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FL和CFL损伤致外踝撕脱性骨折的误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恒胜 李政 李怀仁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4年第5期60-60,共1页
日常生活中因踝关节扭伤而致外踝撕脱性骨折比较常见,临床工作中多通过石膏整复固定后方可达到临床痊愈.
关键词 atfl CFL 踝撕脱性骨折 前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屈曲内旋性损伤
下载PDF
Pseudoband formation: Missed ATFL tears on MR imaging
2
作者 Vajid Khan Jatin Kaicker +3 位作者 James Namburi Pawel Stefanksi Bradley Petrisor Hema Choudur 《Open Journ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s》 2013年第3期137-141,共5页
Background: The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 is the ligament most commonly injured during ankle sprains.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assess the sensitivi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 Background: The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 is the ligament most commonly injured during ankle sprains.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assess the sensitivi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for ATFL with open surgery, Brostrom-Gould surgical interventional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using Operating Room (OR) and MR reports from April 2008-November 2009 led to a review of 137 charts, with 15 cases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for ATFL tears irrespective of extent of the tear was 93%. For full thickness ATFL tears, 10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 on MR but 13 on OR with a sensitivity of 77%. Of the three missed cases, 2 were described as sprain injuries and the other normal using MRI. Conclusion: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MR assessment of ankle injury include use of dedicated sequences and understanding the “pseudoband” concept. The two full thickness and two partial thickness tears on OR described as sprain injuries on MRI had a band of inflammatory granulation tissue. This tissue accounted for the appearance of the thick continuous band at MRI, the pseudoband. This study reaffirms the usefulness of MR in determining ATFL tears, aiding surgical decision 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fl TEAR Brostrom-Gould SURGERY Pseudoband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定量解剖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魁 华英汇 +2 位作者 李宏云 张健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通过对人体踝关节标本的定量解剖,明确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相关形态参数及其起止点足印区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共选取19例下肢尸体标本,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对相关... 目的:通过对人体踝关节标本的定量解剖,明确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相关形态参数及其起止点足印区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共选取19例下肢尸体标本,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对相关参数如长度、宽度、厚度及其起止点至各解剖标志的距离进行定量测量。结果:19例人体下肢标本中,前距腓韧带(ATFL)平均长度为23.1±2.98 mm,其中单束8例(42.1%),双束11例(57.9%)。前距腓韧带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平均距离(AA)为17.1±3.00 mm,至腓骨隐匿结节(AO)平均距离为5.1±1.69 mm,至腓骨尖(AT)平均距离为14.1±2.86mm,前距腓韧带距骨止点至距骨上下关节面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1.4±2.25 mm及18.4±2.30 mm,至距骨前外软骨面的平均距离为4.8±1.42 mm。跟腓韧带(CFL)平均长度为31.4±3.55 mm,跟腓韧带腓骨起点至前距腓韧带腓骨起点的平均距离为6.4±2.55 mm,跟腓韧带与前距腓韧带间夹角为116.6±12.69°,跟腓韧带跟骨止点至跟骨外侧结节(CP)平均距离为15.4±2.86 mm,至跟骨后上缘(CC)平均距离为13.9±2.46 mm,至距下关节面(CS)平均距离为15.2±3.21 mm。以变异度衡量各解剖标志相对稳定性结果如下:ATFL腓骨止点AA(17.54%)<AT(20.28%)<AO(33.14%),CFL跟骨止点CC(17.70%)<CP(18.57%)<CS(21.1%)。结论:通过解剖研究发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形态参数及起止点至各解剖骨性标志的距离存在一定的变异性,为临床上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提供了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前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解剖 变异系数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的数字化重建 被引量:2
4
作者 任鹏 阿不来提.阿不拉 +2 位作者 阿里木江.阿不来提 亚穆罕默德.阿力克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新疆医学》 2016年第6期637-639,64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踝关节CT及MRI断层扫描数据重建距腓前韧带的可行性与真实性。方法选择8例(16踝)正常成人志愿者(男性6例12踝,女性2例4踝,年龄:27~33岁)利用CT及MRI扫描获得踝关节的二维图像,将MRI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后进... 目的:探讨利用踝关节CT及MRI断层扫描数据重建距腓前韧带的可行性与真实性。方法选择8例(16踝)正常成人志愿者(男性6例12踝,女性2例4踝,年龄:27~33岁)利用CT及MRI扫描获得踝关节的二维图像,将MRI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后进行距腓前韧带的图像分割与三维重建;将CT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后对踝关节及足部骨性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分别获得的距腓前韧带三维模型及踝关节及足部骨性结构三维模型在Mimics中进行复合,并配准位置。结果距腓前韧带在轴位上显示较为清晰,可进行三维数字化重建。测量距腓前韧带的长度、宽度及厚度分别为24.4±0.14 mm、4.8±0.11 mm、1.7±0.13 mm,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数据的结果与解剖学数据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用MRI采集获得的人体距腓前韧带图像数据可以建立较为真实可靠的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结论 RI对于距腓前韧带有较好的显示效果,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重建是真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前韧带 核磁共振成像 CT断层扫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研究及对重建手术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海洲 杨秋翔 +4 位作者 陈雨灵 杜毅 钱灯 张森阳 伏辉 《解剖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对人体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定量解剖及与周围骨性标志的解剖学测量,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手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3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好的正常成人踝关节标本,对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并对其起止点至周围骨性标志的距离进行... 目的对人体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定量解剖及与周围骨性标志的解剖学测量,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手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30具经福尔马林处理好的正常成人踝关节标本,对外侧副韧带进行精细解剖并对其起止点至周围骨性标志的距离进行定量测量,对其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实验30具踝关节标本中,前距腓韧带(ATFL)大致呈两端较宽,中部较窄的扁平四边体。其中18具ATFL(60%)分成双束,其上下两束的走行大致相同,而另12具则为单束(40%)。跟腓韧带(CFL)自外踝尖向后下斜行,止于跟骨外侧面,形状前宽后窄。经测量,ATFL腓骨起点距离腓骨前部结节(17.1±1.78)mm;距离腓骨隐匿结节(5.0±1.46)mm;距离腓骨尖(14.0±1.63)mm。ATFL距骨止点距离距骨胫距关节面(11.4±1.28)mm;距离距下关节面(18.0±2.07)mm;距离距骨前外软骨面(4.7±0.76)mm。CFL腓骨起点距离ATFL腓骨起点(6.1±2.04)mm。CFL跟骨止点距离跟骨外侧结节(15.0±2.48)mm;距离跟骨后上缘(14.1±1.44)mm;距离距下关节面(15.1±2.67)mm。计算变异系数(CV)结果:ATFL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距离CV(10.41%)<ATFL至腓骨尖距离CV(11.64%)<ATFL至腓骨隐匿结节距离CV(29.20%)。CFL跟骨止点至跟骨后上缘距离CV(10.21%)<CFL至跟骨外侧结节距离CV(16.53%)<CFL至距下关节面距离CV(17.68%)。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与周围骨性标志的距离有一定的变异性,认为变异度可能反映外侧副韧带与周围骨性标志的稳定性。比较CV得出ATFL腓骨起点至腓骨前部结节和ATFL至腓骨尖均是稳定性较好的骨性标志;而CFL至其各骨性标志的CV相差不大,但是考虑到距下关节面在关节镜下更加容易被观察到,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关节镜下重建CFL时将距下关节面作为定位的标志具有更好的可行性。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前距腓韧带 跟腓韧带 解剖学测量 重建手术
下载PDF
距腓前韧带影响踝关节不稳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琳晶 王心桐 +3 位作者 干耀恺 李翊铭 孔康麟 姚怡飞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6-741,共6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不稳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的厚度与弹性模量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为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改变ATFL的厚度与弹性模量,计算踝关节前后向刚度(ank... 目的探究踝关节不稳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的厚度与弹性模量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为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改变ATFL的厚度与弹性模量,计算踝关节前后向刚度(ankle anteroposterior stiffness,AAS),并作为量化指标评估踝关节稳定性。结果ATFL厚度在0.78~2.31 mm范围内引起AAS的大幅度变化,且两者关系呈S形曲线;ATFL弹性模量在60~400 MPa变化范围,AAS随韧带弹性模量增加快速上升。结论ATFL厚度与弹性模量均会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 距腓前韧带 踝关节前后向刚度
下载PDF
一种新式防撕裂(rip-stop)的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宏 李宏云 +2 位作者 薛啸傲 华英汇 陈世益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4-679,共6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方面评估一种新式的防撕裂的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方面,采用12例新鲜冷冻尸体标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实施传统的外侧距腓前韧带(ATFL)修复技术(Brostrom repair,BR)(对照组)和新型防撕裂修复技... 目的:从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方面评估一种新式的防撕裂的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方面,采用12例新鲜冷冻尸体标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实施传统的外侧距腓前韧带(ATFL)修复技术(Brostrom repair,BR)(对照组)和新型防撕裂修复技术(实验组),然后对样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估并比较两组间在最终失效载荷和刚度方面有无差异。临床研究方面,将连续收治的30名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防撕裂修复组(实验组,15例)和传统修复组(对照组,15例),于术后2年采用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足踝评分、Tegner评分及重返运动时间等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在生物力学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显示出更高的最终失效载荷(50±11 N vs.28±4 N;P=0.001)和刚度(4±1 N/mm vs.2±2 N/mm;P=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随访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在AOFAS评分(92±5分vs.90±4分;P=0.19)、Karlsson评分(94±7分vs.93±6分;P=0.67)、Tegner活动量表(5±1分vs.5±1分;P=0.60)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重返运动时间显著缩短(3.6±0.6月vs.4.7±1.3月;P=0.01)。结论: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该新式防撕裂ATFL修复技术能有效增加韧带修复后生物力学强度,并能使运动功能更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 距腓前韧带 修复 防撕裂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解剖重建与修复疗效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建永 王英振 姜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667-1672,共6页
[目的]探讨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解剖重建或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对比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行手术治疗,随机给予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修复组),或... [目的]探讨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ATFL/CFL)解剖重建或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对比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4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行手术治疗,随机给予改良Brostrom法紧缩缝合(修复组),或行ATFL/CFL解剖重建(重建组)。对距骨前移及倾斜、踝关节活动度、AOFAS足踝评分、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随访24~60个月,平均40.2个月。AOFAS足踝评分A组由术前(47.50±8.60)分提高至术后2年的(88.71±3.52)分(t=-12.364,P=0.000);B组由术前(47.50±9.60)分提高至(93.50±4.27)分(t=-18.452,P=0.000)。两组在疼痛、步态、支撑与功能、屈伸、后足活动及对线评分项目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地面步行、最大步行距离、稳定性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A组术前(6.80±3.80)分,术后(2.00±1.90)分;B组术前(6.80±3.60)分,术后(2.05±1.70)分(P〉0.05)。患者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僵硬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示距骨前移及倾斜矫正,无不稳定复发。B组踝关节稳定性恢复更佳,术后2年AOFAS评分修复与重建组间存在差异(t=-1.939,P=0.034)。[结论]借鉴于尸体解剖数据,双束解剖重建ATFL/CFL在避免后足僵硬的同时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适用于稳定性要求高的青壮年患者及修复失败的翻修手术。保残重建及手术切口改良降低了神经损伤概率,功能恢复更加理想,长期随访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解剖重建 半腱肌腱
原文传递
全镜下无线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的手术技术 被引量:5
9
作者 黄雯洁 黄若昆 +4 位作者 雷波 刘丰 欧阳斐 潘昊 谢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504-1507,共4页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无线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例患者。均因踝关节扭伤致踝关节外侧疼痛、不稳就诊,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术前踝关节...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无线结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5例患者。均因踝关节扭伤致踝关节外侧疼痛、不稳就诊,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术前踝关节前抽屉试验与内翻应力试验(+),全镜下关节腔清理,距腓前韧带双线环套后收紧止点处置入可吸收无结锚钉1枚,恢复韧带张力。[结果]平均随访(14.56±2.3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5.34±3.4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6.68±2.32)分。VAS评分由术前(5.68±1.76)分降至(1.56±1.36)分。无伤口并发症发生,无皮神经损伤,无再发不稳定。所有患者主观感觉踝关节稳定性提高。[结论]应用关节镜无线结锚钉技术修复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创伤小,解剖修复,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不稳定 距腓前韧带 关节镜术 韧带修复 无结锚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