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Staph Aureus ATCC25923菌分泌SPA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初探
1
作者 杨伟国 居军 徐向红 《陕西医学检验》 1997年第4期16-17,共2页
将StaphAureusATCC25923与StaphAureusCowan1菌株在厚金格尔培养基上经37℃培养18h进行比较,其外观、形态、色素、染色特性完全相同;两种菌体都能与羊抗人IgG血清发生程度相同的凝集反应;将StaphAureusATCC25923商在不同培养基上进... 将StaphAureusATCC25923与StaphAureusCowan1菌株在厚金格尔培养基上经37℃培养18h进行比较,其外观、形态、色素、染色特性完全相同;两种菌体都能与羊抗人IgG血清发生程度相同的凝集反应;将StaphAureusATCC25923商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比较,见厚金格尔培养基培养后的菌体与羊抗人IgG血清发生明显的凝集反应;提示厚金格尔培养基可诱导或促进StaphAureusATCC25923菌分泌SPA。用ATCC25923和Cowan1两种菌体作SPA直接花环法对3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于检测,统计结果表明,两种菌体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cc25923菌 T淋巴细胞亚群 直接花环法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人工感染BALB/c雌鼠肾脏组织PRNP和PRND的表达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康永杰 魏亚琴 +6 位作者 杨宇泽 万学瑞 樊杰 赵波 赵云海 郭容霞 王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88-992,1013,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细胞型朊蛋白和Doppel蛋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感染BALB/c雌鼠后,分别在1~7 d内解剖小鼠,进行组织抹片革兰氏染色和石蜡切片制作,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RNP和PRND在1~7 ... 目的为了研究细胞型朊蛋白和Doppel蛋白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感染BALB/c雌鼠后,分别在1~7 d内解剖小鼠,进行组织抹片革兰氏染色和石蜡切片制作,最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RNP和PRND在1~7 d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先出现在肾脏,且对肾脏组织有损伤作用;PRNP和PRND基因在每个时段的表达量都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PRNP在第1 d的表达量最高,为空白对照组的6.1倍,PRND在第2 d的表达量最高,为空白对照组的13.1倍。结论小鼠肾脏的PRNP和PRND的mRNA表达水平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时间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atcc25923 PRNP基因 PRND基因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LGG预防油/脂致小鼠肥胖及调控肠道菌群作用
3
作者 段亮亮 张世玉 +3 位作者 徐守竹 张维敏 张文敏 商晋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166,共12页
选用玉米油(油)与猪油(脂)探究不同油脂导致BALB/c小鼠肥胖的差异,分析鼠李糖乳杆菌(ATCC 53103,LGG)对肥胖的预防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50只5周龄BALB/c雄性小鼠被分为5组,普通饲料的正常组(CT)、猪油高脂饲料组(S)、玉米油高脂饲料组... 选用玉米油(油)与猪油(脂)探究不同油脂导致BALB/c小鼠肥胖的差异,分析鼠李糖乳杆菌(ATCC 53103,LGG)对肥胖的预防及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50只5周龄BALB/c雄性小鼠被分为5组,普通饲料的正常组(CT)、猪油高脂饲料组(S)、玉米油高脂饲料组(P)、猪油高脂饲料+LGG灌胃组(SL)、玉米油高脂饲料+LGG灌胃组(PL)。喂养8周,进行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猪油比玉米油更易引起小鼠肥胖及肠道菌群紊乱。S组小鼠体质量(41.42±2.30) g,体质量指数(BMI,4.24kg/m^(2)±0.26 kg/m^(2))、Lee’s指数(351.44±9.06)、脂肪系数(118.87±3.91) mg/g、血清总甘油三脂(TG,0.81 mmol/L±0.0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0.29 mmol/L±0.01 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3.42 U/L±0.95 U/L)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64.65 U/L±9.35 U/L)均高于P组(P<0.05),而P组仅肝脏指数(51.07±1.35) mg/g高于S组(47.32 mg/g±1.93 mg/g,P<0.05)。小鼠肠道菌群差异菌种中,S组拟杆菌门(8.69±4.68)%和CF231(0.31±0.19)%相对丰度降低,别样棒菌属相对丰度(2.19±1.47)%升高,且F/B值(9.15±1.19)高于P组(4.25±0.57,P<0.05);而P组仅链球菌属丰度(14.41±6.37)%略高于S组(4.91±2.23)%。另一方面,LGG干预对猪油引起的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及肠道菌群紊乱的调控作用更为有效。SL组小鼠体质量(34.53±1.53) g、脂肪系数(26.10±2.51) mg/g均低于PL组(37.69 g±2.41 g,65.88 mg/g±1.98 mg/g,P<0.05),且SL组中LGG上调拟杆菌属的效果较为显著(P<0.05)。PL组中LGG虽下调厚壁菌门显著(P<0.05),但不能调控脱铁杆菌门相对丰度(P>0.05)。结论:猪油比玉米油更易引起肥胖,LGG对其肥胖的预防及肠道菌群的调控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BALB/C小鼠 肥胖 鼠李糖乳杆atcc53103 肠道
下载PDF
标准菌株ATCC 16404的分类学进展及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姚粟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4-137,共4页
作为丝孢类真菌的代表菌株,标准菌株ATCC 16404被列入包括《美国药典》在内的各类标准中。2008年,Jan Houseknecht等人通过表型结合基因型的多相鉴定技术,确认该菌株为巴西曲霉(Aspergillus brasiliensis)。2010年新版《美国药典》和世... 作为丝孢类真菌的代表菌株,标准菌株ATCC 16404被列入包括《美国药典》在内的各类标准中。2008年,Jan Houseknecht等人通过表型结合基因型的多相鉴定技术,确认该菌株为巴西曲霉(Aspergillus brasiliensis)。2010年新版《美国药典》和世界微生物菌种数据中心(WDCM)编制的《培养基相关参考菌株目录》采纳了该菌株新的分类学描述。这一变化会导致各国对标准中涉及的黑曲霉标准菌株重新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对内部相关的SOP进行修改。文中详细介绍了该菌株的历史、基本特征、在标准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新的多相分类鉴定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atcc 16404 黑曲霉 巴西曲霉
下载PDF
用黄色短杆菌ATCC 14067生产L—谷氨酰胺的培养基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福源 王妙虎 +3 位作者 王锦华 陈驹声 俞儒钧 冯客保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1984年第1期55-56,共2页
L—谷氨酰胺是L—谷氨酸的γ—羧基酰胺化,其分子式为H2NCO·CH2·CH2·CH(NH2)·COOH。熔点185℃~186℃。[(?)]D20=+31°~+33°,它作为药物,可以用来治疗神经薄弱,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疗效明显。我... L—谷氨酰胺是L—谷氨酸的γ—羧基酰胺化,其分子式为H2NCO·CH2·CH2·CH(NH2)·COOH。熔点185℃~186℃。[(?)]D20=+31°~+33°,它作为药物,可以用来治疗神经薄弱,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疗效明显。我们用谷氨酸产生菌ATCC 14067,通过改变发酵条件,使谷氨酸发酵转向谷氨酰胺发酵。我们对发酵培养基作了选择,玉米浆、生物素、铵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cc 14067 谷氨酸发酵 短杆 酰胺化 产生 玉米浆 发酵液 金属离子 谷氨酞胺合成酶 酶活力
下载PDF
水飞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的体外抑菌机制
6
作者 王嘉康 唐浩国 +3 位作者 陈静 司启贺 申茹晓 杨同香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94-2507,共14页
【背景】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化学防腐剂虽然能有效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但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目的】为了进一步开发应用植物源抑菌剂,研究水飞蓟素对... 【背景】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够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化学防腐剂虽然能有效抑制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但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目的】为了进一步开发应用植物源抑菌剂,研究水飞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的抗菌机制。【方法】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PI染色研究水飞蓟素对细菌壁膜结构的影响,通过DNA电泳、测定细菌DNA和蛋白质浓度探究水飞蓟素对细菌生物大分子的影响,同时研究水飞蓟素对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adhesin,PIA)的合成、细菌生物膜内细菌、成熟生物膜中蛋白质和多糖的影响,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FT-IR)分析细菌成分的变化,阐明水飞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抗菌机制的多样性。【结果】水飞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5 mg/mL,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的膜结构降低DNA和蛋白质的含量,抑制生物膜中PIA的合成,破坏成熟的生物膜成分,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结论】水飞蓟素能够从多方面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可为植物源天然产物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金黄色葡萄球atcc 25923 机制 生物膜
原文传递
丙酮丁酸梭菌ATCC 55025与醇溶剂的生物相容性与毒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华 胡晨 +1 位作者 张宏嘉 马玉久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7期1372-1374,1497,共4页
为了评价醇溶剂与丙酮丁酸梭菌ATCC 55025生物相容性,通过膜临界浓度模型计算出ATCC 55025膜临界浓度,可以用来指导溶剂筛选。实验中选择了14种醇溶剂,用溶剂的亲水疏水相互作用参数log Poct关联代谢活性来评价14种醇溶剂的对ATCC 5502... 为了评价醇溶剂与丙酮丁酸梭菌ATCC 55025生物相容性,通过膜临界浓度模型计算出ATCC 55025膜临界浓度,可以用来指导溶剂筛选。实验中选择了14种醇溶剂,用溶剂的亲水疏水相互作用参数log Poct关联代谢活性来评价14种醇溶剂的对ATCC 55025生物相容性;通过对5种生物不相容醇溶剂稀释的方法,采用膜临界浓度模型计算出了丙酮丁酸梭菌ATCC 55025的膜临界浓度。结果表明:当醇溶剂的log Poct大于7的时候,该溶剂于ATCC 55025是相容的;ATCC 55025耐受的临界液相溶剂浓度是52.23 m M;这将为促进发酵和丁醇原位发酵萃取溶剂筛选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丁酸梭 丁醇 萃取 生物相容性 atcc 55025
下载PDF
来自大肠杆菌ATCC11105菌株的青霉素酰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8
作者 徐威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青霉素酰化酶 基因 克隆 表达 大肠杆atcc11105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体外感染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时永强 祝宇 +3 位作者 龚蕾 路璐 颜兴琼 曲伟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184,296,297,共5页
为了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对正常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侵袭作用,试验采用普通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临床分离的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25923体外感染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引... 为了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对正常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侵袭作用,试验采用普通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临床分离的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25923体外感染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菌侵入细胞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株与质控菌株ATCC25923在体外感染乳腺上皮细胞3 h后出现凋亡现象,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核质浓缩,核膜核仁破碎,胞膜有小泡状形成。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远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可以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持续存在,在细胞中有一定存活,与金黄色葡萄菌株质控菌株ATCC25923相比对细胞的侵袭能力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落突变株 金黄色葡萄球质控atcc25923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侵袭 普通光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增菌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26
10
作者 刘丹 潘道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04-207,共4页
为制备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本实验通过对碳氮源、营养因子及缓冲盐类进行优化实验,确定了嗜酸乳杆菌ATCC4356增菌培养基的配方为:在改良MR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10%番茄汁,10%胡萝卜汁,10%平菇汁,0.1g/100mlCaCO3,0.5g/100mlNaAc。将此... 为制备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本实验通过对碳氮源、营养因子及缓冲盐类进行优化实验,确定了嗜酸乳杆菌ATCC4356增菌培养基的配方为:在改良MR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10%番茄汁,10%胡萝卜汁,10%平菇汁,0.1g/100mlCaCO3,0.5g/100mlNaAc。将此菌在此增菌培养基上培养,在37℃下培养10h,菌数可达到8.56×109cfu/ml,与普通液体发酵剂相比,获得了显著的浓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atcc 4356 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基于复合益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转化大豆异黄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守凤 徐建雄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4,共5页
试验旨在通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TCC 6633和复合益生菌2株菌株单独及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发酵豆粕的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结束后大豆异黄酮(SIF)的含量进行检测发现,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4~40 mg/L有着良好的线... 试验旨在通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TCC 6633和复合益生菌2株菌株单独及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发酵豆粕的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结束后大豆异黄酮(SIF)的含量进行检测发现,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4~40 mg/L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EM菌在发酵10 d后苷元的转化效率最高,苷元含量在SIF总量中的比率达54.18%。试验研究可为今后饲料发酵工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atcc 6633 EM 大豆异黄酮 苷元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于涵川 孟杨杨 +3 位作者 王恩康 袁建业 彭颖 李晓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6-1157,共12页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针对其中丰度明显改变的艾克曼菌ATCC BAA-835(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TCC BAA-835,AKK)和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BU)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脾虚证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针对其中丰度明显改变的艾克曼菌ATCC BAA-835(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TCC BAA-835,AKK)和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BU)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通过体外孵育和体内动物实验考察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人体胃肠道代谢方法,将补中益气汤水煎剂与人工胃/肠液孵育后,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将粪便样品、24 h孵育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测序;筛选AKK和BU特异性引物并建立其QPCR分析方法,检测补中益气汤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后AKK和BU菌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采用番泻叶灌胃塑造脾虚证小鼠模型并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考察补中益气汤对脾虚证小鼠体内AKK和BU菌含量的影响。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健康人群和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补中益气汤对粪便孵育液中肠道微生物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建立的AKK和BU的QPCR定量检测方法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定量结果可靠。补中益气汤体外与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共孵育,其中AKK和BU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其对健康人群/脾虚证患者粪便中AKK和BU均具有一定影响。孵育24 h,补中益气汤对脾虚证患者粪便样本中的AKK菌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降低脾虚证患者粪便中BU菌含量(P<0.01)并恢复至健康人的水平。体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体内可显著增加脾虚证小鼠粪便样本中AKK菌含量(P<0.01)并降低BU菌含量(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可直接调节BU菌含量,降低BU菌含量可能是其治疗脾虚证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脾虚证 患者粪便 小鼠模型 艾克曼atcc BAA-835 单形拟杆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普通肥皂和基于三氯卡班的抗菌皂杀菌效果对比
13
作者 李遵峰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7年第10期70-74,共5页
通过实验验证了普通肥皂和杀菌皂的杀菌效果。普通皂和包含0.3%三氯卡班的杀菌皂在22℃和40℃条件下暴露20s后,在10种革兰氏阳性菌和10种革兰氏阴性菌上测试。除了一个特例(粪肠球菌ATCC 19433,40℃条件下)外,在任一温度下,两种肥皂并... 通过实验验证了普通肥皂和杀菌皂的杀菌效果。普通皂和包含0.3%三氯卡班的杀菌皂在22℃和40℃条件下暴露20s后,在10种革兰氏阳性菌和10种革兰氏阴性菌上测试。除了一个特例(粪肠球菌ATCC 19433,40℃条件下)外,在任一温度下,两种肥皂并没有显著区别。基于三氯卡班的肥皂使用中对于细菌量的降低没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 肥皂 三氯 革兰氏阴性 革兰氏阳性 atcc 粪肠球
下载PDF
饲料原料中两株优良乳酸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檀克勤 马三梅 +1 位作者 马现永 邓盾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8-74,共7页
为获得性能优异的乳酸菌,对一些饲料原料中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共获得了105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等手段获取了有代表性的16株乳酸菌,通过产酸性能、酸耐受性、耐胆盐能力和抑菌效果等试验... 为获得性能优异的乳酸菌,对一些饲料原料中乳酸菌进行了筛选和鉴定,共获得了105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试验等手段获取了有代表性的16株乳酸菌,通过产酸性能、酸耐受性、耐胆盐能力和抑菌效果等试验测定,共获得了2株性能优异的乳酸菌P16和C20。经鉴定,P16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对大肠杆菌K88(Escherichia coli CVCC 225)的抑菌能力较强,12 h发酵液pH值为3.36, 0.3%胆盐处理2 h存活率为82.00%;C20为希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对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的抑菌效果较好,发酵液12 h pH值为3.88,0.3%胆盐处理2 h存活率为97.67%;此外,P16和C20酸耐受性也相对较强,具备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饲料原料 筛选 大肠杆K88 金黄色葡萄球atcc 25923 戊糖片球 希氏肠球
下载PDF
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贾睿 蔡丹 +2 位作者 葛思彤 任世达 刘景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64-71,共8页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探究红豆皮多酚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机理,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红豆皮多酚的组成。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抑菌生长曲线分析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李斯特菌ATC... 多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探究红豆皮多酚对两种致病菌的抑菌机理,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红豆皮多酚的组成。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抑菌生长曲线分析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李斯特菌ATCC19119和沙门氏菌ATCC14028的抑菌效果,并从菌体细胞蛋白和核酸含量、细胞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细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和菌体细胞形态变化的角度来揭示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红豆皮多酚组成成分中含有13种酚类化合物,红豆皮多酚提取物对李斯特菌ATCC19119和沙门氏菌ATCC14028的MIC分别为625μg/mL和2500μg/mL,红豆皮多酚提取物的添加对菌体细胞蛋白和核酸含量、细胞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细胞外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菌体细胞形态变化等有明显影响。综上,本研究结果可为粮食源天然抑菌产品的开发和粮食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皮多酚 李斯特atcc19119 沙门氏atcc14028 机理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pH Control on Acetone-Butanol—Ethanol Fermentation by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 824 with Xylose and D-Glucose and D-Xylose Mixture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薇 闻志强 +6 位作者 吴绵斌 李宏 杨俊 林建平 林逸君 杨立荣 岑沛霖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937-942,共6页
D-Glucose, L-arabinose, D-mannose, D-xylose, and cellobiose are saccharification products of lignocellulose and important carbon sources for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The fermentation efficiency with each of the five s... D-Glucose, L-arabinose, D-mannose, D-xylose, and cellobiose are saccharification products of lignocellulose and important carbon sources for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The fermentation efficiency with each of the five sugars and the mixture of the two most dominant sugars, D-glucose and D-xylose, was evaluated for acetone- butanol-ethanol (ABE) fermentation by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 824. The utilization efficacy of the five reducing sugars was in the order of D-glucose, L-arabinose, D-mannose, o-xylose and cellobiose, o-Xylose, the second most abundant component in lignocellulosic hydrolysate, was used in the fermentation either as sole carbon source or mixed with glucos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intaining pH at 4.8, the optimal pH value for solventogenesis, could increase D-xylose consumption when it w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Different media con- taining D-glucose and D-xylose at different ratios (1:2, 1:5, 1.5:1, 2:1 ) were then attempted for the ABE fermenta- tion. When pH was at 4.8 and xylose concentration was five times that of glucose, a 256.9% increase in xylose utilization and 263.7% increase in solvent production were obtained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pH control.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a possible approach combining optimized pH control and D-glucose and D-xylose ratio to increase the fermentation efficiency of lignocellulosic hydrolys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rn atcc 824 XYLOSE Mixed sugar pH control
下载PDF
Optimizing rhamnolipid produc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 grown on waste frying oil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and batch-fed fermentation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致 袁兴中 +4 位作者 钟华 曾光明 刘智峰 马小玲 朱雅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015-1021,共7页
Rhamnolipid produc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 with waste frying oil as sole carbon source was studi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Cultures were incubated in shaking flask with temperature, NO3- and Mg2... Rhamnolipid productio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 with waste frying oil as sole carbon source was studi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Cultures were incubated in shaking flask with temperature, NO3- and Mg2+ concentrations as the variables. Meanwhile, fed-batch ferment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variabl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hamnolipid production.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conditions are of 6.4 g/L NaNO3 , 3.1 g/L MgSO4 at 32 ℃, with the maximum rhamnolipid production of 6.6 g/L. The results of fed-batch ferment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feeding the oil in two batches can enhance rhamnolipid production. The best time interval is 72 h with the maximum rhamnolipid production of 8.5 g/L. The data are potentially useful for mass production of rhamnolipid on oil waste with this bacter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HAMNOLIPID waste frying oil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FED-BATCH
下载PDF
气雾室内喷雾染菌的初始浓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向东 叶智坚 +3 位作者 张文欢 魏洪昭 杨永强 杨冠东 《轻工科技》 2018年第9期96-97,102,共3页
目的:在评价空气净化器除菌性能试验中,探究气雾室内空气中初始菌量的控制方法。方法:选用大肠埃希菌(ATCC8099)为代表性微生物,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菌悬液在OD600处的吸光值,并将5瓶吸光值为0.50的菌悬液分别喷洒至气雾室内... 目的:在评价空气净化器除菌性能试验中,探究气雾室内空气中初始菌量的控制方法。方法:选用大肠埃希菌(ATCC8099)为代表性微生物,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菌悬液在OD600处的吸光值,并将5瓶吸光值为0.50的菌悬液分别喷洒至气雾室内,回收培养进行计数,选取A品牌空气净化器探究其除菌性能。结果:5次回收菌量均在(1±0.5)×105cfu/m3范围内,回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在评价空气净化器除菌性能测试中,气雾室内初始菌量满足实验要求。结论:通过测定菌悬液的吸光值,控制喷洒菌悬液的浓度,将气雾室内初始菌量稳定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为准确评价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作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atcc8099) OD600吸光值 回收稳定性 空气净化器
下载PD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genes encoding sulfur metabolism-related periplasmic proteins of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
19
作者 夏金兰 张瑞永 +4 位作者 张倩 武顺 张成桂 聂珍媛 邱冠周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2366-2370,共5页
Reverse-transcription qualitative PCR(RT-qPCR)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transcription levels of the sulfur metabolism-related periplasmic protein genes of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 grown on su... Reverse-transcription qualitative PCR(RT-qPCR)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in transcription levels of the sulfur metabolism-related periplasmic protein genes of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 grown on sulfur or ferrous.Seven periplasmic proteins with apparently higher abundance grown on elemental sulfur than on ferrous sulfate were identified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genes by RT-qPCR shows that the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all those genes are more up-regulated grown on sulfur than those grown on ferrous(>10 folder).Study on the corresponding genes of the identified periplasmic proteins by RT-qPCR confirmed the results of two-dimensioned gel electrophoresis,indicating they may be related with sulfur metabolism in A.ferrooxid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RT-QPCR periplasmic proteins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诱导耐药株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琳 冯帅 +3 位作者 汪莹 代兴杨 杨艳菲 曾明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88-1094,1111,共8页
为研究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和其诱导耐药株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使用环丙沙星为诱导药物,采用梯度浓度诱导法,诱导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产生耐药性。构建ATCC13311和其诱导耐药株TW4的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Illumina RNA-seq双向测... 为研究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和其诱导耐药株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使用环丙沙星为诱导药物,采用梯度浓度诱导法,诱导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产生耐药性。构建ATCC13311和其诱导耐药株TW4的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Illumina RNA-seq双向测序及数据分析。诱导获得ATCC13311对环丙沙星MIC值为4mg/L的耐药菌TW4。测序获得了4.46G有效数据,通过de novo拼接,获得了311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15 587bp。拼接所得到的全序列长度为4 847 532bp,经预测4 998条基因中有4 902条得到GO注释。采用COG功能将注释基因划分为25类。初步确定TW4有3 434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32个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7条代谢途径表达差异显著。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和其诱导耐药株TW4进行研究,揭示了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诱导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和显著变化的代谢途径,为深入研究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与细菌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atcc13311 氟喹诺酮 耐药性 转录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