绝灭姊妹群。鲸类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系统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分子生物学、古生物学和形态学证据都支持鲸类与偶蹄类的亲缘关系较近,但是流行的河马-鲸类亲缘假说尚缺乏坚实的古生物学和形态学数据支持。对石炭兽类和狶类开展详细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厘清河马-鲸类亲缘假说中的不确定关系。如果不使用分子数据来限定现代鲸类和偶蹄类的系统位置,仅使用古生物学和形态学数据的分析仍然支持传统的中兽-鲸类亲缘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鲸亚目 偶蹄目 中兽科 河马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口蹄疫诊断及治疗
20
作者 苏宏青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2年第13期102-103,共2页
口蹄疫主要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的疾病,该病在畜牧生产上主要感染偶蹄目动物。口蹄疫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对我国的畜牧生产造成的危害极大,主要通过疫苗接种进行免疫预防。该文主要从口蹄疫的发病原因、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和诊... 口蹄疫主要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的疾病,该病在畜牧生产上主要感染偶蹄目动物。口蹄疫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对我国的畜牧生产造成的危害极大,主要通过疫苗接种进行免疫预防。该文主要从口蹄疫的发病原因、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和诊断防治阐述,以期为我国畜牧生产充分认识口蹄疫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偶蹄目动物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