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frequency of the c.3207C>A (p.H1069Q) mutation in ATP7B gene of Lithuanian patients with hepatic presentation of Wilson's disease 被引量:5
1
作者 Laimutis Kucinskas Jolanta Jeroch +6 位作者 Astra Vitkauskiene Raimundas Sakalauskas Vitalija Petrenkiene Vaidutis Kucinskas Rima Naginiene Hartmut Schmidt Limas Kupcinska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8期5876-5879,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the ATP7B gene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presentation of Wilson's disease (WD) in Lithuania. METHODS: Eleven unrelated Lithuanian families, including 13 WD patients w...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the ATP7B gene m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presentation of Wilson's disease (WD) in Lithuania. METHODS: Eleven unrelated Lithuanian families, including 13 WD patients were tested. Clinically WD diagnosis wa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to the Leipzig scoring system.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whole venous blood using a salt precipitation method. Firstly, the semi-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c.3207C〉A (p.H1069Q) mutation. Patients not homozygous for the c.3207C〉A (p.H1069Q) mutation were further analyzed. The 21 exons of the WD gene were amplified in a thermal cycler (Biometra T3 Thermocycler, G0ttingen, Germany). Direct sequencing of the amplified PCR products was performed by cycle sequencing using fluorescent dye terminators in an automatic sequencer (Applied Biosystems, Darmstadt, Germany). RESULTS: Total of 13 WD patients (mean age 26.4 years; range 17-40; male/female 3/10) presented with hepatic disorders and 16 their first degree relatives (including 12 siblings) were studied. Some of WD patients, in addition to hepatic symptoms, have had extrahepatic disorders (hemolytic anemia 3; Fanconi syndrome 1; neurophsychiatric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 2). Liver biopsy specimens were available in all of 13 WD patients (8 had cirrhosis; 1-chronic hepatitis; 3-acute liver failure, 1-1iver steatosis). Twelve of 13 (92.3%) WD patients had the c.3207C〉A (p.HI069Q) mutation, 6 of them in both chromosomes, 6 were presented as compound heterozygotes with additional c.3472-82delGGTTTAACCAT, c.3402delC, c.3121C〉T (p.RI041W) or unknown mutations. For one patient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 (Leipzig score 6), no mutations were found. Out of 16 first degree WD relatives, 11 (68.7%) were heterozygous for the c.3207C〉A (p.H1069Q) mutation. Two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WD died from acute liver failure and ii are in full remission under peniciilamine or zinc acetate treatment. Three women with WD successfully delivered healthy babies. CONCLUSION: The c.3207C〉A (p.HI069Q) missense mutation i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mutation for Lithuanian patients with WD. Even 92.3% of WD patients with hepatic presentation of the disease are homozygous or compound heterozygotes for the p.H1069Q mu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 disease atp7b gene c.3207C〉A(p.H1069Q) mutation Cirrhosis Urine copper Copper in liver biopsies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和ATP7B基因变异分析
2
作者 李晓娜 赵雪杰 +3 位作者 张璐 种丽莉 石大鹏 董海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ATP7B基因变异情况。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确诊的50例WD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后用Sa... 目的:分析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ATP7B基因变异情况。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确诊的50例WD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后用Sanger法对患者ATP7B基因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50例WD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肝型14例、脑型28例和其他型8例。50例WD患者中ATP7B基因变异结果:纯合子3例,复合杂合子32例和单一杂合突变13例,三处杂合突变1例,四处杂合子突变1例。共检测到30种不同的ATP7B基因突变,突变频率比较高的为p.Arg778Leu,p.Pro992Leu,p.Ala874Val,p.Arg919Trp,p.Val1106Ile。结论:本研究发现肝型WD患者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血清铜蓝蛋白降低,且以幼儿为主。p.Arg778Leu和p.Pro992Leu为ATP7B基因常见的突变,共发现30种ATP7B基因突变,为WD的早期确诊、家系筛查及产前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铜蓝蛋白 转氨酶 复合杂合子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儿童临床表型与ATP7B基因突变谱变化研究
3
作者 严盼盼 黄晓霞 +2 位作者 祝峰 滕懿群 杨露露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WD)儿童临床表型特征及其ATP7B基因突变谱变化。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WD患儿62例,其中肝病组41例(临床型11例和亚临床型30例)和神经病组21例(临床型6例和亚临床型15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静脉血...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WD)儿童临床表型特征及其ATP7B基因突变谱变化。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WD患儿62例,其中肝病组41例(临床型11例和亚临床型30例)和神经病组21例(临床型6例和亚临床型15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外周静脉血ATP7B基因突变谱,登录ATP7B突变数据库,比对突变结果。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24 h尿铜和血清铜蓝蛋白。结果肝病组起病年龄、角膜K-F环发生率、血清谷丙转氨酶和24 h尿铜水平分别为(6.1±2.5)岁、17.0%、(149.6±51.3)U/L和(157.0±25.7)μg,与神经病组【分别为(9.6±2.9)岁、76.1%、(67.1±11.0)U/L和(272.2±30.8)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型肝病组起病年龄、角膜K-F环、血清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和24 h尿铜水平分别为(6.8±1.9)岁、54.5%、(158.5±23.6)μmol/L、(279.6±17.5)U/L和(196.6±62.8)μg,与亚临床型肝病组【分别为(5.1±2.3)岁、3.3%、(16.1±4.1)μmol/L、(90.5±12.1)U/L和(118.1±41.0)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型神经病组角膜K-F环、血清胆汁酸、谷丙转氨酶和24 h尿铜水平分别为100.0%、(26.8±5.8)μmol/L、(96.7±10.1)U/L和(376.5±48.9)μg,与亚临床型神经病组【分别为66.7%、(14.4±3.2)μmol/L、(48.5±5.2)U/L和(214.7±55.4)μg】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TP7B基因突变谱中,c.2333G>T(Arg778Leu)见于41个等位基因,等位频率占比为33.1%,其次为c.2975G>T(Pro992Leu),见于10个等位基因,等位频率占比为8.1%,再次为c.2621C>T(Ala874Val)、c.1708-5t>g(Ala874Val)和c.994G>T(Glu332stop),等位频率占比分别为4.8%、3.2%和3.2%;检测到错义突变34种,插入突变15种,剪切突变8种,无义突变5种;复合杂合突变45例,杂合突变7例,纯合突变10例;肝病组与神经病组前5致病变异基因(p.Arg778Le、p.Pro992Leu、p.Ala874Val、IVS4-5:t>g和p.Glu332stop)突变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WD儿童以肝脏受累多见,排名前5位的致病变异有Arg778Leu、Pro992Leu、Ala874Val、Ala874Val和Glu332stop,因此为诊断可以优先选择检测这些热点基因,但基因检测可能无法预测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表型 atp7b 基因突变谱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资料与ATP7B基因分析
4
作者 刘攀 舒畅 +3 位作者 唐丽 彭晓康 刘小乖 李瑞娜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7期74-79,共6页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ATP7B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58例W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累器官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肝型WD(n=144)和脑型WD(n=14)。根据...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ATP7B基因变异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58例W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累器官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肝型WD(n=144)和脑型WD(n=14)。根据肝脏受累的轻重程度及病程长短、表现的差异,肝型WD又分为症状前WD(n=114)、急慢性肝炎型WD(n=30)。采用目标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根据是否存在c.2333G>T(p.R778L)变异,分为R778L型(n=55)与其他型WD组(n=61)。比较各组间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症状前WD患儿的确诊年龄小于急慢性肝炎型WD与脑型WD(Z值分别为-56.640、-64.956,P<0.05);急慢性肝炎型WD患儿的病程短于症状前WD患儿(Z=26.930,P<0.05)。ATP7B基因热点突变前4位依次为c.2333G>T(等位基因频率为28.88%)、c.2621C>T(等位基因频率为9.48%)、c.2310C>G(等位基因频率为8.62%)及c.2975C>T(等位基因频率为7.76%)。R778L组WD患儿的确诊年龄大于其他型WD(Z=2.082,P<0.05)。结论 儿童WD以肝脏表现常见,基因型与临床表型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儿童 基因型
下载PDF
Wilson病ATP7B基因铜离子结合区缺失突变体构建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廷文 梁秀龄 +1 位作者 石铸 王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4,i005,共5页
【目的】构建ATP7B基因铜离子结合区缺失突变体,研究其在Tx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利用长片断PCR和质粒重组技术构建不同铜离子结合区的缺失体,脂质体介导转染Tx小鼠肝脏细胞,然后进行高铜、低铜孵育,观察ATP7B突变蛋白在... 【目的】构建ATP7B基因铜离子结合区缺失突变体,研究其在Tx小鼠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利用长片断PCR和质粒重组技术构建不同铜离子结合区的缺失体,脂质体介导转染Tx小鼠肝脏细胞,然后进行高铜、低铜孵育,观察ATP7B突变蛋白在细胞内的定向移动及对铜离子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ATP7B基因1-4铜离子结合区逐个缺失后,ATP7B蛋白定向移动减慢至消失;5-6铜离子结合区缺失,细胞铜转运功能停滞。【结论】ATP7B基因6个铜离子结合区功能不同,其中1-4结合区主要根据铜浓度诱导ATP7B蛋白细胞内定向移动,而5-6结合区则直接参与铜离子细胞外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atp7b基因 铜离子结合区 基因缺失 质粒重组技术 长片断PCR技术
下载PDF
儿童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许锦平 陈先睿 +1 位作者 姚拥华 白海涛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1例2型儿童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分析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结果患儿,男,5岁11个月龄,因不自主左眼睑下垂4天就诊,既往有眼球震颤、左侧内斜和视力下降... 目的探讨1例2型儿童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分析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结果患儿,男,5岁11个月龄,因不自主左眼睑下垂4天就诊,既往有眼球震颤、左侧内斜和视力下降。DNA测序显示ATP7B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该变异为已知致病突变,其中16号外显子上的c.3443T>C错义突变,遗传自表型正常母亲;12号外显子上的c.2804C>T错义突变,遗传自表型正常父亲。NF2基因存在c.1009C>T(p.Gln337*)无义突变,该变异未见文献报道。结论确诊了1例2型神经纤维瘤并肝豆状核变性儿童,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同时临床医生需提高对基因报告解读的重视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神经纤维瘤 NF2 基因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下载PDF
ATP7B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卵巢癌SKOV3ipl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徐伟 陈建利 +2 位作者 张佳荣 杨懿霞 万小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ATP7B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s)片段对卵巢癌SKOV3ip1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包含ATP7B mRNA翻译起始位点的ASODNs片段及作为对照的正义寡核苷酸(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OD... 目的探讨ATP7B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s)片段对卵巢癌SKOV3ip1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包含ATP7B mRNA翻译起始位点的ASODNs片段及作为对照的正义寡核苷酸(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ODNs)片段。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LF)将ASODNs及SODNs转染卵巢癌SKOV3ip1细胞后,用RT-PCR法、流式细胞测定法、Western blot及MTT法检测SKOV3ip1细胞转染后,ATP7B基因mRNA、蛋白表达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结果SKOV3ipl细胞以及转染ASODNs后,ATP7B与β-actin mRNA的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831±0.06和0.203±0.07(P<0.01)。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内ATP7B蛋白的荧光强度由转染前的79.42±4.04下降到50.87±5.47(P<0.05)。Western blot检测SKOV3ipl细胞以及转染ASODNs后,ATP7B与actin蛋白的光密度比值分别为2.60±0.44和1.01±0.06(P<0.01)。MTT检测IC50由转染前的(126.63±12.06)μmol/L下降为(80.90±20.09)μmol/L(P<0.01)。而转染SODNs及LF的SKOV3ip1细胞中,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TP7B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卵巢癌SKOV3ip1细胞ATP7B mRNA和蛋白表达,并能增加SKOV3ip1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基因 atp7b 反义寡核苷酸 顺铂 SKOV3ipl细胞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ATP7B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黄艳 刘志峰 《医学综述》 2019年第9期1717-1721,共5页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其临床表型受基因、年龄、饮食、种族、代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ATP7B基因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H1069Q和R778L。ATP7B基因突变可引起编码蛋白ATP7B...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其临床表型受基因、年龄、饮食、种族、代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ATP7B基因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H1069Q和R778L。ATP7B基因突变可引起编码蛋白ATP7B的构象改变、表达减少及定位异常等,导致转运铜功能的减弱或缺失,引起铜在肝脏、脑等部位的沉积。目前,肝豆状核变性尚不能被彻底治愈,后期可进展成肝衰竭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位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琦 周峰 +1 位作者 袁宇初 薛美珠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基因突变位点变化情况。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79例,常规收集临床资料,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法进行ATP7B基因检测,应用ATP7B基因数据库比对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在本组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基因突变位点变化情况。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79例,常规收集临床资料,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法进行ATP7B基因检测,应用ATP7B基因数据库比对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在本组7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肝型55例,脑型12例,混合型12例;肝型患者初次发病年龄显著小于脑型或混合型患者(P<0.05),而脑型患者出现K-F比例为100.0%,显著大于肝型的45.5%或混合型的66.7%(P<0.05);肝型患者血清AST、ALT和铜蓝蛋白水平分别为83.7(52.8,137.5)U/L、83.6(33.2,163.6)U/L和0.12(0.083,0.22)g/L,显著高于脑型患者【分别为29.6(21.3,46.1)U/L、27.5(18.9,38.8)U/L和0.031(0.011,0.058)g/L,P<0.05】或混合型患者【分别为37.2(27.8,56.4)U/L、23.2(18.4,45.0)U/L和0.057(0.040,0.096)g/L,P<0.05】;本组共检出11个ATP7B基因突变位点,混合型患者EX11、EX13/CDS13、EX16和EX18位点突变比例分别为41.7%、25.0%、25.0%和16.7%,显著高于肝型的7.3%、5.5%、3.6%和3.6%(P<0.05)或脑型的8.3%、8.3%、8.3%和0.0%(P<0.05),而肝型患者EX13和EX8位点突变比例分别为34.5%和7.3%,显著高于脑型的16.7%和0.0%(P<0.05)或混合型的16.7%和0.0%(P<0.05)。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基因突变位点繁多,不同型别之间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临床特征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TP7B)第16号外显子的突变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柠 吴志英 +1 位作者 慕容慎行 林珉婷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9-212,共4页
为探讨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TP7B)第16号外显子的突变特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无亲缘关系的4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60名正常人的ATP7B基因第16号外显子,进行了突变及多态的筛查。发现3例患者具... 为探讨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TP7B)第16号外显子的突变特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无亲缘关系的4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60名正常人的ATP7B基因第16号外显子,进行了突变及多态的筛查。发现3例患者具有与正常对照不同的单链构象,进一步经DNA测序证实其中2例发生了Ileull48Thr突变,另回例发生Glull73Lys突变。上述突变均为国际上未报道过的新型错上突变。此外,还发现2种多态现象,其中Valll40Ala与文献报道一致,而3498C—T的改变则是一种本报道过的新多态、表明中国人ATP7B基因第16号外星子的突变性质与西方人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DNA测序 新型错义突变
下载PDF
人ATP7B基因对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暴发性肝炎的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雁 苏牧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 探讨人ATP7B基因对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暴发性肝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构建的 7.1kb含有鸡 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人正常ATP7BcDNA ,经显微注射法导入人Wilson病动物模型LEC(long EvansCinnamon)大鼠受精卵 ,建立转基因功能... 目的 探讨人ATP7B基因对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暴发性肝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构建的 7.1kb含有鸡 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人正常ATP7BcDNA ,经显微注射法导入人Wilson病动物模型LEC(long EvansCinnamon)大鼠受精卵 ,建立转基因功能恢复大鼠模型。以Westernbolt检测人ATP7B在转基因大鼠肝内的表达 ,用同窝无转基因大鼠及正常野生型LEA大鼠作对照 ,对 6~ 16周龄的转基因大鼠的血清AST、ALT和总胆红素水平进行连续测定 ,同时取 13周龄转基因大鼠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学和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人ATP7B基因在转基因大鼠的肝组织中获得正确和完整的表达 :12周龄前后 ,与同窝无转基因大鼠相比 ,转基因大鼠的血清AST、ALT和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 ,肝组织的炎性病变显著减轻 ,肝细胞内铜的蓄积减少 ;至 16周龄 ,转基因大鼠的临床表型未见异常 ,存活率达 10 0 %。说明人ATP7B的导入 ,成功地抑制了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的暴发性肝炎的发生。结论 Wilson病肝炎的发生与ATP7B基因功能缺陷引起的铜蓄积有直接关系。基因转移有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Wilson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7b基因 基因治疗 暴发性肝炎 LEC大鼠
下载PDF
中国人Wilson病患者ATP7B基因外显子突变研究
12
作者 朱霖 刘萍 +4 位作者 徐彬 鲍远程 傅咏南 余元勋 李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0-833,共4页
目的对Wilson病(WD)患者ATP7B基因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测序,研究其突变的特点。方法对41例患者(WD组)、10例健康者(对照组)以及1个WD家系(先证者女儿及其父母3人)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外显子相关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健... 目的对Wilson病(WD)患者ATP7B基因外显子进行PCR扩增测序,研究其突变的特点。方法对41例患者(WD组)、10例健康者(对照组)以及1个WD家系(先证者女儿及其父母3人)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外显子相关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健康对照组未见异常,WD组发现11例患者存在外显子8点突变,其中6例患者呈Arg778Leu的复合杂合突变;4例患者存在外显子12点突变,其中2例存在Arg952Lys突变。在Wilson病家系中,先证者女儿携带2种杂合性突变,分别是父源的外显子8中Arg778Leu杂合性突变和母源的外显子13中Pro992Leu杂合性突变,其父母均为表型正常的杂合子携带者。结论中国人WD患者中ATP7B基因外显子8、12为突变的热点区,但也存在其他外显子的突变,如外显子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atp7b基因 突变 外显子
下载PDF
基于铜代谢的肝豆状核变性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金贤 温鼎声 李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51-1757,共7页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肝脏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WD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铜蓄积是其主要原因,但近年来铜死亡的发现以及锌、...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肝脏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WD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铜蓄积是其主要原因,但近年来铜死亡的发现以及锌、铁、铅对铜代谢的影响也引起了关注,并已有相关研究。因此本文在分子层面上对WD的肝损伤和神经精神性疾病的过程、影响因素、发病症状等作出整理,为WD患者提供可选择性的新治疗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的靶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代谢 atp7b基因
下载PDF
人ATP7B基因对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肝硬化及肝癌的治疗
14
作者 孟雁 苏牧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 探讨人ATP7B基因对Wilson病动物模型LEC(Long EvansCinnamon)大鼠肝硬化及肝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 7 1kb含有鸡 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人正常ATP7BcDNA ,经显微注射法导入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受精卵 ,建立转基因功能恢复大... 目的 探讨人ATP7B基因对Wilson病动物模型LEC(Long EvansCinnamon)大鼠肝硬化及肝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 7 1kb含有鸡 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人正常ATP7BcDNA ,经显微注射法导入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受精卵 ,建立转基因功能恢复大鼠模型。以无转基因大鼠及正常野生型LEA大鼠为对照 ,对 17~ 30周龄的转基因大鼠的血清AST、ALT水平进行连续测定 ,同时取 30和 6 0周龄转基因大鼠的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分析。 结果  17~ 30周龄 ,转基因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至 6 0周龄 ,雄性转基因大鼠肝组织未见胆管纤维化。在所有被检的转基因大鼠个体未见肝细胞癌性病变。转基因大鼠的存活率达 95 7%。此外 ,30和 6 0周龄的转基因大鼠肝细胞内铜着色颗粒的分布及数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人ATP7B的导入有效的延缓了Wilson病动物模型LEC大鼠肝硬化的形成、抑制了肝癌的发生。Wilson病的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可能与铜的蓄积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7b 基因治疗 肝硬化 肝癌 LEC大鼠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突变分析及中医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余元勋 鲍远程 +2 位作者 蒋怀周 吴鹏 汪鸿浩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用PCR-酶切和DNA直接双向测序法分析中国汉人ATP7B基因exon8,12突变特点及与WD中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及中医辨证分型方法。结果在102例WD患者中ATP7B基因exon8突变率27.5%,ex-on12突变率14.7%。中医辨证可将WD分为6... 目的用PCR-酶切和DNA直接双向测序法分析中国汉人ATP7B基因exon8,12突变特点及与WD中医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及中医辨证分型方法。结果在102例WD患者中ATP7B基因exon8突变率27.5%,ex-on12突变率14.7%。中医辨证可将WD分为6型,各型在临床上有一定特点。结论exon8,12突变是WD患者的ATP7B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中医各型均与此突变密切相关;研究中还可发现一些国内罕见报道的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中医辨证分型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一核心家系ATP7B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祖洲 卢明 +3 位作者 纪静 徐瑛蕾 吴春梅 刘世国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03-105,109,共4页
目的检测肝豆状核变性(WD)病人ATP7B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在WD发病中该基因复合突变的意义。方法采用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1例WD病儿及其生物学父母的ATP7B基因突变,通过PCR技术和Sanger测序技术进行突变位点的验证,以同样方法检测100例... 目的检测肝豆状核变性(WD)病人ATP7B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在WD发病中该基因复合突变的意义。方法采用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1例WD病儿及其生物学父母的ATP7B基因突变,通过PCR技术和Sanger测序技术进行突变位点的验证,以同样方法检测100例健康查体者的相同位点作对照。结果经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WD病儿ATP7B基因发现复合突变c.2333G>T/c.3955C>T,而其生物学父母分别检测到c.3955C>T和c.2333G>T;100例健康查体者均未检测到此突变。上述突变均经Sanger测序技术证实。结论该WD病儿检测到ATP7B基因致病杂合突变,两个杂合突变均可能引起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改变,其共同作用导致WD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 atp7b DNA突变分析
下载PDF
119例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ATP7B变异谱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谭文婷 向密 +5 位作者 但芸婕 郭衍志 向小梅 朱研 胡俊 邓国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674-1681,共8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ATP7B的中国人群变异谱。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肝豆状核变性119例,随访至2018年4月,分析发病年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ATP7B基因变异谱及转归,比较肝型和脑型患者的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ATP7B的中国人群变异谱。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肝豆状核变性119例,随访至2018年4月,分析发病年龄、临床特征、生化指标、ATP7B基因变异谱及转归,比较肝型和脑型患者的差异。结果 119例患者中肝型占57.1%,脑型占27.7%,混合型占15.1%。肝型与脑型患者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6),脑型患者全部集中在儿童青少年期起病,肝型患者各年龄段均有发病。本组患者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53.8%)、肝硬化(50.4%)、肝脾肿大(47.9%)和皮肤巩膜黄染(40.3%);神经系统损伤主要表现为口下颌肌张力障碍(31.9%)、精神症状(24.4%)和不自主运动(23.5%);成年患者的肝硬化、腹水、不自主运动等症状显著多于未成年患者(分别为:P=0.005、0.008、0.026)。对诊断时效进行分析,从首次发病至明确诊断中位病程为5个月,最长82个月,52.1%的患者在起病5个月之后才得以明确诊断,肝型患者确诊所用时间显著少于脑型和混合型患者(分别为:Z=-2.233,P=0.026;Z=-2.424,P=0.015)。31例患者进行ATP7B基因检测,阳性率83.9%,最常见致病变异位点是Arg778Leu,等位频率17.4%,其次是Pro992Leu、Met769Hisfs X26、Ala874Val和Ile1148Th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有肝硬化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χ2=4.202,P=0.04)。结论婴幼儿及中老年人发病并不少见,应重视年幼和年老患者的诊治;进展为肝硬化的患者因铜沉积久、肝损伤重,其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而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特征 atp7b基因 肝型 脑型
下载PDF
一例肝豆状核变性家庭的ATP7B基因突变研究
18
作者 赵龙 国慧 +1 位作者 刘世国 宋卫青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6期90-92,共3页
目的检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患儿及其父母的ATP7B基因突变类型。方法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WES)对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及其父母ATP7B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患儿母亲ATP7B-exon8基因发生了错义突变(c.2 333G>T),导致p.R7... 目的检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患儿及其父母的ATP7B基因突变类型。方法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WES)对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及其父母ATP7B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患儿母亲ATP7B-exon8基因发生了错义突变(c.2 333G>T),导致p.R778L;患儿父亲ATP7B-exon11基因发生了错义突变(c.2621C>T),导致p.A874V。结论患儿父母均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突变 测序分型
下载PDF
ATP7B功能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卵巢癌顺铂-紫杉醇化疗耐药相关 被引量:5
19
作者 鲁振雯 朱红斌 +1 位作者 丁晓虎 王席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9期1959-1965,共7页
目的:探究ATP7B功能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卵巢癌顺铂-紫杉醇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在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妇产科和标本库分别采集100例使用顺铂-紫杉醇联合化疗的绝经后卵巢癌患者全血样本,3例绝经后卵巢癌与3例绝经后无原发... 目的:探究ATP7B功能活性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卵巢癌顺铂-紫杉醇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在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妇产科和标本库分别采集100例使用顺铂-紫杉醇联合化疗的绝经后卵巢癌患者全血样本,3例绝经后卵巢癌与3例绝经后无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组织样本,按照耐药情况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使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卵巢癌患者和无原发性卵巢癌患者ATP7B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PCR-RFLP技术检测绝经后卵巢癌患者ATP7B(rs1061472和rs1801249)位点在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两组临床样本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化疗敏感组相比,化疗耐药组ATP7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两组ATP7B rs1061472和rs1801249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耐药组绝经后卵巢癌患者ATP7B mRNA的过表达与顺铂-紫杉醇联合化疗耐药情况的发生密切相关。ATP7B rs1061472和rs1801249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卵巢癌患者顺铂-紫杉醇联合化疗耐药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紫杉醇 绝经后卵巢癌 耐药 atp7b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家系ATP7B基因错义和同义突变
20
作者 王建文 常乐 +3 位作者 谷涛 李东初 王珍珍 陈桂生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第二代DNA测序技术,对以“头部不自主抖动”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家系内ATP7B致病基因特点及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探讨错义和同义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其他成员ATP7B基... 目的通过第二代DNA测序技术,对以“头部不自主抖动”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家系内ATP7B致病基因特点及候选突变位点进行分析,探讨错义和同义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第二代DNA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其他成员ATP7B基因序列。结果先证者ATP7B基因存在Exon8 c.2333G>T p.(Arg778Leu)错义杂合突变、Exon14 c.3243G>A p.(Glu1081=)同义杂合突变(参考序列NM_000053.3),其小妹存在相同突变;先证者女儿基因检测提示:Exon14 c.3243G>A p.(Glu1081=)同义杂合突变(参考序列NM_000053.3),其儿子及大妹存在相同突变位点;患者母亲基因检测提示:Exon8 c.2333G>T p.(Arg778Leu)错义杂合突变,与患者弟弟存在相同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位点c.2333G>T p.(Arg778Leu)致病,并同时存在c.3243 G>A p.(Glu1081=)同义突变。结论c.3243G>A同义突变影响mRNA的剪接,导致外显子跳跃,进一步丰富了同义突变的临床意义。通过肝豆状核变性家系内基因筛查,可为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第二代DNA测序 错义和同义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