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a Surgeon-modified Iliac Branch Device to Preserve the Internal Iliac Artery during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Single-center Experiences and Early Results 被引量:1
1
作者 Wei-Wei Wu Chen Lin +1 位作者 Bao Liu Chang-Wei L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674-679,共6页
Background: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surgeon-modified iliac branch device (IBD) technique to maintain pelvic perfu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iliac artery (CIA) aneurysm during endovascular aneury... Background: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surgeon-modified iliac branch device (IBD) technique to maintain pelvic perfu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iliac artery (CIA) aneurysm during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Methods: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a new surgeon-modified IBD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in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in five patients treated for CIA aneurysm with or without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 stent-graft limb was initially deployed in vitro,anastomosed with vascular graft,creating a modified IBD reloaded into a larger sheath,with or without a guidewire preloaded into the side branch.The reloaded IBD was then placed in the iliac artery,with a covered stent bridging internal iliac artery and the branch.Finally,a bifurcated stent-graft was deployed,and a limb device was used to connect the main body and IBD.Results:Technical successes were obtained in all patients.The mean follow-up length was 24 months (range:6-38 months).All grafts remained patent without any sign of endoleaks.There were no aneurysm ruptures,deaths,or other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pelvic flow.Conclusions:Using the surgeon-modified IBD to preserve pelvic flow is a feasible endovascular technique and an appealing solution for personalized treatment of CIA aneurysm during EV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Common lliac Artery aneurysm endovascular repair Internal lliac Artery Modified Iliac Branch Device
原文传递
血管缝合器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鹏 陈勇 +3 位作者 曾庆乐 何晓峰 李彦豪 赵剑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 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的股动脉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9年7月~2012年7月,113例主动脉瘤或夹层患者行EVAR,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例,年龄29~85(59.4&#177;13.5)岁。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0例,胸主动脉瘤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48例,另有2例同时发现胸及腹主动脉瘤。65例胸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1条股动脉,50例腹主动脉的EVAR术分别缝合2条股动脉,共缝合165条股动脉。均采用VCD(Perclose ProGlide,美国Abbott)预缝合技术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术后采用CT或彩超随访股动脉,评价双侧股动脉缺血情况。结果113名患者成功完成115例次EVAR术(其中2名合并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分期共行4次EVAR术),共采用347枚VCD修复165条股动脉。使用支架输送器外径包括14 Fr 38例,16 Fr 12例,18 Fr 25例,20 Fr 24例,22 Fr 29例,24 Fr 37例。其中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条缝合后出现即时急性闭塞,1例术后1月出现右股动静脉瘘,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7.6%(161/165)。分组统计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显示≤18Fr组缝合成功率明显优于≥20Fr组(分别为98.7%和81.1%,P=0.0003)。分组统计前后50%病例的2枚VCD缝合成功率,结果分别为82.9%和95.2%(P=0.013)。术后随访12~50(26&#177;9)月未发现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发生,CT或彩超提示未见有明显股动脉狭窄。结论采用VCD预缝合技术完全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术安全可行,对于合适的病例,在度过学习曲线后可作为传统股动脉切开的备选方法。输送器外鞘外径大于或等于20Fr可能是缝合失败需转外科处理和需2枚以上VCD缝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修复术 完全经皮穿刺途径 血管缝合器 预缝合技术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初步经验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涛 王峰 +1 位作者 纪东华 李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4-667,共4页
目的 总结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探讨PEVAR术适应证及禁忌证,评估该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采用PEVAR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26例... 目的 总结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探讨PEVAR术适应证及禁忌证,评估该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采用PEVAR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26例,主动脉夹层10例,胸主动脉瘤2例。观察PEVAR术中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全部患者经PEVAR术治疗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38/38)。术中共缝合64处股动脉入路穿刺点,其中缝合24~25 F血管鞘7例次,20~22 F血管鞘19例次,18 F以下血管鞘38例次。血管缝合器一次成功率为78%(50/64),二次成功率为100%(14/14)。无缝合失败及入路动脉闭塞,无围手术期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 结论 PEVAR术中ProGlide缝合器使用安全有效,增强手术医师经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有助于降低缝合器缝合失败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初步经验 围手术期并发症 血管缝合器 股动脉入路 并发症发生率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血管入路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追 任为 +2 位作者 黄文 赵渝 成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入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入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血管入路相关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57例EVAR患者的血管入路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包括髂动脉破裂、股动脉内膜损伤、血管内支架闭塞、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等,对不同并发症采取覆膜支架置入、人工血管移植、股-股搭桥、Fogarty导管取栓等处理措施,并于术后30 d采用超声多普勒随访术后情况。结果 57例均完成EVAR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伴有髂动脉扭曲>90°7例,股动脉直径纤细(<7 mm)3例,一侧髂动脉闭塞4例,合并髂动脉瘤5例(双侧髂动脉瘤2例,单侧髂动脉瘤3例)。入路血管并发症7例(12.28%),其中髂动脉破裂1例,血管内支架闭塞2例,股动脉内膜损伤3例,股髂动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30 d随访,发生Ⅱ型内漏3例,1例人工血管移植后吻合口狭窄。结论重视术前入路血管的评估,同时掌握腔内及开放手术技巧,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及时处理血管入路相关并发症,降低EVAR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血管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穿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单中心经验总结 被引量:5
5
作者 唐骁 郭大乔 +9 位作者 陈斌 史振宇 徐欣 蒋俊豪 杨珏 董智慧 王利新 林长泼 王玉琦 符伟国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并评估该缝合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57例p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pEVAR)中应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的经验,并评估该缝合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57例pEVA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57例患者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手术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57/57),手术平均时间(93.5±17.8)min。ProGlide共缝合106处股动脉入路,其中缝合20F^22 F血管鞘36例次,18 F以下血管鞘70例次。血管缝合器一次成功率88.7%(94/106),二次成功率91.5%(97/106)。缝合失败导致穿刺点出血5例,其中2例行手术探查止血,3例局部压迫并加压包扎止血;入路动脉闭塞4例,均行手术探查并重新缝合。术后蓝趾综合征(垃圾脚)6例,发生率5.7%(6/106)。围手术期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pEVAR术中使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安全有效,加强术者经验并挑选合适患者有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经皮穿刺封堵 腔内修复 并发症
下载PDF
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江华 陈开 +1 位作者 武国 朱彦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短期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总结腔内修复的技术要点和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期间2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20例(100%)动脉瘤消失,支架形态良好,2例(10%)出现少...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短期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总结腔内修复的技术要点和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期间2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20例(100%)动脉瘤消失,支架形态良好,2例(10%)出现少量Ⅱ型内漏;术后20例(100%)临床痊愈出院。结论:在严格遵循腔内修复指征,掌握腔内修复的技术要点和难点的前提下,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微创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血管腔内修复 腹主动脉瘤 回顾性分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昭 赵子赫 +11 位作者 李文东 童垣皓 金怡 于同 刘澄 王炜 张明 冉峰 乔彤 刘长建 李晓强 刘晨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21例使用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的累及髂总动脉的腹主动脉瘤或夹层动... 目的探讨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21例使用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的累及髂总动脉的腹主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患者资料。患者术前经增强CT评估,术中结合造影情况由操作者制备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行全腔内修复。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中位时间220 min,共重建髂内动脉21根,使用覆膜支架23枚。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8.9±3.4)个月,患者均未见动脉瘤腔增大,未见内漏及支架移位,无发生死亡。结论改良Y形髂动脉分支支架是一种有效的全腔内手术方法,方便快捷且适应证广,早中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髂内动脉 分支支架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在老年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国雄 许晨 +3 位作者 俞靖凡 方昌文 张志轩 金一琦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6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配合经皮穿刺技术在老年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行EVAR的老年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血管缝合器...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配合经皮穿刺技术在老年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并行EVAR的老年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血管缝合器,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0)。其中观察组应用Proglide血管缝合器封堵穿刺口,对照组行双侧股动脉切开并于术后缝合。记录2组的手术时间、入路建立时间、伤口处理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2组的技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63例老年AAA患者,年龄71~90岁,平均(78.2±4.7)岁。2组的手术成功率和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62.67±10.61)min vs(93.23±16.90)min]、入路建立时间[(10.18±2.69)min vs(33.70±3.29)min]、伤口处理时间[(6.33±0.72)min vs(27.24±3.34)min]、术后制动时间[(5.13±1.63)h vs(24.27±3.90)h]及术后住院时间[(3.97±1.16)d vs(9.70±2.20)d]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6%vs 6.67%,P>0.05)。结论血管缝合器配合经皮穿刺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缩短老年AAA患者的手术时间、入路建立时间、伤口处理时间、术后制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血管缝合器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不同缝合技术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赖浚兴 谭文峰 彭宇程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预埋技术与传统股动脉切开缝合技术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行EVAR的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VCD(VCD... 目的比较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预埋技术与传统股动脉切开缝合技术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行EVAR的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VCD(VCD采用Perclose Proglide^(TM),美国雅培)预埋技术(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动脉切开后缝合技术(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口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30 d复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吻合口有无血管并发症等。结果 86例患者EVAR手术成功。试验组共采用132枚VCD修复69条股动脉,其中9条股动脉使用3枚VCD,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4 F),1例术后6个月出现右股动脉局限严重狭窄,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8.5%(68/69)。对照组32例手术成功,处理40条股动脉,术后大血肿并重新切开处理1例,术后1个月随访均未见明显狭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2.4±1.5)h vs.(3.2±0.9)h]、卧床时间[(1.8±0.9)d vs.(8.6±4.7)d],术后住院时间[(4.6±1.8)d vs.(12.5±5.1)d]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VCD预埋技术完成EVAR安全可行,尤其在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血管缝合器 股动脉切开 预埋技术
下载PDF
血管支架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福华 孙立忠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8年第3期320-323,共4页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腹主动脉瘤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常可因瘤体破裂致死,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及高并发症的风险对外科医师及患者均是一项严重的挑战,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运用血管支架的血管腔内治疗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显示较低...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腹主动脉瘤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常可因瘤体破裂致死,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及高并发症的风险对外科医师及患者均是一项严重的挑战,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发展,运用血管支架的血管腔内治疗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显示较低的死亡率和良好的近期效果从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血管支架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血管支架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改良穿刺缝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孝成 陈俞宏 +4 位作者 赵黎明 苏柏友 黄富全 邝权兴 刘佳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282-284,288,共4页
目的总结改良穿刺缝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采用改良穿刺缝合技术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 目的总结改良穿刺缝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经验,并评估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采用改良穿刺缝合技术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3.2±1.5)h,术中平均出血量(126±9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2.6)d。共缝合84处股动脉入路,一次成功率95.2%,二次成功率98.8%(83/84)。患者随访1~12个月,未见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穿刺缝合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经皮穿刺封堵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巨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
12
作者 左健 李凯 +3 位作者 郭坚 王少玮 孙子兰 俞世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792-794,共3页
目的:总结巨大腹主动脉瘤腔内(AAA)隔绝治疗经验及中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01月至2015年11月间,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经皮穿刺血管缝合器技术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巨大AAA4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7. 5岁(58 ~ 8... 目的:总结巨大腹主动脉瘤腔内(AAA)隔绝治疗经验及中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01月至2015年11月间,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经皮穿刺血管缝合器技术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巨大AAA4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7. 5岁(58 ~ 85岁),随访36 ~ 92个月,平均(56. 0 ± 10. 2)个月,每个病例均填写标准化(CRF)表格,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术中1例近端少量I型内漏,球囊扩张后内漏基本消失;肺部感染1例,给予抗生素后好转,肾功能不全患者3例,给予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肌酐、尿素氮指标正常。1例83岁患者术后24h后出现截瘫,给予康复锻炼后恢复,术后47例均临床痊愈出院。其中2例患者随访1年后死亡,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和肺癌,病死率为1. 2%。结论:随着血管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血管腔内修复技术的开展,巨大AAA手术的安全性将会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带膜支架 血管缝合器
下载PDF
不同止血方式在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世猛 慈红波 +1 位作者 方青波 戈小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止血方式在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因腹主动脉瘤入院患者临床资料,共45例,穿刺肢体64条,其中Pro Glide联合Angioseal... 目的比较不同止血方式在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因腹主动脉瘤入院患者临床资料,共45例,穿刺肢体64条,其中Pro Glide联合Angioseal缝合股动脉穿刺孔19条;Pro Glide交叉缝合股动脉穿刺孔20条;股动脉开放缝合25条。比较术中止血时间、出血量、制动时间、以及术后舒适度和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roglide联合Angioseal组止血时间低于Proglide交叉缝合组和常规切开组(P<0.05);出血量、下肢制动时间和术后舒适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切开组(P<0.05)。各组均无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在皮下淤血或血肿等小血管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闭合器能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出血量、制动时间及减轻术后疼痛;Proglide联合Angioseal闭合大孔径穿刺口与Proglide交叉缝合相比可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合器 腹主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4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茅平 马硕一 陈国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9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例腹主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发现Ⅰa型内漏,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3个月... 目的探讨血管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9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例腹主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发现Ⅰa型内漏,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3个月复查CT发现Ⅰb型内漏。4例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患者均接受血管塞栓塞治疗。结果4例患者分别植入血管塞1个,血管塞栓塞封堵内漏均获成功,内漏完全栓塞。术后1例腹痛症状明显好转,无穿刺口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塞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操作简单安全,栓塞成功率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内漏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腹主动脉瘤 血管塞
下载PDF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瘤囊影响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15
作者 王宜梅 季润 +4 位作者 陈志鹏 张梦强 范海健 蔡晶 乔彤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60-966,共7页
目的探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行血管腔内修复术(EVAR)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瘤囊扩张情况及持续性Ⅱ型内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接受EVAR治疗的133例... 目的探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行血管腔内修复术(EVAR)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瘤囊扩张情况及持续性Ⅱ型内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接受EVAR治疗的13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3例,女性20例,年龄(74.8±7.2)岁(范围:59~95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将其分为服用阿司匹林组(n=80)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n=53)。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5。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瘤囊扩大、发生持续性Ⅱ型内漏)和次要终点事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和临床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的累积概率曲线,并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4±11.8)个月(范围:30~58个月)。133例患者中发生瘤囊扩大25例(18.8%),其中服用阿司匹林组20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组5例;Ⅱ型内漏35例(26.3%),其中服用阿司匹林组26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组9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1例(8.3%),临床相关出血事件5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均纳入32例患者。两组患者结局事件的累积概率曲线比较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组患者的瘤囊扩大率(Log-rank检验:P=0.010)、持续性Ⅱ型内漏发生率(Log-rank检验:P=0.019)均高于未接受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和临床相关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值均>0.05)。结论血管腔内修复术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瘤囊扩张率和持续性Ⅱ型内漏发生率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应在术前对该类患者的手术风险和获益进行全方面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腔内修复术 瘤囊扩张 Ⅱ型内漏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感染性主动脉瘤诊疗进展
16
作者 霍正坤 孔祥骞 吴学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48,共7页
感染性主动脉瘤(infective native aortic aneurysm, INAA)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感染性疾病,由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细菌)破坏主动脉管壁而引起。感染性主动脉瘤进展较快、病情复杂、破裂率高、预后较差,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领域的热... 感染性主动脉瘤(infective native aortic aneurysm, INAA)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感染性疾病,由病原微生物(主要为细菌)破坏主动脉管壁而引起。感染性主动脉瘤进展较快、病情复杂、破裂率高、预后较差,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领域的热点与难点。本文根据感染性主动脉瘤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献,综述其病因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并发症,以期为今后感染性主动脉瘤的相关研究和诊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开放手术 血管外科 综述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血管缝合器与手术切开缝合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征 陈忠 +4 位作者 唐小斌 寇镭 王盛 刘晖 吴章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5-677,681,共4页
目的探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临床确诊腹主动脉瘤并实施腔内修复术的130例病人资料。术中采用穿刺股动脉方法... 目的探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临床确诊腹主动脉瘤并实施腔内修复术的130例病人资料。术中采用穿刺股动脉方法建立入路并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缝合69例(A组),手术切开股动脉并缝合61例(B组)。分析两组在缝合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伤口愈合情况、有无下肢缺血等因素,探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130例病人中,与手术切开组(B组)相比,使用缝合器组(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住院时间较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中,经皮穿刺建立股动脉入路并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处理穿刺点,该方法安全有效,且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更快,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血管缝合器
原文传递
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熊斌 郑传胜 +3 位作者 梁惠民 王奇 袁锋 叶天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讨Perclose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4例临床诊断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45例行两侧股动脉穿刺后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线,再于覆膜支架置人后将预埋... 目的探讨Perclose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4例临床诊断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45例行两侧股动脉穿刺后使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线,再于覆膜支架置人后将预埋缝合线打结;余69例行手术切开分离两侧股总动脉后置入覆膜支架,缝线缝合股动脉、皮下各层组织及皮肤。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非支架置入步骤的手术用时,并观察评价术后伤口、下肢血供等情况。结果1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组非支架置入步骤用时52—97min,平均用时65min;缝合器组非支架置入步骤用时25~45min,平均用时33min;两组平均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01)。缝合器组皮肤切口〈1cm,1例缝线1针,余44例皮肤未缝线,术后伤口闭合良好,无渗血,成功率100%,术后4—6h可下床活动;手术组皮肤切口5~8cm,每侧缝线6~10针,术后伤口无渗血,但有2例部分伤口愈合欠佳,延迟拆线,术后24h下床活动。临床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无手术伤口相关并发症。结论使用PercloseProglide血管缝合器可以仅通过穿刺安全、有效地完成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与切开方式相比较,手术用时更少、手术损伤减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真正做到微创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血管腔内修复 血管缝合器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无造影剂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 被引量:14
19
作者 袁丁 文晓蓉 +4 位作者 赵纪春 何英 王家嵘 王铁皓 程川根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探索常规多普勒超声辅助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EVAR)的技术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例造影剂肾功能受损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左侧髂总动脉瘤和左侧髂内动脉瘤患者,行无造影剂的术中常规超声辅助EVAR和左侧髂内动脉瘤栓塞术,总... 目的探索常规多普勒超声辅助腹主动脉瘤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EVAR)的技术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例造影剂肾功能受损的腹主动脉瘤合并左侧髂总动脉瘤和左侧髂内动脉瘤患者,行无造影剂的术中常规超声辅助EVAR和左侧髂内动脉瘤栓塞术,总结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透视下借助常规超声辅助,主动脉支架释放成功,左侧髂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成功,腹主动脉瘤及左侧髂总动脉瘤隔绝成功。术中超声显示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Ⅱ型内漏,右侧髂支Ⅰb型内漏。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 m L。术后1周常规彩超显示,右侧髂支Ⅰb型内漏消失,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的Ⅱ型内漏仍然存在,于术后1周顺利出院。等待后续随访结果。结论常规超声辅助EVAR治疗解剖条件良好的腹主动脉瘤时,能清楚显示近远端锚定区域以及内漏情况,尤其适合存在碘造影剂禁忌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髂内动脉瘤 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 超声 造影剂肾病
原文传递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特殊远端锚定区的处理经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宏鹏 郭伟 +4 位作者 刘小平 张国华 梁发启 尹太 贾鑫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特殊远端锚定区的处理方法以及并发症。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150例包括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瘤、髂动脉狭窄、严重成角等特殊远端锚定区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特殊远端锚定区的处理方法以及并发症。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150例包括髂总动脉瘤、髂内动脉瘤、髂动脉狭窄、严重成角等特殊远端锚定区的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术后观察内漏、缺血并发症、髂动脉瘤形态以及旁路血管的通畅性。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6/150),总死亡率42.5%(51/120)。6例原发性远端I型内漏,5例自愈,1例转化为持续性内漏;3例髂内动脉返流引起的Ⅱ型内漏随访中均自愈。7例单臂支架型血管,股股旁路手术2年通畅率为86%;4例髂内动脉旁路手术2年通畅率为100%。11例栓塞单侧髂内动脉出现臀肌缺血症状,平均症状消失时间42 d(5-90 d)。结论结合传统外科技术以及腔内技术,并选择合适的产品处理腹主动脉瘤特殊远端锚定区可取得满意疗效。中远期结果仍需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手术 支架 腔内修复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