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D在缺血性脑卒中ASCO分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凌燕 刘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缺血性脑卒中ASCO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泸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改进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血液生化、颈动脉... 目的:探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缺血性脑卒中ASCO分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泸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改进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血液生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 MRA、CTA、DSA及其他相关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ASCO分类。所有患者均接受TCD检查和双侧大脑中动脉微栓塞(MES)监测1 h。根据TCD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S/D)、脉搏指数(PI),测量狭窄率、狭窄率、PI变化和MES阳性率。结果:①ASCO分类:1类病例病因诊断,A1(47.18%)>S1(38.19%)>C1(9.11%)>01(4.48%)。②ASCO分级:病因混合级别(病因级别为1或2或3),A(79.89%)>S(67.53%)>0(36.07%)>C(16.96%);③1级病因水平TCD表现:A1(90.35%)比S1(30.41%)发生狭窄的概率更高,且狭窄程度比S1更严重。S1组的PI(84.96%)显著高于A1组(39.13%)。④混合病因分类的TCD表现:A出现狭窄的概率(71.94%)高于S(56.12%),狭窄程度更严重。S的PI(61.78%)高于A(22.65%)。⑤同型TCD不同亚型的比较:A1(90.35%)狭窄概率高于A3(46.89%),狭窄程度更严重。S1的PI增长率(84.96%)明显高于S3(33.44%)。⑥MES阳性率:小血管病组(15.37%)微栓塞阳性率低于动脉硬化组(28.28%)和心源性疾病组(26.78%)。⑦在同一类型脑梗死的不同亚型中,Al组MES阳性率(36.61%)明显高于A3(16.78%)组,S1患者的MES阳性率(18.29%)高于S3(11.22%)。结论:ASCO亚型组成:1级或1级、2级或3级患者的比例导致动脉硬化率最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小血管疾病组:小血管疾病组TCD正常或PI升高;MES阳性率指数与脑梗死相关脑血管生成亚组远低于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组织。阳性微栓塞表明血管收缩,收缩性越强,MES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asco分型 经颅多普勒超声 微栓子
下载PDF
TCD在缺血性脑卒中ASCO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艳萍 沈小平 徐丽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ASCO分型中不同亚型之间的TCD特点及微栓子的阳性率。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9例,进行ASCO分型。所有患者进行TCD检查以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微栓子(MES)监测1h,比较各分型之间有无狭... 目的比较ASCO分型中不同亚型之间的TCD特点及微栓子的阳性率。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89例,进行ASCO分型。所有患者进行TCD检查以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微栓子(MES)监测1h,比较各分型之间有无狭窄、狭窄程度、PI(搏动指数)变化及MES阳性率。结果A组出现狭窄的几率为71.83%,S组55%,S(61.67%)的Pl增高比A(22.54%)明显;小血管病变组微栓子阳性率为15%,心源性病变患者26.67%,动脉粥样硬化组为28.17%,其中A1组MES阳性率为36.59%,A3为16.67%。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患者的血管狭窄率明显高于小血管病变患者,小血管病变组PI增高。MES阳性率与脑梗死类型有关,小血管病变患者的MES阳性率明显低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病变患者,且MES阳性率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asco分型 TCD MES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ASCO分型与血浆溶血磷脂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丹 任庆华 黄伟刚 《贵州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756-758,共3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磷脂代谢的中间产物溶血磷脂酸(LPA)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血浆LPA由凝血酶活化的血小板产生,是在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早期释放的物质,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警因子[2]。但... 近年来研究发现,磷脂代谢的中间产物溶血磷脂酸(LPA)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1]。血浆LPA由凝血酶活化的血小板产生,是在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早期释放的物质,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警因子[2]。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因此不同病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可能不同。2009年欧美脑血管病专家提出一种全新的病因分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血磷脂酸 asco(表型)分型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TOAST、ASCO、CISS病因分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付娜娜 石正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786-3788,379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TOAST、ASCO、CISS病因分型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并筛选出2012年7月—2012年11月我院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TOAST、ASCO、CISS分型标准分别进行病因分型,比较其对各病因学亚型诊断的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 ASCO...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TOAST、ASCO、CISS病因分型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并筛选出2012年7月—2012年11月我院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TOAST、ASCO、CISS分型标准分别进行病因分型,比较其对各病因学亚型诊断的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 ASCO、CISS与TOAST相比较,病因不确定型比例均降低(P<0.0001,P=0.0007),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例均升高(P<0.0001);ASCO分型中小血管性相对增加28.1%(P<0.0001),心源性相对增加50.0%(P=0.0047);CISS分型中穿支动脉疾病相对减少21.9%(P<0.0001)。CISS与ASCO比较,穿支动脉疾病(或小血管性)、心源性及病因不确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及其他病因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检验表明:3种病因分型中,多数亚型间的诊断存在较好一致性,少数亚型间的诊断一致性中等或尚可。结论 3种病因分型方法对各亚型的诊断均存在一致性。ASCO、CISS分型诊断标准较TOAST更为科学、合理、准确。ASCO较CISS病因诊断更全面,CISS较ASCO病因机制研究更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TOAST分型 asco分型 CISS分型 病因分型 差异性 一致性
下载PDF
基于TOAST和ASCO分型的轻型卒中病因学分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杰 张阳 +1 位作者 郭毅佳 何俐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3-496,共4页
目的研究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病因学分型的差异,指导轻型卒中早期针对病因学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TOAST分型标准和ASCO分型标准对轻型卒中患... 目的研究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病因学分型的差异,指导轻型卒中早期针对病因学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TOAST分型标准和ASCO分型标准对轻型卒中患者及非轻型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分型,对比两者在病因学分布上的差异。结果共纳入轻型卒中患者406例,非轻型卒中患者651例。两组TOAST分型构成比不同(P<0.001),其中轻型卒中组小动脉闭塞(SAO)比率最高,为40.4%(164例),非轻型卒中组原因未明型(SUE)比率最高,为30.9%(201例);轻型卒中组A1+2及C1+2占比均低于非轻型卒中组(22.8%vs.35.4%,P<0.001;19.3%vs.32.1%,P<0.001),S1+2占比高于非轻型卒中组(49.8%vs.27.3%,P<0.001)。结论轻型卒中与非轻型卒中相比,病因学分型存在差异。轻型卒中小动脉闭塞病因占比更高,而非轻型卒中心源性栓塞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因占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病因分型 TOAST分型 asco分型
原文传递
缺血性卒中ASCO病因分型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付娜娜 石正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117-2119,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ASCO各亚型与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7—1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ASCO分型标准分为4个亚型,收集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房纤...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ASCO各亚型与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7—11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49例,按照ASCO分型标准分为4个亚型,收集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房纤颤7项危险因素,分析以上因素在ASCO 1级各亚型中的分布差异。结果24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4种病因亚型中A1亚型(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95例次(32.6%),S1亚型(小血管性卒中)164例次(56.4%),C1亚型(心源性卒中)24例次(8.2%),O1亚型(其他病因卒中)8例次(2.8%);4种病因亚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88,P<0.0001),其中小血管性卒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亚型(P<0.05)。各亚型患者性别及卒中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及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发生有关(OR=1.88,P=0.0187);卒中史、高血压与小血管性卒中的发生有关(OR=2.81,P=0.0071;OR=2.19,P=0.0095);心房纤颤与心源性卒中的发生有关(OR=1 283.60,P<0.0001)。结论小血管性卒中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类型。卒中类型不同,与之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明确两者间的关系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asco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及与其病因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丹 任庆华 黄伟刚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95-2697,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不同病因分型的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方法 120例入选病例均在入院时进行TOAST和ASCO(表型)分型,24 h内测定血浆LPA含量,择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脑血管病变,造影后重新校正TOAST和ASCO(表型)分型,治疗...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不同病因分型的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方法 120例入选病例均在入院时进行TOAST和ASCO(表型)分型,24 h内测定血浆LPA含量,择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脑血管病变,造影后重新校正TOAST和ASCO(表型)分型,治疗后14 d复查血浆LPA含量分析不同亚型ACI血浆LP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TOAST分型和ASCO分型ACI患者,心源性栓塞型的血浆LPA水平最高,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最低,治疗14 d后,血浆LPA含量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浆LPA在脑梗死急性期明显升高,且在不同类型ACI患者中含量有所不同,治疗14 d后ACI血浆LPA降低。血浆LPA水平可作为脑梗死病因诊断的参考指标并指导脑梗死的治疗及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血磷脂酸 TOAST分型 asco(表型)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