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拿对睡眠剥夺小鼠基底前脑腺苷及A_(2A)受体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孙冰心 袁露月 +3 位作者 马妮妮 彭皑诗 胡毓诗 康良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8-22,35,共6页
目的:研究推拿对睡眠剥夺小鼠基底前脑腺苷、A_(2A)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8只。经4 d睡眠剥夺并予6 d推拿治疗后,观察小鼠整体状态和日常活动量;以电生理记录脑电/肌电信号,分析小鼠觉... 目的:研究推拿对睡眠剥夺小鼠基底前脑腺苷、A_(2A)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8只。经4 d睡眠剥夺并予6 d推拿治疗后,观察小鼠整体状态和日常活动量;以电生理记录脑电/肌电信号,分析小鼠觉醒、非快速眼动及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及基底前脑神经活动;ELISA法检测基底前脑腺苷水平;光纤记录法观察基底前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腺苷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底前脑腺苷A_(2A)受体蛋白表达。结果:①推拿干预后,睡眠剥夺小鼠毛发色泽和精神状态有所恢复;推拿组第4-6天日常活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且第6天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推拿干预后,睡眠剥夺小鼠非快速眼期缩短(P<0.01),觉醒期增加(P<0.01);基底前脑δ、θ波活动降低。③推拿干预后,睡眠剥夺小鼠基底前脑腺苷水平降低(P<0.01);星形胶质细胞腺苷释放减少;A_(2A)受体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1)推拿可增加睡眠剥夺小鼠日常活动,降低基底前脑δ、θ波活动,改善睡眠剥夺引发的嗜睡现象。(2)推拿可降低睡眠剥夺小鼠基底前脑腺苷水平及其受体A_(2A)蛋白表达,减少基底前脑星形胶质细胞腺苷释放,参与改善睡眠剥夺后觉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睡眠剥夺 基底前脑 腺苷 a_(2a)受体
下载PDF
腺苷A_(2A)受体在慢性间歇低氧小鼠空间记忆损害中的作用
2
作者 李秀翠 张子龙 +5 位作者 李轩 马伊璇 李慧敏 薛铭杰 洪静怡 蔡晓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5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腺苷A_(2A)受体(A_(2A)receptor,A_(2A)R)在慢性间歇低氧所致小鼠记忆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2只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气模拟对照组、慢性间歇低氧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组+A_(2A)R激动剂CGS21... 目的探讨腺苷A_(2A)受体(A_(2A)receptor,A_(2A)R)在慢性间歇低氧所致小鼠记忆损害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2只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气模拟对照组、慢性间歇低氧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组+A_(2A)R激动剂CGS21680组(A_(2A)R激动剂组)、模型组+A_(2A)R抑制剂SCH58261组(A_(2A)R抑制剂组)、模型组+A_(2A)R基因敲除组(A_(2A)R敲除组)及模型组+DMSO溶剂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八臂迷宫测试各组幼鼠参考记忆错误、工作记忆错误及总错误数,尼氏染色法观察并计算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膜片钳技术进行海马CA3-CA1区神经元长时程增强重要参数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的测定,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突触融合蛋白syntaxin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参考记忆错误、工作记忆错误及总错误次数均升高(P<0.01),fEPSP斜率及syntaxin蛋白水平下降(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A_(2A)R抑制剂组、A_(2A)R基因敲除组参考记忆错误、工作记忆错误及总错误次数减少(P<0.05),fEPSP斜率及syntaxin蛋白水平升高(P均<0.05),A_(2A)R激动剂组参考记忆错误、工作记忆错误及总错误次数增多(P<0.01),fEPSP斜率及syntaxin蛋白水平下降(P均<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可通过激活腺苷A_(2A)R,导致海马CA3-CA1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降低,造成小鼠空间记忆损害;敲除或抑制腺苷A_(2A)R可改善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减轻小鼠记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间歇低氧 记忆损害 腺苷a_(2a)受体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腺苷A_(2A)受体(A_(2A)R)拮抗剂ZM241385对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莎 沈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0-513,519,共5页
目的探讨腺苷A_(2A)受体(A_(2A)R)拮抗剂ZM241385对视网膜脱离(RD)动物模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48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二甲基亚砜(DMSO)组、对照+ZM241385组、RD+DMS... 目的探讨腺苷A_(2A)受体(A_(2A)R)拮抗剂ZM241385对视网膜脱离(RD)动物模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48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二甲基亚砜(DMSO)组、对照+ZM241385组、RD+DMSO组、RD+ZM241385组,每组12只。RD模型建立后,实验小鼠立即腹腔注射ZM241385(3 mg·kg^(-1),剂量不超过0.2 mL)或同体积DMSO,连续给药3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中Müller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Cleaved caspase 3和B细胞淋巴瘤抗体(Bcl)-2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D+DMSO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GS荧光强度较对照+DMSO组显著降低,而RD+ZM241385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GS荧光强度较RD+DMSO组显著升高。RD+DMSO组小鼠视网膜MCP-1、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DMSO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RD+ZM241385组小鼠视网膜MCP-1、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RD+DMSO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DMSO组相比,RD+DMSO组小鼠视网膜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与RD+DMSO组相比,RD+ZM241385组小鼠视网膜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A_(2A)R拮抗剂ZM241385通过促进RD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GS表达,抑制炎症细胞因子MCP-1、TNF-α的表达,缓解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腺苷a_(2a)受体 谷氨酰胺合成酶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α 光感受器细胞
下载PDF
腺苷A_(2A)受体拮抗剂通过PI3K途径抑制小鼠瘢痕增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汝锋 肖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究腺苷A_(2A)受体(A_(2A)R)拮抗剂SCH58261对小鼠瘢痕增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该影响作用与PI3K途径的相关性。方法:实验1:将32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8)。各组均制备瘢痕增生模型,第5~14天时,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用生理盐... 目的:探究腺苷A_(2A)受体(A_(2A)R)拮抗剂SCH58261对小鼠瘢痕增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该影响作用与PI3K途径的相关性。方法:实验1:将32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8)。各组均制备瘢痕增生模型,第5~14天时,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用生理盐水局部注射、高低剂量组分别给2 mg/kg、5 mg/kgA;R拮抗剂SCH58261局部注射,每日1次、连续10 d。实验2:将32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8)。各组制备瘢痕增生模型,第5~14天,Ad-NC组局部注射Ad-NC及生理盐水,AdNC+模型组局部注射Ad-NC及生理盐水、Ad-NC+高剂量组局部注射Ad-NC及5 mg/kgSCH58261局部注射、Ad-PI3K+高剂量组局部注射Ad-PI3K及5 mg/kgSCH58261局部注射,每日1次,连续10 d。采用HE染色观察增生瘢痕的组织学特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p-PI3K、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1:模型组出现了典型的瘢痕增生,TGF-β_(1)、Col-I、Col-III、p-PI3K、p-AKT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瘢痕增生明显改善,TGF-β_(1)、Col-I、Col-III、p-PI3K、p-AKT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过表达PI3K后,高剂量SCH58261改善瘢痕增生及抑制TGF-β_(1)、Col-Ⅰ、Col-Ⅲ表达的作用发生逆转(P<0.05)。结论:腺苷A;R受体拮抗剂SCH58261能够抑制小鼠瘢痕增生,且这一作用与抑制PI3K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增生 腺苷a_(2a)受体 拮抗剂 PI3K途径 TGF-β_(1) 胶原
下载PDF
腺苷A_(2A)受体影响瘢痕增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瑞 张汝锋 肖虎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皮肤作为人体保护机制的第一道屏障,容易受到损害,而皮肤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精密可调控的过程,修复过程的失调可造成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病理性瘢痕无论在表观上还是生理功能上,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该文分别从创面... 皮肤作为人体保护机制的第一道屏障,容易受到损害,而皮肤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精密可调控的过程,修复过程的失调可造成病理性瘢痕的形成。病理性瘢痕无论在表观上还是生理功能上,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该文分别从创面愈合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血管新生以及内皮细胞增生等几个阶段,论述了腺苷A_(2A)受体可能参与病理性瘢痕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为治疗病理性瘢痕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瘢痕增生的作用机理,同时也有助于建立以腺苷A_(2A)受体为基础的瘢痕增生的诊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瘢痕 腺苷 腺苷a_(2a)受体
下载PDF
腺苷A_(2A)受体参与脂类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佳纹 王琰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72-179,共8页
腺苷A_(2A)受体(A_(2A)R)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能够被细胞外的配体腺苷或腺苷类似物激活,通过激活下游Gs蛋白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各种生理学效应。A_(2A)受体广泛分布于肝脏、脂肪组织及免疫细胞中,在调控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排、炎症反应... 腺苷A_(2A)受体(A_(2A)R)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能够被细胞外的配体腺苷或腺苷类似物激活,通过激活下游Gs蛋白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各种生理学效应。A_(2A)受体广泛分布于肝脏、脂肪组织及免疫细胞中,在调控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排、炎症反应以及脂肪组织能量代谢等脂质代谢相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A_(2A)受体在机体脂类代谢中发挥的功能与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以促进对A_(2A)调控脂质代谢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与靶向A_(2A)治疗脂代谢疾病的相关药物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a_(2a)受体 腺苷 脂质代谢 胆固醇外排 脂肪组织产热
下载PDF
电针调控CD73及腺苷信号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程辞云 杨玲玲 +3 位作者 胡秀敏 陈莎莎 王蕊 余常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2-17,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小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明确电针改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与调控CD73及下游腺苷信号之间的联系。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LPS)、电针组(EA)、假电针组(shamEA);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 目的:观察电针对小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明确电针改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与调控CD73及下游腺苷信号之间的联系。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LPS)、电针组(EA)、假电针组(shamEA);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注射建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在造模前及造模后12 h,给予小鼠“足三里”穴10 Hz、3.0 mA、30 min的电针干预,假电针干预仍连接电针仪但不通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变化;采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肾组织IL-6、CD73、A_(2A)R、HIF-1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小鼠肾组织中TNF-α水平、IL-6蛋白表达升高(P<0.001);与LPS组比较,EA组小鼠肾组织中TNF-α水平、IL-6蛋白表达降低(P<0.001)。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小鼠肾组织中CD73、A_(2A)R蛋白表达减少(P<0.001)、HIF-1α蛋白表达上升(P<0.001);与LPS组比较,EA组小鼠肾组织中CD73、A_(2A)R蛋白表达增强(P<0.001)、HIF-1α蛋白表达下降(P<0.001)。结论:电针可降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组织中IL-6蛋白表达,降低TNF-α水平,具有抗炎效应;电针减轻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可能与其调控CD73及下游腺苷信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抗炎效应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腺苷 胞外-5′-核苷酸酶 腺苷信号a_(2a)受体
下载PDF
大鼠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腺苷A_(2A)受体的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程畅 左旭政 +4 位作者 陈秀英 王玉涵 承文超 唐维菊 黄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475-484,共10页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腺苷A_(2A)受体(A_(2A)R)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1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假手术组(SG组, n=60)、慢性低灌注组(CG组, n=60)、慢性低灌注加A_(2A)R抑制剂组(IG组, n=30)和...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腺苷A_(2A)受体(A_(2A)R)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1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假手术组(SG组, n=60)、慢性低灌注组(CG组, n=60)、慢性低灌注加A_(2A)R抑制剂组(IG组, n=30)和慢性低灌注加A_(2A)R激动剂组(AG组, n=30)4组,每组按取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2、4、8周3个亚组,其中SG和CG组每个亚组20只,IG组和AG组每个亚组10只。CG组、IG组、AG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低灌注模型,建模1 h后IG组和AG组分别用A_(2A)R抑制剂(2 mg/kg)和激动剂(0.5 mg/kg)腹腔注射,CG组和SG组予生理盐水(5 mL/kg)腹腔注射,每天1次,直到各组观察终点。4组大鼠分别在术后2、4、8周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对比各组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水迷宫实验结束后,SG和CG组10只大鼠处死后取胼胝体,另外10只大鼠和IG、AG组10只大鼠取脑组织制备成冠状面切片。采用Kluver-Barrera染色观察4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SG和CG组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胼胝体中A_(2A)R、DNA甲基转移酶(DNMTs)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胼胝体中A_(2A)R、DNMTs mRNA的表达水平,重亚硫酸盐测序法PCR(BSP)检测A_(2A)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 结果:(1)水迷宫实验:S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35.12±2.47)s、(37.64±1.59)s、(34.56±1.80)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2.6±0.89)次、(2.6±0.54)次、(3.2±0.83)次;C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39.58±0.82)s、(39.28±2.76)s、(42.44±2.84)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1.4±0.54)次、(1.4±0.54)次、(1.6±0.55)次;I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41.56±2.29)s、(44.26±1.60)s、(44.32±2.37)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1.4±0.55)次、(1.0±0.71)次、(1.4±0.89)次;A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37.64±2.41)s、(37.34±2.36)s、(39.24±1.73)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1.8±0.45)次、(1.6±0.55)次、(1.8±0.83)次。SG、CG、IG组随低灌注时间延长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AG组内不同时间点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G组比较,CG组、IG组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在术后2、4、8周时明显增加,AG组在术后2、8周时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CG组比较,不同时间点IG组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均明显增加,AG组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SG组内随时间延长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G、IG、AG组内不同时间点穿越平台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SG组比较,CG组、IG组、AG组不同时间点穿越平台次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CG组、IG组、AG组两两比较,不同时间点穿越平台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大鼠脑组织Kluver-Barrera染色结果显示:SG组大鼠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空泡形成,神经纤维髓鞘完整。与SG组相比,CG组、IG组、AG组大鼠神经纤维变得疏松,部分纤维排列紊乱,局部出现空泡,且随着慢灌注时间的增加,变化更加明显。与CG组相比,IG组神经纤维变得更加疏松,纤维排列紊乱,空泡增加;AG神经纤维变得紧密,紊乱程度有所降低,空泡减少。(3)Western blot检测胼胝体A_(2A)R和DNMTs蛋白相对表达量:组内比较,CG组A_(2A)R、DNMT3a、DNMT3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SG组各项指标和CG组DNM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组间比较,CG组术后2、4、8周A_(2A)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G组,术后2、4、8周DNMT1、DNMT3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术后2、4周DNMT3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qPCR检测胼胝体DNMTs mRNA表达水平:组内比较,CG组术后2、4、8周DNMT3a、DNMT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均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A_(2A)R、DNMT1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SG组DNMT1 mRNA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P<0.05),A_(2A)R、DNMT3a、DNMT3b 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组间比较,CG组术后2、4、8周A_(2A)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G组,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BSP检测甲基化水平:CG组在CpG12位点出现明显G锋,而SG组则转化为A锋。CG组甲基化位点比例15.83%(19/120)明显高于SG组的4.17%(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074, P<0.01)。 结论:A_(2A)R在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发挥保护效应,其表达水平下调参与介导脑白质损伤,A_(2A)R表达下调可能与A_(2A)R DNA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 腺苷a_(2a)受体 脑慢性低灌注 DNa甲基化 大鼠
原文传递
敲除腺苷A2A受体基因对慢性低O_(2)高CO_(2)模型小鼠前额叶皮质细胞凋亡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的影响
9
作者 任惠明 王小同 +1 位作者 崔志慧 袁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9-493,共5页
目的观察敲除腺苷A_(2A)受体基因对慢性低O_(2)高CO_(2)模型小鼠前额叶皮质细胞凋亡以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性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腺苷A2A受体野生型(+/+)小鼠和16只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型(-... 目的观察敲除腺苷A_(2A)受体基因对慢性低O_(2)高CO_(2)模型小鼠前额叶皮质细胞凋亡以及磷酸化p38丝裂原活性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腺苷A2A受体野生型(+/+)小鼠和16只腺苷A2A受体基因敲除型(-/-)小鼠各分为2个亚组,分别是对照-野生基因组、4周低O_(2)高CO_(2)-野生基因组(简称模型-野生基因组)、对照-基因敲除组、4周低O_(2)高CO_(2)-基因敲除组(简称模型-基因敲除组),每组各8只小鼠。将模型-野生基因组、模型-基因敲除组小鼠置于常压低O_(2)高CO_(2)动物舱内,舱内O_(2)浓度维持在9%-11%水平,CO_(2)浓度维持在5.5%-6.5%水平,每天干预8 h,每周干预6 d,持续干预4周。于4周制模结束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模型亚组前额叶皮质凋亡细胞数量均较相应的对照亚组明显增加(P<0.05),并且模型-野生基因组皮质凋亡情况较模型-基因敲除组更显著(P<0.05);两模型亚组前额叶皮质p-p38MAPK蛋白表达均较相应的对照亚组明显上调(P<0.05),并且模型-野生基因组p-p38MAPK蛋白表达上调幅度较模型-基因敲除组更显著(P<0.05)。结论敲除腺苷A2A受体基因能抑制慢性低O_(2)高CO_(2)模型小鼠前额叶皮质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减少前额叶皮质神经细胞凋亡,为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认知功能提供更多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a_(2a)受体 低氧 高碳酸血症 细胞凋亡 p38MaPK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