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P7B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晶贞 孟艳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8期183-185,共3页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与铜转运相关的P型ATP酶(ATP7B蛋白)功能改变密切相关。ATP7B蛋白通过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于铜的转运。ATP7B蛋白的突变会打乱铜平衡,导致铜过量并沉积于肝、脑和眼角膜,引...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与铜转运相关的P型ATP酶(ATP7B蛋白)功能改变密切相关。ATP7B蛋白通过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于铜的转运。ATP7B蛋白的突变会打乱铜平衡,导致铜过量并沉积于肝、脑和眼角膜,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近几年,有关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作者将就ATP7B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7b蛋白 肝豆状核变性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中药肝豆汤含药血清对Wilson病模型TX小鼠肝细胞内ATP7b蛋白亚细胞定位和功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徐陈陈 董健健 +2 位作者 程楠 韩咏竹 王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肝豆汤调控TX小鼠肝细胞内铜转运通路的分子靶点,研究其调控机制。方法:免疫荧光双标记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由含肝豆汤兔血清孵育后TX小鼠肝细胞内ATP7b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变化。结果:ATP7b蛋白在DL小鼠肝细胞内定位于反面高... 目的:观察肝豆汤调控TX小鼠肝细胞内铜转运通路的分子靶点,研究其调控机制。方法:免疫荧光双标记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由含肝豆汤兔血清孵育后TX小鼠肝细胞内ATP7b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变化。结果:ATP7b蛋白在DL小鼠肝细胞内定位于反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TGN),位于高铜环境中则转运至顶端膜区,去除高铜环境则重新定位于TGN;ATP7b蛋白在TX小鼠肝细胞内不能定位于TGN及顶端膜区域,去除高铜环境也不能促使ATP7b蛋白重新定位于TGN。中药肝豆汤可促使ATP7b蛋白逐步重新定位于TGN。结论:肝豆汤可以通过诱导ATP7b蛋白重新定位于TGN,进而发挥细胞内排铜作用,改善Wilson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汤 TX小鼠 WILSON病 atp7b蛋白 反面高尔基体管网状结构 免疫荧光双标记
原文传递
肝豆汤对tx小鼠肝脏微量元素含量及ATP7B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林 艾文龙 +3 位作者 程楠 吴君霞 胡文彬 韩咏竹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肝豆汤对肝豆状核变性(WD)动物模型tx小鼠肝脏微量元素铜、锌、铁代谢及ATP7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tx小鼠随机分为肝豆汤治疗组(n=25)和模型组(n=35),24只正常野生型DL小鼠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肝豆汤灌胃,模... 目的探讨中药肝豆汤对肝豆状核变性(WD)动物模型tx小鼠肝脏微量元素铜、锌、铁代谢及ATP7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tx小鼠随机分为肝豆汤治疗组(n=25)和模型组(n=35),24只正常野生型DL小鼠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肝豆汤灌胃,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仅常规饲养。检测各组小鼠不同月龄肝脏铜、锌、铁微量元素含量及肝组织ATP7B蛋白表达水平。微量元素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P7B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较同月龄对照组肝脏铜含量明显升高(P均<0.01),但治疗组铜含量显著低于同月龄模型组(P均<0.01),模型组和治疗组在5月龄内均表现出随月龄增加铜含量增加(P均﹤0.01)。模型组锌含量较同月龄对照组升高,但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较模型组锌含量升高与铜含量降低表现出方向一致性,但并不呈现线性相关。模型组铁含量较对照组偏高,治疗组较同月龄模型组铁含量下降(P<0.01,P<0.05)。ATP7B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质。模型组ATP7B蛋白表达水平随月龄增加而上调,治疗组较同月龄模型组表达上调(P均<0.05)。结论肝豆汤可以降低tx小鼠肝脏细胞内铜含量,同时升高锌含量,降低铁含量;肝豆汤可上调ATP7B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过量铜离子从胆汁中排出,减少铜的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汤 tx小鼠 肝豆状核变性 微量元素 atp7b蛋白
原文传递
pcDNA3.1(+)/ATP7B对TX小鼠成纤维细胞铜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汤其强 梁秀龄 +3 位作者 陈曦 徐评议 王莹 徐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研究Wilson病野生型基因ATP7BcD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P7B对TX小鼠成纤维细胞铜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人Wilson病野生型基因ATP7B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P7B。随机选取TX小鼠20只构建TX小鼠的成纤维细胞模... 【目的】研究Wilson病野生型基因ATP7BcD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P7B对TX小鼠成纤维细胞铜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人Wilson病野生型基因ATP7B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P7B。随机选取TX小鼠20只构建TX小鼠的成纤维细胞模型,平行分成3组,一组未加质粒,另两组分别加入等量pcDNA3.1(+)和pcDNA3.1(+)/ATP7B,观察对细胞模型铜代谢的影响。并进行免疫组化实验以观察表达是否增强。【结果】实验前未加质粒组,加入pcDNA3.1(+)组与加入pcDNA3.1(+)/ATP7B组细胞内铜含量分别为(78±20),(77±17),(75±13)ng/mg;实验后分别为(76±20),(74±13),(40±10)ng/mg。与未加质粒组和加入pcDNA3.1(+)相比,加入pcDNA3.1(+)/ATP7B组的细胞内铜含量显著下降(P皆<0.01),其细胞内ATP7B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Wilson病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TP7B在TX小鼠成纤维细胞水平上确有排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NA3.1(+) 鼠成纤维细胞 铜代谢 Wilson病 真核表达载体 atp7b蛋白 野生型基因 细胞模型 细胞内 免疫组化 细胞水平 铜含量 小鼠 质粒 观察表 实验前 mgc b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丽 黄延风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59-62,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为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异常疾病。既往曾认为肝脏合成铜蓝蛋白障碍是其基本生化缺陷,进一步的研究证明WD是由于基因ATP7B突变导致...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为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异常疾病。既往曾认为肝脏合成铜蓝蛋白障碍是其基本生化缺陷,进一步的研究证明WD是由于基因ATP7B突变导致由其编码的ATP7B蛋白(P型ATP酶铜离子转运蛋白)的相应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蛋白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治疗 P型atp 铜代谢异常 铜蓝蛋白 转运蛋白
下载PDF
TX小鼠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薇 唐彬 黎福荣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473-478,共6页
TX小鼠(toxicmilk mouse)是由DL近交系小鼠繁殖到第68代所产生的自然突变品系。主要表现为低色素化、生长迟缓、震颤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其与Wilson病的共同点包括: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成年小鼠体内铜大量沉积使血清铜和... TX小鼠(toxicmilk mouse)是由DL近交系小鼠繁殖到第68代所产生的自然突变品系。主要表现为低色素化、生长迟缓、震颤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其与Wilson病的共同点包括: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成年小鼠体内铜大量沉积使血清铜和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降低等特点。文章从TX小鼠的病理生理学、致病机理、病理治疗学等多个方面综述了TX小鼠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X小鼠 铜离子积累 atp7b蛋白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瑞娟 杨文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168-1170,共3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分子生物学 atp7b基因突变 atp7b蛋白
下载PDF
Wilson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晶贞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1期3219-3221,共3页
Wilson病是一种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与铜转运相关的P型ATP酶(ATP7B蛋白)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功能改变密切相关。ATP7B蛋白及XIAP通过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于铜转运。ATP7B蛋白的突变和XIAP的异位表达会打乱铜平衡,... Wilson病是一种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与铜转运相关的P型ATP酶(ATP7B蛋白)及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功能改变密切相关。ATP7B蛋白及XIAP通过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于铜转运。ATP7B蛋白的突变和XIAP的异位表达会打乱铜平衡,导致铜过量并沉积于肝、脑和眼角膜,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本文就ATP7B蛋白和XIAP及其在Wilson病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分子机制 atp7b蛋白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下载PDF
Wilson病基因突变体的体外构建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志英 王柠 慕容慎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 研究并比较正常ATP7B蛋白及其突变体蛋白的表达水平 ,为进一步探寻ATP7B蛋白参与铜转运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含健康人全长Wilson病 (WD)cDNA片段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ATP7BcDNA/ pcDNA3,定点诱变三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突变体表... 目的 研究并比较正常ATP7B蛋白及其突变体蛋白的表达水平 ,为进一步探寻ATP7B蛋白参与铜转运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含健康人全长Wilson病 (WD)cDNA片段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ATP7BcDNA/ pcDNA3,定点诱变三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突变体表达质粒Arg778Leu/pcDNA3、Gln914Ter/ pcDNA3和Thr935Met/ pcDNA3;同时设计并制备包含ATP7B蛋白N端主要功能区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ATP7Bn33 6 2 9抗体 ;分别以上述质粒瞬时转染中国仓鼠卵细胞 (Chinesehamsterovary ,CHO) ,收集细胞提取蛋白 ,以ATP7Bn33 6 2 9抗体为一抗 ,免疫印迹分析并比较正常和突变体ATP7B蛋白的表达程度。结果 ATP7B蛋白在正常ATP7BcDNA/pcDNA3表达质粒和Arg778Leu/ pcDNA3、Thr935Met/pcDNA3错义突变体表达质粒转染的CHO细胞中表达量一致 ,而在Gln914Ter/ pcDNA3截短突变体表达质粒转染的CHO细胞中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 成功构建了WD突变体表达质粒并在转染细胞中表达 ,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错义突变未改变ATP7B蛋白表达量 ,提示错义突变引起铜代谢障碍的机制与蛋白表达量无关。截短突变产生的ATP7B蛋白产物表达量增加可能与其所需的翻译时间相对较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基因突变 atp7b蛋白 铜代谢障碍 发病机制 真核细胞表达质粒
原文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建议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志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7期3313-3315,共3页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e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Wilson于1912年首次描述,故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致病基因为ATP7B基因,编码ATP7B蛋白。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tp7b基因 atp7b蛋白 诊治 致病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