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安地堑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压实剪切型变形带的微观结构与地层渗透性关系解析
1
作者 渠芳 连承波 +1 位作者 柴震瀚 任冠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孔隙性砂岩中形成的压实剪切型变形带及其周围的渗透性特征是变形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变形带宽度常为毫米级别,常规渗透率测试方法因分辨率的限制无法满足研究需求。选取远安地堑上白垩统红花套组中不同规模的单条变形带、小型及... 孔隙性砂岩中形成的压实剪切型变形带及其周围的渗透性特征是变形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变形带宽度常为毫米级别,常规渗透率测试方法因分辨率的限制无法满足研究需求。选取远安地堑上白垩统红花套组中不同规模的单条变形带、小型及中大型簇状变形带样品,在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具有高分辨率测试功能的AUTOSCAN进行密集测试,建立了连续渗透率剖面。结果显示,渗透率低值点与变形带有显著对应关系,在渗透率线扫描曲线中呈下拉尖峰特征;不同变形带渗透率异常低值点存在差异,变形带厚度大则异常程度高;不同微观结构要素的渗透率降低程度不同,渗透率由低至高依次为:大型簇状变形带的核心碎裂带<小型簇状变形带的核心碎裂带<带间区域<单条变形带核心碎裂带<边缘过渡区<围岩。分析认为,虽然变形带的厚度和渗透率探测孔的大小会影响探测结果,但变形带的微观结构才是控制渗透率降低程度不同的本质原因。中大型簇状变形带的核心碎裂带密集发育且连续性好,很可能对流体渗流、油气运移等造成较大影响;而单条变形带由于延续性较差,很难真正阻碍流体渗流,而是会增强岩石整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scan 压实剪切变形带 渗透率 微观结构 核心碎裂带
下载PDF
一种带有自动频率扫描的气象报警接收机的设计实现
2
作者 韩芳明 张守宏 《现代电子技术》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给出了一种用 RSSI来作为信号强度指示进行自动频率扫描 (autoscan)的气象接收机 (weatheradio)的技术原理及其实现方案。针对以往的同类型产品灵活性和灵敏度差等缺点进行了合理的改进设计。结果表明该设计不但具有较好的整机性能 。
关键词 频率 气象 报警接收机 自动扫描 RSSI FSK 锁相环 技术原理
下载PDF
筇竹寺组和龙马溪组页岩弹性与复电阻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窦春霞 唐新功 +2 位作者 向葵 孙斌 严良俊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为研究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弹性与复电阻率特性,采集了川南、鄂西和渝东地区露头岩样标本。基于AutoScan-Ⅱ多参数测试平台,进行了单点测试及平面扫描。实验结果表明:筇竹寺组页岩纵横波速度与渗透率呈负相关关系,... 为研究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弹性与复电阻率特性,采集了川南、鄂西和渝东地区露头岩样标本。基于AutoScan-Ⅱ多参数测试平台,进行了单点测试及平面扫描。实验结果表明:筇竹寺组页岩纵横波速度与渗透率呈负相关关系,杨氏模量与泊松比符合远景页岩标准,可压性强。龙马溪组页岩复电阻率4项参数的值随矿化度的升高均不同程度地减小,但对频散曲线形态影响较小;相角和异相电阻率在频率为10 kHz内与该频点上复电阻率幅值频散曲线的斜率呈正相关关系;对不同采样点岩样频散特性进行对比,认为黄铁矿颗粒的激发极化作用是重庆石柱地区页岩相角与异相电阻率大幅度频散的主要因素,黄铁矿是有机质富存的特征之一,因此异相电阻率与相角可作为复电阻率测井中探测龙马溪组富含有机质页岩层系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AUTO Scan-Ⅱ测试 复电阻率 杨氏模量 泊松比
下载PDF
7VI4C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的优化设计与关键技术突破
4
作者 李劲 李向平 +1 位作者 权成德 李佳林 《测控技术》 CSCD 2000年第5期34-36,共3页
7V系列数据采集器在我国已应用近 2 0年 ,由于其较之进口同类产品可靠、方便、尤其使用公共补偿片的独特功能 ,深受工程检测界的欢迎。 7V1 4C是在吸收日本、英国、美国同类产品的各自优点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的 ,几年来经广大用户应用证... 7V系列数据采集器在我国已应用近 2 0年 ,由于其较之进口同类产品可靠、方便、尤其使用公共补偿片的独特功能 ,深受工程检测界的欢迎。 7V1 4C是在吸收日本、英国、美国同类产品的各自优点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的 ,几年来经广大用户应用证明 ,其全部技术指标已达到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本文介绍了便携式 7V1 4C的设计思想 ,以及解决的关键技术及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数据采集器 优化设计 7V14C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坡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闫建平 张帆 +4 位作者 胡钦红 王军 耿斌 唐洪明 董政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5-356,共12页
为了明确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有效储层需满足的条件,选取东营凹陷南斜坡沙河街组三段(E_(s3))低渗透砂岩为研究对象,在分孔隙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利用压汞、氮气吸附与AutoScan等资料研究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特征及储层有效... 为了明确胜利油田低渗透砂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有效储层需满足的条件,选取东营凹陷南斜坡沙河街组三段(E_(s3))低渗透砂岩为研究对象,在分孔隙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利用压汞、氮气吸附与AutoScan等资料研究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特征及储层有效性,认为低渗透砂岩储层有效性受孔径分布及最小孔径下限的约束.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砂岩孔径介于100~10 000nm的大孔较发育,中孔表现为狭缝状的毛细孔,孔径主要集中在3~7nm,且平均孔径大,孔隙体积、比表面积较小;储层的有效性与孔隙分布的均匀性与集中程度关系密切,进而确定出Es3有效储层的大孔孔径下限约为160nm,且大于该孔径的孔隙占比为90%以上,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下限约为8.0%和0.10mD,这为今后低渗透砂岩储层流体识别及有效储量估算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 孔隙结构 压汞 氮气吸附 自动扫描 有效储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