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双腔胃管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郝璐 孙静 +2 位作者 尚磊 张运涛 钱皎月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4期13-14,16,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双腔胃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接受胃管治疗的5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术后给予双腔胃管留置减压,对照组使用普通胃管,观察两组患者胃管滑脱率、咽炎发生率、引流通畅度、术后腹胀情况和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指标... 目的评价新型双腔胃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接受胃管治疗的5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术后给予双腔胃管留置减压,对照组使用普通胃管,观察两组患者胃管滑脱率、咽炎发生率、引流通畅度、术后腹胀情况和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双腔胃管吸引效能优于普通胃管,患者胃管滑脱率、咽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无外固定物致皮肤过敏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双腔胃管还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腹胀(P<0.05)。结论双腔气囊胃管留置效果显著优于普通胃管,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双腔胃管 减压引流
下载PDF
战地便携式恒压腹腔负压引流装置的研制
2
作者 杨德君 卫子然 +4 位作者 付红兵 张鑫 徐嘉鹏 胡尊琪 蔡清萍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年第5期339-340,353,共3页
临床上目前普及使用的几种负压引流装置存在着诸如压力控制困难,携带使用不便,容易堵塞、再通困难等问题。研究人员通过设计一款便携式恒压腹腔引流装置,能有效克服上述不足,连体式双腔吸引器能保证稳定的负压吸引值,而分体式的双套管... 临床上目前普及使用的几种负压引流装置存在着诸如压力控制困难,携带使用不便,容易堵塞、再通困难等问题。研究人员通过设计一款便携式恒压腹腔引流装置,能有效克服上述不足,连体式双腔吸引器能保证稳定的负压吸引值,而分体式的双套管设计能够及时疏通堵塞,兼顾冲洗吸引。通过试验验证,该装置可应用于腹部战创伤或手术后引流,效果良好,能做到吸引安全有效、使用简易便携,适用于战场环境,能实现平战两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器 恒压 连体式吸引器 双套管 腹腔
下载PDF
肝叶切除术后应用腹腔双套管负压吸引较单管引流效果效率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晶晶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8期54-54,56,共2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叶部分切除术后分别利用腹腔单、双套管负压引流效率比较。方法将80例肝叶部分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术后实验组采用双套管行持续低负压引流,对照组行单管引流。结果实验组堵管3例(7.5%),对...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叶部分切除术后分别利用腹腔单、双套管负压引流效率比较。方法将80例肝叶部分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术后实验组采用双套管行持续低负压引流,对照组行单管引流。结果实验组堵管3例(7.5%),对照组堵管10例(25.0%),肝区残余积液例数分别为8例和1例,两组病人之间术后引流管阻塞发生率及肝区残余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肝叶切除术后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能保持有效的引流,并有效地降低堵管的发生率减少肝区残余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叶部分切除 腹腔双套管 负压引流
下载PDF
腹腔双套管在肝胆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4
作者 余林欢 杜惠梅 +1 位作者 邵寒梅 林艳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9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肝胆病人术后应用腹腔双套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59例肝胆术后病人使用腹腔双套管接中心负压吸引进行引流。结果本组病人中有2例术后2小时双套管引出鲜红色不凝血液达到300ml,需再次手术探查止血。有3例病人引出混浊样液体... 目的探讨肝胆病人术后应用腹腔双套管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159例肝胆术后病人使用腹腔双套管接中心负压吸引进行引流。结果本组病人中有2例术后2小时双套管引出鲜红色不凝血液达到300ml,需再次手术探查止血。有3例病人引出混浊样液体,经冲洗、抗感染等伤口愈合。有15例引流液引出黄褐色胆汁样液体,经充分引流、延长引流时间,伤口也慢慢愈合。无1例病人因护理不当而造成双套管脱出。结论肝胆病人术后使用腹腔双套管进行腹腔引流,可以保持有效的引流,防止管道的堵塞,及时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出血、胆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双套管 负压 引流
下载PDF
暂时性腹腔关闭联合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术在腹腔严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易伟 陈帆 +2 位作者 朱宏亮 杨志刚 谢先强 《东南国防医药》 2019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TAC)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腹腔严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31例腹腔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应用TAC联合腹腔双... 目的探讨暂时性腹腔关闭(TAC)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腹腔严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31例腹腔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应用TAC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14例采用传统引流方法及直接关闭腹腔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分析2组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中14例患者腹腔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例患者术后分别出现肠瘘、肠间隙脓肿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常规治疗组中有8例患者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2例死亡。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在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17.6%vs57.1%)、体温([37.6±0.5)℃ vs(38.1±0.5)℃]、心率([88.7±10.7)次/min vs(99.3±13.4)次/min)]、腹内压([17.2±4.0)mmHg vs(25.1±4.0)mmHg]、APACHEⅡ评分([15.6±4.9)分vs(19.8±5.2)分)]、ICU住院时间([7.6±2.2)d vs(11.0±1.9)d)]、总住院时间([23.9±10.3)d vs(36.7±15.8)d)]等方面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TAC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严重腹腔感染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引流效果好,可显著降低腹内压及腹部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腹腔关闭 负压封闭引流关闭系统 腹腔双套管 持续负压引流 腹腔严重感染
下载PDF
真空采血管瓶塞加弹力绷带在预防腹腔穿刺口渗液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平 黄慧 俞园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6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真空采血管瓶塞配合弹力绷带在预防腹腔穿刺口渗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更好的预防腹腔穿刺口渗液情况的出现。方法选择40例因肝硬化或肝癌晚期合并腹腔积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单... 目的探讨真空采血管瓶塞配合弹力绷带在预防腹腔穿刺口渗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更好的预防腹腔穿刺口渗液情况的出现。方法选择40例因肝硬化或肝癌晚期合并腹腔积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一次性自粘敷贴覆盖穿刺口并行换药处理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橡皮小枕配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口的预防途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两组在穿刺完成后24 h内的渗液情况以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在预防方法舒适度的比较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发生重度渗液者有6例,轻度渗液者有8例,渗液率达到了70%,治疗组中重度渗液者为0例,轻度渗液者有3例,渗液率只为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真空采血管瓶塞加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穿刺口的方法能有效地防止腹腔穿刺术后穿刺口渗液,预防穿刺点的感染,且取材容易,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采血管瓶塞 弹力绷带 预防 腹腔 渗液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患者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启刚 谢建 +3 位作者 李中福 吴帅 白錬 简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4020-4022,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患者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效果,为临床上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08年4月-2015年7月采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患者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效果,为临床上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08年4月-2015年7月采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感染的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胶引流,观察组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分别在刚引流时、引流7d后检测两组患者引流液中病原菌的种类以及引流前、引流后24、48、72h检查两组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日引流量、总置管时间、引流液变清时间以及变清后拔管时间。结果胃癌根治术后感染率为7.04%,引流7d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8.89%、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引流后24、48、72h,两组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引流前(P<0.05),同时观察组引流72h后血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日引流量高于对照组,总置管时间、引流液变清时间以及变清后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腹腔感染,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腹腔感染 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
原文传递
双蝶翼高举平台法固定腹腔引流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丽娜 刘丽丽 +1 位作者 马晶晶 郑雅宁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双蝶翼高举平台法为患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固定效果。方法对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妇科进行妇科手术治疗且留置腹腔引流管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2016年10月31日为时间分界点分为对照组119例和观察组126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使用双蝶翼高举平台法为患者固定腹腔引流管的固定效果。方法对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妇科进行妇科手术治疗且留置腹腔引流管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2016年10月31日为时间分界点分为对照组119例和观察组1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腹腔引流管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双蝶翼高举平台法进行腹腔引流管固定,并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的引流效果、固定效果及引流管导致的牵拉痛。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评分、需复贴时间分别为(2.00±1.36)分、(3.00±0.62)d,对照组分别为(5.00±1.89)分、(0.35±0.0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3、3.457,P〈0.01),观察组无脱管100.0%(126/126),对照组无脱管89.9%(107/119),部分脱管7.6%(9/119),完全脱管2.5%(3/1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305,P〈0.01)。结论与常规腹腔引流管固定法相比,双蝶翼高举平台法固定腹腔引流管固定的效果更优,可显著减轻患者承受的疼痛,节约了护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双蝶翼高举平台法 腹腔引流管 固定效果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技术在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子明 葛恒发 +1 位作者 杨晨晨 毕传昊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A01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切口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急诊外科收治的50例腹部急诊手术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切口VSD联合腹腔双套管... 目的探讨切口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急诊外科收治的50例腹部急诊手术发生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切口VSD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联合治疗组),15例行单纯普通换药治疗(普通换药组),15例行切口VSD治疗(切口VSD组)。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切口V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换药次数、切口二次缝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优于普通换药组、切口VSD组,切口瘢痕宽度明显小于普通换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口VSD联合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技术能提高腹腔严重感染患者切口愈合率,减少换药次数、切口二次缝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传统换药比较,能明显抑制术后切口瘢痕增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切口感染 腹腔严重感染 双套管持续冲洗 VS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