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PC、ATIII活性识别妊娠早期易栓状态临床价值分析
1
作者 高丹丹 周艳 +1 位作者 张文静 赵先兰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4期49-51,55,共4页
目的比较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病史组与对照组建档时(11-13周)血浆PC、ATIII活性,探究测定血浆蛋白C(PC)、抗凝血酶III(ATIII)活性是否可能有助于识别妊娠早期易栓状态。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比较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病史组与对照组建档时(11-13周)血浆PC、ATIII活性,探究测定血浆蛋白C(PC)、抗凝血酶III(ATIII)活性是否可能有助于识别妊娠早期易栓状态。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病历资料完整的孕妇共140例,其中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33例、子痫前期病史组37例,对照组1 33例,对照组2 37例。对比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病史组与对照组妊娠早期血浆PC、ATIII活性水平。结果①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血浆ATIII活性较对照组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病史组血浆ATIII活性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子痫前期病史组血浆PC活性较对照组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血浆PC活性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血浆ATIII活性测定可能有助识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妊娠早期的易栓状态;通过ATIII活性测定监测子痫前期病史患者妊娠早期易栓状态的价值可能较小;②血浆PC活性升高可能是子痫前期病史患者妊娠早期易栓状态的一种临床表现;血浆PC活性测定对于监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妊娠早期易栓状态的价值可能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 atiii 易栓状态 妊娠 慢性高血压 子痫前期
原文传递
TBI患者凝血功能、抗凝血酶、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与PHI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志锋 王梅 岳常义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凝血功能、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因子Ⅶ(FVII)的变化发展成为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方法选取我院TBI患者150例,其中发展成PHI的患者66例,为PHI组,未发展成...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凝血功能、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因子Ⅶ(FVII)的变化发展成为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方法选取我院TBI患者150例,其中发展成PHI的患者66例,为PHI组,未发展成PHI患者84例,收集时间2015年5月-2017年5月;分别采集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48 h外周静脉血标本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蛋(Fg)及ATIII、FVII活性。每24 h随访患者头颅CT 1次,当再次CT扫描较首次CT扫描显示的出血性病灶扩大或有新出现的出血性病灶则诊断为PHI,否则为非PHI。结果PHI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h、48 h内PT、D-D均高于对照组患者,Fg、ATIII、FVII低于对照组,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NR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各项凝血-纤溶指标、ATIII、FVII异常时PH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时(P<0.05);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及ATIII、FVII指标的异常,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及早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发生,决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I PHI atiii FVII
下载PDF
复方微粉ANBP对皮肤创伤早期小鼠FⅦ与ATⅢ含量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陈丽 张逸之 +4 位作者 葛金文 赵思如 林飞阳 谭滢 周忠志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微粉ANBP对皮肤创伤早期小鼠血清凝血因子(FⅦ)与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皮肤创伤小鼠模型,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于小鼠背部脱毛消毒,用直径1cm打孔器建立皮肤创伤小鼠模型,分别对... 目的探讨复方微粉ANBP对皮肤创伤早期小鼠血清凝血因子(FⅦ)与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皮肤创伤小鼠模型,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于小鼠背部脱毛消毒,用直径1cm打孔器建立皮肤创伤小鼠模型,分别对用复方微粉ANBP处理和不做任何处理的小鼠肉眼观察,用大小及厚度相同的滤纸贴于伤口,通过滤纸浸润面积判断创面渗出及其干燥程度,并眼眶取血0.5mL,离心后得到血清并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其中FⅦ和ATⅢ的含量。结果肉眼观察:较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背部创面在6h时最为干燥;FⅦ含量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创伤后24h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6h时达到观察期间的含量最大值(97.32±12.11)ng/mL,高峰明显提前出现(P<0.05);ATⅢ含量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创伤后24h内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在6h时达到观察期间的含量最小值(17.36±7.89)ng/mL,低于对照组(22.55±6.48)ng/mL(P<0.05)。结论复方微粉ANBP具有在创伤早期动态调节C57BL/6小鼠的FⅦ与ATⅢ含量的作用,使机体FⅦ、ATⅢ含量分别在创伤发生初(3~6h)和6~24h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伤 FⅦ与ATⅢ 凝血功能 中草药
下载PDF
运动对老年糖尿病人抗凝血酶Ⅲ及粘附蛋白的影响
4
作者 李海日 富朴云 +1 位作者 邱国勋 齐今吾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对20例老年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在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前后血清抗凝血酶Ⅲ及血浆粘附蛋白(纤维连结素与von Willebrand因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运动前NIDDM组抗凝血酶Ⅲ活性低于对照组,运动后活性升高;两组运动前后纤维连结素... 本文对20例老年Ⅱ型糖尿病(NIDDM)病人在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前后血清抗凝血酶Ⅲ及血浆粘附蛋白(纤维连结素与von Willebrand因子)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运动前NIDDM组抗凝血酶Ⅲ活性低于对照组,运动后活性升高;两组运动前后纤维连结素水平平均无明显变化;运动前NIDDM组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有运动习惯的NIDDM组其水平低于无运动习惯的NIDDM组,并且运动后其水平接近正常水平。提示适当运动可能有助于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蛋白抗凝血酶Ⅲ(ATⅢ) 纤维连结素(Fn) vonWillebrand因子(vWF)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